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具回流输送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81331发布日期:2019-04-03 01:07阅读:341来源:国知局
载具回流输送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转运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载具回流输送设备。



背景技术:

载具作为一种自动化的转运设备,在工厂里面,用于将需要加工的物件由外处转运至需要进行相关工艺加工的加工设备内进行相关工艺处理,在进行完相关工艺处理后再通过回流机构将加工完的物件输送回来,以代替人手不能伸到加工设备里面去操作完成的某些动作,即载具是一种介于人与加工设备之间互动的介质。现在的载具的回流主要是通过带传动完成,将传送轨道分上下两层,然后利用气缸升降,达到载具的回流;采用带传动存在的缺点是:传送精度不高,且容易磨损;并且利用气缸升降回流,使得其结构复杂,导致所需安装的空间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载具回流输送设备,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载具回流设备其传送精度不高且结构复杂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载具回流输送设备,包括:

机架,其上设有安装底板,所述安装底板的上部设有第一导轨,所述安装底板的下部设有第二导轨;

若干用于装载物料的第一载物台和若干用于装载物料的第二载物台,各所述第一载物台上均设有第一滑块,各所述第一滑块分别滑动于各所述第一导轨上,各所述第二载物台上均设有第二滑块,各所述第二滑块分别滑动于所述第二导轨上;

移动装置,其包括驱动组件和与所述安装底板同方向延伸设置的横移底板,所述横移底板活动地安装于所述安装底板的一侧,所述驱动组件安装于所述安装底板的另一侧并通过连接板带动所述横移底板移动,所述横移底板上设有多个活动卡件,各所述活动卡件均包括上顶卡件和下顶卡件,各所述上顶卡件对应地带动各所述第一滑块滑动,各所述下顶卡件对应地带动各所述第二滑块滑动;

旋转装置,其包括第一旋转组件和第二旋转组件,所述第一旋转组件安装于所述安装底板上的一端,所述第一滑块与所述第一旋转组件连接以带动所述第一滑块在竖直方向上转换位置,所述第二旋转组件安装于所述安装底板上的另一端,所述第二滑块与所述第二旋转组件连接以带动所述第二滑块在竖直方向上转换位置。

优选地,所述载具回流输送设备还包括多个第一定位机构,各所述第一定位机构均包括第一定位气缸和第一顶块,各所述第一定位气缸均安装于所述机架的上部,所述第一顶块安装于所述第一定位气缸的伸缩杆上,各所述第一载物台上均设有第一定位镶块,所述第一顶块与所述第一定位镶块抵接。

优选地,所述载具回流输送设备还包括多个第二定位机构,各所述第二定位机构均包括第二定位气缸和第二顶块,各所述第二定位气缸均安装于所述机架的下部,所述第二顶块安装于所述第二定位气缸的伸缩杆上,各所述第二载物台上均设有第二定位镶块,所述第二顶块与所述第二定位镶块抵接。

优选地,各所述上顶卡件均包括上顶气缸和上卡板,各所述上顶气缸均安装于所述横移底板上,各所述上卡板安装于所述上顶气缸的伸缩杆上且位于所述横移底板的上部,所述上卡板与所述第一载物台活动卡接。

优选地,所述上卡板上设有上卡槽,所述第一载物台上设有第一凸块,所述上卡槽与所述第一凸块相卡接。

优选地,各所述下顶卡件均包括下顶气缸和下卡板,各所述下顶气缸均安装于所述横移底板上,各所述下卡板安装于所述下顶气缸的伸缩杆上且位于所述横移底板的下部,所述下卡板与所述第二载物台活动卡接。

优选地,所述下卡板上设有下卡槽,所述第二载物台上设有第二凸块,所述下卡槽与所述第二凸块相卡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旋转组件包括第一旋转电机和第一旋转板,所述第一旋转电机安装于所述安装底板的一端,所述第一旋转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旋转板连接,所述第一滑块连接于所述第一旋转板上。

优选地,所述第二旋转组件包括第二旋转电机和第二旋转板,所述第二旋转电机安装于所述安装底板的另一端,所述第二旋转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旋转板连接,所述第二滑块连接于所述第二旋转板上。

