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缆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79923发布日期:2018-06-12 22:04阅读:19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缆盘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缆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缆盘。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的发展,电能作为能源的一种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能源,而想要将电能输送至指定的使用地点需要借助媒介实现,现有技术中为了实现电力输送需要进行电缆的铺设,从而实现电能的输送,电缆已经成为电能输送的重要媒介。

电缆在生产过程中为一次成型,长度较长,为了便于运输和使用,需要将电缆进行盘卷,从而降低电缆的占地空间,在使用过程中根据使用的长度需要对电缆卷进行逐渐打开,从而实现电缆的铺装。现有技术中,电缆出厂时将电缆缠绕在电缆盘上,方便运输,使用过程中,将电缆卷架设在专用支架或设备上实现电缆卷的打开,从而满足电缆铺装的要求。但是,现有技术中使用专用支架或设备上,一方面增设支架和设备增加铺设成本,同时为了保证正常的使用,对支架和设备的架设精度要求高,另一方面使用过程中易发生脱落出现安全隐患。

因此,提供一种电缆盘,以期结构简单,电缆铺设过程中无需使用专用支架或设备,降低铺设成本,同时避免电缆卷在打开过程中出现的安全隐患,就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缆盘,以期结构简单,电缆铺设过程中无需使用专用支架或设备,降低铺设成本,同时避免电缆卷在打开过程中出现的安全隐患。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缆盘,包括同轴转动设置的内筒和外筒,所述内筒的一端固接有第一圆盘,另一端固接有第二圆盘,所述第一圆盘、所述第二圆盘和所述外筒的外圆周面形成环形容纳槽,电缆缠绕于所述容纳槽内,所述第一圆盘直径与所述第二圆盘直径相等;

所述第一圆盘远离所述第二圆盘的端面上设置有第一支腿,所述第一支腿使得所述第一圆盘与地面固定;所述第二圆盘远离所述第一圆盘的端面上设置有第二支腿,所述第二支腿使得所述第二圆盘与地面固定;

所述第一支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圆盘铰接,其铰接点设置于所述第一圆盘的圆心和边缘之间,所述第一支腿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圆盘的半径,且小于所述第一圆盘的直径;

所述第一支腿打开,所述第一支腿远离其所述第一圆盘之铰接点的一端抵靠于地面,所述第一支腿收起,所述第一支腿的外圆周壁与所述第一圆盘的幅面抵靠。

优选地,所述第一支腿上设置有第一锁止装置,所述第一锁止装置与所述第一圆盘远离所述第二圆盘的端面配合使得所述第一支腿与所述第一圆盘固定。

优选地,所述第一支腿的包括有间隔设置的第一支脚和第二支脚,所述第一支脚和所述第二支脚之间具有第一预设夹角,所述第一支脚和所述第二支脚至所述第一支腿与所述第一圆盘铰接点的距离相等。

优选地,所述第二支腿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圆盘铰接,其铰接点设置于所述第二圆盘的圆心和边缘之间,所述第二支腿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圆盘的半径,且小于所述第二圆盘的直径;

所述第二支腿打开,所述第二支腿远离其所述第二圆盘之铰接点的一端抵靠于地面,所述第二支腿收起,所述第二支腿的外圆周壁与所述第二圆盘的幅面抵靠。

优选地,所述第二支腿上设置有第二锁止装置,所述第二锁止装置与所述第二圆盘远离所述第一圆盘的端面配合使得所述第二支腿与所述第二圆盘固定。

优选地,所述第二支腿的包括有间隔设置的第三支脚和第四支脚,所述第三支脚和所述第四支脚之间具有第二预设夹角,所述第三支脚和所述第四支脚至所述第二支腿与所述第二圆盘铰接点的距离相等。

