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分料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09172发布日期:2018-09-21 23:42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分料结构。



背景技术:

薄板状具有中心孔的零件为机械通用结构,例如法兰管板、阀板以及一些常用垫片,这些工件在批量做表面处理时,都是累放在一起,然后人工一片一片进行分料,这种方式操作复杂,自动化程度低;而且在一些恶劣生产环境中,也亟需研发出一种精准的智能分料机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对薄板状且具有中心孔的工件自动进行分料的装置。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智能分料机构,用于具有中心孔的薄片状工件的分料,其特征在于,包括:

水平设置的顶板,该顶板下表面设置有用于吸附与之接触的工件的吸盘;

位于所述顶板正下方且竖直设置的累料管,所述工件的中心孔穿过该累料管,使所述工件依次水平累放在所述累料管上,所述累料管上还设有水平尺寸大于所述中心孔外径的阻挡体;

至少两个设置在所述累料管顶部,并沿其轴线对称设置的开口;

设置在所述开口内的支撑板,该支撑板由驱动装置驱动能够向外伸出于所述开口或者全部收放在所述开口内;以及

用于驱动位于所述累料管上的所述工件向上运动的第一动力装置。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累料管为管状结构,其内设有贯通其中心轴线的贯通孔,该累料管由第二动力装置驱动升降;

所述驱动装置包括位于所述贯通孔内的内管以及驱动所述内管升降的第三动力装置;

所述开口内水平放置有一固定销;

所述支撑板具有相互垂直的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以及用于所述固定销插入,并能够在其中滑动的滑槽,所述第二板体通过一固定销转动连接在内管上,所述支撑板旋转至所述第一板体竖直设置时,所述第二板体至少部分伸出于所述开口,所述所述支撑板旋转至所述第二板体水平设置时,所述第二板体完全收放在所述开口内。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

水平设置的第一承接板,所述第一升降装置与所述外管体均固定在所述第一承接板上方;

水平设置的第二承接板,所述第二升降装置固定在所述第二承接板上,所述第二升降装置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承接板的升降。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升降装置、第二升降装置以及第三升降装置均为气缸。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累料管外表面竖直设置有滑动槽;

所述阻挡体为环装结构,其内壁滑动连接在所述滑动槽中,其外壁的尺寸大于所述工件中心孔的内径。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第一动力装置包括固定在所述第一板体上的第一缸体,以及部分伸出于所述第一缸体,并能够做升降运动的第一缸臂,所述阻挡体支撑于所述所述第一缸臂的顶部或者与所述第一缸臂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动力装置包括固定在所述第二承接板上的第二缸体,以及部分伸出于所述第二缸体,并能够做升降运动的第二缸臂,所述第二缸臂的顶部固定在所述第一板体的底部;

所述第三动力装置包括通过一水平连接板固定在所述第二缸臂上的第三缸体,以及部分伸出于所述第三缸体,并能够做升降运动的第三缸臂,所述第三缸臂的顶部固定在所述内管上。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动力装置设置有两个,且沿与所述累料管的中心轴线对称设置。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三缸体以及第三缸臂与所述累料管位于同一条轴心线上。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第二动力装置设置有两个,且沿与所述累料管的中心轴线对称设置;

每个所述第二缸臂均通过所述水平连接板连接在所述第三缸体上。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顶板上设置有贯通所述顶板上、下表面的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累料管位于同一条轴心线上,并能够容纳所述累料管从中通过。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设置有用于累放工件的累料管,当工件累放完成后,通过第二动力装置将累料管至少提升至与顶板的底部接触,此后由第一动力装置驱动阻挡体(或者其上方的工件)上升,至最顶部的工件与顶板上的吸盘接触,吸盘能够吸附该工件,使其保留在该吸盘上;而后第一动力装置和第二动力装置分别驱动阻挡体(或者其上方的工件)以及累料管下降使得最顶部的工件与其他工件分离;再驱动装置驱动支撑板凸出于累料管的外侧,此时支撑板的第二板体水平设置;之后由累料管上升使得支撑板与吸盘上的工件接触;吸盘再累料管与该工件接触后卸去吸力,使得工件掉落在第二板体上;最后累料管向下运动,恢复至初始位置,此时原来累放在最顶部的工件与其他工件已完成分离,实现自动分料。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运动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一种运动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一种运动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一种运动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2-工件;4-顶板;6-吸盘;8-累料管;10-阻挡体;12-开口;14-贯通孔;16-内管;20-固定销;22-支撑板;24-第一板体;26-第二板体;27-滑槽;28-第一承接板;30-第二承接板;32-第一缸体;34-第一缸臂;36-第二缸体;38-第二缸臂;40-水平连接板;42-第三缸体;44-第三缸臂;48-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如图1-4所示,本发明包括水平设置的顶板4,该顶板4下表面设置有用于吸附与之接触的工件2的吸盘6;

位于所述顶板4正下方且竖直设置的累料管8,所述工件2的中心孔穿过该累料管8,使所述工件2依次水平累放在所述累料管8上,所述累料管8上还设有水平尺寸大于所述中心孔外径的阻挡体10;

至少两个设置在所述累料管8顶部,并沿其轴线对称设置的开口12;

设置在所述开口12内的支撑板22,该支撑板22由驱动装置驱动能够向外伸出于所述开口12或者全部收放在所述开口12内;以及

用于驱动位于所述累料管8上的所述工件2向上运动的第一动力装置。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累料管8为管状结构,其内设有贯通其中心轴线的贯通孔4814,该累料管8由第二动力装置驱动升降;

