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家用千斤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09588发布日期:2018-10-19 21:18阅读:38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家用千斤顶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汽车作为代步工具被越来越多的家庭使用。由于,汽车在使用过程中,偶尔会出现异常例如更换轮胎,因此,汽车一般会配置随车千斤顶。当需要更换轮胎时,使用千斤顶将汽车抬高,使得待更换的轮胎离开地面,进而便于拆除以更换备用轮胎。

目前,市场现有的千斤顶有手动式、气动式和液压泵式三种液压千斤顶等,而使用千斤顶抬高汽车。家用千斤顶一般仅在需要更换轮胎或需要对汽车进行维修时使用,而轮胎的更换频率或汽车的维修频率一般都比较低,所以家用千斤顶的使用频率也相对较低。家用千斤顶会有一个比较长的闲置过程,这就容易导致千斤顶生锈。千斤顶生锈后,尤其是丝杆生锈后,丝杆转动起来会很困难,使用起来及其不便。而车主在使用千斤顶时,一般都为驾车外出时遇突发状况需要使用千斤顶,此时车主在户外一般无其他工具,而千斤顶生锈使用不方便,会给车主带来极大的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家用千斤顶,即便发生了千斤顶生锈的情况也能够正常使用千斤顶。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家用千斤顶,包括相互铰接的第一支架(1)与第二支架(2),设置于该第一支架(1)与该第二支架(2)之间的丝杆(4),该第二支架(2)的一端铰接于底座(3),该第一支架(1)的另一端铰接于顶头(7),该家用千斤顶还包括第一固定件(5a),该第一固定件(5a)具有第一贯穿孔(51),该第一贯穿孔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一磨砂层(52);该丝杆(4)具有相对的第一端(4a)和第二端(4b),该第一端(4a)藉由该第一贯穿孔(51)套设于该第一固定件(5)上;其中,使用时,转动该丝杆(4),该第一磨砂层(52)摩擦该丝杆(4)。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丝杆(4)的该第一端(4a)上设置有第一螺纹区,该第一贯穿孔(51)具有第二螺纹区(53)及该第一磨砂层(52),该第二螺纹区邻近该第一磨砂层(52)设置,使用时,转动该丝杆(4),该第一螺纹区先经过该第一磨砂层 (52),再经过该第二螺纹区(53)。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家用千斤顶还设置有第二固定件(5b),该第二固定件(5b)具有第二贯穿孔(54),该第二贯穿孔(54)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二磨砂层(55),该丝杆(4)的该第二端(4b)藉由该第二贯穿孔(54)套设于该第二固定件(5b)上。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丝杆(4)的该第二端(4b)上设置有第三螺纹区,该第二贯穿孔(54)具有第二磨砂层(55)及第四螺纹区(56),该第四螺纹区(56)邻近该第二磨砂层(55)设置,使用时,转动该丝杆(4),该第二螺纹区先经过该第二磨砂层 (55),再经过该第四螺纹区(56)。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家用千斤顶还包括把手连接部(6),该把手连接部(6) 连接该丝杆(4)的该第一端(4a)。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一支架(1)与该第二支架(2)组合成菱形结构。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一支架(1)包括相互铰接的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该第二支架(2)包括相互铰接的第三连杆和第四连杆,该第一连杆的一端与该第三连杆的一端相互铰接,该第二连杆的一端与该第四连杆的一端相互铰接。

本实用新型的家用千斤顶,于丝杆的固定件的内壁上设置了磨砂层,使用千斤顶时,丝杆的螺纹区先经过磨砂层,磨砂层对螺纹区进行摩擦,以将螺纹区表面的锈迹除去,然后螺纹区再经过固定件上的螺纹区,与螺纹区进行螺合。由于螺合之前,丝杆上的锈迹已被除去,故丝杆的转动的摩擦力减小,使得运动更加顺畅,方便使用。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千斤顶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第一固定件的俯视图;

图3为图2中沿线BB’的剖面示意图;

图4为图1中第二固定件的俯视图;