优选地,所述安装底板的一侧设有横移导轨,且所述横移导轨、所述第一导轨和所述第二导轨同方向延伸,所述横移底板上设有至少两个位于同一直线上的横移滑块,各所述横移滑块滑动于所述横移导轨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载具回流输送设备,通过在机架上设置一个安装底板上,并在安装底板上两侧边上设置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各第一载物台均通过上滑动块连接于第一导轨上,各第二载物台均通过下滑动块连接于第二导轨上,横移底板同样为扁平状且与安装底板平行设置,从而在需要移动第一载物台和第二载物台时,各上顶卡件先与各第一载物台卡接,驱动组件先驱动连接板向后移动以带动横移底板在安装底板的一侧向后移动,此时各上顶卡件带动各第一载物台在第一导轨上同步向后移动一个工位,使得最后一个第一载物台移动至第一旋转组件上,然后第一旋转组件将第一载物台翻转 180°至第二导轨上,此时各下顶卡件与各第二载物台卡接,然后驱动组件再通过驱动连接板向前移动以带动横移底板向前移动并带动各第二载物台在第二导轨上同步向前移动一个工位,使得最后一个第二载物台移动至第二旋转组件上,再通过第二旋转组件将第二载物台翻转180°至第一导轨上,如此循环,即实现第一载物台和第二载物台的在安装底板上的上下回流,采用此方式不仅结构紧凑,而且滑轨不易磨损、传送精度高,具有极佳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载具回流输送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载具回流输送设备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载具回流输送设备的移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载具回流输送设备的第一旋转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载具回流输送设备的第一定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0—机架 11—安装底板 20—第一载物台

21—第一滑块 22—第一定位镶块 30—第二载物台

31—第二滑块 32—第二凸块 33—第二定位镶块

34—限位销 40—移动装置 41—驱动组件

42—横移底板 43—连接板 44—横移滑块

50—旋转装置 51—第一旋转组件 52—第二旋转组件

53—挡块 54—限位块 60—活动卡件

61—上顶卡件 62—下顶卡件 71—第一定位机构

111—第一导轨 112—第二导轨 113—横移导轨

114—过渡滑轨 411—驱动电机 412—安装架

511—第一旋转板 512—第一旋转电机 521—第二旋转板

522—第二旋转电机 531—缓冲螺丝 611—上顶气缸

612—上卡板 621—下顶气缸 622—下卡板

711—第一定位气缸 712—第一顶块 6121—上卡槽

6221—下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1~5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载具回流输送设备,包括:

机架10,其上设有安装底板11,所述安装底板11的上部设有第一导轨111,所述安装底板11的下部设有第二导轨112;

若干用于装载物料的第一载物台20和若干用于装载物料的第二载物台30,各所述第一载物台20上均设有第一滑块21,各所述第一滑块21分别滑动于各所述第一导轨111上,各所述第二载物台30上均设有第二滑块31,各所述第二滑块31分别滑动于所述第二导轨112上;

移动装置40,其包括驱动组件41和与所述安装底板11同方向延伸设置的横移底板42,所述横移底板42活动地安装于所述安装底板11的一侧,所述驱动组件41安装于所述安装底板11的另一侧并通过连接板43带动所述横移底板 42移动,所述横移底板42上设有多个活动卡件60,各所述活动卡件60均包括上顶卡件61和下顶卡件62,各所述上顶卡件61对应地带动各所述第一滑块21 滑动,各所述下顶卡件62对应地带动各所述第二滑块31滑动;

旋转装置50,其包括第一旋转组件51和第二旋转组件52,所述第一旋转组件51安装于所述安装底板11上的一端,所述第一滑块21与所述第一旋转组件51连接以带动所述第一滑块21在竖直方向上转换位置,所述第二旋转组件52安装于所述安装底板11上的另一端,所述第二滑块31与所述第二旋转组件52连接以带动所述第二滑块31在竖直方向上转换位置。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载具回流输送设备,通过在机架10上设置一个扁平的安装底板11上,并在安装底板11上扁平的侧边上设置第一导轨111 和第二导轨112,各第一载物台20均通过上滑动块连接于第一导轨111上,各第二载物台30均通过下滑动块连接于第二导轨112上,横移底板42同样为扁平状且与安装底板11平行设置,从而在需要移动第一载物台20和第二载物台 30时,各上顶卡件61先与各第一载物台20卡接,驱动组件41先驱动连接板 43向后移动以带动横移底板42在安装底板11的一侧向后移动,此时各上顶卡件61带动各第一载物台20在第一导轨111上同步向后移动一个工位,使得最后一个第一载物台20移动至第一旋转组件51上,然后第一旋转组件51将第一载物台20翻转180°至第二导轨112上,此时各下顶卡件62与各第二载物台 30卡接,然后驱动组件41再通过驱动连接板43向前移动以带动横移底板42向前移动并带动各第二载物台30在第二导轨112上同步向前移动一个工位,使得最后一个第二载物台30移动至第二旋转组件52上,再通过第二旋转组件52将第二载物台30翻转180°至第一导轨111上,如此循环,即实现第一载物台20 和第二载物台30的在安装底板11上的上下回流,采用此方式不仅结构紧凑,而且滑轨不易磨损、传送精度高,具有极佳的应用前景。

