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物流传输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69208阅读:148来源:国知局
一种物流传输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物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结构简单且能够高效率传输中转箱的物流传输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的医院建设趋于大型化和智能化,以及对医院内物资要求输送时效性高的特点,自动化物流传输系统在医院内的使用逐渐普及。

医院物流传输系统能够将中转箱在不同的站点之间传输。而中转箱的传输主要由水平传送和垂直提升两个维度的动作完成,其中,对垂直提升的效率要求比较高,目前,市场上主流的垂直提升设备有往复式提升分拣机以及H型连续式提升分拣机两种。

所述往复式提升分拣机在运行过程中提升机构往复运动,影响整体的垂直提升的效率;同时,该往复式提升分拣机的传动方式为皮带传送,需定期保养、更换,例如定期调节皮带的张紧度等比较繁琐。

所述H型连续式提升分拣机结构比较复杂、故障率较高,且该H型连续式提升分拣机占地面积较大,无法满足医院集约化用地的需求;同时,该H型连续式提升分拣机的提升机构在运行方向改变时需切换传动链条,产生较大的噪音,且长时间运行易导致链条断裂。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物流传输系统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能够高效率传输中转箱的物流传输系统。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物流传输系统,包括第一辊筒线、高于所述第一辊筒线设置的第二辊筒线、位于所述第一辊筒线与所述第二辊筒线之间的升降机以及用以控制所述物流传输系统的控制器,所述第一辊筒线以及所述第二辊筒线均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辊筒以及固定多个所述辊筒远离所述升降机的一端的固定架,所述升降机包括机架、设于所述机架上的环状的输送轨道、连接于所述机架上的至少一个货叉以及用以驱动至少一个所述货叉沿所述输送轨道移动的驱动机构,所述货叉包括沿水平方向间隔设置的若干叉杆,每一所述叉杆沿所述辊筒的轴向延伸;所述输送轨道包括沿竖直方向延伸且间隔设置的两个子输送轨道,连接两个子输送轨道的上端的上轨道以及连接两个所述子输送轨道的下端的下轨道,两个所述子输送轨道分别与所述第一辊筒线、第二辊筒线相配合,所述上轨道的高度不低于所述第二辊筒线的高度,所述下轨道的高度不高于所述第一辊筒线的高度;在所述货叉运行的过程中,所述叉杆能够穿过所述第一辊筒线以及所述第二辊筒线上的相邻辊筒之间的间隙。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辊筒线以及所述第二辊筒线还包括连接于所述固定架上的朝向所述升降机的一侧的间隔设置的若干安装架,所述安装架用以安装辊筒且所述安装架与所述辊筒一一对应。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辊筒线向所述升降机所在的方向运行;所述物流传输系统还包括设于第一辊筒线上且位于所述第一辊筒线的运行方向的终端的挡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设于所述输送轨道内的静音链条以及用以驱动所述静音链条运行的电机,至少一个所述货叉连接至所述静音链条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物流传输系统还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一辊筒线远离所述升降机的一端的第一水平输送轨道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二辊筒线远离所述升降机的一端的第二水平输送轨道。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物流传输系统还包括用以感测所述第一辊筒线上的中转箱的第一传感器,所述第一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通讯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物流传输系统还包括用以感测所述第二辊筒线上的中转箱的第二传感器,所述第二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通讯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水平输送轨道以及第二水平输送轨道均为辊筒线或者皮带。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升降机包括多个货叉,多个所述货叉在所述输送轨道上等间距排列。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中的物流传输系统包括第一辊筒线、第二辊筒线以及位于所述第一辊筒线以及所述第二辊筒线之间的升降机,所述升降机包括环状的输送轨道以及能够沿所述输送轨道移动的至少一个货叉,在所述物流传输系统的运行过程中,仅需要通过所述货叉在输送轨道上的运行就可以实现中转箱在第一辊筒线与第二辊筒线之间的输送,输送效率较高,完全满足医院垂直方向物资运输的要求;且该物流传输系统的结构简单、占地面积较小,满足医院集约化用地的要求,从而解决了医院物资垂直方向物资输送压力大、时间密集、时效性要求高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的升降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一辊筒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的第一辊筒线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请参照图1至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

请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物流传输系统(未标号),用以根据需要将中转箱在不同的站点之间输送,本实用新型中以所述物流传输系统在两个站点之间输送中转箱为例进行说明,即所述物流传输系统位于两个所述站点之间,两个所述站点为用以将中转箱输出的发送站点以及用以接收中转箱的接收站点。

