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搬运机器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59619发布日期:2018-09-05 00:29阅读:66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智能搬运机器人,属于智能搬运机器人领域。



背景技术:

搬运机器人是可以进行自动化搬运作业的工业机器人。搬运作业是指用一种设备握持工件,是指从一个加工位置移到另一个加工位置。搬运机器人可安装不同的末端执行器以完成各种不同形状和状态的工件搬运工作,大大减轻了人类繁重的体力劳动。世界上使用的搬运机器人逾10万台,被广泛应用于机床上下料、冲压机自动化生产线、自动装配流水线、码垛搬运、集装箱等的自动搬运。部分发达国家已制定出人工搬运的最大限度,超过限度的必须由搬运机器人来完成。

现有技术公开了申请号为:CN201620107077.3的一种仓储智能搬运机器人及搬运系统,包括搬运小车,所述搬运小车上安装有升降装置、托盘、地面扫码器、货架扫码器以及控制系统;所述托盘安装在所述升降装置顶端,升降装置可驱动所述托盘升降;所述地面扫码器朝下安装,可扫描并识别贴在地面上的地面可识别码;所述货架扫码器朝上安装,可识别贴在货架上的货架可识别码。但是现有技术不具有摄像监控的功能,不能对搬运机器人的周围环境进行实时监控。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智能搬运机器人,以解决不具有摄像监控的功能,不能对搬运机器人的周围环境进行实时监控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智能搬运机器人,其结构包括报警器、无线摄像头、操作面板、紧停按钮、防滑把手、LED照明灯、避障传感器、安全触边装置、电源开关、前轮驱动机构、机体、后轮驱动机构,所述的机体的底部分别与前轮驱动机构、后轮驱动机构相连接,所述的前轮驱动机构平行设于后轮驱动机构的前面,所述的机体的正面底部安装有与之连接的安全触边装置,所述的安全触边装置位于避障传感器的正下方,所述的避障传感器与机体通过电连接,所述的避障传感器设置在与之相互垂直的LED照明灯的正下方,所述的LED照明灯嵌入于与之相连接的机体的正面的中心位置,所述的机体的顶部与报警器的底部采用机械连接,所述的操作面板内嵌在机体的顶部斜面上,所述的操作面板位于报警器与防滑把手的中间,所述的防滑把手的两端底部分别与机体固定连接,所述的紧停按钮与电源开关分别安装在防滑把手的左右两侧并且三者在同一条水平线上,所述的紧停按钮、电源开关均与机体活动连接,所述的无线摄像头内嵌于机体的斜面顶部上并且位于操作面板的顶部中心位置,所述的无线摄像头由按钮开关、基体、镜头组、保护膜、对焦马达、外罩构成,所述的基体顶部与外罩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的外罩的内部设有与基体相连接的对焦马达,所述的对焦马达平行设于镜头组的下方并两者相连接,所述的按钮开关嵌入于外罩与基体活动连接,所述的保护膜设于外罩的外壁上,所述的基体贯穿于机体的斜面顶部上与之采用过盈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的操作面板包括板体、显示屏、操作按键。

进一步地,所述的板体的左侧与显示屏相连接,所述的显示屏的右侧设有与板体活动连接的操作按键,所述的操作按键与显示屏通过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的板体嵌入于与之采用过盈配合的机体上。

进一步地,所述的显示屏与电源开关采用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的防滑把手为一体化的U型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的无线摄像头通过无线可与外部设备相连接,从而进行实时监控。

