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材传送装置和成像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50180发布日期:2018-12-05 17:26阅读:10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构造成传送片材的片材传送装置和一种包括该片材传送装置的成像装置。

背景技术

在诸如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或具有这些功能的多功能外部设备这样的成像装置中使用的片材传送装置在许多情况下包括用于检测片材位置的检测部件。在日本专利申请特开jph07-76140中,描述了这样的构造,在所述构造中,开关杆沿着片材宽度方向布置在多个位置处,并且检测开关检测出开关杆因经过片材传送路径的片材而被推压并且转动。

此外,作为片材传送装置,给出了一种包括推压构件的片材传送装置,该推压构件构造成推压由诸如传送辊对这样的片材传送部件传送的片材,从而使片材沿着片材厚度方向弯曲以增加片材的刚性。例如,在构造成将片材排出到成像装置外部的片材传送装置中,已知这样的构造,所述构造通过借助推压构件使片材弯曲而防止片材在排出操作期间下垂,从而增强将片材堆叠在排出托盘等上的能力。

在此情况下,可以设想将日本专利申请特开jph07-76140中描述的开关杆以及构造成推压片材的推压构件设置在同一个片材传送装置中。但是,在将开关杆和推压构件沿着片材传送方向布置在不同的位置时,要求片材的传送路线具有足够的长度以用于确保布置这些构件所需的空间,这可能会不利于片材传送装置的小型化。同时,当开关杆沿着片材宽度方向布置在推压构件的横向侧时,存在因通过开关杆施加到片材的阻力而导致片材的歪斜进给的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情况,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片材传送装置,其实现了装置的小型化,并且构造成防止片材的歪斜进给。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片材传送装置,其包括:

用于传送片材的片材传送部件;

引导部,所述引导部构造成限定片材传送路径,由所述片材传送部件传送的片材经过所述片材传送路径;

推压部,所述推压部构造成沿片材的厚度方向推压由所述片材传送部件传送的片材,从而在片材传送路径中当沿着片材传送方向观察时使片材弯曲;

移动部,所述移动部能够因沿着片材传送方向经过片材传送路径的片材的边缘抵靠所述移动部而移动,所述移动部布置成使得当沿着与片材传送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观察时所述移动部的可移动范围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推压部重叠;以及

检测部件,所述检测部件用于检测移动部的移动,

其中,所述移动部包括:

第一抵接部,所述第一抵接部构造成相对于片材传送部件在宽度方向上的传送中心在沿着宽度方向的一侧抵靠经过片材传送路径的片材;和

第二抵接部,所述第二抵接部构造成相对于传送中心在沿着宽度方向的另一侧抵靠经过片材传送路径的片材。

参照附图,根据对示例性实施例的以下描述,本发明的更多特征将变得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图解根据本公开的成像装置的构造的示意图。

图2是当沿着片材传送方向观察时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片材排出部的示意图。

图3是第一实施例的片材排出部的截面图。

图4是第一实施例的片材排出部的截面图,并且是用于图解传感器标记件的操作的说明图。

图5是第一实施例中的传感器标记件的透视图。

图6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中的传感器标记件和传感器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将根据附图描述实施例。

现在,将参照附图对根据本公开的成像装置进行描述。如图1所示,根据本公开的成像装置是包括电子照相成像部102的全色激光束打印机(以下称为“打印机”)100。打印机100构造成基于从外部pc输入的图像信息或从原稿读取的图像信息在片材s上形成图像。片材s是指这样的记录介质,所述记录介质包括诸如纸张或信封之类的纸、诸如用于高射投影仪(oht)的片材之类的塑料膜、以及布。

打印机100包括打印机主体101和图像读取装置103。打印机主体101是成像装置主体。图像读取装置103大致水平地安装在打印机主体101上方。用于排出片材的排出空间p形成于图像读取装置103和打印机主体101之间。

成像部102包括扫描仪单元142、四个处理盒140、以及布置在处理盒140上方的中间转印单元145。处理盒140均包括作为感光构件的感光鼓141和显影装置143,并且构造成通过电子照相处理形成黄色、品红色、青色和黑色的调色剂图像。也就是说,在每个处理盒140中,由扫描仪单元142将激光照射到预先充电的感光鼓141上,从而使感光鼓141曝光,由此形成静电潜像。然后,利用从显影装置143供应的调色剂对静电潜像进行显影。

