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盒和包装盒坯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76800发布日期:2019-06-21 23:50阅读:189来源:国知局
包装盒和包装盒坯件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包装盒和用于形成包装盒的坯件,更具体地但不排它地,涉及具有一个或多个曲线形角部以及用于提携包装盒的提携把手的包装盒。



背景技术:

在包装领域内经常需要为消费者提供容纳多个主要产品容器的包装。需要用于海运和分销以及用于促销信息的演示的合装包。出于成本和环境的考虑,这种包装盒或提携器需要由尽可能少的材料形成并且使形成其所用的材料的损耗尽可能少。另一个考虑是用于容纳和运输大重量物品的包装的强度以及其适用性。

需要提供一种具有提携提手用于由消费者运输的包装盒。需要提携把手允许包装盒被堆叠并且可以被展开以易于由消费者拾取。

此外经常需要使包装盒紧密地包裹包装盒内的多个主要产品容器。这可允许最经济地使用材料,并且可防止主要产品容器在包装盒内移动,该移动可能损坏诸如饮料瓶的一些容器,这些容器会彼此撞击,有可能损坏印在容器上或其产品标签上的图样。在某些情况下彼此撞击的玻璃瓶会破裂。因此具有一种使主要产品容器的移动最小化的包装盒是有利的。

本发明试图克服或至少减轻现有技术的这些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具有至少一个曲线形角部的包装盒。曲线形角部可紧密地贴合包装盒内的至少一个主要产品容器的表面。曲线形角部可以是倒圆的角部(例如成形为圆形的一部分)并且可以具有与主要产品容器的主半径(诸如其主体或下部直径)严密匹配的半径。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包装盒可容纳内部扶壁或龙骨式件,以在主要产品容器具有的半径小于其主半径的区域(诸如饮料瓶的颈部)内协助支撑曲线形角部。除了支撑曲线形角部以外,内部扶壁可以支撑饮料瓶的颈部,并且可以提供扶壁结构以与用于胶封包装盒的机器设备相配合。

可以为包装盒提供把手结构。把手结构可包括从形成包装盒的壁的板拆出的把手带和设置于板下面的把手带。把手结构可包括通过折线铰接地连接至把手带的把手增强板。

在本申请的范围内,能设想和预期的是,在前述段落里、在权利要求书和/或随后的说明和附图中阐述的各个方面、实施例、示例、特征和可选方案是可以独立地或以其任意组合地采用。例如,结合一个实施例描述的特征可适用于所有实施例,除非这些特征不相容。

附图说明

现在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其中:

图1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从用于形成包装盒的坯件的上方观看的平面图;

图2是从折叠了某些部分后的图1的坯件的上方观看的平面图;

图3是从另外的折叠步骤后且形成变平的管的图2的坯件上方观看的平面图;

图4是从由图3的坯件形成的包装盒(在装载主要产品容器期间)的端部观看的透视图;

图5是从图4的包装盒的端部观看的透视图,其中某些板向内折叠;

图6是从图5的包装盒的端部观看的透视图,处于完成状态;

图7是根据第二实施例的从用于形成包装盒的坯件的上方观看的平面图;

图8是从折叠某些部分后的图7的坯件的上方观看的平面图;

图9是从另外的折叠步骤后且形成变平的管的图8的坯件的上方观看的平面图;

图10是从图9的管的上方观看的透视图,管现在已经部分地打开;

图11是从图10的部分地打开的管的端部观看的透视图;

图12是图11的结构的某些板的详细分解图;

图13是从由图11的管形成的包装盒(在装载主要产品容器期间)的端部观看的透视图;

图14是从在图13的包装盒内形成的内部扶壁的侧部观看的透视图;

图15是从图14的包装盒的端部观看的透视图,其中另外的板向内折叠;

图16是从图15的包装盒的端部观看的透视图,处于接近完成的状态;

图17是从图16的在用其把手提起的包装盒的侧部观看的透视图;

图18是图17的包装盒的细节剖视图,示出了把手的穿过内部扶壁的端部;

