粥类食品罐装封口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57691发布日期:2018-06-22 22:51阅读:299来源:国知局
粥类食品罐装封口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粥类食品罐装封口机。



背景技术:

粥类包装时,需要将粥类食品装进半圆形的壳里,而半圆形的壳不易上料,对大规模生产产生了一定的阻碍。同时,果肉包装入壳体里的步骤、壳体与薄膜封装的步骤等均需要实现自动化生产,因此,需要一种包装系统,满足大规模生产的需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粥类食品罐装封口机。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粥类食品罐装封口机,包括上述食品罐上料装置、粥类食品进料装置、上盖封装装置和输送带,其中,食品罐上料装置、粥类食品进料装置和上盖封装装置依次设置于输送带的输送方向上。

食品罐上料装置包括:进料通道和分离装置,其中,进料通道竖直设置,上方为进料通道的入口,下方为进料通道的出口,出口正对输送带,输送带上设置容置槽,若干食品罐叠加设置后进入进料通道的入口,进料通道的出口处设置分离装置,分离装置用于将叠加的食品罐分离成单个的食品罐,单个的食品罐落入到输送带的容置槽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的进料通道包括:上板座、若干支架和下板座,其中,上板座和下板座分别开有至少一排通孔,通孔的形状与食品罐的俯视形状相适应,上板座的通孔与下板座的通孔相互对应,通孔的周围均匀设置支架,使得上板座固定于下板座的上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的通孔的分布与输送带的容置槽一一对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的分离装置包括第一分离刀,第一分离刀横向设置于进料通道的出口处,第一分离刀可沿输送带传输方向移动,第一分离刀的移动方向侧为刀头,刀头设置第一锥面,第一锥面与叠加的食品罐的末尾一个食品罐的上边沿接触,使得末尾一个食品罐向下移动该第一锥面的高度距离,从而使该食品罐克服与其上方的食品罐之间的摩擦力而落入输送带的容置槽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的第一锥面包括位于上方的第一上斜面和位于下方的第一下斜面,第一上斜面的斜度大于第一下斜面,第一上斜面的长度大于第一下斜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的分离装置还包括第二分离刀,第二分离刀的刀头与第一分离刀相对设置,第二分离刀的刀头设置第二锥面,第二锥面用于进一步分离叠加的食品罐的末尾一个食品罐。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的第二分离刀设置于第一分离刀的下方且位于第一分离到移动方向的前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的第二锥面包括位于上方的第二上斜面和位于下方的第二下斜面,第二上斜面的斜度小于第二下斜面,第二上斜面的长度小于第二下斜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案,还包括第一驱动装置,第一驱动装置驱动分离装置沿输送带方向移动或通过第一传动机构驱动分离装置沿输送带方向移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的第一驱动装置包括气缸。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的粥类食品进料装置包括:粥类食品容器、下压机构和阀门,其中,粥类食品容器上方为入口,下方为出口,出口与阀门相连,下压机构设置于阀门的上方,阀门打开时,下压机构下压粥类食品,使粥类食品落入到输送带上的食品罐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的粥类食品容器的出口为漏斗形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的阀门设置于粥类食品容器的一侧,粥类食品容器的出口与阀门的入口通过弯管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的阀门为圆筒形状,圆筒的轴线与输送带的行进方向垂直,圆筒可沿轴线转动地设置,圆筒的直径方向的两端分别开有至少一个出料孔,出料孔的90°方向设有至少一个进料孔,圆筒旋转至进料孔与粥类食品容器的出口相连时,粥类食品进入圆筒内,圆筒旋转至两个出料孔垂直时,下压机构将圆筒内的粥类食品压出至输送带的食品罐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的出料孔的数量与输送带上的容置槽相同,分布与输送带上的容置槽一一对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案,还包括第二驱动装置,第二驱动装置驱动阀门旋转或通过第二传动机构驱动阀门旋转。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的下压机构包括:若干下压杆和第三驱动装置,下压杆设置于阀门的正上方,第三驱动装置驱动下压杆下压或通过第三传动机构驱动下压杆下压。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的阀门和下压机构均为两个,分别设置于粥类食品容器的两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的上盖封装装置包括:上卷筒、下卷筒、至少一个热压装置和切割装置,其中,上卷筒设置于上方且位于第一个热压装置的后方,下卷筒设置于下方且位于切割装置的前方,后方即为输送带输送方向的逆方向,前方即为输送带的输送方向,粥类上盖纸的两端分别设置于上卷筒和下卷筒上,使得粥类上盖纸斜向绷紧设置,上卷筒和/或下卷筒可转动地设置,切割装置设置于最后一个热压装置的前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的热压装置包括:第一底座和若干热压筒,其中,热压筒的截面形状与食品罐的开口相适应,热压筒的数量与输送带上的容置槽相同,分布与输送带上的容置槽一一对应,热压筒设置于第一底座的下方,第一底座可升降地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的热压装置还包括若干第一弹性复位装置,第一底座下降时,第一弹性复位装置用于为第一底座提供向下压的弹性力,第一底座上升时,第一弹性复位装置用于为第一底座提供向上升的弹性力。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的第一弹性复位装置设置于第一底座的上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的切割装置包括第二底座和若干切割刀,其中,第二底座可升降地设置,切割刀设置于第二底座的下方,切割刀为圆形,圆形的大小与食品罐的开口相适应,切割刀的数量与输送带上的容置槽相同,分布与输送带上的容置槽一一对应,切割刀用于将单个粥类上盖从整张粥类上盖纸上切割下。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的切割装置还包括第二弹性复位装置,第二弹性复位装置用于为第二底座提供下降时的缓冲力和上升复位时的回位弹性力。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的第二弹性复位装置设置于第二底座的两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案,还包括粥类上盖位置检测装置,粥类上盖位置检测装置用于检测各个粥类上盖上的图样和文字是否均位于食品罐的开口范围内,粥类上盖位置检测装置将检测到的信号传递给控制终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的粥类上盖位置检测装置设置于第一个热压装置的后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案,还包括位置矫正装置,控制终端接收到粥类上盖位置检测装置发送的非正对信号,即粥类上盖上的图样和文字未位于食品罐的开口范围内,控制终端控制位置矫正装置使得粥类上盖纸的位置向输送带的传输方向移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的位置矫正装置包括:连接杆和下压刀,连接杆的底端设置下压刀,连接杆可升降地设置,下压刀下压,使得与下压刀接触的该处粥类上盖纸下降,该处粥类上盖纸向前移动,从而粥类上盖上的图样和文字落入食品罐的开口范围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的下压刀包括相连接的竖直面和横向面,竖直面竖直设置,横向面水平设置,横向面与连接杆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的位置矫正装置设置于第一个热压装置的前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的输送带上设有若干按压辊,按压辊可转动地设置,按压辊用于将粥类食品按压至食品罐之内。

