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物提升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80363发布日期:2018-06-26 22:06阅读:17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运输装置,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谷物提升机。



背景技术:

目前,公告号为CN201065268Y的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谷物螺旋式提升机,它由电机与提升装置组成,提升装置由一长2~4米的筒体以及相应长度的螺旋杆构成。筒体上端一侧开设有一出料口,下端侧面开设有以入料口。螺旋杆置于筒体以内,在筒体两端设置有轴承与螺旋杆连接,在螺旋杆的顶端连接有一皮带轮,该皮带轮与电机轴皮带连接。

现有技术中类似于上述的谷物螺旋式提升机,其通过皮带连接有电机的螺旋杆转动将螺旋杆上的谷物运输上升,提升机倾斜设置使得谷物提升至出料口处时直接从出料口内倒出。在日常生产过程中会准备多个容器用于盛装提升后倒出的谷物,当一个容器装满需要更换下一容器时,由于提升机的出料口持续出料可能造成在更换容器的过程中谷物落于容器外部造成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谷物提升机,其优点在于完成提升后定量出料,减少谷物的浪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谷物提升机,包括倾斜设置的壳体、设于壳体下部一侧的进料口、设于壳体上部一侧的出料口以及设于壳体内部的螺旋运输装置,所述出料口内设置有连通所述壳体内部的出料管道与连通所述出料口的计重管道,所述出料管道与计重管道相连通,所述出料管道面向计重管道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气缸控制开启闭合的进料挡板,所述计重管道面向出料口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气缸控制开启闭合的出料挡板,所述谷物提升机内还设置有:

计重检测部件,用于检测计重管道的重量以输出计重检测信号;

比较电路,耦接于计重检测部件,设置有对应于计重管道自重与所需称重重量之和的上限基准电压信号与对应于计重管道自身重量的下限基准电压信号,用于接收计重检测信号并进行比较后输出相应的比较信号;

控制执行电路,耦接于比较电路,用于接收比较信号并输出相应的控制信号控制第一气缸与第二气缸执行开关闭合的动作;

当检测信号小于所设下限基准电压信号时,控制电路输出相应的控制信号控制第一气缸得电进料挡板开启,第二气缸断电出料挡板关闭并保持,直至检测信号大于所述上限基准电压信号时,控制电路输出控制信号控制第一气缸断电进料挡板关闭,第二气缸得电出料挡板开启并保持至检测信号小于所设下限基准电压信号。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位于壳体内的螺旋运输装置将谷物向上运输至出料管道,再经过计重管道后从出料口送出。计重检测部件耦接于比较电路,比较电路设置对应计重管道内所需称重重量的上限基准电压信号与对应于计重管道自身重量的下限基准电压信号。控制执行电路耦接于比较电路。

当计重检测部件检测到的重量小于计重管道自身重量时,计重检测部件输出的计重检测信号小于下限基准电压信号,第一气缸的电磁阀得电使得进料挡板开启,第二气缸的电磁阀断电使得出料挡板关闭,此时处于计重状态,计重状态一直保持到当计重检测部件检测到的重量大于计重管道自身的重量加上所需称重谷物的重量之和时,计重检测部件输出的计重检测信号大于上限基准电压信号,第一气缸的电磁阀断电使得进料挡板关闭,第二气缸的电磁阀得电使得出料挡板开启,此时处于出料包装状态,出料包装状态保持到计重检测部件检测到的重量再次小于计重管道自身重量。

通过检测信号与上限基准电压信号与下限基准电压信号进行比较以控制第一气缸与第二气缸交错的开关与闭合实现在完成谷物提升出料前完成计重,使得谷物出料后可以直接进行包装。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计重检测部件为压力传感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检测计重管道对压力传感器产生的压力实现对计重管道重量的检测,再配合设置的上限基准电压信号与下限基准电压信号进行判断与控制。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出料管道固定连通于所述壳体,所述计重管道套接于所述出料管道,所述压力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出料管道位于与计重管道套接处的管壁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计重管道套接在出料管道上,压力传感器设置在出料管道的管壁上,以检测计重管道因谷物的增多而逐渐增加的重量所对应的压力值并进行比较。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出料管道与计重管道位于套接处的管壁上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内螺纹连接有固定螺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固定螺栓将套接的出料管道与计重管道进行加固,防止出料管道与计重管道套接松动从而影响压力传感器检测的准确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出料管道呈S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出料管道呈S型以减慢谷物离开壳体进入计重管道的速度,减小计重管道内可能产生的计重误差。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气缸与所述第二气缸均固定连接有固定于出料管道上的固定支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固定于出料管道上的固定支架对第一气缸与第二气缸的位置进行固定,保证第一气缸与第二气缸运行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比较电路包括:

上限比较器,其反向端输入上限基准电压信号,其同相端耦接于压力传感器的输出端;

下限比较器,其反向端输入下限基准电压信号,其同相端耦接于压力传感器的输出端;

