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亚氧化钛电极生产用废料回收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62160发布日期:2019-10-28 22:43阅读:344来源:国知局
一种亚氧化钛电极生产用废料回收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亚氧化钛电极生产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亚氧化钛电极生产用废料回收箱。



背景技术:

亚氧化钛是一种活性电极材料。亚氧化钛能够保护电池的两极,用作双极性电池材料和LED黑色矩阵材料,亚氧化钛陶瓷电极材料因其优异的物理化学和电化学性能而自上世纪八十年代问世以来备受世界各国科学家和企业的重视,对其性能和应用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和探索,在铅酸电池、环境净化、阴极保护等领域得到了实际应用,效果十分优越,前景广阔。

亚氧化钛具有特别优秀的化学稳定性和抗腐蚀能力,在铅酸强碱环境下都非常稳定,超过绝大多数工业常用的电极材料,包括其母体钛金属,在能腐蚀钛金属的一些强蚀刻液(包括氟化物,盐酸等)中稳定,如40%的硫酸或草酸能严重腐蚀钛金属,但是亚氧化钛却几乎是惰性的。

本申请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尽管亚氧化钛的材料开发历史已有半个世界之久,却因为其制备难度高,直到近些年才实现了产业化生产,因此,亚氧化钛电极生产过程中的废料回收是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现有的亚氧化钛废料回收设备主要是通过物理方式将废料粉碎压缩为工业垃圾集中处理,价值较高的亚氧化钛陶瓷电极材料与其他工业垃圾混合填埋,造成资源严重浪费,且废料对于环境污染较大,不符合环保观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亚氧化钛电极生产用废料回收箱,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亚氧化钛废料回收设备主要是通过物理方式将废料粉碎压缩为工业垃圾集中处理,价值较高的亚氧化钛陶瓷电极材料与其他工业垃圾混合填埋,造成资源严重浪费,且废料对于环境污染较大,不符合环保观念等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技术方案具有:通过高温烧结与酸洗交替对亚氧化钛电极废料进行处理,可快速除去亚氧化钛电极废料上的无用杂质,通过回收筒回收亚氧化钛,减少资源浪费,降低工业垃圾对于环境的污染,降低亚氧化钛废料提纯难度,操作更加便捷,实用性强,详见下文阐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亚氧化钛电极生产用废料回收箱,包括外壳和牵引拉杆,所述外壳底部四角固定有支脚,所述支脚底部连接有万向轮,所述外壳内侧底部固定有酸洗箱和收集箱,且所述收集箱固定在所述酸洗箱左侧,所述酸洗箱底部连接有排液管,且所述排液管底部穿过所述外壳延伸到所述支脚内侧,所述排液管上设置有用于控制所述排液管开闭的阀门;

所述收集箱顶部通过隔热板固定有加热丝,所述加热丝上方设置有回收筒,所述回收筒上方通过夹扣连接有顶盖,所述顶盖上通过拉簧连接到滑块,所述顶盖顶部且在所述拉簧内侧固定有所述牵引拉杆,所述牵引拉杆顶部穿过所述滑块延伸到所述外壳上方,且所述牵引拉杆顶部安装有提手,所述滑块滑动连接于所述外壳顶部的滑轨中;

所述外壳前部铰接有箱门,所述箱门前方固定有拉手以及位于所述拉手下方的定位磁铁,所述牵引拉杆上设置有多个限位孔,所述限位孔内连接有用于固定所述牵引拉杆位置的固定螺栓。

采用上述一种亚氧化钛电极生产用废料回收箱,在使用时,开启所述箱门,将亚氧化钛电极废料放入所述回收筒内,向所述酸洗箱中加入强酸液,通过所述夹扣将所述回收筒与所述顶盖连接,拉动所述提手,依次带动所述牵引拉杆、所述顶盖和所述回收筒,将所述回收筒放置在所述加热丝上方,关闭所述箱门,通过所述磁铁将所述箱门与所述外壳吸附固定,开启所述加热丝电源,对所述回收筒内的亚氧化钛电极废料进行高温烧结,将亚氧化钛电极废料中的可蒸发性杂质祛除,完成高温烧结过程;拉动所述提手,将所述回收筒移动到所述酸洗箱内的强酸液中,在所述拉簧的支撑下晃动所述回收筒,增加强酸液的酸洗速度,通过强酸液将亚氧化钛电极废料中的杂质进一步祛除;向上拉动所述牵引拉杆,将所述回收筒与强酸液分离,将所述固定螺栓插入所述牵引拉杆上的所述限位孔内,通过所述固定螺栓将所述牵引拉杆的位置固定,等待废料上残留的强酸液通过所述回收筒底部的贯通孔滴落后,再次进行高温烧结过程,通过所述阀门开启所述排液管,将酸洗后的强酸液排出,回收后的亚氧化钛留在所述回收筒内,完成亚氧化钛的电极废料回收作业。

