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重药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17916阅读:247来源:国知局
称重药盒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药品储备监测装置,尤其是指一种称重药盒。



背景技术:

称重技术在民用自动化包装机械领域被广泛应用,在医疗行业的药柜产品方面也采用了自动称重技术用来计量重量从而达到计数的目的,主要应用于测量及监控各种针剂、粉针剂、药片、贴剂等各种药品的存储数量,称重计数的优点在于不受被测介质的形状、材质、透明度等物理因素的限制,应用范围广,测量精度高,准确度高,配置机动灵活。

现有的称重药盒均是采用了称重传感器进行称重,称重传感器上设置盛物盒,将被测介质储存在盛物盒中。在使用过程中,由于称重传感器与盛物盒是固定在一起的,操作人员从盛物盒中取放被测介质的过程中会碰触到盛物盒,从而间接将力施加在称重传感器上,造成称重传感器的零点漂移甚至出现永久损伤,导致实际的零点值比预先校准记录的值或大或小,造成称重不准确的现象,因此需要经常对称重传感器进行零点校准,增加了操作人员的工作量。

并且,在进行零点校准时,必须将被测介质全部从盛物盒中取出,只留下称重传感器本身及固定在称重传感器上的盛物盒,而这种操作在现实中不理想,对于有些存储的被测介质很可能长时间不使用,反复的将被测介质从盛物盒中取出进行校准后再将待测物重新放入盛物盒不仅需要耗费医护工作者大量的时间,还有可能对被测介质造成污染,使用十分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称重药盒,在对称重传感器进行零点校准时无需将盛物盒中的被测介质取出,具有方便校准的优点;且在日常工作中从盛物盒中拿取被测介质的过程中不会对称重传感器施加作用力,减少对称重传感器的不良影响,保证称重传感器的准确性及使用寿命。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称重药盒,其中,所述称重药盒包括顶部开放的外盒,所述外盒的顶部盖设有盒盖,所述盒盖的第一侧与所述外盒的第一侧转动枢接,所述盒盖的第二侧通过开关装置与所述外盒的第二侧连接,所述开关装置能控制所述盒盖开启及关闭,所述外盒的底板上设有称重传感器,所述称重传感器上设有托盘,所述托盘的周缘与所述外盒的内壁之间形成有间隙,所述托盘上设有盛物盒,所述盛物盒的两端的外壁与所述外盒的两端的内壁之间分别设有升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与所述盒盖及所述外盒连接,在所述盒盖开启的状态下,所述升降装置与所述盛物盒接触并带动所述盛物盒上升,所述盛物盒的底面与所述托盘的上表面分离,在所述盒盖关闭的状态下,所述盛物盒随所述升降装置下降并回落至所述托盘上,且所述升降装置与所述盛物盒分离。

如上所述的称重药盒,其中,所述盛物盒的顶部边缘处沿着垂直于所述盛物盒的外壁的方向形成有凸出于所述盛物盒的外壁的凸缘,每组所述升降装置均包括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第一扇形齿轮、第二扇形齿轮、连杆及摇臂,所述第一扇形齿轮与所述盒盖固定连接,所述盒盖在开启及关闭的过程中能带动所述第一扇形齿轮转动,所述第二扇形齿轮通过转轴能转动的设在所述外盒的内壁上,所述第一扇形齿轮与所述第二扇形齿轮相啮合,所述第一扇形齿轮能驱动所述第二扇形齿轮转动,所述连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扇形齿轮转动连接,所述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摇臂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摇臂的另一端与所述外盒的内壁转动连接,在所述盒盖开启的过程中,所述第二扇形齿轮与所述摇臂能向上顶抵所述凸缘的下表面并托举所述盛物盒上升。

如上所述的称重药盒,其中,所述摇臂与所述外盒的内壁转动连接处的转动中心至所述第二扇形齿轮的所述转轴的转动中心的连线与所述外盒的底面平行,所述连杆与所述第二扇形齿轮转动连接处的转动中心至所述第二扇形齿轮的所述转轴的转动中心之间为第一距离,所述连杆与所述摇臂转动连接处的转动中心至所述摇臂与所述外盒的内壁转动连接处的转动中心之间的距离为第二距离,所述第一距离与所述第二距离相等,所述摇臂的最高处与所述第二扇形齿轮的最高处的连线与所述外盒的顶面保持平行。