图19是从图17的包装盒的一侧的透视图,其已经被打开;

图20是根据第三实施例的从用于形成包装盒的坯件的上方观看的平面图;

图21是从由图20的坯件形成的包装盒的侧部观看的透视图,其已经被打开;

图22是图21的包装盒的细节剖视图,示出了把手的穿过内部扶壁的端部;

图23是根据第四实施例的从用于形成包装盒的坯件的上方观看的平面图;以及

图24示出了具有各种曲线形角部布置的包装盒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文公开了坯件和包装盒的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将理解的是,所公开的实施例仅是能够实施本发明的某些方面的方式的示例,而并不表示可以实施本发明的所有方式的穷尽列表。如本文所使用的,词语“示例性的”是扩展地用于指示用作图示、样本、模型或图案的实施例。实际上,将理解的是,本文所述的坯件和包装盒可以以各种和替代形式实施。附图不是必须按比例的,并且一些特征可被放大或缩小以示出特定部件的细节。为了防止本发明的公开内容模糊不清,公知的部件、材料或方法不必非常详细地描述。本文所公开的任何具体结构和功能细节不被解释为限制性的,而仅是作为权利要求的基础和作为用于教导本领域技术人员以不同方式使用本发明的代表性基础。

参照图1,示出了能形成如图4所示的包装盒102的坯件100的平面图,包装盒102用于诸如(但不限于)瓶、罐或任何其它基本圆柱形物品的主要产品,以下称为物品b。特别地,包装盒非常适于容纳具有比瓶的主体部分窄的颈部的瓶b。

在本文详述的实施例中,为了示出本发明的各种特征的非限制性目的,术语“包装盒”是指用于接合、提携和/或配送物品(诸如产品容器b)的容器。可以预见的是,本发明的教导可以应用于各种产品容器b,其可以是或可以不是锥形的和/或圆柱形的。示例性容器包括瓶(例如金属瓶、玻璃瓶或塑料瓶)、罐(例如铝罐)、金属罐、袋、包等。

坯件100、200、300、400由合适的成片基板形成。将被理解的是,如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合适的基板”包括各种方式的可折叠片材,诸如纸板、瓦楞板、卡纸板、塑料、其组合等。应当认识到的是,在合适的情况下,可以使用一个或其它数量的坯件以例如提供下面更详细描述的承载体结构。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坯件100、200、300、400构造成形成用于包装示例性布置的物品的包装盒或承载体。在图1至图6所示的第一图示示例性实施例中,布置是2×2矩阵或阵列并且物品是瓶。在如图7至图24所示的第二和第三图示示例性实施例中,布置是2×5矩阵或阵列并且物品是瓶。可选地,坯件100、200、300、400可以构造成形成用于包装其它类型、数量和尺寸的物品以及/或者用于包装不同布置或构造的物品的包装盒。

如图1所示,坯件100包括以直线系列一个接一个地铰接的多个主板112、142、122、132。坯件100包括通过折线118铰接至顶板142的第一侧板112。顶板142通过折线128铰接至第二侧板122。第二侧板122通过折线129铰接至底板132。底板132通过折线135铰接至胶合翼片136。

底板132和顶板142不需要是精确的矩形。特别地,底板和顶板中的每个可以具有至少一个曲线形角部。在本文的示例中,顶板和底板通常具有沿对角线对置的两个曲线形角部,以及沿对角线对置的两个‘方形’角部(成角度地汇合(这里为90度))。在沿对角线对置的曲线形角部的情况下,从底板132延伸的底端板130、134可以在纵向上沿着坯件彼此偏离图1中指示的“o1”。以类似的方式,从顶板142延伸的扶壁外板156、156可以横跨顶板142沿对角线彼此对置,并且可以在纵向上沿着坯件彼此偏离。

如下文关于图24所解释的,可以在底板和顶板的每个上具有比2个更多或更少的曲线形角部。当在底板和顶板的每个上具有2个曲线形角部时,曲线形角部可以是沿对角线对置,或者可以沿着包装盒的一侧或一端彼此相邻。