优选地,所述第一圆盘厚度与所述第二圆盘厚度均等于所述外筒轴向长度的六分之一。

优选地,所述第一圆盘的外圆周面设置有第一橡胶层,所述第二圆盘的外圆周面设置有第二橡胶层。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电缆盘,包括同轴转动设置的内筒和外筒,所述内筒的一端固接有第一圆盘,另一端固接有第二圆盘,所述第一圆盘、所述第二圆盘和所述外筒的外圆周面形成环形容纳槽,电缆缠绕于所述容纳槽内,所述第一圆盘直径与所述第二圆盘直径相等;所述第一圆盘远离所述第二圆盘的端面上设置有第一支腿,所述第一支腿使得所述第一圆盘与地面固定;所述第二圆盘远离所述第一圆盘的端面上设置有第二支腿,所述第二支腿使得所述第二圆盘与地面固定。上述结构中,包括有内筒和外筒,两者同轴转动设置,内筒的长度大于外筒的长度,在内筒的一端固接有第一圆盘,另一端固接有第二圆盘,第一圆盘和第二圆盘平行,且两者直径相等,内筒的轴心分别穿过第一圆盘的圆心和第二圆盘的圆心,此时第一圆盘朝向第二圆盘的端面、第二圆盘朝向第一圆盘的端面和外筒的外圆周面形成环形槽,电缆被缠绕在外筒的外圆周面上形成卷状结构,在第一圆盘上设置第一支腿,第二圆盘上设置第二支腿。

铺设电缆时,第一支腿与地面固定,使得第一圆盘相对地面固定,第二支腿与地面固定,使得第二圆盘相对地面固定,电缆卷设置在外筒的外圆周面上,电缆卷在铺设过程中需要被逐渐打开,电缆卷与外筒一起相对内筒转动,此时第一圆盘和第二圆盘为电缆卷打开过程中的两个支撑臂,同时通过外筒相对内筒的转动能够有效保证电缆卷的打开,第一支腿辅助第一圆盘与地面固定,第二支腿辅助第二圆盘与地面固定从而能够使得电缆盘与地面的固定强度增强,能够有效避免电缆卷在打开过程中出现电缆盘移动的现象,进一步保证使用的安全。

基于上述装置,利用电缆盘自身作为电缆卷打开的支架,结构简单,结电缆铺设过程中无需使用专用支架或设备,降低铺设成本,同时避免电缆卷在打开过程中出现的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电缆盘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A-A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为第一圆盘;

2为第一橡胶层;

3为第一支腿;

4为第一锁止装置;

5为第二橡胶层;

6为第二圆盘;

7为第二锁止装置;

8为第二支腿;

9为外筒;

10为内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请参考图1和图2,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电缆盘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A-A剖视图。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电缆盘,包括同轴转动设置的内筒10和外筒9,所述内筒10的一端固接有第一圆盘1,另一端固接有第二圆盘6,所述第一圆盘1、所述第二圆盘6和所述外筒9的外圆周面形成环形容纳槽,电缆缠绕于所述容纳槽内,所述第一圆盘1直径与所述第二圆盘6直径相等;所述第一圆盘1远离所述第二圆盘6的端面上设置有第一支腿3,所述第一支腿3使得所述第一圆盘1与地面固定;所述第二圆盘6远离所述第一圆盘1的端面上设置有第二支腿8,所述第二支腿8使得所述第二圆盘6与地面固定。上述结构中,包括有内筒10和外筒9,两者同轴转动设置,内筒10的长度大于外筒9的长度,在内筒10的一端固接有第一圆盘1,另一端固接有第二圆盘6,第一圆盘1和第二圆盘6平行,且两者直径相等,内筒10的轴心分别穿过第一圆盘1的圆心和第二圆盘6的圆心,此时第一圆盘1朝向第二圆盘6的端面、第二圆盘6朝向第一圆盘1的端面和外筒9的外圆周面形成环形槽,电缆被缠绕在外筒9 的外圆周面上形成卷状结构,在第一圆盘1上设置第一支腿3,第二圆盘6上设置第二支腿8。

铺设电缆时,第一支腿3与地面固定,使得第一圆盘1相对地面固定,第二支腿8与地面固定,使得第二圆盘6相对地面固定,电缆卷设置在外筒9的外圆周面上,电缆卷在铺设过程中需要被逐渐打开,电缆卷与外筒9一起相对内筒10转动,此时第一圆盘1和第二圆盘6为电缆卷打开过程中的两个支撑臂,同时通过外筒9相对内筒 10的转动能够有效保证电缆卷的打开,第一支腿3辅助第一圆盘1 与地面固定,第二支腿8辅助第二圆盘6与地面固定从而能够使得电缆盘与地面的固定强度增强,能够有效避免电缆卷在打开过程中出现电缆盘移动的现象,进一步保证使用的安全。