非逻辑门,其输入端耦接于下限比较器的输出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计重检测部件输出的计重检测信号小于下限基准电压信号时,上限比较器的同向端输入小于反向端输入使得上限比较器输出低电平的上限比较信号;下限比较器的同向端输入小于反向端输入使得下限比较器输出低电平的下限比较信号并经过非逻辑门反置后输出高电平的下限比较信号。

当计重检测部件输出的计重检测信号大于下限基准电压信号小于上限基准电压信号时,上限比较器的同向端输入小于反向端输入使得上限比较器输出低电平的上限比较信号;下限比较器的同向端输入大于反向端输入使得下限比较器输出高电平的下限比较信号并经过非逻辑门反置后输出低电平的下限比较信号。

当计重检测部件输出的计重检测信号大于上限基准电压信号时,上限比较器的同向端输入大于反向端输入使得上限比较器输出高电平的上限比较信号;下限比较器的同向端输入大于反向端输入使得下限比较器输出高电平的下限比较信号并经过非逻辑门反置后输出低电平的下限比较信号。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控制执行电路包括:

SR锁存器,其R输入端耦接于上限比较器的输出端,其S输入端耦接于非逻辑门的输出端;

P型三极管,其基极耦接于SR锁存器的Q输出端,其集电极耦接于电源,其发射极耦接于第一气缸的电磁阀后接地;

N型三极管,其基极耦接于SR锁存器的Q输出端,其发射极耦接于电源,其集电极耦接于第二气缸的电磁阀后接地。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SR锁存器的R输入端输入低电平的上限比较信号,S输入端输入高电平的下限比较信号时,Q输出端输出高电平的控制信号,P型三极管导通使得第一气缸的电磁阀得电,第一气缸动作开启,N型三极管断开使得第二气缸的电磁阀失电,第二气缸动作关闭,此时处于计重状态。

当SR锁存器的R输入端输入低电平的上限比较信号,S输入端输入低电平的下限比较信号时,Q输出端保持输出高电平的控制信号,此时保持计重状态不变。

当SR锁存器的R输入端输入高电平的上限比较信号,S输入端输入低电平的下限比较信号时,Q输出端输出低电平的控制信号,P型三极管断开使得第一气缸的电磁阀失电,第一气缸动作关闭,N型三极管导通使得第二气缸的电磁阀得电,第二气缸动作开启,此时处于出料状态。

当SR锁存器的R输入端再次输入低电平的上限比较信号,S输入端再次输入低电平的下限比较信号时,Q输出端保持输出低电平的控制信号,此时保持出料状态不变,直到SR锁存器的R输入端输入低电平的上限比较信号,S输入端输入高电平的下限比较信号时回到计重状态,第一气缸与第二气缸交错动作继续工作循环。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在谷物出料前完成称重,方便在出料口对谷物直接进行包装;

2、计重误差小,准确度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3是本实施例的电路图。

附图标记说明:1、壳体;2、进料口;3、出料口;31、出料管道;32、进料挡板;33、计重管道;34、出料挡板;35、固定螺栓;36、固定支架;4、螺旋运输装置;5、计重检测部件;51、压力传感器;52、比较电路;53、控制执行电路;6、第一气缸;7、第二气缸。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种谷物提升机,如图1所示,包括竖直设置的壳体1、设于壳体1下部一侧的进料口2、设于壳体1上部一侧的出料口3以及设于壳体1内部的螺旋运输装置4。需要运输的谷物由下方的进料口2倒入壳体1内,经由螺旋运输装置4运输至上方的出料口3后从出料口3中出料。

如图1、2所示,出料口3内设置有连通壳体1内部的出料管道31与连通出料口3的计重管道33,计重管道33套接于出料管道31远离壳体1的管口处,出料管道31位于与计重管道33的套接处管壁上开设有螺纹孔并设置固定螺栓35穿过计重管道33的外管壁后螺纹连接在螺纹孔中,对套接进行加固以保证计重检测部件5检测的准确度。

如图2所示,出料管道31临近计重管道33的管口处设置有进料挡板32,计重管道33临近出料口3的管口处设置有出料挡板34,出料管道31的上部外管壁一侧与下部外管壁一侧分别固定有固定支架36,固定支架36上分别固定有用于驱动进料挡板32开启与关闭的第一气缸6以及驱动出料挡板34开启与关闭的第二气缸7,通过进料挡板32与出料挡板34交错开启与关闭的配合实现对计重管道33内的计重。出料管道31呈S型以减慢谷物离开壳体1进入计重管道33的速度,减小计重管道33内可能产生的计重误差。谷物提升机内设有用于称重的计重检测部件5、耦接于计重检测部件5以接收计重检测信号并输出比较信号的比较电路52以及耦接于比较电路52以接收比较信号并输出相应控制信号控制第一气缸6与第二气缸7的电磁阀动作。

