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机壳体的转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54385发布日期:2018-09-04 23:43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机壳体的转运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电机壳体的吊具在转运电机壳体时,吊具直接作用于电机壳体的外壁上,在电机壳体刚喷完漆时,吊具直接作用于电机壳体的外壁,会导致漆面损坏。另外现有的电机壳体的转运普遍是通过行车实现,行车的使用受到场地的限制,使用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而提供一种电机壳体的转运装置。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有:一种电机壳体的转运装置,包括底座、立柱、横梁、电机、吊绳、定滑轮、万向轮和吊具,所述立柱固定于底座的上端面上,万向轮转动连接在底座的下端面上,横梁固定于立柱的顶端,电机和定滑轮设于横梁上,吊绳设于定滑轮一侧,且吊绳的一端绕设在电机的转轴上,另一端与吊具固定连接;

所述吊具包括吊盘、吊杆、导杆、弹簧和支撑板,三根所述吊杆沿着吊盘的圆周方向均匀布置,且每根吊杆的顶端铰接于吊盘的下端面上,两块支撑板固定连接在吊盘的下端面上,且该两块支撑板对应位于两根吊杆的内侧;在支撑板的高度方向上设有腰型孔,导杆穿过所述腰型孔并与吊杆固定连接,弹簧套设于导杆上,且弹簧的一端抵触于吊杆上,另一端抵触于支撑板上;

所述吊杆的底端向外折弯并形成平台状的支撑部。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部的上端面设有锥齿。

进一步地,所述吊盘的上端面设有吊耳。

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发明结构简单,吊具不作用于电机壳体的外表面,避免电机壳体外壁漆面划伤,且不受使用场地限制,使用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中吊具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一种电机壳体的转运装置,包括底座11、立柱12、横梁13、电机14、吊绳15、定滑轮16、万向轮17和吊具4,立柱12固定于底座11的上端面上,万向轮17转动连接在底座11的下端面上,横梁13固定于立柱12的顶端,电机14和定滑轮16设于横梁13上,吊绳15设于定滑轮16一侧,且吊绳15的一端绕设在电机14的转轴上,另一端与吊具4固定连接。

本发明中的吊具4包括吊盘41、吊杆42、导杆43、弹簧44和支撑板45,三根吊杆42沿着吊盘41的圆周方向均匀布置,且每根吊杆42的顶端通过螺栓铰接于吊盘41的下端面上。两块支撑板45固定连接在吊盘41的下端面上,且该两块支撑板45对应位于两根吊杆42的内侧。在支撑板45的高度方向上设有腰型孔,导杆43穿过腰型孔并与吊杆42固定连接,弹簧44套设于导杆43上,且弹簧44的一端抵触于吊杆42上,另一端抵触于支撑板45上。

吊杆42的底端向外折弯并形成平台状的支撑部46。

吊具吊装电机壳体400时,将三根吊杆42向内折,然后将三根吊杆42穿设于电机壳体400内,并使得支撑部46置于电机壳体400的下方。然后释放吊杆42,其中两根吊杆42在弹簧44的作用下,抵触于电机壳体400内壁上,然后将剩余的一根吊杆42外折,使得该吊杆42与电机壳体400的内壁贴合。完成吊装。

为便于更好的将电机壳体400支撑在吊杆42上,在支撑部46的上端面设有锥齿。支撑部46能够增加电机壳体400下端面与支撑部46之间的摩擦力。

在取下电机时,先将没有弹簧44抵触的那根吊杆42内折,然后将剩余两根吊杆42内折。

本发明采用两根吊杆42通过弹簧44抵触,剩余一根不设置弹簧抵触,该种结构的目的是为了方便电机壳体400的取下。取下时,只需先将没有弹簧44抵触的那根吊杆42内折,然后将内折剩余两根吊杆42即可。

为便于吊绳连接吊具,在吊盘41的上端面设有吊耳。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这些改进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机壳体的转运装置,包括底座、立柱、横梁、电机、吊绳、定滑轮、万向轮和吊具,所述立柱固定于底座的上端面上,万向轮转动连接在底座的下端面上,横梁固定于立柱的顶端,电机和定滑轮设于横梁上,吊绳设于定滑轮一侧,且吊绳的一端绕设在电机的转轴上,另一端与吊具固定连接。本发明结构简单,吊具不作用于电机壳体的外表面,避免电机壳体外表面喷涂不均匀的现象,且不受使用场地限制,使用效果好。

技术研发人员:肖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南京胜捷电机制造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05.27
技术公布日:2018.09.0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