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卷绳器和具有其的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99615发布日期:2018-12-18 21:32阅读:239来源:国知局
一种卷绳器和具有其的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卷绳器和具有其的车辆。



背景技术:

目前,大部分轿车行李箱下部均配有备胎,每次更换备胎时都需要掀起盖板,有些车将盖板完全拿出后才能拿出备胎,否则,需要一手抬起盖板一手去拿备胎,操作不便,因此,有些车会在盖板靠近门框处安装挂钩或绳圈用于将盖板一边抬起固定住,以便解放双手去取出备胎,给用户提供了便利,但是挂钩、绳索的长短和收纳却又成为一个问题,有些车辆只是安装了固定挂钩的卡扣,绳索却没有收纳,有些则是需要将绳索手动缠绕好几圈进行收纳,费时费力,给日常使用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卷绳器。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具有上述卷绳器的车辆。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卷绳器,用于安装在车辆后备箱备胎盖板上,包括:

盒体,所述盒体设有带开口的腔室;

转轴,所述转轴安装在所述盒体的所述腔室内;

转轮,所述转轮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转轴上;

弹簧片,所述弹簧片的一端与所述转轴相连,所述弹簧片的另一端与所述转轮相连;

绳索,所述绳索的一端与所述转轮相连,所述绳索的另一端从所述腔室的开口伸出用于与车辆后备箱上的门框相连,所述转轮转动时所述绳索能够缠绕在所述转轮上或从所述转轮上脱离。

进一步地,所述转轮上设有沿其轴向贯穿的通孔,所述转轮通过所述通孔套设在所述转轴上。

进一步地,所述弹簧片设置于所述转轮的所述通孔中,所述弹簧片的一端与所述转轴的外壁相连且所述弹簧片缠绕在所述转轴上,所述弹簧片的另一端与所述转轮的所述通孔的内壁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转轮两端的外周分别设有沿所述转轮的径向向外突出的凸台以防止所述绳索滑脱。

进一步地,还包括:

按钮,所述按钮上设有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与所述转轮配合用于控制所述转轮的转动,当按下所述按钮时所述限位结构脱离所述转轮,当松开所述按钮时所述限位结构与所述转轮配合以限定所述转轮的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结构形成为两个卡臂且所述卡臂分别与所述按钮相连,且所述卡臂能够卡住或脱离所述转轮以控制所述转轮的转动。

进一步地,还包括:

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套设在所述转轴的一端且所述复位弹簧的一端与所述按钮相连,所述复位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转轴相连,松开所述按钮时所述按钮在所述复位弹簧的作用下复位。

进一步地,还包括:

挂钩,所述挂钩与所述绳索的另一端相连,所述挂钩用于挂勾在所述门框上。

进一步地,还包括:

橡胶套,所述橡胶套套设在所述挂钩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包括根据上述实施例的卷绳器。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卷绳器,通过对其合理设计,解决了绳索不易收纳和长度不易调节的问题,能够调节绳索的长度,可自动回收绳索,便于使用,该卷绳器结构简单,易于加工实现,成本低,将其安装到车辆备胎盖板上便于备胎的取放,节时节力,增加便利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卷绳器的一个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卷绳器的另一个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卷绳器100;

盒体10;

转轴20;

转轮30;凸台31;

弹簧片40;

绳索50;

按钮60;卡臂61;

复位弹簧70;

挂钩8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下面首先结合附图具体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卷绳器100。

如图1至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卷绳器100,用于安装在车辆后备箱备胎盖板上,卷绳器100包括盒体10、转轴20、转轮30、弹簧片40和绳索50。

具体而言,盒体10设有带开口的腔室,转轴20安装在盒体10的腔室内,转轮30可转动地安装在转轴20上,弹簧片40的一端与转轴20相连,弹簧片40的另一端与转轮30相连,绳索50的一端与转轮30相连,绳索50的另一端从腔室的开口伸出用于与车辆后备箱上的门框相连,转轮30转动时绳索50能够缠绕在转轮30上或从转轮30上脱离。

也就是说,卷绳器100主要由盒体10、转轴20、转轮30、弹簧片40和绳索50构成,其中,在盒体10上可以设有一侧开口的腔室,腔室的大小和形状应合理选择,转轴20可以安装在盒体10的腔室内,转轮30能够转动地安装在转轴20上,转轮30可以绕着转轴20转动,弹簧片40的一端可以与转轴20相连在一起,弹簧片40的另一端可以与转轮30连接在一起,转动转轮30可以使得弹簧片40产生弯曲,弹簧片40可以缠绕在转轴20上,从而具有一定的弹力,当弹簧片40释放弹力时能够带动转轮30转动,绳索50的一端可以与转轮30上的合适位置连接固定,绳索50的另一端可以从腔室的开口伸出用于与车辆后备箱上的门框连接在一起,可以系在门框上,也可以在绳索50上连接挂钩,通过挂钩挂接在门框上。

