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极细电缆护套膜卷绕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79683发布日期:2018-06-12 22:02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一种极细电缆护套膜卷绕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卷绕制装置,尤其涉及极细电缆护套膜的卷绕制装置,属于超薄膜卷绕制设备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近年来,以手机、笔记本电脑为代表的消费类电子产品和通信、医疗、军事类电子产品微型化发展趋势加快,性能要求不断提高,这些产品内传输各种频率信号的带状电缆、柔性电路板(FPC)等传统布线元件迅速被传输速率高、频带宽且抗电磁干扰强的极细同轴电缆取代。特别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移动通信的普及,更是促进了极细同轴电缆的研发和规模生产。这类极细电缆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单芯同轴电缆外径极小,对护套膜的宽度及厚度具有较为苛刻的要求;电缆具备良好的机械物理性能,尤其是用于连接活动模块的电缆具有很强的抗弯曲和扭转能力。

基于该类护套膜的厚度及宽度具有较为苛刻的要求,因此对护套膜的生产设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由于护套膜的宽度值较小且材料质地柔软,通过极细电缆护套膜卷轴直接切片公差巨大无法实现,因此需要通过分切后卷制或绕制实现,具备两种制备形态,一种为卷料盘、另一种为绕料轴。

现有技术中,极细电缆护套膜卷轴宽幅较大,因此需要通过切割设备先对极细电缆护套膜卷轴进行切段,切段后进行分切卷制或绕制,并且卷制和绕制是采用独立设备进行,无法实现同步作业,卷制和绕制的工作组数量受到限制,生产效率低,自动化程度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是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传统设备仅能实现单一的卷制或绕制,提供一种极细电缆护套膜卷绕制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极细电缆护套膜卷绕制装置,用于对极细电缆护套膜料带进行卷制或绕制,包括:

引料机构,用于将分切后的极细电缆护套膜料带引入卷绕制装置内,所述引料机构包括引料滑轮组和张力控制臂;

转向机构,用于将所述引料机构所引入的极细电缆护套膜料带变向;

导向压合机构,用于对所述极细电缆护套膜料带进行偏摆绕制导向或定向卷制压合,所述导向压合机构包括导轨及滑动设置于所述导轨上的摆臂,所述摆臂的自由端设有导料压合端;

料轴,用于固定卷制盘或绕制轴;

压辊机构,用于进行绕制压合。

优选地,所述摆臂设有底座,所述底座滑动设置于所述导轨上,所述底座上设有用于调节所述导料压合端压力的调节机构。

优选地,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底座上的压力调节盘和设置于所述摆臂底部的调节轴杆,所述调节轴杆枢轴设置于所述底座上,所述压力调节轴盘上设有至少两个压力调节限位柱,所述调节轴杆上设有用于与所述压力调节限位柱相干涉的限位拨挡。

优选地,所述导料压合端包括导料滑轮、纠偏导轮组和导向压合轮,所述纠偏导轮组设置于所述导料滑轮与所述导向压合轮之间。

优选地,所述张力控制臂上设有张力补偿电机和张力传感器,所述张力传感器驱动连接所述张力补偿电机。

优选地,所述料轴上设有限位轴套和固定轴套,所述限位轴套与所述固定轴套的相对面上分别设有限位凸环。

优选地,所述极细电缆护套膜料带的厚度小于80μm、宽度为1mm~12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

1.将卷制功能和绕制功能集成一体,可根据产品需求选择使用。

2.分别针对卷制和绕制设计了相对应的压合机构,设计巧妙,压合针对性强,并且稳定可靠。

3.能实现多种模式的绕制,绕制成品种类丰富。

4.张力控制臂的设计能保障极细电缆护套膜的安全传输。

5.转向机构和导料压合端能稳定摆幅并起到纠偏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极细电缆护套膜卷绕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极细电缆护套膜卷绕制装置的卷制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极细电缆护套膜卷绕制装置的绕制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极细电缆护套膜卷绕制装置的卷制成品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极细电缆护套膜卷绕制装置的绕制成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极细电缆护套膜卷绕制装置。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行详细描述,以使其更易于理解和掌握。

一种极细电缆护套膜卷绕制装置,用于对极细电缆护套膜料带进行卷制或绕制,该极细电缆护套膜料带的厚度小于80μm、宽度为1mm~12mm。

如图1至图3所示,该极细电缆护套膜卷绕制装置包括引料机构1、转向机构2、导向压合机构3、料轴4和压辊机构5,引料机构1用于将分切后的极细电缆护套膜料带6引入卷绕制装置内,其包括引料滑轮组11和张力控制臂12;转向机构2用于将引料机构1所引入的极细电缆护套膜料带6变向后进入导向压合机构3;导向压合机构3用于对极细电缆护套膜料带6进行偏摆绕制导向或定向卷制压合,导向压合机构3包括导轨31及滑动设置于导轨31上的摆臂32,摆臂32的自由端设有导料压合端7;料轴4用于固定卷制盘100或绕制轴200;压辊机构5用于进行绕制压合。

具体地说明,引料机构1用于将分切后的极细电缆护套膜料带6进入,为了方便引料滑轮组11和张力控制臂12的设计,一般将引料滑轮组11和张力控制臂12设置在邻近装置竖立面的面板上,固定方便,并且张力控制臂12在面板所在平面摆幅较为稳定。

