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身输送系统及车身前处理、电泳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60247发布日期:2019-03-08 17:59阅读:337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身输送系统及车身前处理、电泳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身输送系统及车身前处理、电泳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大规模的汽车涂装线的前处理、电泳生产线采用的机械化输送设备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自行小车、积放式悬挂输送机、摆杆输送机等主要设备,他们具有投资小、制造简单、维护容易等特点。但是,无论是悬挂输送机还是摆杆输送机大部分位于处理槽液的上方,输送机内的链条上的润滑油容易污染处理液;并且使用悬挂输送机和摆杆输送机时,工件在槽内翻转的最大角度仅能达到45°,容易导致车身表面前处理及电泳不均匀,难以满足愈来愈苛刻的车身质量要求。

为了上述问题,现有技术中出现了具有翻转输送机的车身输送系统。翻转输送机的轨道位于电泳池的两侧从而避免了对电泳处理液的污染,并且翻转输送机的翻转角度大使车身表面前处理及电泳更加均匀。但是由于翻转输送机的旋转轴跨距大,现有技术中的车身输送系统采用往复式运行,存在运行效率低的缺点,难以满足高强度生产需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身输送系统,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车身输送系统输送效率低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车身前处理、电泳系统,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车身前处理、电泳系统生产效率低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车身输送系统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车身输送系统包括环形循环通道,所述循环通道途经至少一个车身处理工位,所述循环通道上设有至少两个用于输送车身的翻转输送机,使用时各个翻转输送机在循环通道上运动并在运动至车身处理工位时翻转而进行车身处理。

其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车身输送系统中的翻转输送机在循环通道上运动,并在运动至车身处理工位时翻转对车身进行处理,翻转输送机能够在循环通道上循环转动,大大提高了翻转输送机的输送效率,从而提高了车身输送系统的输送效率。

具体的,所述循环通道为循环轨道,所述翻转输送机在循环轨道上运动。

具体的,所述循环通道包括两段平行设置的直线轨道以及位于直线轨道两端的转台,所述转台上设有轨道,所述转台在转动行程内转台上的轨道具有与两个直线轨道连接的位置。转台能够将一个直线轨道上的翻转输送机输送至另一个直线轨道上;而且转台便于设置,降低了制作成本。

进一步的,直线轨道的两端设有弧形轨道,所述转台沿弧形轨道转动。转台沿弧形轨道转动有利于使转台上的轨道与直线轨道对接。

进一步的,两端直线轨道中的其中一个上设有上件工位,另一个上设有下件工位,上件工位和下件工位设置于两条直线轨道的同一端。上件工位和下件工位位于两条直线轨道的同一端增长了轨道实际使用长度,提高了轨道利用率。

进一步的,直线轨道设置上件工位的一端设有沿直线轨道长度方向延伸的用于对翻转输送机进行维修的维修轨道段。维修轨道段有助于对故障翻转输送机进行维修,同时不影响输送系统正常使用。

进一步的,所述翻转输送机包括机体,所述机体上安装有减速电机以及传动箱,传动箱的输出端连接有转轴,转轴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与直线轨道滚动接触的滚轮,所述转轴上设有用于安装车身的支撑架,所述转轴与减速机之间设有沿转轴径向延伸的用于防止处理液溅到减速机、供电系统和传动箱上的拨帘。设置拨帘防止了处理液溅到供电系统和传动箱上,起到了对供电系统和传动箱的保护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车身前处理、电泳系统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车身前处理、电泳系统包括前处理水洗池和电泳池,还包括车身输送系统,车身输送系统包括环形循环通道,所述循环通道途经至少一个车身处理工位,所述循环通道上设有至少两个用于输送车身的翻转输送机,使用时各个翻转输送机在循环通道上运动并在运动至车身处理工位时翻转而进行车身处理。

其有益效果在于:车身输送系统中的翻转输送机在循环通道上运动,并在运动至车身处理工位时翻转对车身进行处理,翻转输送机能够在循环通道上循环转动,大大提高了翻转输送机的输送效率,从而提高了车身输送系统的输送效率,进而增强了车身前处理、电泳系统的生产效率。

具体的,所述循环通道为循环轨道,所述翻转输送机在循环轨道上运动。

具体的,所述循环通道包括两段平行设置的直线轨道以及位于直线轨道两端的转台,所述转台上设有轨道,所述转台在转动行程内转台上的轨道具有与两个直线轨道连接的位置。转台能够将一个直线轨道上的翻转输送机输送至另一个直线轨道上;而且转台便于设置,降低了制作成本。

进一步的,直线轨道的两端设有弧形轨道,所述转台沿弧形轨道转动。转台沿弧形轨道转动有利于使转台上的轨道与直线轨道对接。

进一步的,两端直线轨道中的其中一个上设有上件工位,另一个上设有下件工位,上件工位和下件工位设置于两条直线轨道的同一端。上件工位和下件工位位于两条直线轨道的同一端增长了轨道实际使用长度,提高了轨道利用率。

进一步的,直线轨道设置上件工位的一端设有沿直线轨道长度方向延伸的用于对翻转输送机进行维修的维修轨道段。维修轨道段有助于对故障翻转输送机进行维修,同时不影响输送系统正常使用。

进一步的,所述翻转输送机包括机体,所述机体上安装有减速电机以及传动箱,传动箱的输出端连接有转轴,转轴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与直线轨道滚动接触的滚轮,所述转轴上设有用于安装车身的支撑架,所述转轴与减速机之间设有沿转轴径向延伸的用于防止处理液溅到减速机、供电系统和传动箱上的拨帘。设置拨帘防止了处理液溅到供电系统和传动箱上,起到了对供电系统和传动箱的保护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车身前处理、电泳系统的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车身前处理、电泳系统的主视图;