中间转印单元145包括作为中间转印构件的中间转印带146,所述中间转印带146在二次转印内辊131和其他辊上张紧。此外,中间转印单元145包括初次转印辊144。初次转印辊144设置在中间转印带146的内侧并且在与感光鼓141相对的位置处被保持抵靠中间转印带146。中间转印带146布置成保持与感光鼓141接触并且由驱动单元(未示出)驱动以沿着与感光鼓141相关联的旋转方向(图1中的逆时针方向)旋转。向初次转印辊144施加偏置电压,并且将在处理盒140的感光鼓141上形成的调色剂图像初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146上以便彼此重叠。由此,在中间转印带146的表面上形成全色图像。

二次转印辊132设置在与中间转印单元145的二次转印内辊131相对的位置处,并且与中间转印带146一起形成二次转印部130。向二次转印辊132施加偏置电压,并且将由中间转印带146承载的全色图像二次转印到片材s上。定影装置150布置在二次转印辊132上方。定影装置150包括定影辊对和热源例如加热器。定影辊对构造成夹持并传送片材s。热源构造成加热定影辊对。定影装置150构造成通过对调色剂颗粒加热和加压而将调色剂图像定影到片材s上。

与这样的成像操作同时地,打印机100通过设置在打印机主体101的下部中的片材进给部110执行将片材s进给到成像部102的进给操作。通过传送辊对121将从进给盒111逐一进给的片材s传送到歪斜进给校正装置120,并且由歪斜进给校正装置120校正片材s的歪斜进给。歪斜进给校正装置120包括能够夹持和传送片材s的辊对122,并且与由中间转印带146承载的调色剂图像到达二次转印部130的时间同步地进给片材s。在二次转印部130处将调色剂图像转印到其上并由定影装置150定影的片材s被进给到从定影装置150向上延伸的定影后路径r1。

打印机100包括第一排出托盘170和第二排出托盘171以作为在其上堆叠片材s的堆叠部。第一排出托盘170设置在打印机主体101的上部。第二排出托盘171从打印机主体101突伸到排出空间p中,并且位于第一排出托盘170上方。此外,在打印机主体101中,设置有第一排出部190和第二排出部191。第一片材排出部190构造成将片材s排出到第一排出托盘170。第二片材排出部191构造成将片材s排出到第二排出托盘171。进给到定影后路径r1的片材s由位于定影装置150上方的第一挡板151引导至通向第一片材排出部190的第一排出路径r2和通向第二片材排出部191的第二排出路径r3中的任意一条排出路径。

具体地,当在用于促使打印机100执行成像操作(打印作业)的命令的设置信息中将第一排出托盘170指定为片材s的排出目的地时,第一挡板151将片材s引导至第一排出路径r2。由第一排出辊对160将被引导至第一排出路径r2的片材s从打印机主体101排出,并堆叠在第一排出托盘170上。当第二排出托盘171被指定为片材s的排出目的地时,第一挡板151将片材s引导至第二排出路径r3。由第二排出辊对161将被定位在第一挡板151上方的第二挡板152引导至第二排出部191的片材s从打印机主体101排出,并堆叠在第二排出托盘171上。

此外,当双面打印被指定为打印作业的设置信息时,第一挡板151将片材s朝向第二排出路径r3引导,而不受片材的最终排出目的地的影响。第二排出辊对161是都能够沿着正向方向和反向方向旋转的反转辊对,并且在双面打印的情况下,所述第二排出辊对161能够执行将从第二挡板152接收的片材s的传送方向转向并且将片材s送回到反转传送部20的转向传送。当执行转向传送时,第二挡板152将经过第二排出路径r3的片材s朝向第二排出辊对161引导,并且随后将在运动方向上反转的片材s引导至反转传送部20的反转路径r4。即,第二挡板152可以在用于将片材s从第二排出路径r3朝向第二排出辊对161引导的第一姿态和用于将通过转向传送而传送的片材s引导到反转路径r4的第二姿态之间切换。第一挡板151和第二挡板152均为能够在第一传送路线和第二传送路线之间切换片材传送路线的切换构件的示例。