如上所述的称重药盒,其中,所述升降装置还包括多组导向组件,各所述导向组件均设置于所述外盒与所述盛物盒之间,各组所述导向组件均包括导向槽与导向块,所述导向槽开设于所述外盒的两端的侧壁上,所述导向块凸设于所述盛物盒的两端的外壁上,所述导向块伸入至对应的所述导向槽中,在所述盛物盒升降过程中,所述导向块在所述导向槽中沿纵向往复运动。

如上所述的称重药盒,其中,每组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两纵向设置的升降臂,两所述升降臂间隔设置在所述盛物盒的外壁与所述外盒的内壁之间,两所述升降臂的上端均与所述连杆连接,且两所述升降臂能沿所述连杆的长度方向往复滑动,两所述升降臂的下端均朝向靠近所述盛物盒的方向水平凸伸形成有托臂,各所述托臂均伸入至所述盛物盒的下方,所述连杆能带动两所述升降臂上升及下降。

如上所述的称重药盒,其中,所述升降装置还包括扭簧,所述扭簧套设在所述第二扇形齿轮的所述转轴上,所述扭簧的一端与所述外盒固定,所述扭簧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扇形齿轮连接。

如上所述的称重药盒,其中,所述开关装置包括锁钩、锁舌、复位弹簧、弹簧固定板、弹簧推板及开锁杠杆,所述锁钩设于所述盒盖的第二侧的边缘处,所述弹簧固定板纵向设置于所述外盒的第二侧的侧壁的外侧表面上,且所述弹簧固定板垂直于所述外盒的第二侧的侧壁,所述复位弹簧水平设置,且所述复位弹簧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弹簧固定板上,所述复位弹簧的另一端固定于所述弹簧推板的一侧表面上,所述弹簧推板与所述弹簧固定板平行设置,所述弹簧推板与所述外盒的第二侧的侧壁之间设有水平限位组件,所述锁舌水平设置,且所述锁舌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弹簧推板的另一侧表面上,所述锁舌的另一端的端面为由上至下朝向远离所述复位弹簧的方向倾斜的斜面,所述锁钩与所述锁舌的另一端的所述斜面对应设置,且所述锁钩在所述盒盖关闭的状态下与所述锁舌挂接,所述开锁杠杆纵向设置,所述开锁杠杆的中间位置与所述外盒的第二侧的侧壁转动连接,所述开锁杠杆的上端与所述弹簧推板的另一侧表面贴合接触。

如上所述的称重药盒,其中,所述水平限位组件包括限位凸条与限位凹槽,所述限位凹槽凹设在所述弹簧推板的朝向所述外盒的一侧边缘上,所述限位凸条沿水平方向延伸设置于所述外盒的第二侧的侧壁的外侧表面上,所述限位凹槽与所述限位凸条相互嵌合。

如上所述的称重药盒,其中,所述开关装置还包括电磁开关,所述电磁开关分别与所述开锁杠杆的下端、所述外盒连接。

如上所述的称重药盒,其中,所述开关装置还包括关门检测组件,所述关门检测组件包括被测磁体与检测金属片,所述检测金属片设置在所述外盒的第二侧的侧壁的外侧表面上,所述被测磁体设置在所述盒盖的第二侧的边缘处,且所述被测磁体与所述检测金属片对应设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称重药盒,通过设置升降装置,在盒盖打开的状态下,盛物盒与托盘处于分离状态,此时从盛物盒中拿取被测介质的过程中,盛物盒受到的力不会传导至托盘及称重传感器上,直接避免了称重传感器反复受力而导致称重不准确的情况;同时,由于在打开盒盖的状态下盛物盒与托盘是分离的,此时可以方便的对称重传感器进行校准,无需将盛物盒中的被测介质取出,使得校准操作十分方便,在校准完成后对被测介质进行测量时,用测量值减去盛物盒的重量即可得到准确的被测物的重量。