其中,扁平的安装底板11竖直地设置在机架10上,第一导轨111位于安装底板11的上部,第二导轨112位于安装底板11的下部。这样第一载物台20 在第一导轨111上滑动时,当其通过第一旋转组件51在竖直方向上转换位置后,被转换至下部的第二导轨112上滑动,同样的,第二载物台30在第二导轨112 上滑动时,当其通过第二旋转组件52在竖直方向上转换位置后,被转换至上部的第一导轨111上滑动。

进一步地,第一导轨111和第二导轨112平行设置且二者规格相同,第一滑块21和第二滑块31的规格也相同,从而使得第一滑块21可以在第二导轨112 上滑动,第二滑块31可以在第一导轨111上滑动,进而实现第一载物台20和第二载物台30在安装底板11的上部和下部之间循环流转。

更进一步地,驱动组件41包括驱动电机411、丝杆(图未示)、滑动模组 (图未示)和安装架412,安装架412安装在安装底板11的另一侧,丝杆的两端安装在安装架412上且与第一导轨111和第二导轨112同方向延伸,驱动电机411的输出轴与丝杆连接以驱动丝杆转动,滑动模组设置在丝杆上且随着丝杆的转动而在丝杆上前后移动,连接板43连接在滑动模组与横移底板42之间,以使得滑动模组在丝杆上移动时带动横移底板42同步移动。

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安装底板11的一侧设有横移导轨113,所述横移导轨113与所述第一导轨111和所述第二导轨112均平行,所述横移底板42上设有至少两个位于同一直线上的横移滑块44,各所述横移滑块44滑动于所述横移导轨113上。具体地,横移导轨113与丝杆也是同方向延伸,通过在安装底板11的侧部设置横移导轨113,以及在横移底板42上设置多个中轴线在同一直线上的横移滑块44,使得各横移滑块44在横移导轨113上自由滑动,这样,横移底板42就在安装底板11的一侧在连接板43的带动下朝着其延伸的方向横向移动,进而带动上顶卡件61和下顶卡件62横向移动,通过使用滑块和滑轨的配合,使得滑块在滑动的过程中易于控制,易于实现精确传动。

本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5所示,所述载具回流输送设备还包括多个第一定位机构71,各所述第一定位机构71均包括第一定位气缸711和第一顶块712,各所述第一定位气缸711均安装于所述机架10的上部,所述第一顶块712安装于所述第一定位气缸711的伸缩杆上,各所述第一载物台20上均设有第一定位镶块22,所述第一顶块712与所述第一定位镶块22抵接。具体地,第一定位机构71位于机架10的上部,通过在机架10的上部固定设置多个第一定位机构71,使得当上顶卡件61每带动第一载物台20在第一导轨111上滑动一个工位时,第一定位气缸711驱动第一顶块712朝向第一载物台20运动,使得第一顶块712 与第一载物台20上的第一定位镶块22相抵接进行定位,以确保第一载物台20 在第一导轨111上传送精准,当定位完成后,第一定位气缸711带动第一顶块 712与第一载物台20上的第一定位镶块22脱离,以等待下一个第一载物台20 移动至第一顶块712前进行定位,然后再往后输送,如此循环。

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载具回流输送设备还包括多个第二定位机构(图未示),各所述第二定位机构均包括第二定位气缸(图未示)和第二顶块(图未示),各所述第二定位气缸均安装于所述机架10的下部,所述第二顶块安装于所述第二定位气缸的伸缩杆上,各所述第二载物台30上均设有第二定位镶块33,所述第二顶块与所述第二定位镶块33抵接。具体地,第二定位机构位于机架10的下部,通过在机架10的下部固定设置多个第二定位机构,使得当下顶卡件62每带动第二载物台30在第二导轨112上滑动一个工位时,第二定位气缸驱动第二顶块朝向第二载物台30运动,使得第二顶块与第二载物台30 上的第二定位镶块33相抵接进行定位,以确保第二载物台30在第二导轨112 上传送精准,当定位完成后,第二定位气缸带动第二顶块与第二载物台30上的第二定位镶块33脱离,以等待下一个第二载物台30移动至第二顶块前进行定位,然后再往前输送,如此循环。

