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轮轮速传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17915阅读:25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传感器,尤其涉及一种车轮轮速传感器。



背景技术:

被动式传感器生产过程需要通过注塑封装,而且注塑后的固定座前端面与骨架前端的距离需要精度较高,以往的做法是将骨架、线圈、磁钢、固定壳和电缆分别组装完毕后,进行整体封装注塑,其后端注塑后形成固定座。这样做的不足之处是:一是整体封装注塑,其成型后的固定座前端面与骨架前端面的距离不容易控制,造成产品直接报废或者需要第二次加工以达到所需的精度;二是由于被动式传感器生产过程中通过注塑封装,电缆线与左右插针为焊接连接,在高温加高压的注塑过程容易造成左右电缆或针脚的短路现象,从而使产品报废。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控制注塑后固定座前端面与骨架前端的距离精度,避免传感器生产注塑过程中左右插针短路的一种车轮轮速传感器。

为此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包括骨架、磁钢和固定壳,所述骨架后端与磁钢前端连接,所述固定壳安装在磁钢的后端,所述固定壳后端设有插针,骨架外表面设有线圈,线圈的正负极分别穿过固定壳上的线槽与插针连接,所述骨架、磁钢和固定壳外套有套筒,套筒的外壁上设有台阶,套筒的前侧设有环形槽,所述环形槽内设有密封圈。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壳上的通孔内设有隔离销钉,所述线圈与插针之间的引线分别位于隔离销钉的两侧。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套筒的内壁分别与骨架前端外壁和固定壳后端外壁紧密配合。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隔离销钉为塑料隔离销钉。

本发明的优点是:

本发明结构简单,能够有效控制注塑后固定座前端面与骨架前端的距离精度,从而避免传感器生产注塑过程中左右插针短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是骨架、2是线圈、3是磁钢、4是通孔、5是隔离销钉、6是固定壳、7是插针、8是套筒、8-1是台阶、9是环形槽、9-1是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车轮轮速传感器,包括骨架1、磁钢3和固定壳6,所述骨架1后端与磁钢3前端连接,所述固定壳6安装在磁钢3的后端,所述固定壳6后端设有插针7,骨架1外表面设有线圈2,线圈2的正负极分别穿过固定壳6上的线槽与插针7连接,所述骨架1、磁钢3和固定壳6外套有套筒8,套筒8的外壁上设有台阶8-1,套筒8的前侧设有环形槽9,所述环形槽9内设有密封圈9-1。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壳6上的通孔4内设有隔离销钉5,所述线圈2与插针7之间的引线分别位于隔离销钉5的两侧。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套筒8的内壁分别与骨架1前端外壁和固定壳6后端外壁紧密配合。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隔离销钉5为塑料隔离销钉。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轮轮速传感器。包括骨架、磁钢和固定壳,所述骨架后端与磁钢前端连接,所述固定壳安装在磁钢的后端,所述固定壳后端设有插针,骨架外表面设有线圈,线圈的正负极分别穿过固定壳上的线槽与插针连接,所述骨架、磁钢和固定壳外套有套筒,套筒的外壁上设有台阶,套筒的前侧设有环形槽,所述环形槽内设有密封圈。本发明结构简单,能够有效控制注塑后固定座前端面与骨架前端的距离精度,从而避免传感器生产注塑过程中左右插针短路。

技术研发人员:孙碧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扬州市江都区东元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6.11.14
技术公布日:2018.05.2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