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感应辨识装置的电梯的操作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261709发布日期:2019-03-30 09:42阅读:830来源:国知局
具有感应辨识装置的电梯的操作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电梯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具有感应辨识装置的电梯的操作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都市化的发展,人口大量集中于都市,在土地有限及寸土寸金的都市中,为了因应大量的人口居住及节省土地使用的面积,住宅或是公司行号的商办,大多都以高楼大厦的形式建设,而电梯则为高楼大厦不可或缺的重要升降通行设备。在现有的电梯中,进入电梯后,需要用手选择相应的楼层案件,任何人都可使用该电梯至任意的楼层,窥探别人的住所,造成大楼管理安全上的漏洞;而对于商办大楼而言,于某些存放有机密重要资料的楼层,该种电梯操控装置使得任何人都可使用该电梯至任意的楼层,因而无法完善的达到人员出入的管控,容易发生盗窃事件,并增加事后追查的困难度,再者,此种需经由触按才能操作的电梯操控装置,也容易成为病菌接触传染的途径。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感应辨识装置的电梯的操作方法,该方法不需要手动选择楼层,而且保密效果好,陌生人很难窥探到住户的住所。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具有感应辨识装置的电梯的操作方法,控制电梯自初始楼层移动至指定楼层,所述感应辨识装置包括撷取单元、与所述撷取单元电性连接的判断单元、一受所述判断单元控制而驱动电梯升降的驱动单元和与所述驱动单元电性连接的检测单元,所述操作方法包括:

设定步骤:在所述判断单元中设定至少一与指定楼层相关联的执行指令;

扫瞄步骤:所述撷取单元取得显示在待测物上的影像并将该影像输出至所述判断单元;

辨识步骤:所述判断单元在确认该影像符合预设的编码图形后输出执行指令至所述驱动单元;

检测步骤:当电梯移动至初始楼层后,所述检测单元在检测到电梯中的乘坐者全部离开电梯后,所述检测单位输送一延时指令给所述驱动单元,所述驱动单位在延长预定时间后驱动电梯移动;以及

驱动步骤:所述驱动单元接收所述执行指令后驱动电梯移动至指定楼层。

作为对本发明的改进,所述感应辨识装置包括控制所述撷取单元启闭的物体侦测单元,在设定步骤与扫瞄步骤之间包括侦测步骤:所述物体侦测单元在感测待测物位于一感应范围内后,输出一启动讯号至所述撷取单元而启动所述撷取单元。

作为对本发明的改进,所述编码图形为维条形码或二维编码。

作为对本发明的改进,所述感应辨识装置还包括与所述判断单元连接的提示单元,在辨识步骤与驱动步骤之间还包含一提示步骤:所述判断单元输出一确认讯号至所述提示单元,令所述提示单元发出一表示完成辨识的提示音效或提示灯号。

作为对本发明的改进,所述感应辨识装置还包括一与所述判断单元连接的时间单元,于辨识步骤与驱动步骤之间还包含一时间记录步骤:所述判断单元输出一记录讯号至所述时间单元,令所述时间单元记录一对应该撷取单元取得该影像的感应时间。

作为对本发明的改进,所述感应辨识装置还包括一与所述判断单元连接的显示单元,于辨识步骤与驱动步骤之间还包含一讯息显示步骤:所述判断单元输出一显示讯号至所述显示单元,所述显示单元显示一与所述编码图形相关的讯息。

本发明的电梯采用了感应辨识装置,通过相应的操作,限定特定使用者只能操作电梯至特定楼层,使得住宅大楼内住户的隐私及安全得以提升,而商办大楼同样也能管控各楼层的出入人员,令特定人员仅可使用电梯进入特定楼层,降低盗窃案件的发生,故具有高安全性,而且还可以有效地防止用户反坐电梯,具有使用方便、保密效果好和安全性高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中感应辨识装置的方框原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操作方法的流程图。

其中:1、物体侦测单元;2、撷取单元;3、判断单元;31、提示单元;32、时间单元;33、显示单元;4、驱动单元;5、检测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组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相连”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组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的具体含义。

请参见图1,图1所揭示的是电梯的感应辨识装置的原理方框示意图,所述感应辨识装置限制特定使用者操作该电梯进入特定楼层,并在不需碰触所述感应辨识装置的状况下,操作该电梯驱动。所述感应辨识装置包括物体侦测单元1、撷取单元2、判断单元3、驱动单元4、提示单元31、时间单元32、显示单元33和检测单元5,所述物体侦测单元1电性连接所述撷取单元2,所述撷取单元2电性连接所述判断单元3,所述判断单元3连接所述驱动单元4,所述判断单元3电性连接所述提示单元31、所述时间单元32和所述显示单元33,所述检测单元5电性连接所述驱动单元4。