坯件100的多个主板112、142、122、132形成了搭建状态下的端部开口的管状结构(见图4)的壁。

管状结构的每个端部被形成管状结构的端壁的端板至少部分地封闭。在所示实施例中(从图1的顶部开始,向下延伸到左侧),管状结构的第一端部由第一侧端板110(通过折线111铰接地连接至第一侧板112)、第一扶壁结构的扶壁外板156(通过折线157铰接地连接至顶板142)、第二侧端板124(通过曲线形板123铰接地连接至第二侧板122)和底端板130(通过折线131铰接地连接至底板132)封闭。

以类似的方式,管状结构的第二端部由第一侧端板114(通过曲线形板113铰接地连接至第一侧板112)、第二扶壁结构的扶壁外板156(通过折线157铰接地连接至顶板142)、第二侧端板120(通过折线121铰接地连接至第二侧板122)和底端板134(通过折线133铰接地连接至底板132)封闭。

曲线形板113、123可以设有多个竖直的划痕线,以便于在完成包装盒时形成顺滑曲线形板。然而,划痕线是可选的,并且曲线形板可以不使用划痕线而形成,如随后利用坯件200、300和400所示的。如果需要的话,侧端板110、120的宽度可以制得稍大(例如板110a、120a),并且如果需要的话,侧端板114、124(板110、120与其叠置)的宽度可以制得稍小。

第一和第二扶壁结构各包括通过折线157铰接地连接至顶板142的扶壁外板156、通过折线155铰接地连接至扶壁外板156的扶壁底板154、通过折线153铰接地连接至扶壁底板154的扶壁内板152、以及通过折线151铰接地连接至扶壁内板152的扶壁胶合板150。在扶壁外板156中可以设置有孔洞158,其目的将在随后描述。

如图1所见,扶壁结构的每个通过折线157附接于顶板142。扶壁结构上的曲线形边缘159通过扶壁外板156结合至顶板上的曲线形角部149。曲线形边缘159和曲线形角部149的形状可以至少部分地为镜像并且可以具有相同的半径。顶板142上的曲线形角部149中的至少一个可以与从相邻的侧板112、122延伸的曲线形板113、123对齐。此处,顶板142上的两个曲线形角部148、149与从相邻侧板延伸的曲线形板113、123对齐,并且还与底板132上的曲线形角部138、139对齐。在图6所示的成品包装盒102中保持同样的对齐。

为了初始搭建成扁平的管状结构,可例如在顶板142的内侧表面上的点147处提供胶合剂或粘合剂。随后如图2所示,扶壁结构可以是沿着折线155向内折叠(根据箭头155f),从而形成变平的扶壁管。

还如图2所示,胶合翼片136可以沿着折线155向内折叠(根据箭头135f)到底板132的内侧上。随后可以将胶合剂137施加于胶合翼片136的露出表面。

如图3所示,随后可以将结构的半部沿着折线128(根据箭头128f)一起折叠,从而将第一侧板112的内侧与胶合翼片136上的粘合剂接触。从而,变平的管状结构可以打开成如图4所示的开口的管状包装盒102。

图4示出了从装载有瓶b的包装盒102的一端观看的透视图。在装载期间,扶壁结构(板156和其它板)仍大体处于装载期间的变平的状态,如通过扶壁外板156处于大体水平取向而明显可见的。