本实用新型设置进料通道,使得一摞食品罐可以同时进料;设置分离装置,使得一摞食品罐的最末端一个可以与上方的食品罐相分离,使得食品罐可以一个一个地进入输送带;设置第一分离刀和第二分离刀,保障分离工序有效进行;设置可转动的阀门,使得粥类食品的进料可控制;设置至少一个热压装置,能确保粥类上盖纸能与食品罐开口封装;设置切割装置,能将单个粥类上盖分离出粥类上盖纸,完成粥类的封装;设置粥类上盖位置检测装置和位置矫正装置,保证每个食品罐开口内正确地显示有粥类上盖上的图案和文字。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食品罐上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进料通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分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2粥类充填罐装封口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粥类食品进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阀门的第一立体图;

图7为阀门的第二立体图;

图8为上盖封装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热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切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位置矫正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食品罐上料装置1,包括:进料通道11和分离装置12,其中,进料通道11竖直设置,上方为进料通道11的入口,下方为进料通道11的出口,出口正对输送带2,输送带2上设置容置槽,若干食品罐叠加设置后进入进料通道11的入口,进料通道11 的出口处设置分离装置12,分离装置12用于将叠加的食品罐分离成单个的食品罐,单个的食品罐落入到输送带2的容置槽内。

如图2所示,所述的进料通道11包括:上板座111、若干支架112和下板座113,其中,上板座111和下板座113分别开有至少一排通孔114,通孔114的形状与食品罐的俯视形状相适应,上板座111的通孔114与下板座113的通孔114相互对应,通孔114的周围均匀设置支架112,使得上板座111固定于下板座113的上方。所述的通孔114的分布与输送带2 的容置槽一一对应。