反转传送部20向下传送片材s,并且将片材s在已经形成有图像的表面(正面)和与其相反的表面(背面)反转的状态下送至歪斜进给校正装置120。歪斜进给校正装置120再次校正片材s的歪斜进给,并且与成像部102的操作时间同步地将片材s进给到二次转印部130。然后,在其背面上已经转印有调色剂图像并且已由定影装置150在其上进行定影的片材s通过由第一挡板151选择的路线排出到作为最终排出目的地的第一排出托盘170或第二排出托盘171。

作为反转辊对的传送辊对153布置在第二排出路径r3中,并且在对具有小尺寸例如明信片尺寸的片材执行双面打印的情况下,能够选择由传送辊对153执行转向传送的设置。由传送辊对153翻转的片材通过反转路径r4下方的路径r5送至反转传送部20,并且由成像部102在背面上形成图像。

上述的第一片材排出部190和上述的第二片材排出部191均为构造成传送片材的片材传送装置的示例。这些排出部都包括推压部和检测机构。推压部在排出片材时以及在执行转向传送时防止片材下垂,由此增强片材传送操作的稳定性。检测机构能够检测经过片材传送路径的片材。在下文中,以第二片材排出部191为例说明能够有效用于片材传送装置的小型化以及防止片材的歪斜进给的构造。

【第一实施例】

首先,参照图2至图5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第二片材排出部191(以下简称为“片材排出部”)的结构进行说明。图2是从打印机主体的外侧(即,图1中的左侧)观察时的片材排出部191的示意图。图3和图4是在图2中所示的位置处的片材排出部191的截面图。图5是布置在片材排出部191中的传感器标记件210的透视图。

如图2所示,片材排出部191包括第二排出辊对161(以下简称为“排出辊对”)以及上引导件205和下引导件206,并且上引导件205和下引导件206是限定片材传送路径r6的引导部。排出辊对161沿着片材的宽度方向即与片材传送方向正交的方向布置在多个位置处,并且均包括驱动辊161a和从动辊161b。驱动辊161a由诸如马达这样的驱动源驱动。从动辊161b随着驱动辊161a一起旋转。片材传送方向指的是当排出辊对161沿正向方向和反向方向旋转时片材沿片材传送路径r6移动所遵循的方向。排出辊对161均对应于用于传送片材的片材传送部件。上引导件205对应于与片材的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一引导件,且下引导件206对应于与片材的第二表面相对的第二引导件。

此外,如图2和图3所示,片材排出部191包括推压构件200、传感器标记件210和传感器215。推压构件200构造成在厚度方向上推压片材以使片材弯曲。传感器标记件210构造成通过抵靠片材边缘而移动。传感器215能够检测到传感器标记件210的移动。推压构件200是推压部的示例。传感器标记件210是移动部的示例。传感器215是用于检测移动部的移动的检测部件的示例。

推压构件200包括臂200c、推压辊202和推压弹簧201。臂200c以能够围绕轴部200a转动的方式被支撑在上引导件205上。推压辊202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被支撑在臂200c上。推压弹簧201构造成向下推送推压辊202。臂200c的端部200b与作为形成在上引导件205中的开口部的定位部205a接合,并且能够在由定位部205a管控的范围内沿着接近下引导件206的方向以及与下引导件206分离的方向移动。作为推送部件的推压弹簧201沿着箭头d1所示的方向推送臂200c,即,以将推压辊202推压到经过片材传送路径r6的片材的上表面上的方式推送臂200c。

当片材排出部191不传送片材时,臂200c被定位在通过推压弹簧201的推送力使端部200b保持抵靠定位部205a的状态中。此时,推压辊202和臂200c中的每一个的一部分被保持在相对于排出辊对161的夹持部n1向下突出的位置处。当片材经过片材传送路径r6时,推压辊202和臂200c向下推压片材以使片材弯曲,从而使得当沿着片材传送方向观察时片材在两个排出辊对161和161之间向下突出(参见图2)。

由此,片材的抗弯刚性增加,并且防止了片材的突出到打印机主体外部的部分在排出辊对161排出片材的情况中以及在排出辊对161执行转向传送的情况中发生下垂。结果,稳定了片材的行为。也就是说,可以降低因片材下垂导致在片材排出期间堆叠在第二排出托盘171上的片材摞的对齐性变差的风险。此外,可以降低在转向传送期间因片材下垂导致排出辊对161打滑的风险。