一旦装载完成,扶壁结构就可以如图5所示被向内挤压,这将使扶壁外板156和扶壁内板152变成竖直取向。孔洞158可以为机器设备提供入口以协助打开管状扶壁。扶壁可以认为是具有其四个边界表面的矩形管,这四个边界表面是顶板142、扶壁外板156、扶壁底板154和扶壁内板152。从扶壁外板156到扶壁内板152跨越扶壁底板的距离可以选择为基本填满包装盒的外壁114、120和包装盒内的最靠近的瓶b之间的‘空’的空间。因此,扶壁内板152可以抵靠在瓶b的颈部上以防止瓶过度移动。通过使扶壁管的尺寸定为基本填满该‘空’的空间,扶壁外板156可以被稳定地保持在用于胶合至侧端板114、120的适当位置。同时,扶壁底板154的曲线形边缘159为曲线形板113的上部提供了牢固支撑,而曲线形板113的下部将由角部的瓶b的本体支撑。因此,可以形成曲线形板113,而不用担心曲线形板的上部可能由于缺乏内部支撑而向内坍塌。扶壁底板154和曲线形边缘159可以定位于顶板142下方的距离h1处。距离h1可以是包装盒高度h2的至少10%,或h2的至少15%,或h2的至少20%。距离h1可以制得更长以用于长颈瓶b。此外,扶壁底板154在扶壁外板156和扶壁内板152之间的宽度可以根据容纳在包装盒内的瓶的类型来选择。作为示例,扶壁底板154的宽度可以大约是瓶的下部的半径与瓶颈部的半径之间的差。

随着扶壁形成为管,底端板134可以向上折叠,并且侧端板120可以向内折叠并胶合至底端板134和扶壁外板156的外表面。

接下来,如图6所示,另一侧端板114可以向内折叠并胶合就位,从而完成成品的包装盒102。

图7至图19示出了由坯件200制成的包装盒202的第二实施例。

如图7所示,坯件200包括以直线系列一个接一个地铰接的多个主板242、212、232、222、262。坯件200包括通过折线218铰接至第一侧212的第一顶板242。第一侧板212通过折线219铰接至底板232。底板232通过折线228铰接至第二侧板222。第二侧板222通过折线229铰接至第二顶板262。

第一侧板212和第二侧板222的每个通过横向折线215、225等分,这些横向折线在包装盒被胶合成管状形式之后,将用于暂时地使包装盒202变平。

坯件200的多个主板242、212、232、222、262形成了搭建状态下的端部开口的管状结构(见图11、图13)的壁。

管状结构的每个端部由形成管状结构的端壁的端板至少部分地封闭。在所示实施例中(从图7的顶部开始,向下延伸到右侧),管状结构的第一端部通过第一扶壁结构的扶壁外板256(通过折线257铰接地连接至第一顶板242)、第一侧端板210(通过折线211铰接地连接至第一侧板212)、底端板230(通过折线231铰接地连接至底板232)、第二侧端板224(通过曲线形板223铰接地连接至第二侧板222)、以及顶端板264(通过折线263铰接地连接至第二顶板262)封闭。

以类似的方式,管状结构的第二端部通过第二扶壁结构的扶壁外板256(通过折线257铰接地连接至第一顶板242)、侧端板214(通过曲线形板213铰接地连接至第一侧板212)、底端板234(通过折线233铰接地连接至底板232)、侧端板220(通过折线221铰接地连接至第二侧板222),以及顶端板260(通过折线261铰接地连接至第二顶板262)封闭。

曲线形板213、223可以设有多个竖直的划痕线,以便于在完成包装盒时形成顺滑的曲线形板。

第一和第二扶壁结构各自包括通过折线257铰接地连接至顶板242的扶壁外板256、通过折线255铰接地连接至扶壁外板256的扶壁底板254、通过折线253铰接地连接至扶壁底板254的扶壁内板252、以及通过折线251铰接地连接至扶壁内板252的扶壁胶合板250。

如图7所见,每个扶壁结构通过折线257附接于顶板242。对于一个扶壁结构(在图7左侧),曲线形角部259通过扶壁外板256结合至顶板上的曲线形角部249。曲线形角部259和249的形状可以至少部分地为镜像并且可以具有相同的半径。顶板242上的曲线形角部249可以与从相邻的侧板212延伸的曲线形板213对齐。顶部的曲线形角部249还可以与底板232上的曲线形角部239对齐。如图17所示,成品包装盒202中保持同样的对齐。