当然,可以理解的,当需要在多个站点之间进行中转箱的传输时,只需要将所述物流传输系统安装于多个站点之间即可。

所述物流传输系统包括与所述发送站点相连接的第一水平输送轨道(未图示)、连接于所述第一水平输送轨道(未图示)远离所述发送站点的一端的第一辊筒线1、与所述接收站点相连接的第二水平输送轨道(未图示)、连接于所述第二水平输送轨道(未图示)远离所述接收站点的一端的第二辊筒线(未图示)、位于所述第一辊筒线1与所述第二辊筒线(未图示)之间的升降机2以及用以控制所述物流传输系统的控制器(未图示)。

所述第一水平输送轨道为辊筒线或者皮带,用以将位于所述发送站点的中转箱自所述发送站点传输至所述第一辊筒线1上,以待所述升降机2转移位于所述第一辊筒线1上的中转箱。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辊筒线1用以放置待输送的中转箱,所述第一辊筒线1向所述升降机2所在的方向运行,以与所述第一水平输送轨道相配合将所述中转箱转移至所述第一辊筒线1上。即,在所述中转箱自发送站点经所述第一水平输送轨道(未图示)输送至所述所述第一辊筒线1上后停留于所述第一辊筒线1上,以待所述升降机2转位于所述第一辊筒线1上的中转箱。

具体地,所述第一辊筒线1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辊筒11、固定多个所述辊筒11远离所述升降机的一端的固定架12以及用以驱动所述辊筒11转动的辊筒驱动电机,所述辊筒驱动电机与所述控制器通讯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辊筒线1还包括连接于所述固定架12上的朝向所述升降机2的一侧的间隔设置的若干安装架13,所述安装架13用以安装辊筒11且所述安装架13与所述辊筒11一一对应,以增强所述辊筒11固定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所述物流传输系统还包括设于第一辊筒线1上且位于所述第一辊筒线1的运行方向的终端的挡板3,以防止位于所述第一辊筒线1上的中转箱自所述第一辊筒线1远离所述第一水平输送轨道的一端掉落。

所述第二水平输送轨道为辊筒线或者皮带,用以将经所述升降机2输送至第二辊筒线上的中转箱传输至接收站点,以待用户取用。

所述第二辊筒线用以接收升降机2上的中转箱,在所述中转箱经所述升降机2自第一辊筒线1传输至所述第二辊筒线上后,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二辊筒线与所述第二水平输送轨道同时启动向远离所述升降机2的方向运行以将该中转箱自所述第二辊筒线经所述第二水平输送轨道传输至所述接收站点,便于用户取用。

所述第二辊筒线的结构与所述第一辊筒线1的区别仅在于:所述第二辊筒线可以不包括所述挡板,或者所述第二辊筒线包括所述挡板时,所述挡板设于所述第二辊筒线上背离所述第二辊筒线运行方向的终端;所述第二辊筒线与所述第一辊筒线其余结构均相同,于此不再赘述。

当然,于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发送站点也可以用来接收中转箱,此时,所述第一水平输送轨道以及所述第一辊筒线1向远离所述升降机2的方向运行以将所述中转箱传送至所述发送站点内;所述接收站点用来发送中转箱,此时,所述第二水平输送轨道以及所述第二辊筒线向所述升降机2所在的方向运行以将所述中转箱自接收站点传送至所述第二辊筒线上。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辊筒线(未图示)的高度高于所述第一辊筒线1的高度,所述升降机2用以将中转箱在第一辊筒线1与第二辊筒线(未图示)之间传输,以实现物资垂直方向上的传输。

所述升降机2包括机架21、设于所述机架21上的环状的输送轨道22、连接于所述机架21上的至少一个货叉23以及用以驱动至少一个所述货叉23沿所述输送轨道22移动的驱动机构,该升降机2的结构简单、占地面较小,完全能够满足医院集约化用地的要求。

所述输送轨道22包括沿竖直方向延伸且间隔设置的两个子输送轨道221,连接两个子输送轨道221的上端的上轨道222以及连接两个所述子输送轨道221的下端的下轨道223,两个所述子输送轨道221分别与所述第一辊筒线1、第二辊筒线相配合,所述上轨道222的高度不低于所述第二辊筒线的高度,所述下轨道223的高度不高于所述第一辊筒线1的高度。

所述货叉23包括沿水平方向间隔设置的若干叉杆231,每一所述叉杆231沿所述辊筒11的轴向延伸,在所述货叉23运行的过程中,所述叉杆231能够穿过所述第一辊筒线1上的相邻辊筒11之间的间隙以转移位于所述第一辊筒线1上的中转箱,并穿过所述第二辊筒线上的相邻辊筒1之间的间隙以将中转箱放置于所述第二辊筒线上。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升降机2包括多个货叉23,多个所述货叉在所述输送轨道22上等间距排列,以加强所述升降机2的传输效率。可以理解的,能够根据用户对传输效率的需求增减所述货叉23的数量。

