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距理料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50359发布日期:2018-11-24 11:13阅读:13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食品输送机械领域,具体涉及等距理料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食品加工中,需要通过输送线输送。目前的食品,如:饼干,面包等食品都是采用全自动化生产包装。具体是,生产设备将食品加工成型后,需要不断地输送到包装设备位置处。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生产设备生产出来的食品存在时间不均,导致从生产设备输出的食品不等距。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是将输送线分成快速输送段,堆料段和等距输送机构。而堆料段是实现将物件紧挨着输送,由于追料段输送过来的物料会有快有慢;当堆料段已经堆积满物料后,而快速输送段又将物料快速输送,因此会造成物料堆积在快速输送段,反之,则会造成物料无法实现物料与物料均匀分布,造成物料不等距输送。鉴于以上缺陷,实有必要设计等距理料输送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是提一种能自动伸缩调节的输送设备,来解决堆料和不等距输送物料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等距理料输送装置,包括支撑架,平行地设置在所述支撑架上的两安装板;两所述安装板之间依次设置有快速输送机构,堆料输送机构和等距输送机构;所述快速输送机构将物料快速输送至所述堆料输送机构上依次均匀分布,再由所述等距输送机构将堆积在所述堆料输送机构上的物料等距地输送;所述快速输送机构,所述堆料输送机构和所述等距输送机构均为皮带输送机构;所述快速输送机构与堆料输送机构均为伸缩输送机构;所述快速输送机构与所述堆料输送机构的相邻端均为可伸缩端。

进一步,所述快速输送机构包括第一追料机构和第二追料机构;所述第二追料机构的伸缩端靠近所述堆料输送机构的伸缩端;所述堆料输送机构的伸缩端的上方还设有检测物料的检测探头。

进一步,两所述安装板的内侧对称地设置有导轨,两所述导轨的滑块上均设置有滑动调节板;所述第二追料机构包括设于两所述安装板之间的第一主动滚轴,第一从动滚轴和第一过渡滚轴,驱动所述第一主动滚轴旋转的第一电机机构,设于两所述滑动调节板一端的第二从动滚轴和第一调节过渡滚轴,绕在第一主动滚轴,所述第一从动滚轴,所述第二从动滚轴,第一过渡调节滚轴和第一过渡滚轴上的第一传送皮带,以及绷紧所述第一传送皮带的第一绷紧机构;一驱动机构驱动两所述滑动调节板沿所述导轨滑动;

所述堆料输送机构包括设于两所述滑动调节板之间的第三从动滚轴和第二调节过渡滚轴,设于两所述安装板之间的第四从动滚轴,第二主动滚轴和第二过渡滚轴,驱动所述第二主动滚轴旋转的第二电机机构,绕于所述第三从动滚轴,所述第四从动滚轴,第二调节过渡滚轴,第二过渡滚轴和第二主动滚轴上的第二传送皮带,以及绷紧所述第二传送皮带的第二绷紧机构。

进一步,所述第一绷紧机构包括对称地设于两所述安装板外侧的第一绷紧气缸,与所述第一绷紧气缸的活塞杆连接的第一连杆,设于两所述第一连杆之间的第一绷紧滚轴;所述第一绷紧气缸位于所述第一主动滚轴的一侧,两所述第一绷紧气缸推动所述第一绷紧滚轴压紧在所述第一传送皮带的外侧;两所述安装板的上设于避空所述第一绷紧滚轴的第一避空槽;

所述第二绷紧机构包括对称地设于两所述安装板外侧的第二绷紧气缸,与所述第二绷紧气缸的活塞杆连接的第二连杆,设于两所述第二连杆之间的第二绷紧滚轴;所述第二绷紧气缸位于所述第二主动滚轴的一侧,两所述第二绷紧气缸推动所述第二绷紧滚轴压紧在所述第二传送皮带的外侧;两所述安装板的上设于避空所述第二绷紧滚轴的第二避空槽。

进一步,两所述滑动调节板上均设置有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所述第一绷紧机构包括设于两所述第一滑槽内的第一弹性浮动组件;所述第一调节过渡轴的两端分别与两所述第一弹性浮动组件连接;所述第二绷紧机构包括设于两所述第二滑槽内的第二弹性浮动组件;所述第二调节过渡轴的两端分别与两所述第二弹性浮动组件连接。

