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饲用散装原料叉铲两用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19616阅读:208来源:国知局
一种饲用散装原料叉铲两用车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饲料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饲用散装原料叉铲两用车。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饲料行业,大多数都是以粮食(比如玉米)为原料来生产饲料的。然而在饲料生产过程中,玉米或小麦等散料需要搬运就要先将其装袋,几乎都是人工用铁铲铲起进行装袋,再用叉车将其运到粮食加料口进行添加的。劳动强度大且费时费工。现有叉车主要用作搬运货物及上、下车。但货物下边必须要有穿插货叉的空间,货叉才能从下方把货物抬起。但对于很多物体,下边没有穿插货叉的空间,叉车就不能搬运。尤其是对散堆物料,叉车更不可能搬运及装车。因此,叉车真正使用时间比其他车辆要少得多,多数时间是闲置状态。后来人们发现用集装箱盛装运输是比较方便快捷的方式,为此有人实用新型了在叉车的前叉上安装一个铲斗来装卸散装货物,但是现有的铲斗装置卸料机构较为复杂,制造不方便且需要倾斜铲斗来进行卸料,容易出现铲斗从叉臂脱落的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铲料斗实用性差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饲用散装原料叉铲两用车。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饲用散装原料叉铲两用车,包括铲料斗、液压泵a、液压泵b、旋转轴和气缸,铲料斗可拆卸式安装在叉车的前端,所述液压泵a、液压泵b沿竖直方向呈平行排布,铲料斗的后侧壁一侧和液压泵a的液压杆a连接,铲料斗的后侧壁另一侧设置有旋转轴,旋转轴的另一端和液压泵b的液压杆b连接,所述气缸呈水平排布设置,铲料斗的底部和气缸的活塞杆连接,铲料斗为水平底托和三面侧壁挡板连接而成的一体式簸箕状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铲料斗的底托从上到下分别设置有导流层和耐磨层。导流层保证了铲料斗在铲料的过程中,物料进料快速均匀,耐磨层增加了铲料斗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的,所述底托的导流层沿着表面呈等间距交错排布设置为锥形凸起和瓦片形导流槽,锥形凸起的尖端与底托的边缘处于同一水平线。锥形凸起在物料铲料的过程中将物料向两侧进行筛分,起到分流物料的作用,保证了物料铲料快速均匀;导流槽的瓦片形结构,进料量大,且提高了铲料斗的铲料量。

进一步的,所述底托的耐磨层由上加强板和下加强板连接而成的结构,上加强板为纺锤形加强筋循环连接而成的结构,下加强板为三角形加强筋循环连接而成的结构。耐磨层的双重结构,增强了底托的承重力,且抗冲击力强,延长了使用寿命。

进一步的,所述铲料斗的侧壁挡板的上端部相对设置为拱桥弧形板。拱桥弧形板结构相对设置,避免铲料斗内的物料过多,造成的物料洒落现象。

进一步的,所述液压泵a控制铲料斗上下位移;液压泵b控制旋转轴在竖直方向伸缩,带动铲料斗前翘、回缩。操作快速便捷,实用性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中的饲用散装原料叉铲两用车既可作为叉车使用,又可以作为铲料车使用,铲料斗的加强板不仅可以加强其自身的刚性,还可以提高整个铲斗的强度;导流层保证了进料快速均匀,在叉车的基础上增加了铲斗的功能,以方便应用于不同的工作场合。通过液压泵的液压杆的配合作用,调节铲料斗的位移关系,可根据需要铲料和卸料,使用灵活方便,可以将散落的粮食收集入铲料斗体内并运走,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的耐磨层结构示意图。

其中,1、铲料斗;2、旋转轴;3、气缸;4、液压泵b;5、液压泵a;6、上加强板;7、下加强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饲用散装原料叉铲两用车,包括铲料斗1、液压泵a5、液压泵b4、旋转轴2和气缸3,铲料斗1可拆卸式安装在叉车的前端,所述液压泵a5、液压泵b4沿竖直方向呈平行排布,铲料斗1的后侧壁一侧和液压泵a5的液压杆a连接,铲料斗1的后侧壁另一侧设置有旋转轴2,旋转轴2的另一端和液压泵b4的液压杆b连接,所述气缸3呈水平排布设置,铲料斗1的底部和气缸3的活塞杆连接,铲料斗1为水平底托和三面侧壁挡板连接而成的一体式簸箕状结构。液压泵a5控制铲料斗1上下位移;液压泵b4控制旋转轴2在竖直方向伸缩,带动铲料斗1前翘、回缩。操作快速便捷,实用性强。

具体运行过程为:当需要采用叉车的功能时,将铲料斗1从叉车的前端卸下,用于叉物料;当需要铲料时,将铲料斗1安装在叉车的前端,由于液压杆a的长度高于液压杆b的长度,当铲料斗1需要上下移动时,启动液压泵a5控制液压杆a上下伸缩,从而调整铲料斗1的上下位置关系,当铲料斗1需要向前铲料时,气动液压泵b4控制液压杆b上下运行,液压杆b带动旋转轴2的端点上下旋转时,带动铲料斗1前翘和回位水平状态,实现了快速铲料过程。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不同于实施例1,铲料斗1的底托从上到下分别设置有导流层和耐磨层。导流层保证了铲料斗1在铲料的过程中,物料进料快速均匀,耐磨层增加了铲料斗1的使用寿命。

底托的导流层沿着表面呈等间距交错排布设置为锥形凸起和瓦片形导流槽,锥形凸起的尖端与底托的边缘处于同一水平线。锥形凸起在物料铲料的过程中将物料向两侧进行筛分,起到分流物料的作用,保证了物料铲料快速均匀;导流槽的瓦片形结构,进料量大,且提高了铲料斗1的铲料量。

如图2所示,底托的耐磨层由上加强板6和下加强板7连接而成的结构,上加强板6为纺锤形加强筋循环连接而成的结构,下加强板7为三角形加强筋循环连接而成的结构。耐磨层的双重结构,增强了底托的承重力,且抗冲击力强,延长了使用寿命。

铲料斗1的侧壁挡板的上端部相对设置为拱桥弧形板。拱桥弧形板结构相对设置,避免铲料斗1内的物料过多,造成的物料洒落现象。

以上所述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实质范围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