附图说明

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实用新型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称重药盒的盒盖打开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称重药盒的盒盖打开时的侧视剖面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称重药盒的盒盖关闭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称重药盒的盒盖关闭时的侧视剖面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称重药盒的盒盖打开时的爆炸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称重药盒的盛物盒被取出后盒盖打开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称重药盒的盛物盒被取出后盒盖打开时的侧视剖面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称重药盒的盒盖打开时的局部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称重药盒的盒盖打开时的局部结构侧视剖面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称重药盒的盒盖打开时的另一局部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称重药盒的盒盖关闭时的局部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称重药盒的盒盖关闭时的局部结构侧视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称重药盒的盒盖关闭时的局部结构侧视剖面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称重药盒的盛物盒的俯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称重药盒的盛物盒的仰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称重药盒的开关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称重药盒的盒盖打开时的另一局部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18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称重药盒的盒盖打开时的另一局部结构侧视图;

图19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称重药盒的盒盖打开时的另一局部结构立体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 外盒

11 底板

12 第一弧形槽

13 第二弧形槽

2 盒盖

21 枢接轴

3 开关装置

31 锁钩

32 锁舌

33 复位弹簧

34 弹簧固定板

35 弹簧推板

36 开锁杠杆

37 电磁开关

371 电磁铁

372 磁铁保持板

38 关门检测组件

381 检测金属片

382 被测磁体

4 称重传感器

5 托盘

51 定位孔

6 盛物盒

61 定位柱

62 凸缘

7 升降装置

71 驱动组件

711 第一扇形齿轮

712 第二扇形齿轮

7121 转轴

713 连杆

7131 第一连接轴

7132 第二连接轴

714 摇臂

715 凸轮

716 摆杆

72 升降臂

721 托臂

73 导向组件

731 导向槽

732 导向块

74 扭簧

8 保护罩

9 防水罩

A 电路控制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目的和效果有更清楚的理解,现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18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称重药盒,其中,称重药盒包括顶部开放的外盒1,即外盒1呈顶部开口的矩形盒状结构,外盒1的顶部盖设有盒盖2,盒盖2用于将外盒1的顶部开口封闭,盒盖2的第一侧与外盒1的第一侧转动枢接,盒盖2的第二侧通过开关装置3与外盒1的第二侧连接,可以理解为,盒盖2能开合的装设于外盒1的顶部,盒盖2的后侧与外盒1的后侧通过枢接轴21转动连接,盒盖2的前侧与外盒1的前侧之间设有开关装置3,开关装置3能控制盒盖2开启及关闭,在盒盖2关闭的状态下,开关装置3将盒盖2与外盒1锁固在一起,通过操作开关装置3能将盒盖2与外盒1之间的锁固解除,从而使盒盖2能够开启;

外盒1的底板11上设有称重传感器4,称重传感器4上设有托盘5,托盘5的周缘与外盒1的内壁之间形成有间隙,也就是托盘5的周缘与外盒1的内壁之间不发生接触,在使用过程中,托盘5的重量始终完全施加于称重传感器4上,在对被测介质进行称重测量时,被测介质的重量是通过压迫托盘5传递给称重传感器4,托盘5在受到被测介质的重力时会产生上下浮动,通过在托盘5的周缘与外盒1的内壁之间设置间隙,能防止托盘5的周缘与外盒1的内壁之间相互接触而产生摩擦力,从而保证托盘5除了受到被测介质的重力以外不受到其他作用力,进而保证称重测量的准确性;

