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升降平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41240阅读:278来源:国知局
一种升降平台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起重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路桥用升降平台。



背景技术:

在大多数需要提升车辆的场景下,人们首先想到和采用的均为斜坡式提升,但在一些特定场合,如矿山、高铁路桥、高架路桥等场地时,以及车辆的限制下,如水泥罐车等特殊车辆,斜坡式提升则很难满足人们的需求,垂直提升是更好的选择。现有的垂直提升措施多为在提升平台下设置剪刀架,由液压泵来提供动力,这种设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问题,但是其托举力较弱,提升平台难以保持稳定等问题仍然困扰着人们。因此,需要对此进行创造和改进,以满足人们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升降平台。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升降平台,包括机架,机架包括竖直设置的六根立柱,立柱固定为长方体笼状,机架内设置有升降台,升降台的两端对称布置有提升架,提升架的侧面分别设置有若干组限位滑轮,滑动接触在机架相互垂直的侧面,所述提升架的顶部设置有钢丝绳,钢丝绳绕过机架顶部,由卷扬机带动,并由设置在机架下方的电控箱来控制;所述升降台上面的两侧边设置有高于升降台中部的限位边,限定了两个限位边之间为车辆的通行道,通行道两端分别固定有减速带。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升降台内设置有陀螺仪传感器,与设置在控制箱的警示装置连接,以确保升降台处于水平状态。

进一步的,所述陀螺仪的数量为2~4个,均匀设置在升降台内。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减速带内设置有压力传感器,由PLC控制,与设置在机架上的警铃连接,以提示车辆行驶的位置。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两减速带之间的通行道设置为防滑面,保证车辆稳定停在通行道上。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机架一侧地面上设置有斜坡状进出台,盛接和送出升降台上的车辆,保持车辆进出升降平台的稳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快速的将车辆从低处提升到高处或从高处下降到低处,并保证升降过程中车辆处于水平状态,安全性能好,稳定快捷。

附图说明

图1 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 为本实用新型的提升架示意图;

图3 为本实用新型的升降台示意图。

图中:机架1、升降台2、提升架3、进出台4、限位滑轮5、钢丝绳6、限位边7、减速带8、防滑面9。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优选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但并不因此而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参见图1-3所示的升降平台,包括机架1,机架1内设置有升降台2,升降台2的两端对称布置有提升架3,提升架3通过设置在侧面的若干组限位滑轮5来实现其与机架1的滑动摩擦,进而实现升降台2的稳定升降,提升架3的顶部设置有钢丝绳6,钢丝绳6绕过机架1顶部,由卷扬机带动,并由设置在机架1下方的电控箱来控制;所述升降台2上面的两侧面设置有高于升降台2中部的限位边7,限定了两个限位边7之间位车辆的通行道,通行到两端分别固定有减速带8,在升降台2内均匀设置有2~4个陀螺仪传感器,与设置在控制箱的警示装置连接,以确保升降台2处于水平状态,减速带8内设置有压力传感器,由PLC控制,与设置在机架1上的警铃连接,以提示车辆行驶的位置,所述两减速带8之间的通行道设置为防滑面9。所述机架1一侧地面上地面上设置有斜坡状进出台4,盛接和送出升降台2上的车辆,保持车辆进出升降平台的稳定。

本实用新型应用于车辆的提升时,车辆通过进出台4,行驶到升降台2上通行道的防滑面9处,在这个过程中,车辆向前行驶,经过第一道减速带8时,警铃不响,压到另一道减速带8时,警铃响起,提醒车辆后退到升降台2中心,然后在卷扬机的带动下,钢丝绳6将升降台2提升到预定位置,车辆即可向前行驶离开升降台2,车辆后退压到第一道减速带8时,警铃响起,提醒车辆前进,车辆前行压到另一道减速带8时,警铃不响。本实用新型应用于车辆的下降时,上述过程逆行即可。

因此,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快速的将车辆从低处提升到高处或从高处下降到低处,并保证升降过程中车辆处于水平状态,安全性能好,稳定快捷。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