图3为图1中的翻转输送机在直线轨道上时的状态图;

图4为图1中的翻转输送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的弧形轨道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外侧轨道;2、内侧规道;3、翻转输送机;4、转台;41、外轨道;42、内轨道;5、维修轨道段;6、车身;7、上件工位;8、下件工位;9、电泳池;10、前处理池;11、弧形轨道;30、减速电机;31、传动箱;32、导向轮;33、行走轮;34、承载支架;35、转轴;36、滚轮;37、车身锁紧机构;38、拨帘;39、滑触线供电及控制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车身前处理、电泳系统的具体实施例一,如图1至图5所示,包括电泳池9、前处理池10和车身输送系统,车身输送系统包括两条平行设置的直线轨道。直线轨道包括分别设置在电泳池9和前处理池10两侧的内侧轨道2以及外侧轨道1。直线轨道上具有沿轨道滚动的翻转输送机,翻转输送机3包括机体,机体上安装有减速电机30以及与减速电机30的输出端连接的传动箱31,传动箱31和转轴35相连。转轴35的端部固连有滚轮36,滚轮36与外侧轨道1滚动接触。转轴35上固定连接有承载支架34,承载支架34用于支撑滑撬以及车身6,承载支架上安装有锁紧车身的车身锁紧机构37。翻转输送机3的机体上还安装有两个行走轮33,两个行走轮33在轨道上滚动,机体的下侧安装有两个导向轮32,两个导向轮32卡装在内侧轨道2两侧。减速电机30驱动行走轮33并通过传动箱31驱动滚轮36使翻转输送机在轨道上行走,减速电机30通过传动箱31是转轴35实现车身的翻转。

为了使翻转输送机3能够在两个直线轨道上循环滚动,两条直线轨道的两端分别设置转台4,转台4上设置有轨道,转台上的轨道包括外侧轨道1对接的外轨道41和与内侧轨道2对接的内轨道42。转台4上的轨道在转动行程内分别具有与两条直线轨道连接的两个位置,从而使得转台4与其中一个直线轨道连接时翻转输送机3能够滚动至转台4上,转台4转动至与另一个直线轨道连接的位置时将翻转输送机3输送至另一个直线轨道上。转台4具有支撑翻转输送机3的支撑臂,转台4转动时,转台上的轨道能够与直线轨道对接。两条直线轨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弧形轨道11,转台4沿弧形轨道11转动。本实施例中的两条直线轨道与引导转台4转动的两条弧形轨道构成形状为腰形的轨道,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轨道的形状也可以根据需要设置。比如,直线轨道为四条,且四条直线轨道围成矩形,直线轨道之间采用移行机代替转台。

直线轨道上设置有与滑撬交接的上件工位7和下件工位8,本实施例中的上件工位7和下件工位8位于两条不同的直线轨道上,并且上件工位7和下件工位8位于两条直线轨道的同一端,这样设计的目的是有助于翻转输送机3能够完成下件后即通过转台进入上件工位,避免空位,从而提高了运行效率。

为了能够不停机对故障翻转输送机进行维修,直线轨道设置上件工位7的一端具有沿直线轨道长度方向延伸的维修轨道段5,维修轨道段5上具有维修工位。本实施例中直线轨道、弧形轨道和维修轨道段的高度均可调,并且均采用铝合金制成,直线轨道上安装有滑触线供电及控制系统39,滑触线供电及控制系统39与翻转输送机3上的取电系统接触。

为了防止翻转输送机3运行过程中,前处理池10或电泳池9中的液体对翻转输送机造成污染,转轴35与传动箱31之间设置有沿转轴径向延伸的拨帘38。

本实施例中的车身前处理、电泳系统使用时,翻转输送机3在上件工位7处加载车身并通过车身锁紧机构37将车身6锁紧,翻转输送机3在行走轮33和滚轮36的驱动下前行,在移动至前处理池10处时,翻转输送机3通过驱动转轴35转动使车身6绕转轴实现360°转动,车身6在转轴35的作用下全部进入至前处理池10中进行前处理操作,完成前处理操作后,翻转输送机3的转轴转动使车身6离开前处理池10。当翻转输送机3移动至转台上的轨道上时,转台4沿弧形轨道转动至转台上的轨道与另一个直线轨道对接并将翻转输送机3输送至另一个直线轨道上,然后,转台4回转并与直线轨道接触,等待输送下一个翻转输送机。翻转输送机3继续在直线轨道上前行,在运动至电泳池9处时,翻转输送机3通过驱动转轴转动使车身6绕转轴转动,车身6在转轴的作用下全部进入电泳池9内进行电泳操作,完成车辆电泳,并在下件工位8处卸下车身6,翻转输送机3继续运动并被转台4输送至另一个直线轨道上,到达上件工位7,开始下一个循环。翻转输送机3在进入前处理池和电泳池中时,转轴正反向摆动以将包含在车身6内的空气排出,提高车身前处理或电泳的质量。

本实用新型的车身前处理、电泳系统的具体实施例二,与车身前处理、电泳系统实施例一的区别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的车身输送系统包括循环轨道,循环轨道包括两段平行设置的直线轨道和位于直线轨道两段的弧形轨道,翻转输送机在循环轨道上循环运动。其他与实施例一相同,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车身输送系统的具体实施例,本实施例中的车身输送系统与上述各实施例中的车身输送系统的结构相同,不再赘述。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