推压构件200的下端包括作为旋转构件的推压辊202。因此,推压辊202与片材相关联地旋转,从而抑制由推压构件200施加至片材的阻力。此外,推压构件200相对于片材的推压力由推压弹簧201确定。因此,随着片材的刚性增加,臂200c向上收回,并且减小了由推压构件200形成的片材的弯曲。因此,推压构件200以较大的力推压具有高刚性的片材,从而能够避免诸如摩擦痕迹这样的损坏。

传感器标记件210和传感器215形成能够检测到经过片材传送路径r6的片材的检测机构。如图3和图4所示,作为移动部的一个示例,传感器标记件210包括抵接部211,所述抵接部211能够抵靠经过片材传送路径r6的片材,并且以能够转动的方式由下引导件206支撑。传感器标记件210能够在第一位置(图3)和第二位置(图4)之间移动,在所述第一位置处,当沿着宽度方向观察时抵接部211挡住片材传送路径r6,在所述第二位置处,抵接部211由片材推压以沿着由箭头d2指示的方向转动,使得传感器标记件210从第一位置向下收回。此外,传感器标记件210通过插置在下引导件206和传感器标记件210之间的标记弹簧214被推向第一位置。

传感器215是光断续器,并且来自传感器215的光被设置在传感器标记件210上的遮光部212阻挡。如图3所示,当传感器标记件210位于第一位置时,从传感器215的发光部分215a发射的光由传感器215的光接收部分215b检测。相比之下,如图4所示,当传感器标记件210移动到第二位置时,从发光部分215a发射的光被遮光部212阻挡。因此,安装在打印机主体中的控制单元能够基于来自传感器215的检测信号检测到片材的边缘抵达传感器215的检测位置,即抵靠位于第一位置处的传感器标记件210的位置。

【推压构件和传感器标记件之间的位置关系】

将详细描述推压构件200与传感器标记件210之间的位置关系。如图3和图4所示,当沿着宽度方向观察时,传感器标记件210被布置成与推压构件200重叠,即,使得抵接部211的可动范围与推压构件200重叠。

如图2所示,推压构件200沿着宽度方向布置在两个排出辊对161和161之间,以便与排出辊对161和161沿着宽度方向的传送中心c0重叠。传送中心是传送片材的构造中的基准位置,使得片材在宽度方向上的位置具体地说是片材在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分与预定基准相匹配而不受片材尺寸的影响(所谓的中心基准方法)。第一实施例中的传送中心c0是排出辊对161和161之间的中央位置。

传感器标记件210的抵接部211相对于在宽度方向上的传送中心布置在一侧和另一侧。即,抵接部211包括第一抵接部211a和第二抵接部211b。第一抵接部211a沿着宽度方向布置在推压构件200的一侧。第二抵接部211b沿着宽度方向布置在推压构件200的另一侧。第一抵接部211a和第二抵接部211b布置成相对于沿着宽度方向的传送中心c0彼此对称,并且沿着宽度方向定位在推压构件200以及排出辊对161和161之间。即,第一抵接部211a、第二抵接部211b和推压构件200在传送中心c0沿着宽度方向位于第一辊对(161)和第二辊对(161)之间的情况下布置在相互毗邻的第一辊对(161)和第二辊对(161)之间。

如图5所示,第一抵接部211a和第二抵接部211b安装在作为轴构件的标记轴213上,能够阻挡来自传感器215的检测光的遮光部212安装在标记轴213的端部上。因此,当片材抵靠第一抵接部211a和第二抵接部211b时,包括第一抵接部211a、第二抵接部211b和遮光部212的整个传感器标记件210围绕标记轴213的轴中心一体地转动。

如上所述,在第一实施例中,抵接部211和推压构件200沿着宽度方向的布置为偏置,以使得在沿着宽度方向观察时,传感器标记件210的可移动范围的至少一部分与推压构件200重叠。因此,与将推压构件200和传感器标记件210沿着片材传送方向布置在不同位置处的情况相比,能够实现装置在片材传送方向上的小型化。具体地,第一实施例中的片材传送路径r6是将第二挡板152和排出辊对161彼此连接并用于转向传送的传送路径。因此,为了适应各种片材尺寸,优选的是使片材传送路径r6较短。在这样的构造中,当沿着宽度方向观察时,将传感器标记件210和推压构件200布置成相互重叠是适当的。

