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冷式封口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025244阅读:598来源:国知局
一种风冷式封口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装袋的封口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风冷式封口装置。



背景技术:

包装袋的袋口封装一般是通过在封口处加热并施以压力,使袋口热熔封口。现有的封口装置一般包括上下两块发热板,两块发热板受驱动源的驱动能够合拢,通过发热板之间的压合加热,从而完成包装袋的封口,具有劳动强度低、效率高的特点。然而,现有的封口装置存在着一个问题,在对包装袋进行封口的过程中,由于发热板的温度过高,会使包装袋在封口处发生粘膜,而造成产品包装袋起皱或者破损等不良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能够迅速降低封口处温度的风冷式封口装置。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风冷式封口装置,包括支架,所述支架上设有两条相平行的导杆,在两导杆上可滑动地设有上安装板和下安装板,所述上安装板和下安装板分别与动力源传动连接,所述上安装板上贯穿设有压膜气缸,所述压膜气缸在上安装板的下方传动连接有上压膜板,所述上安装板的底部固定设有上封口板,所述上封口板与上压膜板前后相邻设置,两者之间留有间隙,所述上封口板上设有相连通的冷风进气口和冷风出气孔,所述冷风进气口与冷风输出装置连接,所述冷风出气孔位于上封口板的前后任一侧或者分别位于前后两侧,所述上封口板的底部设有发热部件,所述下安装板上固定设有与上压膜板位置相对应的下压膜板,以及与上封口板位置相对应的下封口板,所述下封口板的顶部设有发热部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安装板上还贯穿设有切膜刀气缸,所述切膜刀气缸在上安装板的下方传动连接有切膜刀,所述上压膜板的底部设有一开口,从该开口位置往上压膜板内部延伸形成切膜刀容腔,所述切膜刀位于所述切膜刀容腔中,所述下压膜板上设有与切膜刀相对应的凹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切膜刀为锯齿切膜刀。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压膜板上设有与切膜刀容腔连通的通口,所述通口与冷风出气孔的位置相对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位于上安装板和下安装板之间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两端分别设有连接板滑块,所述连接板通过连接板滑块可滑动地安装在两导杆上,所述上压膜板安装在连接板上,所述压膜气缸与连接板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安装板的两端分别设有上安装板滑块,所述上安装板通过两端的上安装板滑块可滑动地安装在两导杆上;所述下安装板的两端分别设有下安装板滑块,所述下安装板通过两端的下安装板滑块可滑动地安装在两导杆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冷风出气孔的通道从上封口板的内部往冷风出气孔的方向向下倾斜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冷风进气口位于上封口板的左右任一侧或者分别位于左右两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发热部件包括发热片和分别设在上封口板和下封口板的左右两侧的发热片张进固定座,所述发热片通过发热片张进固定座分别安装在上封口板和下封口板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下压膜板的顶部设有缓冲硅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冷风输出装置为制冷压缩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使用风冷出气孔对封口处吹风,使封口处迅速冷却降温,从而避免因温度过高而导致包装袋在封口处发生粘膜、起皱或者破损等不良现象,保证包装完整美观,减少破包率,此外,本实用新型缩短了封口时所需的冷却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与质量,同时,可避免人手接触包装袋封口处时发生烫伤事故,提高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正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后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右视图;

图5为图4中A部分局部放大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正面立体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背面立体图;

其中,支架100、导杆110、冷风输出装置200、上安装板10、上安装板滑块11、下安装板20、下安装板滑块21、动力源30、上压膜板40、压膜气缸41、切膜刀容腔42、通口43、连接板44、连接板滑块45、上封口板50、冷风进气口51、冷风出气孔52、下压膜板60、凹槽61、缓冲硅胶62、下封口板70、发热部件80、发热片81、发热片张进固定座82、切膜刀90、切膜刀气缸9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7所示,一种风冷式封口装置,包括支架100,支架100上设有两条相互平行的导杆110,两导杆110分左右两侧设置。在两导杆110上可滑动地设有上安装板10和下安装板20,上安装板10和下安装板20分别与动力源30传动连接,受动力源30的驱动,上安装板10与下安装板20能够沿着导杆110相互靠拢。本实施例中,动力源30为液压缸,在支架100的上部和下部分别固定动力源30,然后动力源30分别与对应的安装板10、20连接,从而驱动两安装板10、20进行相向运动。在上安装板10上,贯穿设有压膜气缸41,压膜气缸41的活塞杆伸入到上安装板10的下方,与上压膜板40传动连接,上压膜板40受压膜气缸41的作用可上下活动。在上安装板10的底部固定设有上封口板50,上封口板50与上压膜板40之间前后相邻设置,两者之间留有间隙,该间隙小于1厘米,在上封口板50上设有相连通的冷风进气口51和冷风出气孔52,冷风进气口51通过管道与冷风输出装置200连接,冷风出气孔52可位于上封口板50的前后任一侧或者分别位于前后两侧,本实施例中,冷风出气孔52分别位于上封口板50的前后两侧,每侧上的冷风出气孔52为若干个,沿着侧面呈横行排列,在上封口板50的底部设有用于热熔封口的发热部件80。在下安装板20上,固定设有与上压膜板40位置相对应的下压膜板60,以及与上封口板50位置相对应的下封口板70,上压膜板40和下压膜板60、上封口板50和下封口板70均能够合拢,下封口板70的顶部设有发热部件80。