如图3所示,所述的分离装置12包括第一分离刀121,第一分离刀121横向设置于进料通道11的出口处,第一分离刀121可沿输送带2传输方向移动,第一分离刀121的移动方向侧为刀头,刀头设置第一锥面1211,第一锥面1211与叠加的食品罐的末尾一个食品罐的上边沿接触,使得末尾一个食品罐向下移动该第一锥面1211的高度距离,从而使该食品罐克服与其上方的食品罐之间的摩擦力而落入输送带2的容置槽内。所述的第一锥面1211包括位于上方的第一上斜面12111和位于下方的第一下斜面12112,第一上斜面12111的斜度大于第一下斜面12112,第一上斜面12111的长度大于第一下斜面12112。

所述的分离装置12还包括第二分离刀122,第二分离刀122的刀头与第一分离刀121相对设置,第二分离刀122的刀头设置第二锥面1221,第二锥面1221用于进一步分离叠加的食品罐的末尾一个食品罐。所述的第二分离刀122设置于第一分离刀121的下方且位于第一分离到移动方向的前侧。所述的第二锥面1221包括位于上方的第二上斜面12211和位于下方的第二下斜面12212,第二上斜面12211的斜度小于第二下斜面12212,第二上斜面12211的长度小于第二下斜面12212。

本实施例还包括第一驱动装置13,第一驱动装置13驱动分离装置12沿输送带2方向移动或通过第一传动机构驱动分离装置12沿输送带2方向移动。所述的第一驱动装置13包括气缸。

使用时,一摞叠加的食品罐竖直从上板座111进入支架112形成的通道内,从下板座113 出,第一分离刀121的刀头与叠加的食品罐的末尾一个食品罐的上边沿接触,使得末尾一个食品罐向下移动该第一锥面1211的高度距离,从而使该食品罐克服与其上方的食品罐之间的摩擦力而落入输送带2的容置槽内。

实施例2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粥类充填罐装封口机,包括上述食品罐上料装置1、粥类食品进料装置3、上盖封装装置4和输送带2,其中,食品罐上料装置1、粥类食品进料装置3和上盖封装装置4依次设置于输送带2的输送方向上。

如图5所示,所述的粥类食品进料装置3包括:粥类食品容器31、下压机构32和阀门 33,其中,粥类食品容器31上方为入口,下方为出口,出口与阀门33相连,下压机构32设置于阀门33的上方,阀门33打开时,下压机构32下压粥类食品,使粥类食品落入到输送带 2上的食品罐内。所述的粥类食品容器31的出口为漏斗形状。

如图6和图7所示,所述的阀门33设置于粥类食品容器31的一侧,粥类食品容器31的出口与阀门33的入口通过弯管(未示出)相连。所述的阀门33为圆筒形状,圆筒的轴线与输送带2的行进方向垂直,圆筒可沿轴线转动地设置,圆筒的直径方向的两端分别开有至少一个出料孔331,出料孔331的90°方向设有至少一个进料孔332,圆筒旋转至进料孔332 与粥类食品容器31的出口相连时,粥类食品进入圆筒内,圆筒旋转至两个出料孔331垂直时,下压机构32将圆筒内的粥类食品压出至输送带2的食品罐内。所述的出料孔331的数量与输送带2上的容置槽相同,分布与输送带2上的容置槽一一对应。本实施例还包括第二驱动装置34,第二驱动装置34驱动阀门33旋转或通过第二传动机构驱动阀门33旋转。第二驱动装置34为电机。

如图5所示,所述的下压机构32包括:若干下压杆321和第三驱动装置322,下压杆321 设置于阀门33的正上方,第三驱动装置322驱动下压杆321下压或通过第三传动机构驱动下压杆321下压。所述的阀门33和下压机构32均为两个,分别设置于粥类食品容器31的两侧。