进一步,所述第一绷紧机构为对称地设置在两滑动调节板内侧的第一直线电机,所述第一调节过渡滚轴的两端分别与两所述第一直线电机连接;所述第二绷紧机构为对称设置在两所述滑动调节板内侧的第二直线电机,所述第二调节过渡轴的两端分别与两所述第二直线电机连接。

进一步,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两端分别与两所述安装板转动连接的主动轴和从动轴,紧套于所述主动轴两端的两主动带轮,紧套于所述从动轴两端的从动带轮,绕于同一侧的所述主动带轮和所述从动带轮上的传动同步带,与所述传动同步带和所述滑动调节板固定连接的连接件,以及驱动所述主动轴旋转的减速电机;所述减速电机位于一所述安装板的外侧。

进一步,所述第一追料机构包括设于两所述安装板之间的第五从动滚轴,第六从动滚轴,第三主动滚轴,第一绷紧滚轴组件,绕于所述第五从动滚轴,所述第六从动滚轴,所述第三主动滚轴,所述第一绷紧滚轴组件的绷紧轴上的第三传送皮带,以及驱动所述第三主动滚轴旋转的第三驱动电机;

所述等距输送机构包括设于两所述安装板之间的第七从动滚轴,第八从动滚轴,第四主动滚轴,第二绷紧滚轴组件,绕于所述第七从动滚轴,所述第八从动滚轴,所述第四主动滚轴,所述第二绷紧滚轴组件的绷紧轴上的第四传送皮带,以及驱动所述第四主动滚轴旋转的第四驱动电机。

进一步,所述等距输送机构的上方还设有检测物料的第二光电传感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等距理料输送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快速输送机构和堆料输送机构的相邻端均能自动差补伸缩,在堆料输送机构的物料布满堆料输送机构时,堆料输送机构的伸缩端伸长,快速输送机构端缩短,因此物料可堆积在堆料输送机构的延伸段,因此不会造成物料堆积在快速输送机构上;在快速输送机构输送物料较慢时,堆料输送机构的伸缩端缩短,则快速输送机构的伸缩端伸长,通过快速输送机构与堆料输送机构自动差补输送,从而能保证堆积在堆积输送机构上的物料紧密输送,从而使得等距输送机构能实现等距输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等距理料输送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等距理料输送装置的所述第二追料机构和堆料输送机构部分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等距理料输送装置的所述第二追料机构和堆料输送机构部分的另一实施方案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等距理料输送装置所述第二追料机构部分的结构图;

图5是本发明等距理料输送装置所述堆料输送机构的结构图;

图6是本发明等距理料输送装置所述驱动机构部分的结构图;

图7是本发明等距理料输送装置所述第一主动滚轴部分的结构图;

图8是本发明等距理料输送装置所述第二主动滚轴部分的结构图;

图9是本发明等距理料输送装置所述滑动调整板的主视图;

图10是本发明等距理料输送装置所述第一追料机构的结构图;

图11是本发明等距理料输送装置所述第一追料机构的左视图;

图12是本发明等距理料输送装置所述等距输送机构的结构图;

图13是本发明等距理料输送装置所述等距输送机构的左视图;

图14是本发明等距理料输送装置的主视图;

图15是本发明等距理料输送装置所述堆料输送机构内部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

在下文中,阐述了多种特定细节,以便提供对构成所描述实施例基础的概念的透彻理解。然而,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特定细节中的一些或者全部的情况下来实践。在其他情况下,没有具体描述众所周知的处理步骤。

如图1,图14和图15所示,等距理料输送装置,包括支撑架1,平行地设置在所述支撑架1上的两安装板2。两所述安装板2之间依次设置有快速输送机构3,堆料输送机构4和等距输送机构5。所述快速输送机构3将物料快速输送至所述堆料输送机构4上依次均匀分布,再由所述等距输送机构5将堆积在所述堆料输送机构4上的物料等距地输送到下游工位。