作为优选,所述万向轮为工业用万向脚轮,且所述万向轮通过螺钉固定在所述支脚底部。

作为优选,所述酸洗箱顶部为开口式结构,且所述酸洗箱为玻璃材料制成。

作为优选,所述阀门为手动开关阀,且所述阀门与所述排液管通过法兰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滑块为T形结构,且所述滑块内部设置有直径大于所述牵引拉杆的通孔,且所述牵引拉杆穿过该通孔。

作为优选,所述磁铁通过卡槽插接在所述箱门上,用于将所述箱门与所述外壳吸附固定。

作为优选,所述回收筒为玻璃材质,且所述回收筒底部设置有多个贯通孔,用作强酸液的进出通道。

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通过高温烧结与酸洗交替对亚氧化钛电极废料进行处理,可快速除去亚氧化钛电极废料上的无用杂质,通过回收筒回收亚氧化钛,减少资源浪费,降低工业垃圾对于环境的污染,降低亚氧化钛废料提纯难度,操作更加便捷,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A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滑块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外壳;2、酸洗箱;3、支脚;4、万向轮;5、排液管;6、阀门;7、收集箱;8、隔热板;9、加热丝;10、回收筒;11、顶盖;12、夹扣;13、拉簧;14、提手;15、牵引拉杆;16、滑轨;17、箱门;18、拉手;19、定位磁铁;20、固定螺栓;21、限位孔;22、滑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参见图1-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亚氧化钛电极生产用废料回收箱,包括外壳1和牵引拉杆15,外壳1底部四角固定有支脚3,支脚3底部连接有万向轮4,外壳1内侧底部固定有酸洗箱2和收集箱7,且收集箱7固定在酸洗箱2左侧,酸洗箱2底部连接有排液管5,且排液管5底部穿过外壳1延伸到支脚3内侧,排液管5上设置有用于控制排液管5开闭的阀门6;

收集箱7顶部通过隔热板8固定有加热丝9,加热丝9上方设置有回收筒10,回收筒10上方通过夹扣12连接有顶盖11,顶盖11上通过拉簧13连接到滑块22,顶盖11顶部且在拉簧13内侧固定有牵引拉杆15,牵引拉杆15顶部穿过滑块22延伸到外壳1上方,且牵引拉杆15顶部安装有提手14,滑块22滑动连接于外壳1顶部的滑轨16中;

外壳1前部铰接有箱门17,箱门17前方固定有拉手18以及位于拉手18下方的定位磁铁19,牵引拉杆15上设置有多个限位孔21,限位孔21内连接有用于固定牵引拉杆15位置的固定螺栓20。

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万向轮4为工业用万向脚轮,且万向轮4通过螺钉固定在支脚3底部,如此设置,通过万向轮4可支撑设备快速移动,提高设备使用便捷性;

酸洗箱2顶部为开口式结构,且酸洗箱2为玻璃材料制成,如此设置,可有效防止强酸液对酸洗箱2造成腐蚀;

阀门6为手动开关阀,且阀门6与排液管5通过法兰连接,如此设置,便于提高阀门6与排液管5的连接紧密性;

滑块22为T形结构,且滑块22内部设置有直径大于牵引拉杆15的通孔,且牵引拉杆15穿过该通孔,如此设置,便于通过牵引拉杆15穿过该通孔移动,从而调整顶盖11的高度位置,带动回收筒10移动;

磁铁通过卡槽插接在箱门17上,用于将箱门17与外壳1吸附固定;

回收筒10为玻璃材质,且回收筒10底部设置有多个贯通孔,用作强酸液的进出通道。

采用上述结构,在使用时,开启箱门17,将亚氧化钛电极废料放入回收筒10内,向酸洗箱2中加入强酸液,通过夹扣12将回收筒10与顶盖11连接,拉动提手14,依次带动牵引拉杆15、顶盖11和回收筒10,将回收筒10放置在加热丝9上方,关闭箱门17,通过磁铁将箱门17与外壳1吸附固定,开启加热丝9电源,对回收筒10内的亚氧化钛电极废料进行高温烧结,将亚氧化钛电极废料中的可蒸发性杂质祛除,完成高温烧结过程;拉动提手14,将回收筒10移动到酸洗箱2内的强酸液中,在拉簧13的支撑下晃动回收筒10,增加强酸液的酸洗速度,通过强酸液将亚氧化钛电极废料中的杂质进一步祛除;向上拉动牵引拉杆15,将回收筒10与强酸液分离,将固定螺栓20插入牵引拉杆15上的限位孔21内,通过固定螺栓20将牵引拉杆15的位置固定,等待废料上残留的强酸液通过回收筒10底部的贯通孔滴落后,再次进行高温烧结过程,通过阀门6开启排液管5,将酸洗后的强酸液排出,回收后的亚氧化钛留在回收筒10内,完成亚氧化钛的电极废料回收作业;

通过高温烧结与酸洗交替对亚氧化钛电极废料进行处理,可快速除去亚氧化钛电极废料上的无用杂质,通过回收筒10回收亚氧化钛,减少资源浪费,降低工业垃圾对于环境的污染,降低亚氧化钛废料提纯难度,操作更加便捷,实用性强。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