如图8所示,所述的上盖封装装置4包括:上卷筒41、下卷筒42、至少一个热压装置 43和切割装置44,其中,上卷筒41设置于上方且位于第一个热压装置43的后方,下卷筒 42设置于下方且位于切割装置44的前方,后方即为输送带2输送方向的逆方向,前方即为输送带2的输送方向,粥类上盖纸的两端分别设置于上卷筒41和下卷筒42上,使得粥类上盖纸斜向绷紧设置,上卷筒41和/或下卷筒42可转动地设置,切割装置44设置于最后一个热压装置43的前方。

如图9所示,所述的热压装置43包括:第一底座431和若干热压筒432,其中,热压筒 432的截面形状与食品罐的开口相适应,热压筒432的数量与输送带2上的容置槽相同,分布与输送带2上的容置槽一一对应,热压筒432设置于第一底座431的下方,第一底座431 可升降地设置。

所述的热压装置43还包括若干第一弹性复位装置433,第一底座431下降时,第一弹性复位装置433用于为第一底座431提供向下压的弹性力,第一底座431上升时,第一弹性复位装置433用于为第一底座431提供向上升的弹性力。所述的第一弹性复位装置433设置于第一底座431的上方。

如图10所示,所述的切割装置44包括第二底座441和若干切割刀442,其中,第二底座441可升降地设置,切割刀442设置于第二底座441的下方,切割刀442为圆形,圆形的大小与食品罐的开口相适应,切割刀442的数量与输送带2上的容置槽相同,分布与输送带 2上的容置槽一一对应,切割刀442用于将单个粥类上盖从整张粥类上盖纸上切割下。

所述的切割装置44还包括第二弹性复位装置443,第二弹性复位装置443用于为第二底座441提供下降时的缓冲力和上升复位时的回位弹性力。所述的第二弹性复位装置443设置于第二底座441的两侧。

本实施例还包括粥类上盖位置检测装置45,粥类上盖位置检测装置45用于检测各个粥类上盖上的图样和文字是否均位于食品罐的开口范围内,粥类上盖位置检测装置45将检测到的信号传递给控制终端。所述的粥类上盖位置检测装置45设置于第一个热压装置43的后方。

本实施例还包括位置矫正装置46,控制终端接收到粥类上盖位置检测装置45发送的非正对信号,即粥类上盖上的图样和文字未位于食品罐的开口范围内,控制终端控制位置矫正装置46使得粥类上盖纸的位置向输送带2的传输方向移动。

如图11所示,所述的位置矫正装置46包括:连接杆461和下压刀462,连接杆461的底端设置下压刀462,连接杆461可升降地设置,下压刀462下压,使得与下压刀462接触的该处粥类上盖纸下降,该处粥类上盖纸向前移动,从而粥类上盖上的图样和文字落入食品罐的开口范围内。所述的下压刀462包括相连接的竖直面4621和横向面4622,竖直面4621 竖直设置,横向面4622水平设置,横向面4622与连接杆461相连。所述的位置矫正装置46 设置于第一个热压装置43的前方。

所述的输送带2上设有若干按压辊21,按压辊21可转动地设置,按压辊21用于将粥类食品按压至食品罐之内。

使用时,粥类食品从粥类食品容器31内进入,阀门33转动,使得进料口与粥类食品容器31的出口相连通,粥类食品进入阀门33内,阀门33转动使得出料口与下压机构32正对,下压机构32下压将粥类食品压出至输送带2上。输送带2前进,装有粥类食品的食品罐输送至上盖封装装置4处进行上盖封装,热压装置43热压粥类上盖纸,使粥类上盖纸与食品罐的开口部密封,切割装置44切割单个粥类上盖,使单个粥类上盖与整张粥类上盖纸分离,完成粥类的封装。粥类上盖位置检测装置45检测各个粥类上盖上的图样和文字是否均位于食品罐的开口范围内,粥类上盖位置检测装置45将检测到的信号传递给控制终端,控制终端接收到粥类上盖位置检测装置45发送的非正对信号,即粥类上盖上的图样和文字未位于食品罐的开口范围内,下压刀462下压,使得与下压刀462接触的该处粥类上盖纸下降,该处粥类上盖纸向前移动,从而粥类上盖上的图样和文字落入食品罐的开口范围内,完成粥类上盖纸的矫正。

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仅用于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并不构成对权利要求范围的限制,本领域内技术人员可以想到的其他实质上等同的替代,均在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