基于上述装置,利用电缆盘自身作为电缆卷打开的支架,结构简单,结电缆铺设过程中无需使用专用支架或设备,降低铺设成本,同时避免电缆卷在打开过程中出现的安全隐患。

需要理解的是,上述内筒10和外筒9之间设置有多个滚珠轴承,从而能够有效保证两者之间相对转动的灵活性,同时内筒10和外筒 9的材质为高强度铝合金材质或高强度工程塑料制成,一方面能够保证使用的顺利进行,另一方面在保证强度的同时降低自身质量,节省运输成本。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第一圆盘1和第二圆盘6的材质与内筒10 的材质保持一致,保证两者与内筒10连接处的结合强度,进一步保证正常使用,同时为了保证两者具有良好的支撑性,需要将两者的厚度进行增加,从而保证正常使用,避免使用过程中出现被压溃的情况发生。另外上述第一支腿3和第二支腿8为可折叠结构,在电缆卷打开时,第一支腿3和第二支腿8为打开状态,当电缆卷在运输时,第一支腿3和第二支腿8为收起状态,便于运输。

进一步理解的是,所述第一支腿3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圆盘1铰接,其铰接点设置于所述第一圆盘1的圆心和边缘之间,所述第一支腿3 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圆盘1的半径,且小于所述第一圆盘1的直径;所述第一支腿3打开,所述第一支腿3远离其所述第一圆盘1之铰接点的一端抵靠于地面,所述第一支腿3收起,所述第一支腿3的外圆周壁与所述第一圆盘1的幅面抵靠。上述第一支腿3与第一圆盘1远离第二圆盘6的端面铰接,此时第一支腿3能够有效实现收起或打开,两者之间的铰接点设置在第一圆盘1圆心和边缘之间,第一支腿3的长度大于第一圆盘1的半径,小于第一圆盘1的直径,当第一支腿3 打开时,其自由端能够凸出与第一圆盘1的边缘,从而能够实现与地面有效固定,为第一圆盘1提供有效的辅助支撑,能够进一步提高电缆盘的固定强度和稳定性,确保使用的安全性。当第一支腿3收起时能够设置于第一圆盘1的幅面内,通过第一圆盘1对其的遮挡,能够避免第一支腿3在运输过程中对空间的占用,确保运输过程的空间利用率。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第一支腿3与第一圆盘1之间的铰接通过在第一圆盘1上设置第一铰接座,通过第一销轴将第一支腿3的一端铰接设置在第一铰接座上,从而保证使用的灵活性和连接的强度。

上述第一支腿3的材质可以为金属材质,也可以为非金属材质,本申请中的优选方案与第一圆盘1的材质一致,两者材质一致,力学性能相同,能够有效保证使用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腿3上设置有第一锁止装置4,所述第一锁止装置4与所述第一圆盘1远离所述第二圆盘6的端面配合使得所述第一支腿3与所述第一圆盘1固定。上述第一支腿3上设置第一锁止装置4,该第一锁止装置4为锁止销,通过在第一圆盘1上设置锁止孔能够使得锁止销插入其中使得第一支腿3与第一圆盘1固定,锁止孔为两个,一个为第一支腿3打开状态时实现锁止,另一个为第一支腿3收起状态时实现锁止。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第一锁止装置4穿过第一支腿3,其两端凸出与第一支腿3,两侧的凸出端均能实现插入第一圆盘1的锁止孔内,从而实现对第一支腿3两种状态的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腿3的包括有间隔设置的第一支脚和第二支脚,所述第一支脚和所述第二支脚之间具有第一预设夹角,所述第一支脚和所述第二支脚至所述第一支腿3与所述第一圆盘1铰接点的距离相等。上述第一支腿3包括第一支脚和第二支脚,两者均连接在连接臂上,连接臂与第一圆盘1铰接,第一支脚和第二支脚呈第一预设夹角,第一支脚和第二支脚的长度相等,使用时,第一支脚设置在第一圆盘1与顶面接触点的一侧,第二支脚设置在另一侧,从而实现对第一圆盘1两侧的辅助固定,进一步提高第一圆盘1的固定强度及稳定性,保证电缆盘的有效使用。

