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作业平台二次保护防护棚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23973发布日期:2018-12-11 20:16阅读:292来源:国知局
移动作业平台二次保护防护棚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移动作业平台二次保护防护棚。



背景技术:

高空作业平台是服务于各行业高空作业、设备安装、检修等可移动性高空作业的产品,随着各行业的不断发展,高空作业平台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但现有技术中的高空作业平台都是暴露的空中,遇到雨天就难以开展工作,而在炎炎夏日,工作人员暴晒在太阳中对其身体健康非常不利;其次,高空中的物品容易掉落在作业台上,对操作工人形成安全隐患。普通的高空作业平台一般包括底座,由于底座的底盘在下落时存在一定的高度缓冲,容易发生底座碰到地面的现象,就会使底盘发生损坏的情况,严重的话对移动作业平台上的操作人员带来安全隐患。因此,如何研发移动作业平台二次保护防护棚,起到安全防护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移动作业平台防护性不完善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移动作业平台二次保护防护棚。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移动作业平台二次保护防护棚,包括作业平台、防护罩、防护气垫和提升机,防护气垫平铺设置在作业平台的底部,防护罩设置在作业平台的上方,防护罩通过升降机构控制升降,升降机构包括电机、螺母、丝杠,防护罩和螺母之间设置有升降杆,螺母活动套设在丝杠上,丝杠和电机连接;作业平台的两侧垂直架设有限位柱,限位柱活动插设在限位套筒内,限位套筒的底部固定安装在支撑平台上;作业平台的两端对称设置有升降钢绳,升降钢绳和提升机连接,通过提升机控制作业平台上下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作业平台的四周向上凸出延伸设置有护栏。

进一步的,所述防护气垫设置为内部填充气体的中空方形气囊结构,其面积和作业平台的底面积相互一致且呈平铺排布设置。

更进一步的,所述防护气垫的两侧沿纵向对称设置有一对圆柱体抗震气囊。

进一步的,所述防护罩采用刚性材质制备形成四棱锥体结构。

更进一步的,所述防护罩的底部设置有挡风罩。

更进一步的,所述挡风罩设置为卷轴结构,通过拉绳控制挡风罩沿着卷轴卷绕收放。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中的作业平台对操作人员起到承重作用,护栏起到围挡防护作用;作业平台上下移动时通过限位套筒起到限位导向作用,运行稳定;防护罩对上方掉落的物体起到缓冲作用,起到安全防护作用,其上下移动运行稳定,操作方便快捷;防护气垫的气囊结构可缓解作业平台下落速度过快或掉落产生的震动性,起到辅助安全防护作用,挡风罩根据需要启闭,起到挡风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1、防护罩;2、升降钢绳;3、电机;4、升降杆;5、螺母;6、丝杠;7、限位柱;8、限位套筒;9、护栏;10、防护气垫;11、提升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移动作业平台二次保护防护棚,包括作业平台、防护罩1、防护气垫10和提升机11,防护气垫10平铺设置在作业平台的底部,防护罩1设置在作业平台的上方,防护罩1通过升降机构控制升降,升降机构包括电机3、螺母5、丝杠6,防护罩1和螺母5之间设置有升降杆4,螺母5活动套设在丝杠6上,丝杠6和电机3连接;作业平台的两侧垂直架设有限位柱7,限位柱7活动插设在限位套筒8内,限位套筒8的底部固定安装在支撑平台上;作业平台的两端对称设置有升降钢绳2,升降钢绳2和提升机11连接,通过提升机11控制作业平台上下移动。

作业平台的四周向上凸出延伸设置有护栏9。护栏9对作业平台上的操作人员提供了一定的防护作用,防止操作人员从作业平台上掉落,起到安全防护作用。

防护气垫10设置为内部填充气体的中空方形气囊结构,其面积和作业平台的底面积相互一致且呈平铺排布设置。防护气垫10自身具有一定的弹性缓冲作用,其与作业平台相互贴合,接触面积较大,接触均匀度高。

防护气垫10的两侧沿纵向对称设置有一对圆柱体抗震气囊。抗震气囊起到辅助防护的作用,当作业平台下落至最底部时,可对作业平台起到一定的缓冲和防护作用,防止作业平台下落速度过快或掉落产生的震动性,提高了作业安全防护性能。

防护罩1采用刚性材质制备形成四棱锥体结构。其表面形成一定的坡度缓冲,物体下落至防护罩1上时,可在重力作用下向防护罩1的两侧移动,避免其散落至作业平台上,进而对作业操作人员起到防护作用。

防护罩1的底部设置有挡风罩,挡风罩设置为卷轴结构,通过拉绳控制挡风罩沿着卷轴卷绕收放。挡风罩根据现场实际需求可选择性的收纳,当风量较大时,通过调控拉绳使挡风罩从卷轴上收放下来,其起到挡风的作用;当风量较小时,通过调控拉绳使挡风罩收卷在卷轴上,其起到收纳的作用。

具体运行过程为:

初始位置时,开启电机3,电机3旋转驱动丝杠6旋转,螺母5带动升降杆4和防护罩1同步沿着丝杠6上下移动,移动至作业平台待提升的高度的正上方,停止电机3运行。

作业平台处于最低位置处,待操作的工人进入到作业平台上,通过护栏9围挡,开启提升机11,提升机11控制与作业平台相连的升降绳向上移动,进而控制作业平台向上移动,作业平台两侧的限位柱7沿着限位套筒8向上移动,限位套筒8起到导向限位的作用;当作业平台上升至提升高度后,关闭提升机11;操作人员进行操作。

当操作人员操作完成后,再次开启提升机11,提升机11运行控制与作业平台相连的升降绳向下移动,进而控制作业平台向下移动,作业平台两侧的限位柱7沿着限位套筒8向下移动,限位套筒8起到导向限位的作用;当作业平台下降至初始位置度后,关闭提升机11;操作人员从作业平台上下来,操作工作完成。

再次开启电机3,电机3反转驱动丝杠6旋转,螺母5带动升降杆4和防护罩1同步沿着丝杠6上下移动,移动至初始位置,停止电机3运行。

以上所述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实质范围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