在所述物流传输系统运行的过程中且所述第一辊筒线1上有中转箱时,所述货叉23上的叉杆231能够自所述第一辊筒线1的下侧向上穿过所述第一辊筒线1上的相邻辊筒11之间的间隙并将中转箱转移至所述货叉23上,所述货叉23带动位于该货叉23上的中转箱继续向上移动经所述上轨道222后向下移动至所述第二辊筒线的上侧,并继续向下移动,在所述叉杆231穿过所述第二辊筒线上相邻的辊筒之间的间隙后将所述中转箱转移至所述第二辊筒线上。如此循环往复,不停地将第一辊筒线上的中转箱输送至第二辊筒线上,实现中转箱在垂直方向上的输送,效率较高,能够满足医院垂直物资传输的需求,且能够降低人工成本,达到增效降本的效果。

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设于所述输送轨道内的静音链条以及用以驱动所述静音链条运行的电机,至少一个所述货叉连接至所述静音链条上,一方面,能够降低所述升降机2在运行过程中的噪音;另一方面,能够实现货叉23的稳定运行。

进一步地,所述物流传输系统还包括用以感测所述第一辊筒线1上的中转箱的第一传感器以及用以感测所述第二辊筒线上的中转箱的第二传感器,所述第一传感器、第二传感器均与所述控制器通讯连接。

在所述第一传感器感测到所述第一辊筒线上具有中转箱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一水平输送轨道暂停,以防止中转箱之间的碰撞,同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货叉23运行并使所述叉杆231自所述第一辊筒线1的下侧向上穿过所述第一辊筒线1上的相邻辊筒11之间的间隙以将所述第一辊筒线1上的中转箱转移至所述货叉23上;在所述第一传感器感测到所述第一辊筒线1上没有中转箱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一辊筒线1以及所述第一水平输送轨道同时运行以将中转箱传输至所述第一辊筒线1上,以实现中转箱的连续传输,增强传输效率。

在所述第二传感器感测到所述第二辊筒线上具有中转箱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二辊筒线以及所述第二水平输送轨道运行以将所述第二辊筒线上的中装箱转移至所述第二水平输送轨道上并最终传输至所述接收站点;在所述第二传感器感测到所述第二辊筒线上没有中转箱时,所述控制器控制带有中转箱的所述货叉自所述第二辊筒线的上侧向下穿过所述第二辊筒线上的相邻辊筒之间的间隙以将所述中转箱自所述货叉上转移至所述第二辊筒线上。

上述物流传输系统的运行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待输送的中转箱传输至第一辊筒线1上;

驱动所述货叉23的叉杆231自所述第一辊筒线1下侧穿过所述第一辊筒线1上的相邻辊筒11之间的间隙以将中转箱转移至货叉23上,并在所述货叉23到达所述第二辊筒线的上侧后所述叉杆231穿过所述第二辊筒线上的相邻辊筒之间的间隙,以将所述中转箱放置于所述第二辊筒线上。

进一步地,在将待输送的中转箱传输至第一辊筒线1上之前,所述运行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 判断所述第一辊筒线1上是否有中转箱,若是,则控制所述第一水平输送轨道暂停运行并驱动所述货叉23运行以将所述第一辊筒线1上的中转箱转移至所述货叉23上,若否,则控制所述第一水平输送轨道以及所述第一辊筒线1同时运行以将待输送的中转箱输送至第一辊筒线1上;

进一步地,驱动所述货叉23的叉杆231自所述第一辊筒线1下侧穿过所述第一辊筒线1上的相邻辊筒11之间的间隙以将中转箱转移至货叉23上后,所述运行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判断所述第二辊筒线上是否有中转箱,若是,则在所述货叉23运行至所述第二辊筒线上侧之前控制所述第二辊筒线与所述第二水平输送轨道同时运行以将所述中转箱自所述第二辊筒线转移至所述第二水平输送轨道上,若否,则驱动所述货叉23继续运行以将所述货叉23上的中转箱转移至所述第二辊筒线上。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中的物流传输系统包括第一辊筒线1、第二辊筒线以及位于所述第一辊筒线1以及所述第二辊筒线之间的升降机2,所述升降机2包括环状的输送轨道22以及能够沿所述输送轨道22移动的至少一个货叉23,在所述物流传输系统的运行过程中,仅需要通过所述货叉23在输送轨道22上的运行就可以实现中转箱在第一辊筒线1与第二辊筒线之间的输送,输送效率较高,完全满足医院垂直方向物资运输的要求;且该物流传输系统的结构简单、占地面积较小,满足医院集约化用地的要求,从而解决了医院物资垂直方向物资输送压力大、时间密集、时效性要求高的问题。

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实用新型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