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复合钢带防跳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60031发布日期:2019-04-20 03:56阅读:511来源:国知局
电梯复合钢带防跳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梯复合钢带防跳装置,尤其涉及一种适于防止电梯的复合钢带的齿部从对重反绳轮的轮槽中跳出的电梯复合钢带防跳装置。



背景技术:

电梯通常包括轿厢、对重、复合钢带和曳引机,复合钢带用于牵引轿厢和对重。复合钢带与曳引轮摩擦接合,因此,曳引机可以驱动复合钢带移动。为了减小曳引机的牵引力,在对重支撑架上设置有对重反绳轮(动滑轮),复合钢带设置在对重反绳轮(动滑轮)上。正常工作时,复合钢带上的多个齿部与对重反绳轮上的多个轮槽啮合。由于在电梯安装时会存在一些误差,这会导致在电梯工作时复合钢带的齿部容易从对重反绳轮的轮槽中跳出。一旦复合钢带的齿部从对重反绳轮的轮槽中跳出,复合钢带就会偏移向对重反绳轮的一侧,会严重磨损对重反绳轮的侧壁板,而且复合钢带自身也会被对重反绳轮磨损,这不仅降低了对重反绳轮和复合钢带的使用寿命,而且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和缺陷的至少一个方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电梯复合钢带防跳装置,所述电梯复合钢带防跳装置包括两个按压装置,所述两个按压装置用于将对重反绳轮两侧的复合钢带分别按压在所述对重反绳轮上,以防止电梯的复合钢带的齿部从所述对重反绳轮的轮槽中跳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每个所述按压装置包括安装支架和滚动地安装在所述安装支架中的多个滚球,所述多个滚球与所述复合钢带滚动接触,并沿所述对重反绳轮的径向方向将所述复合钢带按压在所述对重反绳轮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多个滚球沿所述复合钢带的宽度方向排列成一行。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安装支架被安装在用于支撑电梯对重的对重支撑架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安装支架在所述对重支撑架上的安装位置可调节,以便调节所述安装支架与所述复合钢带的外表面之间的距离。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在所述安装支架上形成有与所述多个滚球分别对应的多个定位开口,所述多个滚球分别定位在所述多个定位开口中,并经由所述多个定位开口外露出,以便接触并按压所述复合钢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安装支架包括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形成有一个容纳槽,所述第二支架适于插装到所述第一支架的容纳槽中;所述多个滚球适于被预先安装在所述第二支架中,并适于随同所述第二支架一起插装到所述第一支架的容纳槽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多个定位开口形成在所述第二支架上,所述多个滚球分别经由所述多个定位开口从所述安装支架中凸出和外露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第一支架被安装在对重支撑架上,并且所述第一支架在所述对重支撑架上的安装位置可调节,以便调节所述安装支架与所述复合钢带的外表面之间的距离。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每个所述按压装置还包括弹性元件,所述弹性元件被压缩在所述多个滚球和所述第一支架的内壁之间,用于在所述多个滚球上施加向外的弹性推力。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定位开口呈圆形,并且所述定位开口的直径小于所述滚球的直径,以防止所述滚球经由所述定位开口从所述安装支架中滚出。

在本实用新型的前述各个实例性的实施例中,通过两个按压装置将对重反绳轮两侧的复合钢带分别按压在对重反绳轮上,从而可以有效地防止电梯的复合钢带的齿部从对重反绳轮的轮槽中跳出,因而可以避免复合钢带和对重反绳轮被磨损,延长了对重反绳轮和复合钢带的使用寿命,而且提高了电梯的使用安全性。

通过下文中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目的和优点将显而易见,并可帮助对本实用新型有全面的理解。

附图说明

图1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电梯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电梯复合钢带防跳装置的示意图;

图3显示图2所示的电梯复合钢带防跳装置的一个按压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4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电梯复合钢带防跳装置的示意图;

图5显示图4所示的电梯复合钢带防跳装置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在说明书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号指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下述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说明旨在对本实用新型的总体实用新型构思进行解释,而不应当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限制。

另外,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为便于解释,阐述了许多具体的细节以提供对本披露实施例的全面理解。然而明显地,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也可以被实施。在其他情况下,公知的结构和装置以图示的方式体现以简化附图。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总体技术构思,提供一种电梯复合钢带防跳装置,所述电梯复合钢带防跳装置包括两个按压装置,所述两个按压装置用于将对重反绳轮两侧的复合钢带分别按压在所述对重反绳轮上,以防止电梯的复合钢带的齿部从所述对重反绳轮的轮槽中跳出。

图1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电梯系统的示意图;

