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罐生产线输送单元连接过渡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98612发布日期:2018-11-27 23:52阅读:209来源:国知局
制罐生产线输送单元连接过渡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罐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制罐生产线输送单元连接过渡机构。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方案一般有两种,一种是线体两端装链轮,电机装在一端,另一端为从动,然后中间加过渡板。

第二种技术方案为电机装在线体中间,线体两端采用耐磨材质或者辊筒的机构。

第一种方案缺点为中间过渡板太宽,一般达到120-160mm,而罐体直径一般在66mm以下,线体运行过程中,中间会遗留罐体。

第二种方案缺点为因为只有一个链轮轴,加上网链内部的张力分布不均,导致两端网链在运行过程中不在同一水平上,在过渡处罐体会波动,容易产生倒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方便安装、解决制罐生产线的倒罐问题、线体中间不滞留罐体的制罐生产线输送单元连接过渡机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含侧板、第一输送单元、第二输送单元、过桥板和安装板;所述的第一输送单元和第二输送单元均包含导头板、从动链轮、张紧从动轴、托辊、网带线、主动链轮;所述的网带线的两端绕分别设有从动链轮,从动链轮安装在张紧从动轴上,从动链轮的一侧安装有托辊,从动链轮的上方安装有导头板,主动链轮位于网带线的中部;所述的第一输送单元与第二输送单元的导头板之间安装有过桥板,过桥板与安装板固定,安装板与侧板固定。

作为优选,所述的张紧从动轴的端部安装有轴承座,以调节轴承座位置进行张紧。

作为优选,所述的过桥板上的安装孔为腰型孔,以便于过桥板上下调节。

作为优选,所述的侧板上安装板的安装孔是腰型孔,以便于安装板前后调节。

本实用新型操作时,主动链轮与电机连接,电机位于网带线的中间,从动链轮保证传输过程中网带线在同一水平线上,同时过桥板的厚度尺寸能够做到最小,从而不留罐;其中托辊的作用能够保证网带线完全咬合到链轮上而不至于脱齿;张紧从动轴端部的轴承座可调节位置进行张紧,过桥板的安装孔为腰型孔,可上下调节;侧板上安装过桥板安装板的孔位也是腰型孔,可实现前后调节;多方位的调节能够保证过桥板安装在两线体中间,且能够平稳过渡。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产生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制罐生产线输送单元连接过渡机构,方便安装;解决制罐生产线的倒罐问题;线体中间不滞留罐体,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设置合理、制作成本低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附图标记说明:

侧板1、第一输送单元2、第二输送单元3、过桥板4、安装板5、导头板6、从动链轮7、张紧从动轴8、托辊9、网带线1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参看如图1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它包含侧板1、第一输送单元2、第二输送单元3、过桥板4和安装板5;所述的第一输送单元2和第二输送单元3均包含导头板6、从动链轮7、张紧从动轴8、托辊9、网带线10、主动链轮;所述的网带线10的两端绕分别设有从动链轮7,从动链轮7安装在张紧从动轴8上,从动链轮7的一侧安装有托辊9,从动链轮7的上方安装有导头板6,主动链轮位于网带线10的中部;所述的第一输送单元2与第二输送单元3的导头板6之间安装有过桥板4,过桥板4与安装板5固定,安装板5与侧板1固定。

作为优选,所述的张紧从动轴8的端部安装有轴承座,以调节轴承座位置进行张紧。

作为优选,所述的过桥板4上的安装孔为腰型孔,以便于过桥板上下调节。

作为优选,所述的侧板1上安装板5的安装孔是腰型孔,以便于安装板前后调节。

本具体实施方式操作时,主动链轮与电机连接,电机位于网带线10的中间,从动链轮7保证传输过程中网带线10在同一水平线上,同时过桥板4的厚度尺寸能够做到最小,从而不留罐;其中托辊9的作用能够保证网带线10完全咬合到链轮上而不至于脱齿;张紧从动轴8端部的轴承座可调节位置进行张紧,过桥板4的安装孔为腰型孔,可上下调节;侧板1上安装过桥板安装板5的孔位也是腰型孔,可实现前后调节;多方位的调节能够保证过桥板4安装在两线体中间,且能够平稳过渡。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具体实施方式产生的有益效果为:本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的制罐生产线输送单元连接过渡机构,方便安装;解决制罐生产线的倒罐问题;线体中间不滞留罐体,本具体实施方式具有结构简单、设置合理、制作成本低等优点。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以及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