转轮30转动时绳索50能够缠绕在转轮30上,当拉扯绳索50的另一端时绳索50可以从转轮30上脱离,进一步的,可以设置能够限制转轮30转动的限位,当需要限制转轮30的转动时,通过限位结构与转轮30的配合限制转轮30的转动,当不需要限制转轮30的转动时,可以解除限位结构与转轮30的配合,从而使得转轮30能够转动,使其能够自动回收绳索50,可以控制绳索50的缠绕和伸出长度,使用更便捷,将该卷绳器100安装在车辆备胎盖板上便于备胎盖板的打开,从而便于备胎的取放。

由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卷绳器100,解决了绳索不易收纳的问题,绳索可自动收纳,便于使用,该卷绳器结构简单,易于加工实现,成本低,将其安装到车辆备胎盖板上便于备胎的取放,节时节力,增加便利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转轮30上可以设有沿其轴向贯穿的通孔,转轮30通过通孔套设在转轴20上,通孔的径向尺寸应和转轴20的径向尺寸相匹配,便于转轮30的灵活转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弹簧片40可以设置在转轮30的通孔中,弹簧片40的一端可以与转轴20的外壁连接在一起,且弹簧片40可以缠绕在转轴20上,弹簧片40的另一端可以与转轮30的通孔的内壁连接在一起,转动转轮30时能够使得弹簧片40缠绕在转轴20上,当弹簧片40释放弹力时能够使得转轮30转动,在将绳索50拉出时带动转轮30转动,弹簧片40可以缠绕在转轴20上,弹簧片40释放弹力时转轮30能够转动将绳索50收纳。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中,在转轮30两端的外周可以分别设有凸台31,凸台31可以沿转轮30的径向向外突出,凸台31可以防止绳索50在缠绕过程中从转轮30上滑脱。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卷绳器100还可以包括按钮60,在按钮60上可以设有限位结构,限位结构可以与转轮30配合用于控制转轮30的转动,当按下按钮60时限位结构可以脱离转轮30,当停止按下按钮60时限位结构可以与转轮30配合以限制转轮30的转动,使得转轮30的转动可以控制,以便调节绳索50的长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具体实施例,限位结构可以形成为两个卡臂61,两个卡臂61的一端可以与按钮60连接在一起,两个卡臂61的另一端可以与转轮30相接触配合或脱离,当按下按钮60时卡臂61可以与转轮30脱离,使得转轮30能够在弹簧片40的作用下转动,当松开按钮60时,卡臂61的另一端能够卡住转轮30以限制转轮30的转动,使得拉出的绳索50保持在稳定的长度,让抽出来的绳索50不缩回去。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卷绳器100还可以包括复位弹簧70,复位弹簧70可以套设在转轴20的一端,复位弹簧70的一端可以与按钮60连接在一起,复位弹簧70的另一端可以与转轴20连接在一起,停止按压按钮60时按钮60在复位弹簧70的作用下复位。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卷绳器100还可以包括挂钩80,挂钩80可以与绳索50伸出的另一端连接在一起,挂钩80可以用于挂勾在门框上,当挂钩80拉出时可以挂接在车辆后备箱门框上,便于取放车辆备胎。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卷绳器100还可以包括橡胶套,橡胶套可以套设在挂钩80上,缓冲挂钩80与车辆后盖或其他部位的碰撞。

将卷绳器100安装在车辆后备箱中的备胎盖板上,当需要取出备胎时,将挂钩80随绳索50拉出,将挂钩80挂在门框上以固定盖板不会落下,更换完备胎后,将挂钩80从门框上取下,按下中间的按钮60,绳索50将自动卷收,可以在盖板上设有卡扣,绳索50卷收完成后可以将挂钩80挂接在盖板卡扣上固定,通过在备胎盖板上安装卷绳器100能够给备胎的取放带来便利,省时省力。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卷绳器100,通过对其合理设计,解决了绳索不易收纳和长度不易调节的问题,使得绳索的长度能够调节,绳索可自动收纳,便于使用,该卷绳器100结构简单,易于加工实现,成本低,将其安装到车辆备胎盖板上便于备胎的取放,节时节力,增加便利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包括根据上述实施例的卷绳器100,由于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卷绳器100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也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即能够调节绳索的长度,可自动回收绳索,便于使用,便于备胎的取放,节时节力,增加便利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的其他结构和操作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可以理解并且容易实现的,因此不再详细描述。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