所述快速输送机构3,所述堆料输送机构4和所述等距输送机构5均为皮带输送机构。所述快速输送机构3与堆料输送机构4均为伸缩输送机构。所述快速输送机构3与所述堆料输送机构4的相邻端均为可伸缩端。快速输送机构3与所述堆料输送机构4的伸缩端能伸缩差补。在物料布满堆料输送机构4时,并堆料输送机构4输出的物料速度小于快速输送机构3将物料输送到堆料输送机构4上的速度时,堆料输送机构4的伸缩端伸长,快速输送机构端3缩短,快速输送机构4上靠近堆料输送机构4端的物料直接被输送到堆料输送机构4的伸长段,因此避免了物料堆积在快速输送机构3上。在快速输送机构4将物料输送到堆料输送机构4上的速度小于堆料输送机构4将物料输送到等距输送机构5上的速度时,堆料输送机构4的伸缩端缩短,则快速输送机构3的伸缩端伸长,而快速读输送机构3上输送速度大于堆料输送机构4的输送速度,因此在堆料输送机构4缩短,而快速输送机构3伸长上,快速输送机构3上的物料还能输送到定位输送机构4上,并能保证相邻的物料紧密分布输送。由于通过快速输送机构3与堆料输送机构4自动差补输送,从而能保证堆积在堆积输送机构4上的物料紧密输送,从而使得等距输送机构5能实现等距输送。

进一步的,参照图1,所述快速输送机构3包括第一追料机构30和第二追料机构31。所述第二追料机构31的伸缩端靠近所述堆料输送机构4的伸缩端;所述堆料输送机构4的伸缩端的上方还设有检测物料的检测探头6。具体地检测探头6为光电传感器;通过光电传感器来检测到堆料输送机构4的输入端是否有物料,当检测到有物料时,则反馈给控制系统,由控制系统来控制堆料输送机构4的伸缩端伸长,第二追料机构31的伸缩端缩短;当检测到没有物料时,则堆料输送机构4的伸缩端缩短,第二追料机构31的伸缩端伸长。进一步地,光电传感器是跟随着堆料输送机构4伸缩而同步运动。而快速输送机构3有第一追料机构30和第二追料机构31组成,通过第一追料机构30和第二追料机构31不断调整输送的速度,从而能尽可能地包装第二追料机构31输送到堆料输送机构4上的物料能均匀地输送。

具体地,实在第一追料机构30和第二追料机构31之间的上方设置光电传感器,通过光电传感器检测到物料的输送情况,当物料相邻物料之间的距离过快或者过慢时,均可通过控制系统调整第一追料机构30和第二追料机构31的输送速度,从而保证相邻物料输送到堆料输送机构4上的时间相等。更具体地,是一连接板的两端分别连接两安装板2的顶部,而光电传感器则设置在连接板上;从而实现对光电传感器固定安装。

如图2-13所示,两所述安装板2的内侧对称地设置有导轨7,两所述导轨7的滑块上均设置有滑动调节板8。所述第二追料机构31包括设于两所述安装板2之间的第一主动滚轴310,第一从动滚轴311和第一过渡滚轴312,驱动所述第一主动滚轴310旋转的第一电机机构313,设于两所述滑动调节板8一端的第二从动滚轴314和第一调节过渡滚轴315,绕在第一主动滚轴310,所述第一从动滚轴311,所述第二从动滚轴314,第一过渡调节滚轴315和第一过渡滚轴312上的第一传送皮带316,以及绷紧所述第一传送皮带316的第一绷紧机构317;一驱动机构9驱动两所述滑动调节板8沿所述导轨7滑动。

所述堆料输送机构4包括设于两所述滑动调节板8之间的第三从动滚轴40和第二调节过渡滚轴41,设于两所述安装板2之间的第四从动滚轴42,第二主动滚轴43和第二过渡滚轴44,驱动所述第二主动滚轴43旋转的第二电机机构45,绕于所述第三从动滚轴40,所述第四从动滚轴42,第二调节过渡滚轴41,第二过渡滚轴44和第二主动滚轴43上的第二传送皮带46,以及绷紧所述第二传送皮带46的第二绷紧机构47。

驱动机构9驱动两滑动调节板8滑动时,第二从动滚轴314,第一调节过渡滚轴315,第三从动滚轴40和第二调节过渡滚轴41滑动,从而实现改变第一传送皮带316和第二传送皮带45的使用长度,但又保证了第二追料机构31与堆料输送机构4的总长不变;因此使得第二从动滚轴314与第三从动滚轴40的间距不变,从而保证了物料能正常输送。在驱动机构9驱动滑动调节板8运动时,通过第一绷紧机构317始终将第一传送皮带316绷紧;第二绷紧机构46始终将第二传送皮带45始终绷紧,使得能正常运行。