图5为图4中沿线CC’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考图1、图2及图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千斤顶的示意图,图2为图 1中第一固定件的俯视图,图3为图2中沿线BB’的剖面示意图。本实用新型的家用千斤顶,包括相互铰接的第一支架(1)与第二支架(2),设置于第一支架(1) 与第二支架(2)之间的丝杆(4),第二支架(2)的一端铰接于底座(3),第一支架(1) 的另一端铰接于顶头(7)。

本实施例中,家用千斤顶还包括第一固定件(5a),第一固定件(5a)具有第一贯穿孔(51),第一贯穿孔(51)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一磨砂层(52);丝杆(4)具有相对的第一端(4a)和第二端(4b),第一端(4a)藉由第一贯穿孔(51)套设于第一固定件(5a) 上;使用时,转动丝杆(4),第一磨砂层(52)摩擦丝杆(4)。

如图1所示,家用千斤顶还包括把手连接部(6),把手连接部(6)连接丝杆(4) 的第一端(4a)。第一支架(1)与第二支架(2)组合成菱形结构。第一支架(1)包括相互铰接的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第二支架(2)包括相互铰接的第三连杆和第四连杆,第一连杆的一端与第三连杆的一端相互铰接,第二连杆的一端与第四连杆的一端相互铰接。

实际操作中,千斤顶上还设置把手,把手连接于把手连接部(6)上,丝杆(4) 的第二端(4b)为自由端。利用千斤顶顶起重物(例如汽车)时,转动把手,使得丝杆(4)转动,以改变第一支架(1)与第二支架(2)之间的相对位置,从而升起或者降低千斤顶的高度。

本实施例中,丝杆(4)的第一端(4a)上设置有第一螺纹区(未绘示),第一贯穿孔(51)具有第二螺纹区(53)及第一磨砂层(52),第二螺纹区(53)邻近第一磨砂层 (52)设置。使用千斤顶时,转动丝杆(4),丝杆(4)的第一端(4a)上的第一螺纹区先经过第一磨砂层(52),再经过第二螺纹区(53)。

本实用新型的家用千斤顶,于丝杆的固定件的内壁上设置了磨砂层,使用千斤顶时,丝杆的第一端上的第一螺纹区先经过磨砂层,磨砂层对第一螺纹区进行摩擦,以将第一螺纹区表面的锈迹除去,然后第一螺纹区再经过固定件上的第二螺纹区,与第二螺纹区进行螺合。由于螺合之前,丝杆上的锈迹已被除去,故丝杆的转动将更加顺畅,方便使用。

请同时参考图1、图4及图5,图4为图1中第二固定件的俯视图,图5为图4中沿线CC’的剖面示意图。本实施例中,家用千斤顶还设置有第二固定件 (5b),第二固定件(5b)具有第二贯穿孔(54),第二贯穿孔(54)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二磨砂层(55),丝杆(4)的第二端(4b)藉由第二贯穿孔(54)套设于第二固定件(5b)上。

与丝杆(4)的第一端(4a)类似,丝杆(4)的第二端(4b)上设置有第三螺纹区(未绘示),第二固定件(5b)的第二贯穿孔(54)的内壁上具有第二磨砂层(55)及第四螺纹区(56),第四螺纹区(56)邻近第二磨砂层(55)设置。使用千斤顶时,转动丝杆(4),丝杆(4)的第二端(4b)上的第二螺纹区先经过第二磨砂层(55),再经过第四螺纹区 (56)。

由于丝杆(4)的第二固定件(5b)的内壁上设置了第二磨砂层(55),使用千斤顶时,丝杆(4)的第二端(4b)上的第三螺纹区先经过第二磨砂层(55),第二磨砂层(55) 对第三螺纹区进行摩擦,以将第三螺纹区表面的锈迹除去,然后第三螺纹区再经过第二固定件(5b)上的第四螺纹区,与第三螺纹区进行螺合。

本实用新型的家用千斤顶,于丝杆的固定件的内壁上设置了磨砂层,使用千斤顶时,丝杆的螺纹区先经过磨砂层,磨砂层对螺纹区进行摩擦,以将螺纹区表面的锈迹除去,然后螺纹区再经过固定件上的螺纹区,与螺纹区进行螺合。由于螺合之前,丝杆上的锈迹已被除去,故丝杆的转动将更加顺畅,方便使用。

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他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