如图1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该电梯主要包括控制系统100、曳引机200、制动器210、轿厢300、对重400和复合钢带500。曳引机200用于驱动轿厢300移动,制动器210用于停止轿厢300。制动器210向曳引机200的输出轴上施加制动力矩,保证曳引机200的输出轴不旋转,从而可保持轿厢300停止不动。

如图1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复合钢带500与曳引机200的曳引轮10摩擦接合,因此,曳引机200可以驱动复合钢带500移动。为了减小曳引机200的驱动力,在对重支撑架(未图示)上设置有对重反绳轮20,复合钢带500设置在对重反绳轮20上。

图2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电梯复合钢带防跳装置的示意图。图4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电梯复合钢带防跳装置的示意图。图5显示图4所示的电梯复合钢带防跳装置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如图2、图4和图5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该电梯复合钢带防跳装置主要包括两个按压装置30。图中仅显示了位于对重反绳轮20右侧的一个按压装置30,没有显示位于对重反绳轮20左侧的一个按压装置30。左侧的按压装置30与右侧的按压装置30完全相同。

如图2、图4和图5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两个按压装置30用于将对重反绳轮20两侧的复合钢带500分别按压在对重反绳轮20上,以防止电梯的复合钢带500的齿部501从对重反绳轮20的轮槽21中跳出(参见图4和图5)。

图3显示图2所示的电梯复合钢带防跳装置的一个按压装置30的立体示意图。

如图2至图5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每个按压装置30包括安装支架31、32和滚动地安装在安装支架31、32中的多个滚球33。多个滚球33与复合钢带500滚动接触,并沿对重反绳轮20的径向方向将复合钢带500按压在对重反绳轮20上。

如图2至图5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多个滚球33沿复合钢带500的宽度方向排列成一行。

如图2至图5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在每个安装支架31、32中安装有三个滚球33。这三个滚球33沿复合钢带500的宽度方向排列成一行。但是,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图示的实施例,例如,可以在每个安装支架31、32中安装有两个、四个或更多个滚球。

如图2至图5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安装支架31、32被安装在用于支撑电梯对重400的对重支撑架(未图示)上。

如图2至图5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由于滚球33与复合钢带500滚动摩擦,因此,长期使用后,滚球33会被磨损,这会导致滚球33不能将复合钢带500按压在对重反绳轮20上。为了保证滚球33能够将复合钢带500可靠地按压在对重反绳轮20上,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中,安装支架31、32在对重支撑架上的安装位置可调节,以便调节安装支架31、32与复合钢带500的外表面之间的距离。因此,当滚球33被磨损后,可以减小安装支架31、32与复合钢带500的外表面之间的距离,这样,就可以保证滚球33能够始终接触和按压复合钢带500。

如图2至图5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在安装支架31、32上形成有与多个滚球33分别对应的多个定位开口32a。多个滚球33分别定位在多个定位开口32a中,并经由多个定位开口32a外露出,以便接触并按压复合钢带500。

如图2至图5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安装支架31、32主要包括第一支架31和第二支架32,第一支架31形成有一个容纳槽31a,第二支架32适于插装到第一支架31的容纳槽31a中。多个滚球33适于被预先安装在第二支架32中,并适于随同第二支架32一起插装到第一支架31的容纳槽31a中。

如图2至图5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多个定位开口32a形成在第二支架32上,多个滚球33分别经由多个定位开口32a从安装支架31、32中凸出和外露出。

如图2至图5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第一支架31被安装在对重支撑架上,并且第一支架31在对重支撑架上的安装位置可调节,以便调节安装支架31、32与复合钢带500的外表面之间的距离。

如图2至图5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每个按压装置30还包括弹性元件(未图示),该弹性元件被压缩在多个滚球33和第一支架31的内壁之间,用于在多个滚球33上施加向外的弹性推力。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中,前述弹性元件可以弹簧或弹性体。

如图2至图5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第二支架32上的定位开口32a呈圆形,并且定位开口32a的直径小于滚球33的直径,以防止滚球33经由定位开口32a从安装支架31、32中滚出。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面所描述的实施例都是示例性的,并且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其进行改进,各种实施例中所描述的结构在不发生结构或者原理方面的冲突的情况下可以进行自由组合。

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说明,但是附图中公开的实施例旨在对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进行示例性说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限制。

虽然本总体实用新型构思的一些实施例已被显示和说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理解,在不背离本总体实用新型构思的原则和精神的情况下,可对这些实施例做出改变,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以权利要求和它们的等同物限定。

应注意,措词“包括”不排除其它元件或步骤,措词“一”或“一个”不排除多个。另外,权利要求的任何元件标号不应理解为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