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智能感应功能的电梯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60041发布日期:2019-04-20 03:56阅读:316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智能感应功能的电梯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电梯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具有智能感应功能的电梯门。



背景技术:

电梯是指服务于建筑物内若干特定的楼层,其轿厢运行在至少两列垂直于水平面或与铅垂线倾斜角小于15°的刚性轨道运动的永久运输设备。也有台阶式,踏步板装在履带上连续运行,俗称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服务于规定楼层的固定式升降设备。垂直升降电梯具有一个轿厢,运行在至少两列垂直的或倾斜角小于15°的刚性导轨之间。轿厢尺寸与结构形式便于乘客出入或装卸货物。习惯上不论其驱动方式如何,将电梯作为建筑物内垂直交通运输工具的总称。按速度可分低速电梯(4米/秒以下)、快速电梯4~12米/秒)和高速电梯(12米/秒以上)。

但是现有的电梯在使用过程中,无法实现智能启停,按动启停键对于手脚使用不便的人会非常困难,且电梯在使用过程中,无法实现自动控制驱动装置功率大小,造成严重的电能浪费,无法实现节能,为此我们设计了一款新型的一种具有智能感应功能的电梯门,解决了传统的电梯使用不便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智能感应功能的电梯门,以解决现有的技术缺陷和不能达到的技术要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智能感应功能的电梯门,包括门机本体、电梯控制器、导轨、第一从动装置、第二从动装置、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驱动装置、门机变频器、第一电梯门和第二电梯门,所述门机本体顶部设有电梯控制器,所述门机本体内部设有导轨,所述导轨顶部设有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与电梯控制器通过导线连接,所述导轨底部设有门机变频器,所述门机变频器与驱动装置和电梯控制器通过导线连接,所述导轨表面左侧设有第一从动装置,所述导轨表面右侧设有第二从动装置,所述第一从动装置和第二从动装置表面设有分别设有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所述门机本体底部设有第一电梯门和第二电梯门,所述第一电梯门通过第一连接杆与第一从动装置连接,所述第二电梯门通过第二连接杆与第二从动装置连接,所述第二电梯门表面右侧设有控制箱,所述控制箱底部设有红外线感应器,所述红外线感应器与控制箱和电梯控制器通过导线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电梯门和第二电梯门内侧设有监控器,所述监控器与门机本体通过螺纹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监控器右侧设有信号接收放大器,所述信号接收放大器与电梯控制器通过导线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电梯控制器两侧设有随行链,所述随行链与第一从动装置和第二从动装置通过啮合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电梯门和第二电梯门底部设有重量感应器,所述重量感应器与电梯控制器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改良后的一种具有智能感应功能的电梯门在设备上设有红外线感应器,乘客走进电梯,红外线感应器将会感应乘客的热量启动电梯控制器,电梯控制器将会带动驱动装置运行,驱动装置将会带动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在导轨移动,从而使第一电梯门和第二电梯门实现自动开启闭合,通过以上设置,电梯在使用过程中,能实现智能启停,帮助手脚使用不便的人便捷使用电梯。

2.改良后的一种具有智能感应功能的电梯门在设备上设有重力感应器,当乘客进入电梯内部时,乘客会踩踏电梯底板,重量感应器能够通过底板测出乘客体重信息,并将乘客体重信息反馈至电梯控制器,电梯控制器根据乘客体重信息,将会启动门机变频器来降低或增大驱动装置的功率,从而达到智能节省电力的作用,实现节能作用,通过以上设置,电梯在使用过程中,能实现自动控制驱动装置功率大小,不会造成严重的电能浪费,能实现节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具有智能感应功能的电梯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具有智能感应功能的电梯门第一电梯门和第二电梯内开门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具有智能感应功能的电梯门门机本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门机本体-1,电梯控制器-2,随行链-3,导轨-4,第一从动装置-5,第二从动装置-6,第一连接杆-7,第二连接杆-8,驱动装置-9,门机变频器-10,第一电梯门-11,第二电梯门-12,监控器-13,信号接收放大器-14,红外线感应器-15,控制箱-16,重量感应器-1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具有智能感应功能的电梯门,包括门机本体1、电梯控制器2、导轨4、第一从动装置5、第二从动装置6、第一连接杆7、第二连接杆8、驱动装置9、门机变频器10、第一电梯门11和第二电梯门12,所述门机本体1顶部设有电梯控制器2,所述门机本体1内部设有导轨4,所述导轨4顶部设有驱动装置9,所述驱动装置9与电梯控制器2通过导线连接,所述导轨4底部设有门机变频器10,所述门机变频器10与驱动装置9和电梯控制器2通过导线连接,所述导轨4表面左侧设有第一从动装置5,所述导轨4表面右侧设有第二从动装置6,所述第一从动装置5和第二从动装置6表面设有分别设有第一连接杆7和第二连接杆8,所述门机本体1底部设有第一电梯门11和第二电梯门12,所述第一电梯门11通过第一连接杆7与第一从动装置5连接,所述第二电梯门12通过第二连接杆8与第二从动装置6连接,所述第二电梯门12表面右侧设有控制箱16,所述控制箱16底部设有红外线感应器15,所述红外线感应器15与控制箱16和电梯控制器2通过导线连接。