具体地,一安装架100的两端分别固定安装在两滑动调节板8上,监测探头6固定安装在安装架100上。

进一步地,第一主动滚轴310和第二主动滚轴43均是由转轴和滚筒组成,并且滚筒的外圆套有胶套;在两安装板2上设置轴承座,转轴的两端与轴承座的轴承连接。第一电机机构313为设置在任一安装板2外侧的减速电机,并且第一电机机构313的输出轴与第一主动滚轴310的转轴连接。第二电机机构45为设置在任一安装板2外侧的减速电机,并且第二电机机构45的输出轴与第二主动滚轴43的转轴连接。所述第一从动滚轴311,所述第二从动滚轴314,第一过渡调节滚轴315,第一过渡滚轴312,第三从动滚轴40,所述第四从动滚轴42,第二调节过渡滚轴41和第二过渡滚轴44均为胶辊。

如图4-8所示,所述第一绷紧机构317包括对称地设于两所述安装板2外侧的第一绷紧气缸3170,与所述第一绷紧气缸3170的活塞杆连接的第一连杆3171,设于两所述第一连杆之3171间的第一绷紧滚轴3172。所述第一绷紧气缸3170位于所述第一主动滚轴310的一侧,两所述第一绷紧气缸3170推动所述第一绷紧滚轴3172压紧在所述第一传送皮带316的外侧。两所述安装板2的上设于避空所述第一绷紧滚轴3172的第一避空槽。具体地,在第一绷紧滚轴3172的相对侧还设有第一压棍,通过第一压棍增加第一传送皮带316与第一主动滚轴310的接触面积。

所述第二绷紧机构47包括对称地设于两所述安装板2外侧的第二绷紧气缸470,与所述第二绷紧气缸470的活塞杆连接的第二连杆471,设于两所述第二连杆461之间的第二绷紧滚轴472。所述第二绷紧气缸470位于所述第二主动滚轴43的一侧,两所述第二绷紧气缸470推动所述第二绷紧滚轴472压紧在所述第二传送皮带46的外侧;两所述安装板2的上设于避空所述第二绷紧滚轴470的第二避空槽。第二追料机构31和堆料输送机构4不断在伸缩调整时,第一绷紧气缸3170和第二绷紧气缸470的活塞杆不断伸缩,从而实现第一绷紧滚轴3172能始终压紧第一传送皮带316,第二绷紧滚轴472始终绷紧第二传送皮带45。具体地,在第二绷紧滚轴472的相对侧还设有第一压棍,通过第一压棍增加第二传送皮带46与第二主动滚轴43的接触面积。

如图3和图9所示,两所述滑动调节板8上均设置有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所述第一绷紧机构317包分别设于两安装板上的所述第一滑槽内的两个第一弹性浮动组件。所述第一调节过渡轴315的两端分别与两所述第一弹性浮动组件连接。具体地,第一弹性浮动组件包括第一滑座317a,第一导杆317b和第一压缩弹簧317c。第一滑座317a滑动地连接在第一滑槽内,第一滑座317a内设置导向通孔,两第一导杆317b的一端分别滑动地伸入导向通孔的两端,另一端固定在第一两侧的端部,两第一导杆317b上均套设有第一压缩弹317c,并且第一压缩弹317c的两端分别限位在第一滑槽端部与第一滑座317a之间。第一调节过渡轴315的两端分别与两第一滑座317a连接。进一步地,在第一主动滚轴310的两侧还设有两第三压棍,两第三压棍将第一传送皮带压在第一主轴滚轴310的两侧,从而增加接触面积。

如图9所示,所述第二绷紧机47包括设于两所述第二滑槽内的第二弹性浮动组件。所述第二调节过渡轴41的两端分别与两所述第二弹性浮动组件连接。具体地,第二弹性浮动组件包括第二滑座4700,第二导杆4701和第二压缩弹簧4702。第二滑座4700滑动地连接在第二滑槽内,第二滑座4700内设置导向通孔,两第二导杆4701的一端分别滑动地伸入导向通孔的两端,另一端固定在第二两侧的端部,两第二导杆4701上均套设有第二压缩弹4702,并且第二压缩弹4702的两端分别限位在第二滑槽端部与第二滑座4700之间。第二调节过渡轴41的两端分别与两第二滑座4700连接。进一步地,在第二主动滚轴43的两侧还设有两第四压棍,两第四压棍将第二传送皮带46压在第二主轴滚轴43的两侧,从而增加接触面积。

