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传送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18311阅读:229来源:国知局
玻璃传送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玻璃深加工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玻璃传送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在玻璃深加工时,为了避免在划线掰断工序中损坏玻璃表面,通常会在玻璃的与传送带接触的一面设置一层间隔膜以保护玻璃,防止传送带上的碎屑划伤玻璃,这层间隔膜一般在玻璃上片时与玻璃同时输入。而当玻璃划线掰断完成,进入研磨工序时,必须将间隔膜清除,否则会影响研磨作业。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玻璃传送设备,以在传送玻璃的同时使间隔膜与玻璃分离。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玻璃传送设备,该玻璃传送设备包括用于传送玻璃的传送装置,所述传送装置包括第一辊、第二辊以及套装于所述第一辊和第二辊的传送带,所述玻璃的与所述传送带接触的一面覆盖有间隔膜,所述传送带上开设有用于吸附所述间隔膜的多个第一气孔,从而在传送所述玻璃的同时吸附所述间隔膜以使所述间隔膜能够与所述玻璃分离。

优选地,所述传送带的承载面沿从所述第二辊向所述第一辊的方向移动,所述第一辊上开设有多个第二气孔,所述第一辊设置为使所述第二气孔与真空气源连通,所述传送装置设置为在传送过程中使至少部分所述第二气孔与对应位置的所述第一气孔对准。

优选地,所述第一辊内形成有与所述第二气孔连通的气室,所述第一辊的两端安装有连通所述气室与所述真空气源的空气旋转接头。

优选地,所述第一辊上设置有能够密封在传送过程中不与所述传送带接触的部分所述第二气孔以使所述气室内具有真空压力的阻气件。

优选地,所述阻气件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辊的朝向所述第二辊的一侧并沿所述第一辊的轴向延伸的条状件,该条状件与所述第一辊接触的一侧端面形成有与所述第一辊的外表面配合的凹腔。

优选地,所述多个第一气孔沿所述传送带的传送方向成多排布置,所述多个第二气孔沿所述第一辊的周向排列并沿所述第一辊的轴向多排布置,成排的所述第一气孔能够分别与成排的所述第二气孔一一对准。

优选地,所述第一辊的外周面上设置有多个沿所述第一辊的轴向间隔排列的圆周槽,所述第二气孔开设于所述圆周槽的底壁上。

优选地,所述玻璃传送设备包括用于接收所述间隔膜的接收装置。

优选地,所述接收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辊下方的顶部形成为开口的壳体。

优选地,所述传送装置还包括用于引导所述传送带以防止所述传送带跑偏的防跑偏结构。

优选地,所述防跑偏结构包括引导凸缘和与该引导凸缘配合的引导槽,其中:

所述引导凸缘为设置在所述传送带的内表面上的环状件;

所述引导槽形成在所述第一辊和第二辊的外周面上。

优选地,所述传送带内表面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所述引导凸缘。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玻璃传送设备能够有效分离玻璃与间隔膜,而且结构简单,性能稳定可靠。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玻璃传送设备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一辊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二辊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 传送装置 11 第一辊

111 第二气孔 112 圆周槽

12 第二辊 13 传送带

131 第一气孔 14 引导凸缘

15 引导槽 16 空气旋转接头

17 阻气件 20 接收装置

30 玻璃 31 间隔膜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是指安装使用状态下的上、下。“内、外”通常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轮廓的内、外。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玻璃传送设备,该玻璃传送设备包括用于传送玻璃30的传送装置10,所述传送装置10包括第一辊11、第二辊12以及套装于所述第一辊11和第二辊12的传送带13,所述玻璃30的与所述传送带13接触的一面覆盖有间隔膜31,所述传送带13上开设有用于吸附所述间隔膜31的多个第一气孔131,从而在传送所述玻璃30的同时吸附所述间隔膜31以使所述间隔膜31能够与所述玻璃30分离。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玻璃30的与传送带13接触的一面覆盖间隔膜31以保护玻璃30,防止在玻璃的划线掰断工序中传送带13上的碎屑划伤玻璃30。间隔膜31一般在玻璃30上片时与玻璃30同时输入。而当玻璃30划线掰断完成后,本实用新型的玻璃传送设备还能将间隔膜31与玻璃30分离。

