灭火器生产线交汇并线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84675阅读:363来源:国知局
灭火器生产线交汇并线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灭火器生产线,特别是一种灭火器生产线的交汇并线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灭火器生产线,在单台设备产能受限时,需要生产线合并,如附图1所示的两线合一情况,第一输送机1-1和第二输送机1-2交汇并线,采用90度直角交接或非90度角交接。灭火器瓶体在输送机上移动是靠瓶底与链板的摩擦阻力移动的,第一输送机和第二输送机连接时,无论主动轮还是从动轮都是圆的,所以中间必须有过桥1-3,瓶体到过桥后,由于过桥是固定不动的,所以瓶体就停止在那里,后面5至7个瓶体集中后可以推动过桥上的瓶体,到下一个输送带上,当后面集中的瓶体越多,推动力就越大。

当满负荷生产理想状态时,第一输送机、第二输送机上瓶体相互隔离150毫米,这时不会有问题,原交接也能过去,但实际生产时由于下游设备故障等原因,输送机上满瓶运输的情况经常出现,这时第二输送机上瓶体达到10瓶以上时,其推力足够让第一输送机上的瓶体固定住,瓶底与链板打滑,即第一输送机上的瓶体被第二输送机上的瓶体顶住,相互过不去,造成紧急停产。



技术实现要素:

实用新型目的: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灭火器生产线交汇并线结构,使两条生产线上的产品能够及时汇合融入,即使满负荷时也不产生相互顶住的现象。

技术方案:一种灭火器生产线交汇并线结构,包括第一输送机、第二输送机、圆弧输送机、导向板,所述圆弧输送机一端与所述第二输送机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输送机具有一段并行段,所述并行段与所述第一输送机的相邻侧壁上开设有对应的汇入口,所述导向板斜置于所述并行段内,其前端位于所述汇入口的前方并与所述并行段的内侧壁固定,其后端与所述并行段的外侧壁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导向板上还安装有往复推动装置,包括往复气缸、往复板、滑块,所述导向板上开设有滑道,所述往复板与所述滑块在所述导向板两侧,且从所述滑道处固定,所述往复气缸一端与所述滑块固定,另一端与所述导向板固定,所述往复板朝向所述内侧壁,所述往复气缸推进方向朝向输送方向。往复推动装置可以进一步助力导向板的导流作用。

最佳的,所述圆弧输送机为90度圆弧。

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对处于交汇并线的第一输送机和第二输送机之间设置圆弧输送机,过渡输送第二输送机上的瓶体,并通过导向辅助推动,使第二输送机上的瓶体能顺利夹入到第一输送机上的瓶体当中去,即使是在故意破坏性的满负荷输送情况下,也不产生两个输送机上瓶体相互顶住的现象,实现生产设备平稳均匀地运行。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的灭火器生产线,第一输送机和第二输送机交接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3为往复推动装置结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实用新型,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等价形式的修改均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

一种灭火器生产线交汇并线结构,如附图2所示,包括第一输送机1、第二输送机2、圆弧输送机3、导向板4、往复推动装置。

第一输送机1和第二输送机2处于直角方位,圆弧输送机3为90度圆弧,一端与第二输送机2连接,另一端与第一输送机1平行靠紧,因此具有一段并行段5,并行段5临近第一输送机1的一侧壁面为内侧壁51,远离第一输送机1的一侧壁面为外侧壁52。内侧壁51与第一输送机1的相邻侧壁11上开设有对应的汇入口6,第二输送机2上的瓶体进入圆弧输送机3后,从该汇入口6进入第一输送机1。

导向板4斜置于并行段5内,其前端位于汇入口6的前方并与内侧壁51固定,其后端与外侧壁52固定。

往复推动装置包括往复气缸7、往复板8、滑块9,导向板4上开设有滑道10,往复板8与滑块9在导向板4两侧,并且往复板8与滑块9从滑道10处固定成一体,滑块9沿滑道10移动,带动往复板8移动。往复气缸7一端与滑块9固定,另一端与导向板4固定,往复板8朝向内侧壁51,作用于并行段5中的瓶体,往复气缸7的推进方向朝向瓶体的输送方向。

瓶体从第二输送机进入圆弧输送机后,在并行段中借助导向板和往复推动装置的作用,从汇入口进入第一输送机,夹入到第一输送机上的瓶体中去,及时融入,不产生顶卡现象。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