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杆供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84626发布日期:2018-11-09 18:37阅读:139来源:国知局
笔杆供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制笔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制笔机。

背景技术

笔,是人类的一大发明,是供书写或绘画用的工具。笔在油画、化妆、书写等领域中用处极多。用于油画、化妆、书写领域中的笔的基本结构,一般可分为笔头以及笔杆部分,现有的制笔工序中,笔头及笔杆部分均有厂家进行标准化机械化生产以及出售,但在笔头笔杆的最终工序即插接装配环节,仍没有找到行之有效的机械装配方式。

为此,中国专利文献中公开了作为发明人的卫青山设计的包括制笔机(专利号为201110057337.2)在内的多件专利,制笔机包括笔杆下料斗向笔杆输送带供应笔杆并由输送带输送到插装装置处,同时笔头输送带将笔头输送到插装装置处实施插装配合。上述技术方案确实提高了插装装配的工作效率,但在笔杆下料斗的下料工序中,笔杆下料斗的结构过于复杂,而且笔杆也无法保证顺利抵达输送带带面上。尤其是未提供笔杆的两端是否颠倒的识别判断,即笔杆的插接端是否处在准确的方向位置处被输送带施于输送并抵达插装装置位置处,因为,在插装装置处,笔杆的插接头要插置于笔头的笔管敞口端,两者的位置是否正确对应直接影响是否能够实现插装装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制笔机的笔杆供料装置,亦识别笔杆两端位置的判断以便为是否需要转位调整提供依据,确保插装工序的正常进行。

一种笔杆供料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于水平向托撑笔杆的托撑部为槽口整体呈朝上布置的v或u形的槽口,v或u形的槽口上方设置有上下位移式的压头,与压头相连且同步位移的触头的移动路径上设置传感器。

上述技术方案中设置传感器实际上就是依赖位移动作采集相关数值的传感器,也可以理解为采集位置或位移或行程相关信号的,当笔杆到达设定位置,可以通过设置采集笔杆的直径信号,为下一步的转位提供依据,即是否需要转位的同时还需要实施笔杆的两端位置调整,确保笔杆以设定的方向布置在笔杆输送机构上,以便为与笔头的插接提供正确的杆头方向。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制笔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3、4、5、6分别是本发明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图1,本发明属于制笔机中的重要环节,制笔机就是要把笔头和笔杆装配到一起,除了笔头的供料,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本发明涉及的笔杆供料装置,用于水平向托撑笔杆a的托撑部为槽口整体呈朝上布置的v或u形的槽口,v或u形的槽口上方设置有上下位移式的压头21,与压头21相连且同步位移的触头22的移动路径上设置传感器30,传感器30采集的信号输送至控制器,控制器输出控制信号至执行机构。

上述技术方案的核心就是要解决笔杆的可靠及时供给。一般来讲,如工艺刷笔具有长长的笔杆a和笔杆端部的排刷笔毛,笔杆a往往被加工成尾端较前端逐渐变细的形状,并且笔杆a与笔头管的插接端是确定的,本发明就是要保证笔杆a的插接端布置在输送机构上不能出现倒置的现象。传感器30采用可以识别笔杆a的杆径的相关器件即可,简单地讲,压头21下移时与大直径杆段抵触了,触头22的位置就确定了,并且此时触头22与传感器30尚未接触,这样就可以得知笔杆的杆端的位置方位,这为控制器输出控制信号提供基本依据,执行机构选择执行直接拾取笔杆将其放置到输送机构上,或者选择执行拾取后旋转调位后再将其放置到输送机构上。

结合附图5、6,所述的托撑部包括笔杆料斗10的前箱板11和前箱板11内侧板面处临近布置的升降板12,升降板12与前箱板11的板面平行,升降板12的上边沿有内斜面121与前箱板11之间构成v形的槽口用于容纳单根笔杆a,所述的升降板12由升降机构驱动选择处于高、低两种位置状态,处于低位时笔杆料斗10内的笔杆a位于所述的升降板12上板边以上位置,处于高位时单根笔杆a位于v形槽口处并高于箱内笔杆的物料面。

上述方案的技术效果就是将笔杆料斗10的出杆部位与检测位置巧妙结合,即在供料等待位同时迅速完成笔杆a的检测。并且为配合每次都能够及时提供一根笔杆a,上述方案提供的升降板12采用了升降方式,并且在内斜面121与前箱板11配合构成的v形区域内只能容纳一根笔杆a。处于低位时笔杆料斗10内的笔杆a位于所述的升降板12上板边以上位置,就是要确保一定要有一根笔杆a到达v形区域内,如图2、5所示,处于高位时单根笔杆a位于v形槽口处并高于箱内笔杆的物料面,如图3所示,这样就可以保证对抬升的每一根笔杆a均可以实施准确及时检测以便执行后续的快捷的拾取转位工作。