本实用新型通过对传统的传送装置进行改造,在传送带13上开设能够吸附间隔膜31的第一气孔131,使得玻璃30在传送过程中即可实现与间隔膜31的分离,不需要增加额外的分离装置,结构简单,性能稳定可靠,制作成本低,分离效果好。另外,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玻璃传送设备既可作为单独的分离设备使用,也可与玻璃掰断设备集成在一起,通过将玻璃掰断设备中横向掰断的输出传送装置改造成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玻璃传送设备,以达到减少设备占用空间、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中,对所述间隔膜31的吸附可以由与所述间隔膜31接触的所述传送带13的整个承载面来吸附(例如在所述传送带13的承载面的下方设置与多个所述第一气孔131连通的真空气源),也可以在所述间隔膜31被传送至所述第一辊11或第二辊12处准备离开所述传送带13时产生吸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传送带13的承载面沿从所述第二辊12向所述第一辊11的方向移动(如图1中双箭头所示方向),所述第一辊11上开设有多个第二气孔111,所述第一辊11设置为使所述第二气孔111与真空气源连通,所述传送装置10设置为在传送过程中使至少部分所述第二气孔111与对应位置的所述第一气孔131对准。这样,在玻璃30的传送过程中,当间隔膜31移动至所述第一辊11时,由于第一辊11接通真空气源,部分与间隔膜31接触的传送带13上的第一气孔131与对应位置的第一辊11上的第二气孔111相通,间隔膜31会被包裹着第一辊11的传送带13上的第一气孔131吸住而贴附在传送带13上,随着第一辊11的转动,玻璃30由于自身的刚性继续向前移动而与间隔膜31分离;当间隔膜31运动到第一辊11的下方时,由于传送带13上的第一气孔131不再与真空气源接通,间隔膜31将失去真空吸力而在自身的重力作用下按图1所示单箭头的方向掉落,直至整个间隔膜31全部掉落下来。

本实用新型中,为了实现所述第二气孔111与真空气源的连通,所述第一辊11内形成有与所述第二气孔111连通的气室,所述第一辊11的两端安装有连通所述气室与所述真空气源的空气旋转接头16。

本实用新型中,为了使所述第一辊11内形成一定的真空压力,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一辊11上设置有能够密封在传送过程中不与所述传送带13接触的部分所述第二气孔111以使所述气室内具有真空压力的阻气件17。

其中,作为优选,所述阻气件17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辊11的朝向所述第二辊12的一侧并沿所述第一辊11的轴向延伸的条状件,该条状件与所述第一辊11接触的一侧端面形成有与所述第一辊11的外表面配合的凹腔(参见图4)。该凹腔大致形成为半圆状,其半径可略大于第一辊11的半径,两者的半径差值可优选为0.1-0.2mm。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气孔131和第二气孔111均为多个,为了实现所述第一气孔131对所述间隔膜31的有效吸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多个第一气孔131沿所述传送带13的传送方向成多排布置,所述多个第二气孔111沿所述第一辊11的周向排列并沿所述第一辊11的轴向多排布置,成排的所述第一气孔131能够分别与成排的所述第二气孔111一一对准。

其中,为了防止所述传送带13在传送过程中打滑而导致所述第一气孔131和第二气孔111无法对准,本实用新型还在所述第一辊11的外周面上设置有多个沿所述第一辊11的轴向间隔排列的圆周槽112,所述第二气孔111开设于所述圆周槽112的底壁上(参见图3)。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玻璃传送设备还可包括用于接收所述间隔膜31的接收装置20。

作为优选,所述接收装置20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辊11下方的顶部形成为开口的壳体(参见图1和图2)。

另外,为了防止所述传送带13在传送过程中跑偏,从而影响所述第一气孔131和第二气孔111的对准,所述传送装置10还可包括用于引导所述传送带13以防止所述传送带13跑偏的防跑偏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防跑偏结构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防跑偏结构包括引导凸缘14和与该引导凸缘14配合的引导槽15,其中,所述引导凸缘14可以是设置在所述传送带13的内表面上的环状件;所述引导槽15可以形成在所述第一辊11和第二辊12的外周面上(参见图2和图5)。

其中,作为优选,所述传送带13内表面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所述引导凸缘14。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玻璃传送设备还可包括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辊11或第二辊12转动的驱动机构(如电机)。

在玻璃深加工过程中,为了避免在划线掰断工序中损坏玻璃表面,本实用新型在玻璃30的与传送带13接触的一面覆盖间隔膜31以保护玻璃30,防止传送带13上的碎屑划伤玻璃30。所述间隔膜31一般在玻璃30上片时与玻璃30同时输入。为了不影响研磨作业,在玻璃划线掰断完成进入研磨工序前,清除覆盖于玻璃30上的间隔膜3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可将本实用新型的玻璃传送设备设置于玻璃掰断设备和玻璃研磨设备之间,工作时,第一辊11带动第二辊12及传送带13运动,由玻璃掰断设备中的横向掰断机传送来的玻璃30及间隔膜31由传送带13带动按图1所示双箭头方向移动;当间隔膜31移动到第一辊11上时,由于第一辊11接通真空气源,相应位置的传送带13上的第一气孔131与第一辊11上的第二气孔111相通,间隔膜31会被包裹着第一辊11的传送带13上的第一气孔131吸住而贴附在传送带13上,随着第一辊11的转动,玻璃30由于自身的刚性继续向前方移动到下一工位并与间隔膜31分离;当间隔膜31运动到第一辊11的下方时,由于传送带13上的第一气孔131不再与真空气源接通,间隔膜31失去粘附于传送带13的真空吸力,在自身的重力作用下按图1所示单箭头方向掉落到接收装置20中,直至整个间隔膜31全部掉落下来,实现与玻璃30的完全分离。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