托盘5上设有盛物盒6,盛物盒6用于盛装被测介质,盛物盒6的两端的外壁与外盒1的两端的内壁之间分别设有升降装置7,即盛物盒6的左右两端与外盒1的左右两端之间分别设有升降装置7,升降装置7与盒盖2及外盒1连接,在盒盖2开启及关闭的过程中,盒盖2的运动驱动升降装置7上升及下降,在盒盖2开启的状态下,升降装置7与盛物盒6接触并带动盛物盒6上升,盛物盒6的底面与托盘5的上表面分离,在盒盖2关闭的状态下,盛物盒6随升降装置7下降并回落至托盘5上,且升降装置7与盛物盒6分离,即在盒盖2开启的过程中,盒盖2驱动升降装置7向上运动,当升降装置7与盛物盒6接触后带动盛物盒6一同向上朝向远离托盘5的方向运动,当盒盖2完全打开时,也就是如图1中所示的,盒盖2呈竖直状态时,盛物盒6的底面与托盘5的上表面分离,二者之间具有一定的距离,也就是盛物盒6及其内部的被测介质均被抬起,不再放置在托盘5上,此时仅有托盘5的重量施加于称重传感器4上,如此操作人员可以在无需将被测介质从盛物盒6中取出的状态下轻松的对称重传感器4进行校准;并且,在使用过程中,操作人员从盛物盒6中拿取被测介质时,即使与盛物盒6发生接触,由于盛物盒6与托盘5之间具有一定的距离,即使盛物盒6产生微小的上下浮动也不会与托盘5接触,因此,盛物盒6所受外力也不会施加在称重传感器4上,从而直接避免了人工操作对称重传感器4的影响,保证称重传感器4的准确度及使用寿命;另外,在将盒盖2关闭的过程中,升降装置7带动盛物盒6一同下降朝向靠近托盘5的方向运动,当盒盖2完全关闭时,也就是如图3中所示的,盒盖2呈水平状态时,盛物盒6重新回落至托盘5上,而升降装置7继续下降一定距离与盛物盒6分离,此时盛物盒6仅与托盘5接触,使得盛物盒6及其内部的被测介质的全部重量均施加于托盘5上,此时可以对被测介质进行测量,得到的测量值减去盛物盒6的重量即为被测介质的重量。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可以将托盘5的两端之间的距离设为小于盛物盒6的两端之间的距离,以保证升降装置7与盛物盒6分离后继续下降的过程中不会受到托盘5的阻挡,或者也可以在托盘5上开设供升降装置7纵向通过的开槽,以避免托盘5阻挡升降装置7的运动,或者本实用新型也可以采用其他结构形式来保证升降装置7下降过程中不会受到托盘5的阻挡,本实用新型并不以此为限。

另外,如图14及图15所示,在盛物盒6的底面上设有多个定位柱61,且在托盘5上开设有多个与定位柱61对应设置的定位孔51,定位柱61为由上至下直径渐缩的锥状结构,在盛物盒6下降过程中,定位柱61对应插入各定位孔51中,通过定位柱61及定位孔51的相互配合能准确的将盛物盒6引导至托盘5上的指定位置,以保证盛物盒6的重力均匀施加在托盘5上,从而提高测量准确度。

进一步地,如图5~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称重药盒,其中,盛物盒6的顶部边缘处沿着垂直于盛物盒6的外壁的方向形成有凸出于盛物盒6的外壁的凸缘62,每组升降装置7均包括驱动组件71,驱动组件71分别与盒盖2、外盒1连接,盒盖2开启及关闭的过程中会带动驱动组件71运动,使驱动组件71带动盛物盒6上升及下降,驱动组件71能托举盛物盒6上升至与托盘5分离,且驱动组件71能带动盛物盒6下降至托盘5上并且驱动组件71与盛物盒6分离。

更进一步地,如图6~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称重药盒,其中,驱动组件71包括第一扇形齿轮711、第二扇形齿轮712、连杆713及摇臂714,第一扇形齿轮711与盒盖2固定连接,其中,第一扇形齿轮711与盒盖2是一体成型设置,盒盖2与外盒1通过枢接轴21转动连接的同时,枢接轴21也作为第一扇形齿轮711的转轴,枢接轴21连接第一扇形齿轮711与外盒1,由于第一扇形齿轮711与盒盖2是一体成型的,因此枢接轴21在连接第一扇形齿轮711与外盒1的同时实现了盒盖2与外盒1之间的连接,并且盒盖2在开启及关闭的过程中能带动第一扇形齿轮711转动,第二扇形齿轮712通过其转轴7121能转动的设在外盒1的内壁上,第一扇形齿轮711与第二扇形齿轮712相啮合,第一扇形齿轮711能驱动第二扇形齿轮712转动,连杆713的一端与第二扇形齿轮712转动连接,连杆713的另一端与摇臂714的一端转动连接,摇臂714的另一端与外盒1的内壁转动连接,驱动组件71的运动过程为:第一扇形齿轮711转动并驱动第二扇形齿轮712转动,第二扇形齿轮712转动并拉动连杆713同时进行水平方向及竖直方向上的往复运动,连杆713带动摇臂714摆动;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扇形齿轮711、第二扇形齿轮712、连杆713及摇臂714组合形成四连杆机构;盛物盒6在此四连杆机构的运动下,做升降运动。