所述驱动装置包括位于所述贯通孔4814内的内管16以及驱动所述内管16升降的第三动力装置;

所述开口12内水平放置有一固定销20;

所述支撑板22具有相互垂直的第一板体24和第二板体26,以及用于所述固定销20插入,并能够在其中滑动的滑槽27,所述第二板体26通过一固定销20转动连接在内管16上,所述支撑板22旋转至所述第一板体24竖直设置时,所述第二板体26至少部分伸出于所述开口12,所述所述支撑板22旋转至所述第二板体26水平设置时,所述第二板体26完全收放在所述开口12内。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

水平设置的第一承接板28,所述第一升降装置与所述外管体均固定在所述第一承接板28上方;

水平设置的第二承接板30,所述第二升降装置固定在所述第二承接板30上,所述第二升降装置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承接板28的升降。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升降装置、第二升降装置以及第三升降装置均为气缸。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累料管8外表面竖直设置有滑动槽;

所述阻挡体10为环装结构,其内壁滑动连接在所述滑动槽中,其外壁的尺寸大于所述工件2中心孔的内径。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第一动力装置包括固定在所述第一板体24上的第一缸体32,以及部分伸出于所述第一缸体32,并能够做升降运动的第一缸臂34,所述阻挡体10支撑于所述所述第一缸臂34的顶部或者与所述第一缸臂34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动力装置包括固定在所述第二承接板30上的第二缸体36,以及部分伸出于所述第二缸体36,并能够做升降运动的第二缸臂38,所述第二缸臂38的顶部固定在所述第一板体24的底部;

所述第三动力装置包括通过一水平连接板40固定在所述第二缸臂38上的第三缸体42,以及部分伸出于所述第三缸体42,并能够做升降运动的第三缸臂44,所述第三缸臂44的顶部固定在所述内管16上。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动力装置设置有两个,且沿与所述累料管8的中心轴线对称设置。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三缸体42以及第三缸臂44与所述累料管8位于同一条轴心线上。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第二动力装置设置有两个,且沿与所述累料管8的中心轴线对称设置;

每个所述第二缸臂38均通过所述水平连接板40连接在所述第三缸体42上。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顶板4上设置有贯通所述顶板4上、下表面的通孔48,所述通孔48与所述累料管8位于同一条轴心线上,并能够容纳所述累料管8从中通过。

本发明的具体原理如下:

如图1所示,工件2依次累放在阻挡体10上,阻挡体10是套管状的结构,能够在累料管8上的滑动槽滑动,阻挡体10的最下方行程为滑动槽底部;

如图2所示,第二缸臂38带动累料管8向上运动,累料管8的顶部与顶板4接触,此后第一缸臂34推动阻挡体10或者阻挡体10上方的工件2向上运动,直至顶部的工件2与顶板4下表面的吸盘6接触;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吸盘6与工件2的接触并非由第一缸臂34来完成的,而是在顶板4上设置有一个与累料管8同心并且内径大于累料管8的通孔48,累料管8在第二缸臂38的作用下向上运动,并且穿过该通孔48,直至最顶部的工件2与吸盘6接触,并被吸盘6吸附。

如图3所示,累料管8以工件2分别在第二缸臂38以及第一缸臂34的作用下向下运动,使得吸附在吸盘6上的工件2与其他工件2分离,之后第三缸臂44驱动内管16向上运动,内管16的运动将带动支撑板22旋转,在图1和图2中支撑板22中的第一板体24是水平设置的,其完全收放在累料管8的开口12内,使得累料管8径向不扩张,工件2能够顺利通过累料管8,在图3中,支撑板22的第一板体24旋转至竖直设置,而第二板体26旋转至水平设置,此时支撑板22成为累料管8在径向上的扩张能够防止工件2穿过。

如图4所示,第二缸臂38上升,使得支撑板22上的第二板体26与吸附在吸盘6上的工件2接触,吸盘6为真空吸盘6,在吸盘6上的工件2与支持板接触后,吸盘6内腔充入气体,卸去吸力,使得工件2与吸盘6分离,由支撑板22上的第二板体26提供竖直方向上的支撑力,最后第二缸臂38下降至初始位置。

当图4中,支持板上的工件2被取走后,再次循环图1至图4中的操作,实现自动分料。

在本发明中第一缸臂34、第二缸臂38、以及第三缸臂44的动作由plc或者其他智能系统来控制,此为机械领域中的常规操作,再次不予赘叙。

另外,通过在累料管8开口12内设置滑槽27,滑槽27内放置滑动销,作用是为了使得支撑板22在滑动时由相对固定的位置,滑槽27通常为弧形槽结构,其弧度由滑动销本身的移动轨迹来确定,同样,也可以设置成另外一种结构:固定销20滑动连接在一附加滑动板上,该附加滑动板上设置有竖直的第一凹槽(第一凹槽与第一板体24平行),固定销20在该第一凹槽内滑动,附加滑动板通过位于第一凹槽背面的附加滑动销滑动连接在位于支撑板22上设置第二凹槽中(该第二凹槽与第二板体26平行),这种结构也是工件2两端位置固定,并做旋转运动的惯用手段,也应当视为本发明权利要求书中相应结构的简单替换。

以上实施例仅为本发明其中的一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