对于另一个扶壁结构(在图7右侧),曲线形角部259通过扶壁外板256结合至顶板242的角部249a。尽管这个角部249a可以是曲线形的,但是在图7中示出为斜边。角部249a可以与第二顶板262的曲线形角部269对齐(并且在成品包装盒中叠加于其上)。曲线形角部259和269的形状可以至少部分地为镜像并且可以具有相同的半径。顶板262上的曲线形角部269可以与从相邻的侧板212延伸的曲线形板223对齐。曲线形角部269还可以与底板232上的曲线形角部238对齐。在图16所示的成品包装盒202中保持同样的对齐。

组装后,在包装盒的一端,曲线形角部249、259可以与底板232的曲线形角部239对齐。组装后,在包装盒的另一端,曲线形角部249、269可以与底板232的曲线形角部238对齐。

为了在包装盒的组装期间机器进入,可以在侧端板214、224内设置拉孔216、226。

为了有助于固定把手结构的端部,翼片217、227可以设置在侧端翼片214、224的上边缘上,以及翼片258可以设置在扶壁外板256中。把手间隙开口x可以设置在与翼片258相邻的顶板242上。

第二顶板262可以与第一顶板242叠置。把手带266可以设置于第二顶板242中,并通过切割线265与其分离,切割线265可以临时切口以将把手带266保持就位。还可以在第二顶板262中形成增强带268,其可以沿着折线267折叠在把手带266的下面。把手带266和增强带268的端部可以延伸至顶端翼片260、264上并且在成品包装盒202内可以在一端与翼片258、217以及在另一端与翼片258、227叠置或重叠。

把手带266部分地由分离线265限定,分离线265纵向地跨越第二顶板262延伸并延伸进入各顶端板260、264中。分离线265以“j”形或“c”形的切割线部分终止。

为了描述的目的,图7中的坯件200可以被认为示出了包装盒的内部表面。为了初始搭建成扁平管状结构,例如可以将胶合剂或粘合剂设置到扶壁胶合板250(或第一顶板242上的相应区域)上和设置到把手增强带268(或把手带266上的相应区域)上。

接下来,如图8所示,扶壁结构可以沿折线255向内(如箭头255f所指示的)折叠到第一顶板242上,从而形成变平的扶壁管。把手增强带268可以沿着折线267向内(如箭头267f所指示的)折叠到把手带266上,从而形成双层把手。

如图9所示,侧板212、222可以随后沿其相应的横向折线215、225(根据箭头215f、225f)一起折叠,从而使第一顶板262(具有附接的把手带266)与第二顶板242叠置。可以在图9中以加重点划线所示的区域内使用胶合剂以结合顶板262、242。还可以使用胶合剂以在把手带266(或增强带268)接触扶壁外板上的翼片258的位置结合把手带266(或增强带268)的端部。图9上所示的折叠和胶合的结果是变平的管状结构。图10示出了同样的结构,尽管外观仍然大体上是扁平的,但部分地打开了。图11示出了从部分打开的管状结构的端部观看的透视图。

图12是部分地分离的顶板242、262的端部的细节图,以显示把手带266的端部266e如何与扶壁外板256上的翼片258叠置(并最终与其胶合)。此外,把手266的靠近折线261的部分位于第一顶板242内孔洞x的上方。当把手266最终展开(提起)时,把手将通过其与翼片258的附接而更稳固地固定,并且把手将能够由于孔洞x而向内收缩。

这样形成的变平的管状结构可以被打开成如图13所示的开口的管状包装盒202。

图13示出了从用瓶b装载的包装盒202的一端观看的透视图。在图13中,以及在装载期间,扶壁结构仍大体处于变平的状态。一旦装载结束,扶壁结构s可以如图14所示被向内挤压,使得扶壁外板256和扶壁内板252变成竖直取向。扶壁内板252可以抵靠在瓶b的颈部上以防止瓶的过度移动。扶壁外板256可以被稳固地保持就位以用于胶合至侧端板224、210。

同时,扶壁底板254的曲线形边缘259为曲线形板223的上部提供牢固的支撑,而曲线形板223的下部将由角部的瓶b的本体支撑。因此,可以形成曲线形板223,而不用担心其上部由于缺乏内部支撑而坍塌。