具体为,在上升过程中,摇臂714的上端和第二扇形齿轮712的齿顶部位逐渐向上运动,直至摇臂714的上端和第二扇形齿轮712的齿顶与盛物盒6的凸缘62的底面接触,托动盛物盒6继续向上运动直至盒盖2完全打开至竖直状态,此时盛物盒6与托盘5分离,二者之间具有一定的距离;在下降过程中,摇臂714和第二扇形齿轮712逐渐向下运动,坐落在摇臂714的上端和第二扇形齿轮712的齿顶上盛物盒6随之下降,在盒盖2完全关闭之前,盛物盒6的底面与托盘5的上表面接触,即盛物盒6回落至托盘5上,此时盒盖2继续关闭,摇臂714和第二扇形齿轮712继续下降,此时摇臂714的上端和第二扇形齿轮712的齿顶与盛物盒6分离,使得盛物盒6仅与托盘5之间有接触,盛物盒6的所有重量均施加于托盘5上。

需要说明的是:驱动组件71的第一扇形齿轮711与第二扇形齿轮712还可以替换为其他联动结构,例如,如图17及图18所示,可以将第一扇形齿轮711替换为凸轮715,并将第二扇形齿轮712替换为摆杆716,凸轮715与盒盖2一体成型设置,摆杆716的一端与外盒1的内壁转动连接,摆杆716的另一端与连杆713的一端转动连接,凸轮715始终保持顶抵于摆杆716上,且盒盖2能驱动凸轮715推动摆杆716,通过摆杆716与摇臂714的共同作用实现盛物盒6的升降,只要能达到本实用新型所要求的对盛物盒6的升降效果即可,本实用新型并不以此为限。

作为优选,如图7及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称重药盒,其中,摇臂714与外盒1的内壁转动连接处的转动中心至第二扇形齿轮712的转轴7121的转动中心的连线与外盒1的底面平行,连杆713与第二扇形齿轮712转动连接处的转动中心至第二扇形齿轮712的转轴7121的转动中心之间为第一距离,连杆713与摇臂714转动连接处的转动中心至摇臂714与外盒1的内壁转动连接处的转动中心之间的距离为第二距离,第一距离与第二距离相等,摇臂714的最高处与第二扇形齿轮712的最高处的连线始终与外盒1的顶面保持平行。也就是说,由第一扇形齿轮711、第二扇形齿轮712、连杆713及摇臂714组成的四连杆机构为平行摇杆机构,连杆713在进行水平方向及竖直方向上的往复摆动的过程中,始终与摇臂714、第二扇形齿轮712及外盒1的底边围合平行四边形,连杆713始终与外盒1的底边保持平行状态,以保证连杆713不会发生倾斜;同时,将摇臂714的最高处与第二扇形齿轮712的最高处的连线始终与外盒1的顶面保持平行,能使摇臂714与第二扇形齿轮712保持同步地与盛物盒6接触或分离,从而使盛物盒6平稳的进行升降。

其中,请参见图3,连杆713与第二扇形齿轮712转动连接处的第一连接轴7131以及连杆713与摇臂714转动连接处的第二连接轴7132分别朝向外盒1的侧壁延伸,且在外盒1的侧壁上分别对应第一连接轴7131及第二连接轴7132开设有第一弧形槽12及第二弧形槽13,第一连接轴7131伸入至第一弧形槽12中,第二连接轴7132伸入至第二弧形槽13中,在四连杆机构摆动的过程中,第一连接轴7131在第一弧形槽12内往复运动,且第二连接轴7132在第二弧形槽13内往复运动,第一弧形槽12及第二弧形槽13与第一连接轴7131及第二连接轴7132的配合能对四连杆机构起到保持限位的作用,同时第一弧形槽12及第二弧形槽13与第一连接轴7131及第二连接轴7132的配合还能对四连杆机构进行支撑,使连杆713始终与外盒1的底部保持平行状态。