此外,在第一实施例中,第一抵接部211a相对于沿着宽度方向的传送中心c0布置在一侧上,并且第二抵接部211b相对于沿着宽度方向的传送中心c0布置在另一侧上。因此,在经过片材传送路径r6的片材抵靠抵接部211以转动传感器标记件210从而使片材在抵接部211上滑动的过程中,在相对于传送中心c0的所述一侧和另一侧之间抵消了作用在片材上的阻力。即,在传感器标记件210和推压构件200沿着宽度方向彼此重叠的构造中,可以降低因由传感器标记件210施加至片材的阻力而导致片材歪斜进给的风险。由此,能够兼顾地实现装置的小型化和防止片材的歪斜进给。

适当的是第一抵接部211a和第二抵接部211b如在第一实施例中那样布置成相对于传送中心c0在宽度方向上彼此对称。由此,能够预见的是由第一抵接部211a和第二抵接部211b对片材施加的阻力在相对于传送中心c0的一侧和另一侧之间更精确地相等。特别地,第一实施例的排出部在执行双面打印的情况下具有执行片材的转向传送并且将片材再次朝向成像部102(参见图1)进给的功能。因此,降低了导致在背面上形成的图像发生倾斜和错位的风险,从而有助于提高图像质量。

此外,在第一实施例中,当沿片材传送方向观察时,推压构件200布置在两个排出辊对161和161之间,并且第一抵接部211a和第二抵接部211b布置在推压构件200以及排出辊对161和161之间。因此,即使在具有小尺寸例如明信片尺寸的片材的情况下,也能够使用传感器标记件210可靠地检测片材的传送时间。

此外,在第一实施例中,推压构件200相对于片材传送路径r6从与上引导件205相同的一侧(上侧)突出,并且传感器215相对于片材传送路径r6布置在与下引导件206相同的一侧(下侧)上。利用该构造,能够容易地实现当从宽度方向观察时传感器标记件210与推压构件200重叠的构造。此外,在片材即将经过之前,推压构件200在与通过成像部102在其上形成有图像的表面(处于片材传送路径r6中的片材的上表面)相对的一侧上抵靠该表面。利用该构造,可以避免因推压构件200产生诸如摩擦痕迹这样的图像不良。例如,在将传感器215布置在上引导件205中的情况下,可以设想用于避免推压构件200与传感器标记件210之间发生干涉的构造,例如将标记轴213形成为围绕推压构件200的形状的构造,并且因此需要增加布置空间。

根据第一实施例,可以实现片材传送装置的小型化,并且另外还可以防止片材的歪斜进给。

【变型例】

在第一实施例所示的构造中,推压构件200布置在与传送中心c0重叠的位置处,并且第一抵接部211a和第二抵接部211b布置在推压构件200的两侧。然而,可以改变抵接部和推压构件的布置和数量。例如,可以采用这样的构造,在所述构造中,如图2中的虚线所示,传感器标记件210的抵接部211c布置在与传送中心c0重叠的位置处,并且在推压构件200中形成切口或者将两个推压构件相对于传送中心c0布置在两侧上。此外,可以采用这样的构造,在所述构造中,除了抵接部211c之外,上述的第一抵接部211a和上述的第二抵接部211b布置成使得三个抵接部布置成相对于传送中心c0相互对称。此外,可以布置多个推压构件200。例如,可以采用这样的构造,在所述构造中,推压构件沿着宽度方向布置在两个排出辊对161和161的每一个的外侧,使得片材的弯曲形状由总共三个推压构件限定。

简而言之,只需要当沿着宽度方向观察时,诸如传感器标记件这样的移动部和推压部布置成至少部分地相互重叠,并且由移动部的抵接部施加到片材的阻力沿着宽度方向相对于传送中心在一侧和另一侧之间尽可能地相等即可。只需要将推压部沿着宽度方向至少设置在一个位置处,并且优选的是将至少一个推压部布置在传送中心上、或者布置在相对于传送中心相互对称的多个位置处。

上述的推压构件200是能够通过推压片材使片材弯曲的推压部的示例。例如,可以采用这样的构造,在所述构造中,在不设置推压辊202的情况下由臂200c本身推压片材。推压部不限于如上所述的推压构件200这样的能够枢转的构件,并且可以是固定到上引导件205等的构件。此外,上述的排出辊对161均为能够执行片材转向传送的反转辊对,并且也都能用作用于将片材排出至第二排出托盘171的排出部件。然而,可以采用执行转向传送和排出中的任何一种操作的片材传送部件。此外,传感器215是检测部件的一个示例。代替光电断续器,可以将诸如光反射器这样的光电传感器用作传感器215,或者可以将接触式开关用作传感器215。