如图15所示,可以在侧板224中设置拉孔226。拉孔为机器设备提供入口,以在将端板胶合到一起时协助在开口中核查端板的正确闭合。

随着扶壁形成为管,底端板234可以向上折叠,并且侧端板210可以向内折叠并胶合至底端板234和扶壁外板256的外表面。扶壁底板254可以以其曲线形边缘259定位于顶板242下方的距离h3处。距离h3可以是包装盒高度h4的至少10%,或h4的至少15%,或h4的至少20%。

接下来,如图16所示,另一侧端板224可以向内折叠并胶合就位,从而完成成品包装盒202(图16中示出的包装盒202恰好在将侧板224胶合就位之前)。

图17示出了使用者可以如何用他的手h接合把手带266(打破分离线265)并向上提起把手而拾起包装盒202。除了附接于顶端板260、264之外,把手266的端部还胶合至翼片258、217、227以用于额外的支撑。此外,顶板242中的孔洞x允许把手向内拉,以更容易、更坚固地展开。

图18示出了展开的把手266的端部的细节剖视图以及如何将其附接于包装盒的其余部分。把手266的端部胶合于在端板214的顶缘处延伸的翼片217与形成于内部扶壁的外壁256中的翼片258之间。当向上提起把手266时,其端部向内拉动并收缩至顶壁242中的孔洞x内。

图19示出了打开的包装盒202。使用者可以在打开区域276(限定于切割线277与可选的划痕线278之间)挤压,以开始沿着可以延伸跨越顶板242的一部分并继续延伸至侧板212上的穿孔或撕裂线273撕开包装盒。从而,开口可以在包装盒的顶部和/或侧部中产生,通过相应地移除或转开顶板242和侧板212上的入口板272、279而形成。通过此开口可以取出瓶b。在取出一个或多个瓶后,通过沿着折线275铰接地折回板可以将入口板272、279返回至其原始位置。可选地,入口板272、279可以被扯开和丢弃。

图20至图22中示出了第三实施例的包装盒302,其由坯件300制成的。这个实施例具有很多与第二实施例共同的特征,这些特征不需要再进行描述。然而,也有某些不同。

扶壁外板256包括扶壁翼片258b,其延伸跨越扶壁外板256并延伸至顶板242上成为翼片258a。此扶壁翼片258a、258b比包装盒202的扶壁翼片258稍长。为了容纳更长的翼片,在扶壁胶合板250和扶壁内板252中设置了切口区域y。更长的翼片和切口区域的效果将在图22中最优地可见。侧壁214、224中的翼片217、227可以比以前稍长,以便于与较长的扶壁翼片配合。

扶壁外板256可以具有曲线形部分256c,其能更好地适配在曲线形板213、223上或有助于支撑曲线形板213、223。同样地,把手端板264可以具有曲线形部分264c,以更好地适配在曲线形板223上或支撑曲线形板223。

图21示出了使用者可以如何用他的手h接合把手带266(打破分离线265)并向上提起把手而拾起包装盒202。除了附接于顶端板260、264之外,把手266的端部还胶合至翼片258a、258b、217、227用于额外支撑。此外,由翼片258a留在顶板242中的空间以及扶壁内壁252和扶壁胶合翼片250中的切口y允许把手进一步向内拉,以更容易、更坚固地展开。

图22示出了展开的把手266的端部的细节剖视图及其如何附接于包装盒的其余部分。把手266的端部胶合于在端板214的顶缘处延伸的翼片217与翼片258b之间,翼片258b在内部扶壁的外壁256中形成并延续成从顶壁242拆出的翼片258a。当向上提起把手266时,其端部向内拉动并收缩至扶壁管孔洞的内部中。由于在扶壁内壁252和扶壁胶合翼片250内设有切口y,因此端部可以向内拉动超出扶壁管本身。