更进一步地,如图3、图6及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称重药盒,其中,升降装置7还包括多组导向组件73,各组导向组件73均设置于外盒1与盛物盒6之间,各导向组件73包括导向槽731与导向块732,导向槽731开设于外盒1的两端的侧壁上,导向块732凸设于盛物盒6的两端的外壁上,导向块732伸入至对应的导向槽731中,在盛物盒6升降过程中,导向块732在导向槽731中沿纵向往复运动。

作为优选,导向组件73设有四组,即一共有四个导向槽731与四个导向块732,其中两个导向槽731设置在外盒1的一端的侧壁上,另外两个导向槽731设置在外盒1的另一端的侧壁上,且其中两个导向块732设置在盛物盒6的一端的外壁上,另外两个导向块732设置在盛物盒6的另一端的外壁上,导向槽731与导向块732一一对应设置,其中,导向槽731可以贯穿外盒1的侧壁,也可以不贯穿外盒1的侧壁,本实用新型并不以此为限;导向槽731用引导导向块732竖直方向运动,并对导向块732进行限制,防止导向块732发生水平方向上的位移,也可以理解为对盛物盒6运动进行限制,使盛物盒6仅能于竖直方向往复运动而无法产生水平方向上的位移。

作为优选,为保证盛物盒6能顺利进行竖直方向上的移动,将导向槽731设为纵向延伸的条形槽,即竖直方向为导向槽731的长度方向,导向块732伸入至对应的导向槽731中,导向块732的水平方向的两侧表面分别与导向槽731的槽壁滑动接触,驱动组件71能带动导向块732在导向槽731中沿纵向往复运动,导向块732与导向槽731的相互配合限定了运动方向,既仅能用于竖直方向往复运动而无法产生水平方向上的位移,但需要说明的是,导向槽731也可以设置为其他形状,本实用新型并不以此为限。

可选择的,如图19所示,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称重药盒中,每组驱动组件71还可以包括两纵向设置(上下竖直设置)的升降臂72,并通过升降臂驱动盛物盒6升降,两升降臂72间隔设置在盛物盒6的外壁与外盒1的内壁之间,即两升降臂72均位于盛物盒6的外壁与外盒1的内壁之间的空隙里,且其中一个升降臂72靠近外盒1的第一侧,另一个升降臂72靠近外盒1的第二侧,两升降臂72间隔设置,两升降臂72的上端均与连杆713连接,且两升降臂72能沿连杆713的长度方向往复运动,两升降臂72的下端均朝向靠近盛物盒6的方向水平凸伸形成有托臂721,各托臂721均伸入至盛物盒6的下方,盒盖2开启及关闭的过程中会带动升降臂72及托臂721一同升降,在上升过程中,各托臂721能与盛物盒6的底面接触,各托臂721共同作用托举盛物盒6上升至与托盘5分离,且在下降过程中,托臂721能带动盛物盒6下降至托盘5上并且托臂721与盛物盒6分离,即在上升过程中,托臂721逐渐向上运动直至各托臂721的上表面与盛物盒6的底面接触后,托臂721带动盛物盒6继续向上运动直至盒盖2完全打开至竖直状态,此时盛物盒6与托盘5分离,二者之间具有一定的距离;在下降过程中,托臂721逐渐向下运动,坐落在托臂721上的盛物盒6随之下降,在盒盖2完全关闭之前,盛物盒6的底面与托盘5的上表面接触,即盛物盒6回落至托盘5上,此时盒盖2继续关闭,通过驱动组件71带动升降臂72及升降臂72上的托臂721继续下降,此时托臂721与盛物盒6分离,使得盛物盒6仅与托盘5之间有接触,盛物盒6的所有重量均施加于托盘5上。

其中,将两升降臂72的上端分别与连杆713连接,连杆713在竖直方向上进行往复运动的同时带动两升降臂72进行竖直方向上的同步升降,两升降臂72能沿连杆713滑动,通过将两升降臂72与连杆713之间设为滑动连接,在连杆713进行水平方向上的往复运动时,能保证两升降臂72不会被连杆713带动而产生水平方向上的位移,避免出现两升降臂72沿水平方向运动而与盛物盒6之间形成摩擦导致盛物盒6被磨损的情况。