本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各所述上顶卡件61均包括上顶气缸611和上卡板612,各所述上顶气缸611均安装于所述横移底板42上,各所述上卡板612 安装于所述上顶气缸611的伸缩杆上且位于所述横移底板42的上部,所述上卡板612与所述第一载物台20活动卡接。具体地,上顶卡件61在与第一载物台 20活动卡接时,先通过上顶气缸611的伸缩杆向上运动以带动上卡板612与第一载物台20卡接,然后上顶卡件61在横移底板42的带动下向后移动的同时带动第一载物台20向后移动一个工位,第一载物台20向后移动完一个工位后,上顶气缸611即驱动伸缩杆缩回以使得上卡板612与第一载物台20脱离,然后在横移底板42向前移动一个工位后,再以相同的方式将第一载物台20向后移动一个工位,如此循环。

本实施例中,如图2~4所示,所述上卡板612上设有上卡槽6121,所述第一载物台20上设有第一凸块(图未示),所述上卡槽6121与所述第一凸块相卡接。具体地,上卡板612在与第一载物台20卡接时,上卡槽6121随上卡板 612向上运动至第一载物台20的下方,使得设置在第一载物台20下表面的第一凸块穿入上卡槽6121中间的凹腔内,然后在横移底板42的带动下向后移动一个工位,移动完成后,上顶气缸611驱动伸缩杆向下缩回以带动上卡槽6121与第一凸块自然脱离,然后再在横移底板42向前移动一个工位后,再以相同的方式将第一载物台20向后移动一个工位,如此循环。

本实施例中,如图2~4所示,各所述下顶卡件62均包括下顶气缸621和下卡板622,所述下卡板622与所述上卡板612在同一竖直线上,各所述下顶气缸621均安装于所述横移底板42上,各所述下卡板622安装于所述下顶气缸621 的伸缩杆上且位于所述横移底板42的下部,所述下卡板622与所述第二载物台 30活动卡接。具体地,下顶卡件62在与第二载物台30活动卡接时,先通过下顶气缸621的伸缩杆向下运动以带动下卡板622与第二载物台30卡接,然后下顶卡件62在横移底板42的带动下向前移动的同时带动第二载物台30向前移动一个工位,第二载物台30向前移动完一个工位后,下顶气缸621即驱动伸缩杆缩回以使得下卡板622与第二载物台30脱离,然后在横移底板42向后移动一个工位后,再以相同的方式将第二载物台30向前移动一个工位,如此循环。

本实施例中,如图2~4所示,所述下卡板622上设有下卡槽6221,所述第二载物台30上设有第二凸块32,所述下卡槽6221与所述第二凸块32相卡接。具体地,下卡板622在与第二载物台30卡接时,下卡槽6221随下卡板622向下运动至第二载物台30的上方,使得设置在第二载物台30上表面的第二凸块 32穿入下卡槽6221中间的凹腔内,然后在横移底板42的带动下向墙移动一个工位,移动完成后,下顶气缸621驱动伸缩杆向上缩回以带动下卡槽6221与第二凸块32自然脱离,然后再在横移底板42向后移动一个工位后,再以相同的方式将第二载物台30向前移动一个工位,如此循环。

本实施例中,如图1~2图4所示,所述第一旋转组件51包括第一旋转电机 512和第一旋转板511,所述第一旋转电机512安装于所述安装底板11的一端,所述第一旋转电机512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旋转板511连接,所述第一滑块21 连接于所述第一旋转板511上。具体地,第一旋转板511与安装底板11在上下方向的高度相同和厚度相同,并且二者同方向延伸,即第一旋转板511是安装底板11的延长部分,在第一旋转板511的上部和下部均设有与第一导轨111和第二导轨112相同的过渡滑轨114,当一个第一载物台20移动至第一导轨111 的后端后,其在横移底板42向后的移动下,自然地移动至第一旋转板511上部的过渡滑轨114,此时第一旋转板511下部的过渡滑轨114为空位,那么第一旋转板511在第一旋转电机512的作用下,转动180°,将第一载物台20转动到下方(即此时上部的过渡滑轨114转变为下部的过渡滑轨114),然后再在横移底板42向前的移动下,第一载物台20自然地移动至第二导轨112上,如此实现第一载物台20与第二载物台30之间的转换,即实现载具的回流,采用此种转换方式,不仅结构紧凑,而且精度高,易于控制,市场应用前景好。

