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行走卸料车激光防撞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07248发布日期:2018-10-19 21:01阅读:33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激光防撞领域,尤其涉及到同轨道有两台及多台行走卸料车的激光防撞装置。



背景技术:

行走卸料车主要应用于港口、煤炭、建材、化工、粮食、电力等行业输送各种块状、粉状等物料。然而因为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种港口的卸料车工作量不断增加,传统的卸料车暴露出一些以下技术上的问题:

1、传统卸料车在同轨道有两台及多台行走卸料车很容易发生相撞事故。

2、传统卸料车有时在运行过程中刹车保护系统会不灵活,此时行走卸料车运行安全性大为降低

3、传统卸料车仅依靠传统的防撞装置很难完全确保行走卸料车的运行安全。

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行业领域的需要,因此轨道行走卸料车激光防撞装置是行走卸料车安全生产不可缺少的配备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设计合理,安全,防碰撞的轨道行走卸料车。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轨道行走卸料车激光防撞装置,包括报警器、激光测距仪支架、激光测距仪、控制系统组成,所述报警器、激光测距仪支架、激光测距仪、控制系统均为两件,所述卸料车车轮正上方安装有激光测试仪支架,所述激光测试仪支架上安装有激光测试仪,所述激光测试仪包括发射装置和接收装置,发射装置用于发射激光信号,接收装置用于接收发射出的激光信号,所述发射装置和接收装置均在每辆卸料车的激光侧距仪中,所述每个控制系统的信号输入端分别与激光测距仪及报警器信号输出端以及待测的对向行走卸料车或同向行走卸料车的控制系统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激光测距仪在检测到对向或同向行走的前后卸料车距离为(5~8)m时,控制系统判定为停车区域。

进一步的,所述激光测距仪在检测到对向或同向行走的前后卸料车距离为(22~25)m时,控制系统判定为减速区域。

进一步的,所述激光测试仪安装在同一水平线上。

进一步的,所述报警器包括报警指示闪光灯和报警指示响铃,报警程序和报警距离预先设定好。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轨道行走卸料车在前进时,经激光测距仪支架上的激光测距仪发射出的激光经被测量物体的反射后又被激光测距仪接收,激光测距仪同时记录激光往返的时间,光速和往返时间的乘积的一半,就是激光测距仪和被测量物体之间的距离,由报警器发出距离信号,反馈给卸料车的控制系统,进而控制卸料车的运行。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轨道行走卸料车激光防撞装置采用激光测距,抗干扰性强、定位测距精准、工作稳定可靠,具有很高的使用性。

2、轨道行走卸料车激光防撞装置结构简单,调试及维修方便。

3、轨道行走卸料车激光防撞装置采用高分子材料构成,对温度及环境变化有非常好的抗干扰能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1-报警器;2-激光测距仪支架;3-激光测距仪;4-控制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一种轨道行走卸料车激光防撞装置,包括设置于同一轨道上的至少2组行走卸料车,该2组行走卸料车对向行走或同向行走,在每组行走卸料车上均安装有报警器1、激光测距仪支架2、激光测距仪3、控制系统4。报警器1、激光测距仪支架2、激光测距仪3、控制系统4等均为两件。卸料车车轮正上方安装有激光测试仪支架2,激光测试仪支架2上安装有激光测试仪3,激光测试仪3包括发射装置和接收装置,发射装置用于发射激光信号,接收装置用于接收发射出的激光信号,发射装置和接收装置均在每辆卸料车的激光侧距仪3中。所述每个控制系统4的信号输入端分别与激光测距仪3及报警器1信号输出端以及待测的对向行走卸料车或同向行走卸料车的控制系统4相连接。所述激光测距仪3在检测到对向或同向行走的前后卸料车距离为(5~8)m时,控制系统4判定为停车区域。激光测距仪3在检测到对向或同向行走的前后卸料车距离为(22~25)m时,控制系统4判定为减速区域。激光测试仪3安装在同一水平线上,报警器1包括报警指示闪光灯和报警指示响铃,报警程序和报警距离预先设定好。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轨道行走卸料车在前进时,经激光测距仪支架2上的激光测距仪3发射出的激光经被测量物体的反射后又被激光测距仪3接收,激光测距仪3同时记录激光往返的时间,光速和往返时间的乘积的一半,就是激光测距仪3和被测量物体之间的距离,由报警器1发出距离信号,反馈给卸料车的控制系统4,进而控制卸料车的运行。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