需要说明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灵活选择升降臂72对盛物盒6进行驱动,或是直接选择第二扇形齿轮712及摇臂714对盛物盒6进行驱动,或是同时采用升降臂72、第二扇形齿轮712及摇臂714对盛物盒6进行驱动,本实用新型并不以此为限。

另外,在设置升降臂72时,可以将导向组件73也可以是设置在升降臂72与外盒1之间,将导向槽731开设在外盒1上,将导向块732设在升降臂上。

作为优选,如图5及图7~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称重药盒,其中,升降装置7还包括扭簧74,扭簧74套设在转轴7121上,扭簧74的一端与外盒1固定,扭簧74的另一端与第二扇形齿轮712连接。其中扭簧74与外盒1以及第二扇形齿轮712之间的固定方式可以为在外盒1的内壁及第二扇形齿轮712的侧面上凸设凸部,使扭簧74的两端分别抵靠在凸部上;或者,在外盒1的内壁及第二扇形齿轮712的侧面上凹设凹部,使扭簧74的两端分别卡入凹部内;或者也可以选用其他固定方式来对扭簧74进行固定,本实用新型并不以此为限。需要注意的是:在安装扭簧74时,是将扭簧74以两端略微被压缩的状态安装固定于外盒1及第二扇形齿轮712之间,即扭簧74以具有一定预紧力的状态安装固定于外盒1及第二扇形齿轮712之间,使得扭簧74始终通过第二扇形齿轮712及第一扇形齿轮711向盒盖2施加保持盒盖2远离外盒1的作用力,在盒盖2关闭的过程中,扭簧74的两端被朝向相互靠近的方向压缩,使扭簧74施加于盒盖2上的作用力逐渐增大,如此设置,使得盒盖2只有在通过开关装置3对其进行锁固的状态下才能盖设在外盒1上,方便操作人员检测盒盖2是否盖紧,防止出现盒盖2是虚盖在外盒1上的情况。

进一步地,如图1~图13及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称重药盒,其中,开关装置3包括锁钩31、锁舌32、复位弹簧33、弹簧固定板34、弹簧推板35及开锁杠杆36,锁钩31设于盒盖2的第二侧的边缘处,弹簧固定板34纵向设置于外盒1的第二侧的侧壁的外侧表面上,且弹簧固定板34垂直于外盒1的第二侧的侧壁,复位弹簧33水平设置,且复位弹簧33的一端固定于弹簧固定板34上,复位弹簧33的另一端固定于弹簧推板35的一侧表面上,弹簧推板35与弹簧固定板34平行设置,弹簧推板35与外盒1的第二侧的侧壁之间设有水平限位组件(图中未示出),通过设置水平限位组件可以对弹簧推板35进行保持,同时使弹簧推板35能沿水平方向往复运动,锁舌32水平设置,且锁舌32的一端固定于弹簧推板35的另一侧表面上,锁舌32的另一端的端面为由上至下朝向远离复位弹簧33的方向倾斜的斜面,锁钩31与锁舌32的另一端的斜面对应设置,在关闭盒盖2的过程中,锁钩31与锁舌32的另一端的斜面接触,随着盒盖2的进一步关闭,锁钩31向斜面施加一个向下的作用力,在该作用力的作用下,锁舌32带动弹簧推板35压缩复位弹簧33朝向靠近弹簧固定板34的方向运动,锁钩31的下端朝向锁舌32的方向形成钩部,当钩部的上端面伸至锁舌32的下表面下方时,复位弹簧33推动锁舌32朝向远离所述弹簧固定板34的方向运动一小段距离,直至锁舌32的端部抵靠在挂钩上,此时挂钩的钩部与锁舌32挂接,盒盖2与外盒1锁固连接;开锁杠杆36纵向设置,开锁杠杆36的中间位置与外盒1的第二侧的侧壁转动连接,开锁杠杆36的上端与弹簧推板35的另一侧表面贴合接触,即开锁杠杆36的上端抵靠在弹簧推板35的与锁舌32连接的一侧表面上,通过扳动开锁杠杆36的下端,能够使得开锁杠杆36的上端推动弹簧推板35压缩复位弹簧33朝向靠近弹簧固定板34的方向移动,从而使锁舌32与锁钩31分离,此时盒盖2与外盒1之间的锁固解除,盒盖2可以开启,其中开锁杠杆36不仅起到开关的作用,同时开锁杠杆36的上端还能对弹簧推板35及锁舌32进行保持,防止锁舌32及弹簧推板35朝向远离外盒1的第二侧的侧壁的外侧表面的方向运动而与外盒1脱离。