进一步地,在第一载物台20上相对的两侧均设有第一磁铁(图未示),在过渡滑轨114外侧的末端设有用于防止第一载物台20由过渡滑轨114上滑落的挡块53,挡块53上安装有朝向第一载物台20延伸的缓冲螺丝531用以抵充第一载物台20,防止第一载物台20与挡块53刚性接触,保护二者不因硬性碰撞而损坏,然后在缓冲螺丝531上朝向第一载物台20的末端设有第二磁铁(图未示),使得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相对,这样在第一载物台20在与缓冲螺丝531 相接触时就不会发生回弹至安装底板11上,然后等待第一旋转板511进行旋转转换即可。

更进一步地,在过渡滑轨114上靠近挡块53的旁侧还设有用于对第一载物台20在过渡轨道上进行限位的限位块54,限位块54上设有限位夹槽(图未示),第一载物台20上设有限位销34,当第一载物台20移动至过渡滑轨114上与缓冲螺丝531相接触的同时限位销34也卡进限位夹槽内,这样就可以更加稳固地将第一载物台20定位在过渡滑轨114上,不会发生回弹,并等待第一旋转板511 进行旋转转换,当第一旋转板511旋转180°将第一载物台20转动至下方后(即此时第一载物台20转变为第二载物台30),横移底板42再带动该载物台向前移动,使得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自然分离,限位销34自然脱离限位夹槽,这样循环流动。

本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所述第二旋转组件52包括第二旋转电机522 和第二旋转板521,所述第二旋转电机522安装于所述安装底板11的另一端,所述第二旋转电机522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旋转板521连接,所述第二滑块31 连接于所述第二旋转板521上。具体地,第二旋转板521与第一旋转板511完全相同,只是分列于安装底板11的另一端,当一个第二载物台30移动至第二导轨112的前端后,其在横移底板42向前的移动下,自然地移动至第二旋转板 521下部的过渡滑轨114,此时第二旋转板521上部的过渡滑轨114为空位,那么第二旋转板521在第二旋转电机522的作用下,转动180°,将第二载物台 30转动到上方(即此时下部的过渡滑轨114转变为上部的过渡滑轨114),然后再在横移底板42向后的移动下,第二载物台30自然地移动至第一导轨111 上,如此实现第二载物台30与第一载物台20之间的转换,即实现载具的回流,采用此种转换方式,不仅结构紧凑,而且精度高,易于控制,市场应用前景好。

进一步地,第一载物台20和第二载物台30完全相同,在第二载物台30上相对的两侧也设有第一磁铁,在过渡滑轨114外侧的末端设有用于防止第二载物台30由过渡滑轨114上滑落的挡块53,挡块53上安装有朝向第二载物台30 延伸的缓冲螺丝531用以抵充第二载物台30,防止第二载物台30与挡块53刚性接触,保护二者不因硬性碰撞而损坏,然后在缓冲螺丝531上朝向第二载物台30的末端设有第二磁铁,使得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相对,这样在第二载物台 30在与缓冲螺丝531相接触时就不会发生回弹至安装底板11上,然后等待第二旋转板521进行旋转转换即可。

更进一步地,在过渡滑轨114上靠近挡块53的的旁侧还设有用于对第二载物台30在过渡轨道上进行限位的限位块54,限位块54上设有限位夹槽,第二载物台30上设有限位销34,当第二载物台30移动至过渡滑轨114上与缓冲螺丝531相接触的同时限位销34也卡进限位夹槽内,这样就可以更加稳固地将第二载物台30定位在过渡滑轨114上,不会发生回弹,并等待第二旋转板521进行旋转转换,当第二旋转板521旋转180°将第二载物台30转动至上方后(即此时第二载物台30转变为第一载物台20),横移底板42再带动该载物台向前移动,使得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自然分离,限位销34自然脱离限位夹槽,这样循环流动,实现载物台的上下回流。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