在第一追料机构31和堆料输送机构4在伸缩时,通过第一压缩弹317c和第二压缩弹簧4702分别挤压第一滑座317a和第二滑座4700,并使得第一滑座317a和第二滑座4700能分别在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内滑动。从而使得第一调节过渡轴315和第二调节过渡轴41能分别将第一传送皮带316和第二传送皮带46绷紧。

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绷紧机构317为对称地设置在两滑动调节板8内侧的第一直线电机,所述第一调节过渡滚轴315的两端分别与两所述第一直线电机连接。所述第二绷紧机构为对称设置在两所述滑动调节板内侧的第二直线电机,所述第二调节过渡轴41的两端分别与两所述第二直线电机连接。有第一直线电机和第二直线电机分别不断地推动第一调节过渡滚轴317和第二调节过渡轴41绷紧第一传送皮带316和第二传送皮带45。

进一步地,在第一主轴滚轴310的两侧以及第二主动滚轴43的两侧均相对地设置有导向滚轴,通过导向滚轴增加传动的接触面积,避免打滑。

如图6所示,所述驱动机构9包括两端分别与两所述安装板2转动连接的主动轴90和从动轴91,紧套于所述主动轴90两端的两主动带轮92,紧套于所述从动轴91两端的两从动带轮93,绕于同一侧的所述主动带轮92和所述从动带轮93上的传动同步带94,与所述传动同步带94和所述滑动调节板8固定连接的连接件95,以及驱动所述主动轴90旋转的减速电机96。由减速电机96带动主动轴90旋转,在主动带轮92和从动带轮93作用下,使得传动同步带94运转,从而带动滑动调节板8沿导轨7滑动。

具体地,所述减速电机96位于一所述安装板2的外侧,并且减速电机96的转轴与主动轴90连接。连接件95包括与滑动调节板8螺栓锁紧连接的连接板和将传动同步94锁紧在连接板底部的锁紧板,锁紧板与连接板通过螺栓连接。

如图10和图11所示,所述第一追料机构30包括设于两所述安装板2之间的第五从动滚轴300,第六从动滚轴301,第三主动滚轴302,第一绷紧滚轴组件303,绕于所述第五从动滚轴300,所述第六从动滚轴301,所述第三主动滚轴302,所述第一绷紧滚轴组件303的绷紧轴上的第三传送皮带304,以及驱动所述第三主动滚轴302旋转的第三驱动电机305。

如图12和图13所示,所述等距输送机构5包括设于两所述安装板2之间的第七从动滚轴50,第八从动滚轴51,第四主动滚轴52,第二绷紧滚轴组件53,绕于所述第七从动滚轴50,所述第八从动滚轴51,所述第四主动滚轴52,所述第二绷紧滚轴组件53的绷紧轴上的第四传送皮带54,以及驱动所述第四主动滚轴52旋转的第四驱动电机55。

具体地,第一绷紧滚轴组件303包括与一安装板2转动连接的摆动轴,设于摆动轴上的两摆臂,连接两摆臂的绷紧胶辊。具体地,摆动轴的一端穿过安装板2上的轴承座,并与轴承座内的轴承紧配连接,在延伸到安装板2外侧的一端设有摆动连杆,并且在安装板2的外侧设置连接销钉,在连接销钉与摆动连杆的自由端设置有拉簧,因此通过拉簧拉动摆动轴转动,使得绷紧胶辊始终绷紧在第三传送皮带304。进一步地,第二绷紧滚轴组件53与第一绷紧滚轴组件303的结构相同。

进一步,所述等距输送机构5的上方还设有检测物料的第二光电传感器500。具体地,在两安装板2的上端设有连接杆,第二光电传感器500与连接杆固定连接。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通过第二光电传感器500检测到等距输送机构5上的物料时,将检测到信号反馈给控制系统,由控制系统控制等距输送机构5的运行速度,从而进一步地控制通过等距输送机构5将物料输送到下一工位时,能实现相邻物料等距。

具体地,第一电机机构,第二电机机构,第三驱动电机和第四驱动电机,以及减速电机均为伺服电机。

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具体的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从上述构思出发,不经过创造性的劳动,所做出的种种变换,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