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输送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60495发布日期:2019-01-08 22:06阅读:868来源:国知局
循环输送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物品输送设备领域,尤其是循环输送线。



背景技术:

输送线是用于将物品从一点输送到另一点的设备,已知的一些输送线如皮带输送线、辊筒输送线,它们的输送速度相对较慢,并且它们构成环形输送线时,位于其上的物品是同时移动或同时停止,无法实现单个物品停止,其他物品正常移动,这就造成整体输送效率的降低,应用的灵活性相对较差,具有改进的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循环输送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循环输送线,包括依次配接的第一倍速线、第二倍速线、第三倍速线、第四倍速线及至少一个由它们驱动在它们围合的封闭线路上循环移动的工装板,所述工装板通过顶升式移载机从一条倍速线移动到相邻的一条倍速线上。

优选的,所述的循环输送线中,所述第一倍速线、第三倍速线平行且与所述第二倍速线和第四倍速线垂直。

优选的,所述的循环输送线中,所述第一倍速线为至少3条。

优选的,所述的循环输送线中,所述第三倍速线为两条。

优选的,所述的循环输送线中,两条所述第三倍速线的末端通过转接倍速线连接,工装板通过顶升式移载机在它们之间移动,靠近外侧的第三倍速线与所述第四倍速线连通。

优选的,所述的循环输送线中,所述第四倍速线包括缓冲段及分流段,工装板通过顶升式移载机在它们之间移动,所述分流段与所述第一倍速线配接。

优选的,所述的循环输送线中,所述缓冲段和分流段并排设置,所述缓冲段上设置有位于它们之间的过渡轮。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优点主要体现在:

本方案设计精巧,结构简单,通过多条倍速线合理布局及与多个顶升式移载机的结合,从而形成循环输送线,能够使多个工装板同时在循环输送线上循环、自动的移动,倍速线相对皮带线和辊筒线提高了物品的输送的效率,同时,在一个工作板停止输送的时候,其他工装板可以在其他倍速线上正常输送,实现了局部停止输送和其他位置正常输送的有效统一,改善了应用的灵活性。

至少三条并行的第一倍速线能够实现多路同步输送,提高了输送的效率,并且多合一的线路布局简化了结构。

多条倍速线的合理布局,不仅使得各倍速线之间的工作节拍能够有效配合,最大程度的提高输送效率,同时使得设备整体结构更为紧凑,节约占用空间。

顶升式移载机处设置的挡板能有效防止工装板移载时移出到倍速线外,保证了移载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 1 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隐去部分阻挡装置及顶升式移载机。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优点和特点,将通过下面优选实施例的非限制性说明进行图示和解释。这些实施例仅是应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典型范例,凡采取等同替换或者等效变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在方案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前”、“后”、“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并且,在方案的描述中,以操作人员为参照,靠近操作者的方向为近端,远离操作者的方向为远端。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揭示的循环输送线10进行阐述,如附图1所示,其包括依次配接呈封闭线路的第一倍速线101、第二倍速线102、第三倍速线103及第四倍速线,所述第一倍速线101与第三倍速线103平行且垂直于所述第二倍速线102及第四倍速线,并且,所述第一倍速线101和第三倍速线103的输送平面不低于所述第二倍速线102及第四倍速线104的顶部高度,此处,倍速线是现有技术,并不是本方案的创新点,不再赘述。

如附图1所示,一组工装板20可在各倍速线的驱动下沿倍速线的延伸方向移动,但是,正常情况下,工装板20无法顺利的从一条独立的倍速线移动到另一条独立的倍速线上,对应的,本方案中,如附图1所示,所述工装板20通过顶升式移载机50在相邻两条倍速线之间移动。

具体来看,如附图1所示,在第二倍速线102与所述第一倍速线101配接点的位置设置有移载方向与所述第一倍速线10的输送方向相同的皮带式输送线,所述皮带式输送线设置于顶升机构上,通过使皮带式输送线的输送面与第一倍速线101的输送面等高,从而可以有效的承接由第一倍速线输送来的工装板20。

同时,为了避免工装板20因惯性等原因可能冲出顶升式移载机50的问题,如附图1所示,在所述第二倍速线102远离所述第一倍速线101的一侧还设置有缓冲阻挡装置1021。

所述工装板20在其他倍速线之间移载的结构和原理与上面描述的第一倍速线101和第二倍速线102之间的移载结构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进一步,如附图1所示,所述第一倍速线101为至少3条且并行设置,优选为4条,这是因为在进行输送时,由于输送的物品的尺寸、类型等差异,需要多路同时输送不同的物品或相同的物品,对应的,即可通过增加第一倍速线101的数量来实现多路同时输送,以提高输送效率或进行不同尺寸、种类等物品的同步输送。

所述第二倍速线102能够承接四条第一倍速线输101送来的工装板20,并把它们依次输送到所述第三倍速线103处,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倍速线103为2条并行的线路。

另外,由于第二倍速线102上会有多个工装板20,因此就需要控制每个工装板20进入到两条第三倍速线103的时机,具体的,如附图1所示,在所述第二倍速线102处间隙设置有一组阻挡装置80,例如在第一倍速线和第二倍速线的每个连接点之前设置一阻挡装置,通过阻挡装置80使得当任一第三倍速线103空置时,让一工装板20通过并移载到对应的第三倍速线103上,并且,所述阻挡装置80可以为旋转式阻挡机构,也可以是顶升式阻挡结构,不再赘述。

并且,如附图1所示,在两条第三倍速线103后端部分1031通过转接倍速线105配接,工装板20通过顶升式移载机50在它们之间移动,同时,使靠近外侧的第三倍速线103与所述第四倍速线连通。

如附图1所示,所述第四倍速线包括平行的缓冲段1041及分流段1042,并且,工装板20通过顶升式移载机在它们之间移动,之所以设置缓冲段1041是为了延长工装板卸料后的移动行程,从而避免只有分流段时,空置的工装板20行程过短对分流到各第一倍速线101的影响,所述分流段1042与四条所述第一倍速线101配接,并且在分流段1042与四条第一倍速线101的每个配接点之前设置有上述的阻挡机构80,以控制当一个第一倍速线101空置时,使一个工装板移动到对应的第一倍速线101中;并且,此处的顶升式移载机的原理与上述的相同,并且由于缓冲段1041和分流段1042并排设置,它们的轨道之间的间距增大,因此在它们之间还设置有过渡轮1043,具体位于所述缓冲段1041上。

在整个设备的运行过程中,可以通过各种传感器的信号来控制各顶升式移载机、阻挡机构及倍速线的启停,也可以通过软件编程来实现,在优选实施例中,通过与各电气设备连接的PLC进行整个系统的控制,此处为已知技术,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尚有多种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变换或者等效变换而形成的所有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