笔杆料斗10的前箱板11与链齿状输送单元50的接料端之间设置拾取机构40,传感器30采集到得触头22的位置信号传递至控制器,控制器输出控制信号驱动拾取机构40拾取笔杆a自托撑部转位至链齿状输送单元50,或拾取笔杆a自托撑部拾取后旋转并转位至链齿状输送单元50。在前箱板11与链齿状输送单元50之间设置拾取机构40可以快捷地将笔杆a实施转位,即转位行程较短,如图1所示。传感器30与触头21是否接触实际上就是两种信号:如未接触可视为压头21下移时触压到了笔杆a的大直径端,说明该端就是笔杆a上的设定为与笔头管插接的一端,故此可以输出控制信号驱动拾取机构40实施夹持、抬升、转位、松夹落杆至链齿状输送单元50上,实施向下游的输送动作;如接触,可视为压头21下移时触压到了笔杆a的小直径端即笔杆a的尾端,说明该端不是笔杆a上的设定为与笔头管插接的一端,故此可以输出控制信号驱动拾取机构40实施夹持、抬升、旋转调头并转位或转位并旋转、松夹落杆至链齿状输送单元50上实施向下游的输送动作。

压头21为压杆23的下端,触头22为触动杆24的下端,压杆23、触动杆24的上端分别连接在横杆25的两端,横杆25的中部与升降机构相连26,所述的压杆23位于v形槽口靠近一端槽端的位置处。

上述方案的布置选择了横杆25作为过渡部件,这样可以保证压头21处在笔杆a的靠近箱体的角部区域,而传感器30又可以布置在箱体的临近处。

所述的前箱板11的上板边为两端高、中段低的台阶状,升降板12的上板边为两端高、中段低的台阶状,升降板12的两端高边处设置内斜面121,处于高位时升降板12的两端高边与前箱板11的两端高边高度吻合,此处所谓吻合就是要保证v形槽的形成,如若升降板12的两端高边处设置内斜面121高于前箱板11的上板边为两端高边,v形槽随即消失。前箱板11、升降板12采用上述两端高、中段低的台阶状上边形状有利给拾取机构40的拾取动作提供夹持动作空间,即拾取机构40夹持的是笔杆a悬空状态的中段杆身。

所述的前箱板11与箱底板13结合处的箱底板13上开设条形孔供升降板12板体位移通过,升降板12的下端与升降机构相连。应当说明的是升降板12的低位可以低至与箱底板13平齐的位置,这样只要保证箱底板13有小角度倾斜时即保证升降板12所在位置处最低,这样就可以将箱内所有笔杆a全部转运完毕。

升降板12的一侧高边上设置缺口部122,前箱板11上设置物料采集传感器60,升降板12处于高位时物料采集传感器60与缺口部122位置对应。物料采集传感器60采集到的笔杆a的信号传递至处理器,处理器输出控制信号驱动压头21的上下位移动作。上述技术方案就是解决压头21是否上下移动的信号基础,即只有当笔杆a抵达待检测位时,或者说升降板12处于高位时已经将一根笔杆a托抬到该位置,物料采集传感器60采集到已到达的笔杆a实体,则输出信号给控制器,控制器输出控制信号驱动压头21上下移动,这样可以避免无笔杆a时压头21仍作机械的毫无意义的运动,参见图2、3、4所示。设置缺口部122可以避免信号的错误采集,由于设置了缺口部122,当无笔杆a抵达时,物料采集传感器60的信号直接通过缺口部122而不会采集到实体物件的信号,这样主要是避免了升降板12的上边沿的反馈信号被误认为是笔杆a的物料信号。

箱体内设置两个隔板14,两个侧隔板14共面且与前箱板11平行,两个隔板14的远离板边分别与两箱侧15相连,两个侧隔板14的临近侧板边彼此间距布置,两个隔板14的底边与箱底板13之间间距布置供笔杆a通过,如图5、6所示。通过隔板14的设置,可以保证笔杆a能够顺利抵达升降板12所在位置,同时在隔板与前箱板11之间的箱内的笔杆a不会太多,这样可以显著降低升降板12抬升过程中的阻力,避免笔杆a相互严重挤擦而损坏,尤其是笔杆表面油漆的损伤,也可以有效降低噪音。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