更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称重药盒,其中,水平限位组件包括限位凸条与限位凹槽,限位凹槽凹设在弹簧推板35的朝向外盒1的一侧边缘上,限位凸条沿水平方向延伸设置于外盒1的第二侧的侧壁的外侧表面上,限位凹槽与限位凸条相互嵌合。通过设置限位凹槽与限位凸条,能对锁舌32及弹簧推板35进行保持,在锁钩31对锁舌32施加向下的作用力时,能有效保证锁舌32不会向下运动,从而保证锁钩31与锁舌32顺利锁固。

作为优选,如图5、图6、图8、图10及图1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称重药盒,其中,开关装置3还包括电磁开关37,电磁开关37分别与开锁杠杆36的下端、外盒1连接。电磁开关37包括电磁铁371、磁铁保持板372与线圈(图中未示出),电磁铁371与线圈均水平设置,电磁铁371的一端与开锁杠杆36的下端连接,电磁铁371的另一端朝向线圈,线圈固定在外盒1的第二侧的侧壁的外侧表面上,当对线圈进行通电时,电磁铁371受到线圈的吸引插入线圈中,同时拉动开锁杠杆36转动,使开锁杠杆36的上端朝向靠近弹簧固定板34的方向推动弹簧推板35,以使锁舌32与锁钩31的锁固解除,达到开启盒盖2的效果,其中,磁铁保持板372用于对电磁铁371进行限位,使电磁铁371仅能沿水平方向往复移动,同时保证电磁铁371能顺利插入线圈中。

更进一步地,如图5、图6、图8、图10、图11、图17及图18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称重药盒,其中,开关装置3还包括关门检测组件38,关门检测组件38包括被测磁体382与检测金属片381,检测金属片381设置在外盒1的第二侧的侧壁的外侧表面上,被测磁体382设置在盒盖2的第二侧的边缘处,且被测磁体382与检测金属片381对应设置。其中,关门检测组件38的原理与霍尔开关的原理相同,在正常使用过程中,对检测金属片381通电,在盒盖2关闭的状态下,被测磁体382靠近检测金属片381时,检测金属片381的两端会产生电位差,通过电位差的改变即可判断盒盖2是否盖好。

其中,为保护开关装置3,在外盒1的第二侧的侧壁外侧扣设有保护罩8,保护罩8将开关装置3的各个部件罩设起来,仅将开锁杠杆36的下端露出以便于手动操作进行盒盖2的开启动作,保护罩8上设有能控制电磁开关37的按钮,在使用过程中可以通过操作按钮或手动操作开锁杠杆36两种方式开启盒盖2。

作为优选,如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称重药盒,其中,外盒1的第一侧的侧壁的外侧设有电路控制板A,电路控制板A分别与称重传感器4、线圈及检测金属片381电连接,且外盒1的第一侧的侧壁外侧扣设有防水罩9,通过设置防水罩9能有效防止液体飞溅至电路控制板A上,且防水罩9的底部设有排水孔,万一防水罩9的内部有液体进入,也可以快速通过排水孔排出,达到保护电路控制板A的效果。其中电路控制板A的作用与现有的称重药盒的电路控制板相比,仅增加了为线圈及检测金属片381供电的功能,其他功能作用与现有的称重药盒的电路控制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称重药盒,通过升降装置,在盒盖打开的状态下,盛物盒与托盘处于分离状态,此时从盛物盒中拿取被测介质的过程中,盛物盒受到的力不会传导至托盘及称重传感器上,直接避免了称重传感器反复受力而导致称重不准确的情况;同时,由于在打开盒盖的状态下盛物盒与托盘是分离的,此时可以方便的对称重传感器进行校准,无需将盛物盒中的被测介质取出,使得校准操作十分方便,在校准完成后对被测介质进行测量时,用测量值减去盛物盒的重量即可得到准确的被测物的重量。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示意性的具体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原则的前提下所作出的等同变化与修改,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