请参阅图2,所述第一电梯门11和第二电梯门12内侧设有监控器13,所述监控器13与门机本体1通过螺纹连接,监控器13能够监控电梯内部。

请参阅图2,所述监控器13右侧设有信号接收放大器14,所述信号接收放大器14与电梯控制器2通过导线连接,信号放大器14能够增强第一电梯门11和第二电梯门12闭合时,电梯内部的信号强度,防止手机因第一电梯门11和第二电梯门12闭合出现无信号现象。

请参阅图2,所述电梯控制器2两侧设有随行链3,所述随行链3与第一从动装置5和第二从动装置6通过啮合连接,随行链3能够增强第一从动装置5和第二从动装置6在导轨4运行时的稳定性。

请参阅图2,所述第一电梯门11和第二电梯门12底部设有重量感应器17,所述重量感应器17与电梯控制器2连接,重量感应器17能够感应能乘坐电梯乘客的体重,当乘客进入电梯内部时,乘客会踩踏电梯底板,重量感应器17与梯底板通过导线连接,重量感应器17能够通过底板测出乘客体重信息,并将乘客体重信息反馈至电梯控制器2,电梯控制器2根据乘客体重信息,将会启动门机变频器10来降低或增大驱动装置9的功率,从而达到智能节省电力的作用,实现节能作用。

当使用本实用新型一种具有智能感应功能的电梯门时,在确定一种具有智能感应功能的电梯门能正常运行的状态下,乘客走进电梯,红外线感应器15将会感应乘客的热量启动电梯控制器2,电梯控制器2将会带动驱动装置9运行,驱动装置9将会带动第一连接杆7和第二连接杆8在导轨4移动,从而使第一电梯门11和第二电梯门12实现自动开启闭合,在门机本体1外侧安装随行链3,随行链3能够增强第一从动装置5和第二从动装置6在导轨4运行时的稳定性,当第一电梯门11和第二电梯门12闭合时,乘客走近电梯内部,乘客会踩踏电梯底板,重量感应器17能够通过底板测出乘客体重信息,并将乘客体重信息反馈至电梯控制器2,电梯控制器2根据乘客体重信息,将会启动门机变频器10来降低或增大驱动装置9的功率,从而达到智能节省电力的作用,实现节能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门机本体1、电梯控制器2、随行链3、导轨4、第一从动装置5、第二从动装置6、第一连接杆7、第二连接杆8、驱动装置9、门机变频器10、第一电梯门11、第二电梯门12、监控器13、信号接收放大器14、红外线感应器15、控制箱16、重量感应器17,上述部件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是,现有的电梯无法实现智能启停,按动启停键对于手脚使用不便的人会非常困难,且电梯在使用过程中,无法实现自动控制驱动装置功率大小,造成严重的电能浪费,无法实现节能,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部件的互相组合能够实现,现有的电梯在使用过程中,电梯在使用过程中,能实现智能启停,帮助手脚使用不便的人便捷使用电梯,且电梯在使用过程中,能实现自动控制驱动装置功率大小,不会造成严重的电能浪费,能实现节能。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