如图2、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计重检测装置选用压力传感器51,压力传感器51设置于出料管道31位于与计重管道33套接处的顶部管壁内以检测计重管道33内因谷物的增多或减少而逐渐上升或降低的压力值。

如图3所示,比较电路52包括上限比较器OA1、下限比较器OA2以及非逻辑门。上限比较器OA1的反向端输入上限基准电压信号Vref1,其同相端耦接于压力传感器51的输出端,其输出端输出上限比较信号;下限比较器OA2的反向端输入下限基准电压信号Vref2,其同相端耦接于压力传感器51的输出端,其输出端耦接于非逻辑门的输入端,非逻辑门的输出端输出反置后的下限比较信号。其中上限基准电压信号Vref1表示计重管道33与所预设的包装重量之和的上限重量产生的上限压力值,下限基准电压信号Vref2表示计重管道33的自重产生的下限压力值。

当计重检测部件5输出的计重检测信号小于下限基准电压信号Vref2时,上限比较器OA1的同向端输入小于反向端输入使得上限比较器OA1输出低电平的上限比较信号;下限比较器OA2的同向端输入小于反向端输入使得下限比较器OA2输出的低电平信号经过非逻辑门反置后输出高电平的下限比较信号。

当计重检测部件5输出的计重检测信号大于下限基准电压信号Vref2小于上限基准电压信号Vref1时,上限比较器OA1的同向端输入小于反向端输入使得上限比较器OA1输出低电平的上限比较信号;下限比较器OA2的同向端输入大于反向端输入使得下限比较器OA2输出高电平的下限比较信号并经过非逻辑门反置后输出低电平的下限比较信号。

当计重检测部件5输出的计重检测信号大于上限基准电压信号Vref1时,上限比较器OA1的同向端输入大于反向端输入使得上限比较器OA1输出高电平的上限比较信号;下限比较器OA2的同向端输入大于反向端输入使得下限比较器OA2输出高电平的下限比较信号并经过非逻辑门反置后输出低电平的下限比较信号。

如图3所示,控制执行电路53包括SR锁存器、P型三极管Q1与 N型三极管Q2。SR锁存器的R输入端耦接于上限比较器OA1的输出端,S输入端耦接于非逻辑门的输出端, SR锁存器的Q输出端输出控制信号。P型三极管Q1的基极耦接于SR锁存器的Q输出端,其集电极耦接于电源Vcc,其发射极耦接于第一气缸6后接地;N型三极管Q2的基极耦接于SR锁存器的Q输出端,其集电极耦接于电源Vcc,其发射极耦接于第二气缸7后接地。

当SR锁存器的R输入端接收低电平的上限比较信号,S输入端接收高电平的下限比较信号时,Q输出端输出高电平的控制信号,P型三极管Q1导通使得第一气缸6的电磁阀得电,第一气缸6动作开启,N型三极管Q2断开使得第二气缸7的电磁阀失电,第二气缸7动作关闭,此时处于计重状态。

当SR锁存器的R输入端接收低电平的上限比较信号,S输入端接收低电平的下限比较信号时,Q输出端保持输出高电平的控制信号,此时保持计重状态不变。

当SR锁存器的R输入端接收高电平的上限比较信号,S输入端接收低电平的下限比较信号时,Q输出端输出低电平的控制信号,P型三极管Q1断开使得第一气缸6的电磁阀失电,第一气缸6动作关闭,N型三极管Q2导通使得第二气缸7的电磁阀得电,第二气缸7动作开启,此时处于出料状态。

当SR锁存器的R输入端再次接收低电平的上限比较信号,S输入端再次接收低电平的下限比较信号时,Q输出端保持输出低电平的控制信号,此时保持出料状态不变。

工作流程如下:

当计重管道33内无谷物时,SR锁存器的R输入端接收低电平的上限比较信号,S输入端接收高电平的下限比较信号,Q输出端输出高电平的控制信号,第一气缸6动作开启进料,第二气缸7动作关闭计重,计重管道33内处于计重状态。

当计重管道33内的谷物重量逐渐上升但尚未达到包装所需的谷物重量时,SR锁存器的R输入端接收低电平的上限比较信号,S输入端接收低电平的下限比较信号,Q输出端保持输出高电平的控制信号,此时保持计重管道33内保持计重状态不变。

当计重管道33内的谷物重量达到包装所需的谷物重量时,SR锁存器的R输入端接收高电平的上限比较信号,S输入端接收低电平的下限比较信号,Q输出端输出低电平的控制信号,第一气缸6动作关闭停止进料,第二气缸7动作开启放料,此时计重管道33内处于出料状态。

当计重管道33内的谷物重量逐渐减少但尚未卸料完全时,SR锁存器的R输入端接收低电平的上限比较信号,S输入端接收低电平的下限比较信号,Q输出端保持输出高电平的控制信号,此时计重管道33内保持出料状态不变,直至卸料完全时回到计重管道33内无谷物状态继续循环工作。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