具体理解的是,所述第二支腿8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圆盘6铰接,其铰接点设置于所述第二圆盘6的圆心和边缘之间,所述第二支腿8 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圆盘6的半径,且小于所述第二圆盘6的直径;所述第二支腿8打开,所述第二支腿8远离其所述第二圆盘6之铰接点的一端抵靠于地面,所述第二支腿8收起,所述第二支腿8的外圆周壁与所述第二圆盘6的幅面抵靠。上述第二支腿8与第二圆盘6远离第一圆盘1的端面铰接,此时第二支腿8能够有效实现收起或打开,两者之间的铰接点设置在第二圆盘6圆心和边缘之间,第二支腿8的长度大于第二圆盘6的半径,小于第二圆盘6的直径,当第二支腿8 打开时,其自由端能够凸出与第二圆盘6的边缘,从而能够实现与地面有效固定,为第二圆盘6提供有效的辅助支撑,能够进一步提高电缆盘的固定强度和稳定性,确保使用的安全性。当第二支腿8收起时能够设置于第二圆盘6的幅面内,通过第二圆盘6对其的遮挡,能够避免第二支腿8在运输过程中对空间的占用,确保运输过程的空间利用率。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第二支腿8与第二圆盘6之间的铰接通过在第二圆盘6上设置第二铰接座,通过第二销轴将第二支腿8的一端铰接设置在第二铰接座上,从而保证使用的灵活性和连接的强度。

上述第二支腿8的材质可以为金属材质,也可以为非金属材质,本申请中的优选方案与第二圆盘6的材质一致,两者材质一致,力学性能相同,能够有效保证使用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支腿8上设置有第二锁止装置7,所述第二锁止装置7与所述第二圆盘6远离所述第一圆盘1的端面配合使得所述第二支腿8与所述第二圆盘6固定。上述第二支腿8上设置第二锁止装置7,该第二锁止装置7为锁止销,通过在第二圆盘6上设置锁止孔能够使得锁止销插入其中使得第二支腿8与第二圆盘6固定,锁止孔为两个,一个为第二支腿8打开状态时实现锁止,另一个为第二支腿8收起状态时实现锁止。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第二锁止装置7穿过第二支腿8,其两端凸出与第二支腿8,两侧的凸出端均能实现插入第二圆盘6的锁止孔内,从而实现对第二支腿8两种状态的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支腿8的包括有间隔设置的第三支脚和第四支脚,所述第三支脚和所述第四支脚之间具有第二预设夹角,所述第三支脚和所述第四支脚至所述第二支腿8与所述第二圆盘6铰接点的距离相等。上述第二支腿8包括第三支脚和第四支脚,两者均连接在连接臂上,连接臂与第二圆盘6铰接,第三支脚和第四支脚呈第二预设夹角,第三支脚和第四支脚的长度相等,使用时,第三支脚设置在第二圆盘6与顶面接触点的一侧,第四支脚设置在另一侧,从而实现对第二圆盘6两侧的辅助固定,进一步提高第二圆盘6的固定强度及稳定性,保证电缆盘的有效使用。

具体地,所述第一圆盘1厚度与所述第二圆盘6厚度均等于所述外筒9轴向长度的六分之一。上述第一圆盘1和第二圆盘6的厚度均等于外筒9轴向长度的六分之一,通过增大第一圆盘1和第二圆盘6 的厚度从而能够实现两者对整体的有效支撑,从而有效保证支撑的稳定性,进一步保证使用的效果。

具体地,所述第一圆盘1的外圆周面设置有第一橡胶层2,所述第二圆盘6的外圆周面设置有第二橡胶层5。上述第一橡胶层2和第二橡胶层5的设置一方面能够有效防止第一圆盘1和第二圆盘6的磨损,提高使用的寿命,另一方面能够增大第一圆盘1和第二圆盘6分别与地面的摩擦力,进一步保证电缆盘的稳定性,避免出现安全隐患。

上述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在本技术领域内,凡是基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上的变化和改进,不应排除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