所述物体侦测单元1供感测一待测物是否位于一感应范围内而控制所述撷取单元2的启闭,所述撷取单元2用以取得一显示于所述待测物的影像,并将该影像输出至所述判断单元3,所述判断单元3供处理比对该影像,并控制所述驱动单元4、所述提示单元31、所述时间单元32以及所述显示单元33的动作,而所述驱动单元4负责驱动电梯的升降,所述提示单元31用以发出该影像是否完成辨识的信号,所述时间单元32供记录该影像完成辨识的时间,所述显示单元33负责显示设定的相关讯息,所述检测单元5用于检测电梯移动到初始楼层后,电梯中的乘坐者是否离开电梯。

请参见图1和图2,图2为本发明中具有感应辨识装置的电梯的操作方法的流程图,本发明的操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00.设定步骤:由一管理者于所述判断单元3中设定至少一与该指定楼层相关联的执行指令,例如各种编码图形分别对应令电梯升降至不同楼层的指令,或是各种编码图形分别对应于所述显示单元33所需显示的讯息,编码图形可为一维条形码(barcode)或二维编码(qrcode)形式。

200.侦测步骤:一使用者持所述待测物置于所述物体侦测单元1的感应范围内,所述物体侦测单元1侦测到所述待测物的靠近,输出一启动讯号至所述撷取单元2而启动所述撷取单元2,而所述待测物可为一手持装置,如手机、平板计算机等。

300.扫瞄步骤:该使用者于所述待测物上显示一影像,并使该影像面对所述撷取单元2,所述撷取单元2扫瞄取得该影像,并将该影像输出至所述判断单元3。

400.辨识步骤:所述判断单元3处理比对该影像,并确认该影像符合预设的编码图形后输出执行指令至所述驱动单元4。另外,需要补充说明的是,于所述判断单元3确认该影像不符合预设之该编码图形后,所述判断单元3输出一错误讯号至所述提示单元31,令所述提示单元31发出一表示辨识错误的提醒音效或是提醒灯号,提醒使用者发生错误的感应。

500.驱动步骤:所述驱动单元4接收该执行指令后,驱动电梯移动至该指定楼层。

在本方法中,在辨识步骤400与驱动步骤500之间,还可包含一提示步骤:所述判断单元3输出一确认讯号至所述提示单元31,令所述提示单元31发出一表示完成辨识的提示音效或提示灯号,提示使用者已完成感应辨识的动作。

在本方法中,在辨识步骤400与驱动步骤500之间,还可包含一时间记录步骤:所述判断单元3输出一记录讯号至所述时间单元32,令所述时间单元32记录该影像的感应时间,因而记录了该使用者使用电梯的时间,例如于公司商办大楼的电梯,该时间单元32所记录的该时间可以当成记录员工上、下班进出公司的打卡时间。

在本方法中,在辨识步骤400与驱动步骤500之间,还可包含一讯息显示步骤:所述判断单元3输出一显示讯号至所述显示单元33,所述显示单元33显示一搭配该编码图形而设定的相关讯息,供该管理者通知该使用者所需知晓的讯息。相关讯息可为另一用以授权的新编码图形,该使用者可以该待测物撷取新的该新编码图形,借以取得新的授权,例如使用者原先的编码图形(如该影像)只能使电梯移动至九楼,该新编码图形则可使电梯移动至十六楼,又或是原先的编码图形(如该影像)只能使用到这个月底,该新编码图形则是由下个月初开始得以使用。

在本方法中,还可包含检测步骤410:当电梯移动至初始楼层后,所述检测单元5在检测到电梯中的乘坐者全部离开电梯后,所述检测单位输送一延时指令给所述驱动单元4,所述驱动单位在延长预定时间后驱动电梯移动。这样设计的好处是,防止有人反坐电梯,当电梯移动到初始楼层后,电梯中的所有乘坐者必须离开电梯后,电梯才开始再次运行。反坐电梯是指:在上班高峰期,很多人在电梯门口等待乘坐电梯,但是有部分人不想排队,爬楼梯到某一层后,然后按下向下键,在电梯向下运行到该楼层后,这部分人就进入到电梯运行到初始楼层,当电梯运行到初始楼层后,这部分人不出电梯,然后再随着电梯移动到特定楼层,这样这部分就不会排队进入电梯了。

本发明的电梯采用了所述感应辨识装置,通过相应的操作,限定特定使用者只能操作电梯至特定楼层,使得住宅大楼内住户的隐私及安全得以提升,而商办大楼同样也能管控各楼层的出入人员,令特定人员仅可使用电梯进入特定楼层,降低盗窃案件的发生,故具有高安全性,而且还可以有效地防止用户反坐电梯,具有使用方便、保密效果好和安全性高等优点。

需要说明的是,针对上述各实施方式的详细解释,其目的仅在于对本发明进行解释,以便于能够更好地解释本发明,但是,这些描述不能以任何理由解释成是对本发明的限制,特别是,在不同的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各个特征也可以相互任意组合,从而组成其他实施方式,除了有明确相反的描述,这些特征应被理解为能够应用于任何一个实施方式中,而并不仅局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