当包装袋到达封口步骤时,上安装板10和下安装板20相对运动向中间靠拢,在上安装板10和下安装板20靠拢的过程中,上压膜板40和下压膜板60首先合拢,把包装袋压紧,由于压膜气缸41的伸缩作用,上压膜板40和下压膜板60合拢后,上安装板10和下安装板20仍能继续靠拢,直至上封口板50和下封口板70合拢在一起,利用发热部件80对包装袋进行压合热熔封口,在整个过程中,冷风出气孔52在上封口板50的两侧不断地往包装袋封口处吹气(上封口板50与上压膜板40相邻一侧的冷风从两者的间隙中传输到包装袋上),以使包装袋封口处达到迅速冷却的效果。通过预先压膜再封口,可以保证包装袋平整美观,提高包装袋封口合格率。

进一步,上安装板10上还贯穿设有切膜刀气缸91,切膜刀气缸91在上安装板10的下方传动连接有切膜刀90,切膜刀90受到切膜刀气缸91可上下活动,上压膜板40的底部设有一开口,从该开口位置往上压膜板40内部延伸形成切膜刀容腔42,切膜刀90位于所述切膜刀容腔42中,下压膜板60上设有与切膜刀90相对应的凹槽61。通过切膜刀90,可以在封口的同时,对包装的尾边进行切割,使封口和切边同时进行,从而提高生产效率,而将切膜刀90设在上压膜板40的切膜刀容腔42中,可先利用上压膜板40将包装袋压紧,切膜刀90再向下运动进行切割,可以保证包装袋断面平整美观。

进一步,切膜刀90可为平面切膜刀,也可以为锯齿切膜刀,本实施例中,切膜刀90优选为锯齿切膜刀,锯齿切膜刀不仅能使切断面平整美观,而且更容易切断包装袋,相对平面切刀而言大大提高了切膜刀90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上压膜板40上设有与切膜刀容腔42连通的通口43,该通口43连通上压膜板40的前后两侧,通口43与冷风出气孔52的位置相对应,冷风可从该通口43吹入。冷风从通口43吹入后,由于切膜刀90的阻挡,冷风沿着切膜刀容腔42传输至切膜刀容腔42的开口,对切断处进行冷却。通过该结构,可迅速对切断处进行冷却,避免切断处被切膜刀90切断后由于温度过高而起皱,影响美观度和平整性。

进一步,上压膜板40与压膜气缸41的传动连接采用以下结构:还包括位于上安装板10和下安装板20之间的连接板44,连接板44的两端分别设有连接板滑块45,连接板44通过连接板滑块45可滑动地安装在两导杆110上,上压膜板40安装在连接板44上,压膜气缸41与连接板44连接,压膜气缸41通过连接板44来驱动上压膜板40。

进一步,上安装板10与下安装板20的可滑动设置采用以下结构:上安装板10的两端分别设有上安装板滑块11,上安装板10通过两端的上安装板滑块11可滑动地安装在两导杆110上;所述下安装板20的两端分别设有下安装板滑块21,所述下安装板20通过两端的下安装板滑块21可滑动地安装在两导杆110上。

进一步,冷风出气孔52的通道从上封口板50的内部往冷风出气孔52的方向向下倾斜设置,使冷风向下倾斜吹出,以到达包装膜封口处。

进一步,冷风进气口51位于上封口板50的左右任一侧或者分别位于左右两侧,本实施例中,冷风进气口51分别位于上封口板50的左右两侧,通过将设置,避免与冷风进气口51连接的管道受上封口板50运动的影响而松脱,或者影响上封口板50的运动。

进一步,发热部件80包括发热片81和分别设在上封口板50和下封口板70的左右两侧的发热片张进固定座82,发热片81通过发热片张进固定座82分别安装在上封口板50和下封口板70上。

进一步,下压膜板60的顶部设有缓冲硅胶62。

进一步,冷风输出装置200优选为制冷压缩机。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已如说明书及图示内容,制成实际样品且经多次使用测试,从使用测试的效果看,可证明本实用新型能达到其所预期之目的,实用性价值乃毋庸置疑。以上所举实施例仅用来方便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提技术特征的范围内,利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技术内容所作出局部更动或修饰的等效实施例,并且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内容,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特征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