进一步地,所述的机体采用优质的钢铁材质,具有高硬度、高耐磨性、高韧性、高强度、耐腐蚀性、承受能力强的性能。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一种智能搬运机器人的有益效果:该机器人上安装有无线摄像头,具有摄像监控的功能,可通过无线与外部设备相连接,从而进行实时监控。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智能搬运机器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无线摄像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操作面板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报警器-1、无线摄像头-2、操作面板-3、紧停按钮-4、防滑把手-5、LED照明灯-6、避障传感器-7、安全触边装置-8、电源开关-9、前轮驱动机构-10、机体-11、后轮驱动机构-12、按钮开关-201、基体-202、镜头组-203、保护膜-204、对焦马达-205、外罩-206、板体-301、显示屏-302、操作按键-303。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智能搬运机器人技术方案:其结构包括报警器1、无线摄像头2、操作面板3、紧停按钮4、防滑把手5、LED照明灯6、避障传感器7、安全触边装置8、电源开关9、前轮驱动机构10、机体11、后轮驱动机构12,所述的机体11的底部分别与前轮驱动机构10、后轮驱动机构12相连接,所述的前轮驱动机构10平行设于后轮驱动机构12的前面,所述的机体11的正面底部安装有与之连接的安全触边装置8,所述的安全触边装置8位于避障传感器7的正下方,所述的避障传感器7与机体11通过电连接,所述的避障传感器7设置在与之相互垂直的LED照明灯6的正下方,所述的LED照明灯6嵌入于与之相连接的机体11的正面的中心位置,所述的机体11的顶部与报警器1的底部采用机械连接,所述的操作面板3内嵌在机体11的顶部斜面上,所述的操作面板3位于报警器1与防滑把手5的中间,所述的防滑把手5的两端底部分别与机体11固定连接,所述的紧停按钮4与电源开关9分别安装在防滑把手5的左右两侧并且三者在同一条水平线上,所述的紧停按钮4、电源开关9均与机体11活动连接,所述的无线摄像头2内嵌于机体11的斜面顶部上并且位于操作面板3的顶部中心位置,所述的无线摄像头2由按钮开关201、基体202、镜头组203、保护膜204、对焦马达205、外罩206构成,所述的基体202顶部与外罩206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的外罩206的内部设有与基体202相连接的对焦马达205,所述的对焦马达205平行设于镜头组203的下方并两者相连接,所述的按钮开关201嵌入于外罩206与基体202活动连接,所述的保护膜204设于外罩206的外壁上,所述的基体202贯穿于机体11的斜面顶部上与之采用过盈配合,所述的操作面板3包括板体301、显示屏302、操作按键303,所述的板体301的左侧与显示屏302相连接,所述的显示屏302的右侧设有与板体301活动连接的操作按键303,所述的操作按键303与显示屏302通过电连接,所述的板体301嵌入于与之采用过盈配合的机体11上,所述的显示屏302与电源开关9采用电连接,所述的防滑把手5为一体化的U型结构,所述的无线摄像头2通过无线可与外部设备相连接,从而进行实时监控,所述的机体11采用优质的钢铁材质,具有高硬度、高耐磨性、高韧性、高强度、耐腐蚀性、承受能力强的性能。

本专利所说的无线摄像头2专业暗访录制的摄像传输系统一体机,产品寿命长,安装简单,自带12伏直流变压器。可分为2.4G 5.8G无线摄像头和wifi无线车载摄像头等,输出普通PAL电视制式信号,内置电子自动感光装置,提供自动光线补偿功能,耗电量特小,防影像模糊和拖尾现象。

当使用者想使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智能搬运机器人的时候,第一步,事先检查装置的各个部件的组装是否牢固,检测装置是否能够正常使用;第二步,在装置能够正常使用的情况下进行使用,在操作面板3上通过操作按键进行设置,将物品放置在机体11上,前轮驱动机构10、后轮驱动机构12带动机体11进行搬运,无线摄像头2通过无线可与外部设备相连接,从而进行实时监控。例如:张师傅使用该装置进行仓库物品搬运。

本实用新型的报警器1、无线摄像头2、操作面板3、紧停按钮4、防滑把手5、LED照明灯6、避障传感器7、安全触边装置8、电源开关9、前轮驱动机构10、机体11、后轮驱动机构12、按钮开关201、基体202、镜头组203、保护膜204、对焦马达205、外罩206、板体-301、显示屏-302、操作按键-303部件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是不具有摄像监控的功能,不能对搬运机器人的周围环境进行实时监控,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部件的互相组合,具有摄像监控的功能,可通过无线与外部设备相连接,从而进行实时监控,具体如下所述:

无线摄像头2由按钮开关201、基体202、镜头组203、保护膜204、对焦马达205、外罩206构成,所述的基体202顶部与外罩206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的外罩206的内部设有与基体202相连接的对焦马达205,所述的对焦马达205平行设于镜头组203的下方并两者相连接,所述的按钮开关201嵌入于外罩206与基体202活动连接,所述的保护膜204设于外罩206的外壁上,所述的基体202贯穿于机体11的斜面顶部上与之采用过盈配合。

甲公司的机体202贯穿于机体11的斜面顶部上与之采用过盈配合,乙公司的机体202贯穿于机体11的斜面顶部上与之采用过度配合。

甲公司装置的使用寿命为10年,方便安装及拆卸。

乙公司装置的使用寿命为8年,不方便安装及拆卸。

综上所述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智能搬运机器人的机体贯穿于机体的斜面顶部上与之采用过盈配合,方便安装及拆卸。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