导向压合机构3在绕制时需要在料轴4的轴向偏摆往复位移,而卷制盘8或绕制轴9与装置竖立面的面板存在一定距离,因此引料机构1的引入料带需要经过转向机构2进行转向后导入导向压合机构3。另外,切料设备与卷绕制装置之间传输距离较远导致引入极细电缆护套膜料带6存在一定的偏摆,经过转向机构2的转向后,能消除极细电缆护套膜料带6的摆幅,增加极细电缆护套膜料带6的传输稳定性。

本案采用了针对定向卷制压合的导向压合机构3和针对偏摆绕制压合的压辊机构5,实现了卷制和绕制的差别化压合。

对本案进行细化描述,摆臂32设有底座8,底座8滑动设置于导轨31上,底座8上设有用于调节导料压合端7压力的调节机构9。通过该调节机构9能实现对导料压合端7的压力调节,以便适应各类规格的极细电缆护套膜料带6的卷制。

进一步细化地,调节机构9包括设置于底座8上的压力调节盘91和设置于摆臂32底部的调节轴杆,附图中省略了该调节轴杆的图示,调节轴杆枢轴设置于底座8上,压力调节轴盘91上设有至少两个压力调节限位柱92,调节轴杆上设有用于与压力调节限位柱92相干涉的限位拨挡93。

具体地,导料压合端7的压力是由摆臂32的自重产生的,通过限位拨挡93与压力调节限位柱92的干涉,从而通过调节轴杆控制摆臂32的角度,实现压力的调整。

对导料压合端7进行细化描述,其包括导料滑轮71、纠偏导轮组72和导向压合轮73,纠偏导轮组72设置于导料滑轮71与导向压合轮73之间。对其进行详细说明,由于极细电缆护套膜料带6的特殊性,在传输过程中极易受到影响导致位置偏移等情况发生,为了确保卷制和绕制的稳定性,在导料压合端7上设置了纠偏导轮组72,该纠偏导轮组72的导轮设置方向与导向压合轮73及导料滑轮71呈一定夹角,从而使得极细电缆护套膜料带6的传输更稳定,消除了偏摆的影响。

该导料压合端7可进行替换,针对宽度12mm以上的薄膜时,其偏摆误差无需较高精密度,因此对宽度12mm以上薄膜时,将该导料压合端7替换为导向压合轮即可,无需采用纠偏导轮组72。

由于极细电缆护套膜料带6极薄极窄,因此对张力的控制极其严格,当张力超出极限时会直接导致极细电缆护套膜料带6断裂。为了解决此问题,本案的张力控制臂12上设有张力补偿电机和张力传感器,附图中省略了其标记,张力传感器驱动连接张力补偿电机。在张力传感器中设定低于极限张力的阀值,当超出该阀值时发出指令控制张力补偿电机进行张力补偿,从而避免了极细电缆护套膜料带6的断裂,确保传输的稳定性。

更具体地,该张力控制臂12是通过张力控制臂12的自重实现的,张力补偿电机可在张力控制臂12的底部进行支撑,从而抵消一部分张力控制臂12的重量,实现对张力的调节。为了装置的美观及设置,该张力控制臂12具备设置在装置内部的联动臂,而张力补偿电机亦设置在装置内部,通过控制联动臂实现对张力控制臂12的调整。

本案为了对卷制盘100或绕制轴200精确限位,如图2和图3所示,在料轴4上设置了限位轴套41和固定轴套42,限位轴套41与固定轴套42的相对面上分别设有限位凸环43。通过该限位凸环43能紧固卷制盘100或绕制轴200,保障定位精确度及稳定性。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极细电缆护套膜卷绕制装置的卷绕方法的具体阐述:

卷制盘或绕制轴固定步骤,将卷制盘或绕制轴固定在料轴上;

上料步骤,将极细电缆护套膜料带的自由端依次通过引料机构、转向机构、导向压合机构后固定于卷制盘或绕制轴上;

卷制步骤,如图2所示,调整导料压合端正对卷制盘,并调节导料压合端与卷制盘之间的压力,摆臂相对固定,料轴携卷制盘旋转进行卷制,卷制成如图4所示的卷制成品;

绕制步骤,如图3所示,设置摆臂的偏摆范围,使导料压合端在绕制轴的轴杆范围内轴向往复位移,并且导料压合端与绕制轴之间留有绕料间隙,压辊机构贴合在绕制轴上,调节压辊机构的辊轮与绕制轴之间的压力,料轴携绕制轴旋转,导料压合端往复位移进行绕制,绕制成如图5所示的绕制成品。

对绕制步骤进行说明,导料压合端的位移行程可编制,具体地,通过编程控制器进行行程编程,从而控制导料压合端的运行轨迹,实现多种绕制模式。绕制成多种不同风格的绕制产品,例如:匀速实现的平铺绕制、匀速实现的堆叠绕制、变速实现的交叉绕制等。

通过以上描述可以发现,本实用新型一种极细电缆护套膜卷绕制装置及卷绕方法,将卷制功能和绕制功能集成一体,可根据产品需求选择使用。分别针对卷制和绕制设计了相对应的压合机构,设计巧妙,压合针对性强,并且稳定可靠。能实现多种模式的绕制,绕制成品种类丰富。张力控制臂的设计能保障极细电缆护套膜的安全传输。转向机构和导料压合端能稳定摆幅并起到纠偏的作用。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了充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描述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实质在结构、方法或功能等方面采用等同变换或者等效变换而形成的所有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