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自动化输送的驱动滚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13770发布日期:2018-06-05 21:30阅读:18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自动化输送的驱动滚筒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驱动滚筒,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自动化输送的驱动滚筒。



背景技术:

随着“中国制造2025”的快速发展,客户对工业自动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在自动化输送的时候要求更高,如具有使用范围广泛、结构简单、灵活多变、稳定可靠、使用成本低、维修方便等优点。现在自动化输送系统中就缺少一种结构简单,维修方便且可靠的驱动滚筒。现有的驱动滚筒都是固定结构,无法实现滚筒轴的更换,维修成本高,尺寸变化不方便,不能适应客户的各种各样的需求。

中国专利CN104150186A公开了输送机构,具体的说是一种用于输送骨料的输送滚筒,属于输送设备技术领域。其包括传动轴,传动轴中部焊接中间支撑环,左侧支撑环沿外圆周表面均匀设有多个凹槽,右侧支撑环沿外圆周表面均匀设有多个凹槽,两侧凹槽一一对应,每个对应的凹槽处于同一水平位置。每个对应的左侧凹槽和右侧凹槽内共同焊接一个连接条,连接条中部与中间支撑环外圈焊接,但是该输送机构尺寸无法改变,因此仍然无法适应不同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用于自动化输送的驱动滚筒。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用于自动化输送的驱动滚筒,由涨紧套、滚筒端盖、滚筒钢管、滚筒轴、机身、带座轴承、电机组成,

所述的滚筒钢管套设在滚筒轴外,

所述的滚筒端盖连接在滚筒钢管的两端,所述的涨紧套连接在滚筒轴和滚筒端盖上,所述的带座轴承套设在滚筒轴的两端并连接在机身上;所述的电机根据需要连接在滚筒轴的左端或右端。

所述的滚筒钢管的内侧覆盖有包胶层。

所述的滚筒端盖的上下端与滚筒钢管内侧的包胶层连接。

所述的涨紧套位于滚筒端盖中部设置的空腔内并套设在滚筒轴上。

所述的涨紧套根据需要可以选择不同的规格,另外,当滚筒轴损坏时,不必更换整个驱动滚筒,只需松开涨紧套,只更换滚筒轴即可

所述的滚筒端盖根据需要尺寸大小可任意改变。

所述的滚筒轴的直径可任意改变。

所述的滚筒钢管的直径可任意改变。

根据实际需要,本实用新型还可以运用于其他的行业,采用组合式设计,适应各类客户各种不同的需求。简化了驱动滚筒的结构,驱动滚筒可以实现滚筒轴的更换,不必更换整个驱动滚筒,使之维修更加方便和运作成本更加低廉。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一、使用范围广:驱动滚筒用钢管可根据输送物的特性进行选材,可采用金属、非金属材料,大驱动滚筒的钢管壁厚可以不必很厚,减少材料浪费和重量,可以适应不同的行业。

二、结构简单:本实用新型采用组合式设计,使结构更加的简单。

三、更换滚筒轴方便:驱动滚筒常发故障是滚筒轴的损坏,采用涨紧套设计概念,当滚筒轴损坏时,不必更换整个驱动滚筒,只需松开涨紧套,只更换滚筒轴即可。

四、检修方便: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便于发现问题、检修和更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安装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涨紧套、2-滚筒端盖,3-滚筒钢管,4-包胶层,5-滚筒轴,6-机身,7-带座轴承,8-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实用新型。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

一种用于自动化输送的驱动滚筒,其结构如图1-2所示,主要由涨紧套1、滚筒端盖2、滚筒钢管3、包胶层4、滚筒轴5、机身6、带座轴承7、电机8等组成。

滚筒钢管3套设在滚筒轴5外,与滚筒轴5呈同轴设置,在滚筒钢管3的内侧覆盖有包胶层4。滚筒端盖2连接在滚筒钢管3的两端,进一步来说,滚筒端盖2的上下端与滚筒钢管3内侧的包胶层4连接。涨紧套1位于滚筒端盖2中部设置的空腔内并套设在滚筒轴5上,并且涨紧套1根据需要可以选择不同的规格,另外,当滚筒轴损坏时,不必更换整个驱动滚筒,只需松开涨紧套,只更换滚筒轴即可。

带座轴承7套设在滚筒轴5的两端并连接在机身6上,电机8连接在滚筒轴5的,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将电机8连接到滚筒轴5的左端或右端。

其中,滚筒端盖2根据需要尺寸大小可任意改变。滚筒轴5的直径可任意改变。滚筒钢管3的直径可任意改变。根据实际需要,本实用新型还可以运用于其他的行业,采用组合式设计,适应各类客户各种不同的需求。简化了驱动滚筒的结构,驱动滚筒可以实现滚筒轴的更换,不必更换整个驱动滚筒,使之维修更加方便和运作成本更加低廉。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做出各种变形或修改,这并不影响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内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