【第二实施例】

接下来,将参照图6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片材排出部的构造进行描述。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片材排出部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构造成检测经过片材传送路径的片材的检测机构的构造。其他的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部件由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并且省略其描述。

类似于上述第一实施例中的传感器标记件210,图6中所示的传感器标记件220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第一位置处,抵接部221阻挡片材传送路径r6,在所述第二位置处,抵接部221从第一位置向下收回。即,传感器标记件220是移动部的另一个示例。第二实施例的传感器标记件220包括能够彼此独立地转动的第一标记件220a和第二标记件220b。

第一标记件220a包括作为第一轴构件的第一轴部223a以及安装到第一轴部223a的第一抵接部221a和第一遮光部222a。此外,第二标记件220b包括第二轴部223b以及安装到第二轴部223b的第二抵接部221b和第二遮光部222b,所述第二轴部223b是布置在与第一轴部223a相同的轴线上的第二轴构件。第一轴部223a和第二轴部223b均以能够转动的方式由下引导件206支撑。此外,第一标记件220a和第二标记件220b均连接到标记弹簧,并被朝向第一位置推送。

第一抵接部221a和第二抵接部221b沿着宽度方向的布置与第一实施例中的第一抵接部211a和第二抵接部211b的布置相同。即,第一抵接部221a和第二抵接部221b在相对于传送中心c0彼此对称的位置处沿着宽度方向布置在推压构件200的两侧上。此外,第一标记件220a和第二标记件220b布置成使得当沿着宽度方向观察时第一抵接部221a的可移动范围和第二抵接部221b的可移动范围与推压构件200重叠。

作为检测部件的传感器225对应于第一标记件220a和第二标记件220b中的至少一个,并且布置有至少一个传感器225。第一标记件220a和第二标记件220b从两个标记弹簧接收相等的推送力。当片材的边缘抵靠任意一个标记件的抵接部以使得该标记件移动到第二位置时,另一个标记件也同时移动到第二位置。因此,在图示的示例中,仅针对第一标记件220a布置了传感器225。传感器225是光断续器,当第一标记件220a沿箭头d3所示的方向转动时,来自传感器225的光被第一遮光部222a阻挡。

如上所述,在第二实施例中,当沿着宽度方向观察时,传感器标记件220和推压构件200布置成彼此重叠,并且传感器标记件220的第一抵接部221a和第二抵接部221b相对于传送中心c0布置在沿着宽度方向的一侧和另一侧上。因此,与第一实施例类似地,实现了装置的小型化,并且同时可以降低由于传感器标记件220施加到片材上的阻力而导致片材歪斜进给的风险。

形成传感器标记件220的转动构件的数量和布置可以适当地改变,只要施加到片材的阻力相对于传送中心c0在沿着宽度方向的一侧和另一侧之间相等即可。此外,在第二实施例的构造中,第一标记件220a和第二标记件220b由具有相等推送力的标记弹簧推送。然而,可以采用这样的构造,在所述构造中,第一标记件220a和第二标记件220b通过其自身重量返回到第一位置。在此情况下,第一标记件220a和第二标记件220b由形成为相同形状的相同材料制成,并且因此由第一标记件220a和第二标记件220b施加至片材的阻力相等。

【其他实施例】

上述的片材排出部(第二排出部)191是片材传送装置的示例,并且该技术可以应用于在成像装置的其他部分中使用的片材传送装置。例如,第一实施例或第二实施例的构造能够应用于第一片材排出部190。此外,作为成像装置,除了包括成像部件的装置主体之外,还可以设有:图像读取装置,其构造成通过自动进给作为原稿的片材来读取图像;以及辅助装置例如片材处理装置,其构造成使从装置主体输出的片材经受诸如装订处理这样的处理。该技术可以应用于构造成在这样的辅助装置中传送片材的片材传送装置。

打印机100是成像装置的示例,并且可以替换为复印机、传真机或多功能外部设备。此外,上述的电子照相成像部102是成像部件的示例,并且可以采用喷墨型成像部或直接转印型电子照相单元。

尽管已经参照示例性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是应该理解,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所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应被赋予最宽泛的解释以涵盖所有这样的变型以及等同的结构和功能。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