第四实施例的包装盒可以由图23所示的坯件400制成。坯件400与坯件300非常相似,除了放置了某些端板以外。特别地,在坯件400中,第一侧端板210a(通过折线211铰接地连接至第一侧板212)比坯件300中相应的第一侧端板210长。类似地,在坯件400中,第二侧端板224a(通过曲线形板223铰接地连接至第二侧板222)比坯件300中相应的第二侧端板224短。因此,与对于坯件300相比,对于坯件400,端板可以关于长轴线稍微更对称。对于在坯件被形成为包装盒时机器处理坯件而言,这会是有利的。

尽管这里所示的实施例使用了大体呈圆柱形的主要产品容器,但是应理解的是,在所描述的包装盒内也可以容纳其它形状的容器。此外,尽管所描述的包装盒具有在包装盒的对置的边缘处的两个曲线形角部,但应理解的是,包装盒可以被设计成具有位于包装盒的一侧或一端上的两个曲线形角部。此外,包装盒可以被设计成具有一个、三个或四个曲线形角部。

图24示出了具有各种组合的曲线形角部的包装盒。已经描述了包装盒202,并且其具有在包装盒上沿对角线彼此对置定位的两个曲线形角部rd。包装盒203具有三个曲线形角部r3。包装盒204具有四个曲线形角部r4。包装盒205具有单个曲线形角部r1。包装盒206具有位于包装盒一侧上的两个曲线形角部rs。包装盒207具有位于包装盒的一端上的两个曲线形角部re。

在替代实施例中,代替使用胶合剂或粘合剂,板可以通过其它固定方式紧固在一起,例如但不限于订书钉或其它机械固定方式。

能领会的是,可以在本发明的范围内进行各种改变。例如板和孔洞的尺寸和形状可以调整以容纳不同尺寸或形状的物品。

将认识到的是,如本文所使用的,诸如“顶”、“底”、“基”、“前”、“后”、“端”、“侧”、“内”、“外”、“上”和“下”等方向参考不是一定要将相应的板限制于该取向,而是可以仅用于将这些板彼此区分。

如本文所使用的,术语“铰接地连接”和“折线”各指的是限定坯件的铰接特征、便于坯件的各部分相对彼此折叠或以其它方式表示坯件中或片材的基板中的最优的板折叠位置的所有方式的线。对“铰接连接”的任何提及不应被理解为必须指仅单个折线;实际上,可以由一个或多个折线形成铰接连接。

如本文所使用的,术语“折线”可以指如下之一:划痕线、压纹线、压凹线、穿孔线、短缝线、半切线、单一半切口、间断的切割线、对齐的狭缝、短划痕线以及前述选项的任意组合,而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

如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分离线”是指在基板的坯件中形成所有方式的线,该线便于将坯件或片材的基板的部分彼此分离,或以其它方式表示坯件或基板上的最优分离位置。如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分离线”可以指下述之一:单一半切口、间断的切口、划痕线、间断的划痕线、穿孔线、短切口线、短缝线、短半切口线以及前述选项的任意组合。

应当被理解的是,铰接连接、折线和分离线均可以包括形成于坯件或片材的基板中的元件,包括穿孔、穿孔线、短缝线、半切口线、单一半切口、切割线、间断的切割线、缝、划痕、其任意组合等。元件可以定尺寸和布置成提供所需的功能性。例如,穿孔线可以被定尺寸或设计成具有薄弱程度以限定折线和/或分离线。穿孔线可以被设计成便于折叠且防止折损,以便于折叠和便于以较大力气折损,或以便于以较小力气折损。

如本文所使用的,短语“与…对齐”是指两个或多个元件在竖立的包装盒里对齐,诸如形成于两个叠置的板中的第一板内的孔洞和形成于两个叠置的板中的第二板内的孔洞。那些彼此对齐的元件可以在叠置的板的厚度的方向上彼此对齐。例如,当第一板内的孔洞与和第一板以叠置的布置放置的第二板内的第二孔洞“对齐”时,孔洞的边缘可以沿着第二孔洞的边缘的至少一部分延伸并且可以与第二孔洞在第一板和第二板的厚度方向上对齐。

如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切口”是指可以是圆形、矩形、胶囊形、不规则形以及预成形或预限定的许多其它形状的成形、凹部、孔洞、切割口、槽、孔和间隙的所有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