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用传递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26392发布日期:2019-11-13 02:10阅读:203来源:国知局
镜头用传递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镜头用传递装置,涉及如下的镜头用传递装置,即,在单一的机器人的一侧设置用于模具移动的模具传递部和用于镜头移动的镜头传递部,从而将大小最小化。

本发明涉及如下的镜头用传递装置,即,可在成型装置中全部执行完成成型的镜头完成品的装载和镜头半成品的装入。

本发明涉及如下的镜头用传递装置,即,设置有模具位置调节单元,以使模具位于更加准确的位置,由此,当镜头半成品的放置及镜头完成品的取出时,可预先防止因位置错误而发生的不合格及破损。

本发明涉及如下的镜头用传递装置,即,可在机器人的一侧同时设置用于使镜头半成品和镜头完成品移动的传递部来提高生产率。



背景技术:

最近,数码摄像机、照相手机、网络摄像头等逐渐变成小型化及薄型化,从而,摄像头模块的大小逐渐变小。随着摄像头模块的小型化,代替以往的曲面镜头,对于非曲面镜头的需求逐日增长。

这种非曲面镜头可通过研磨方法或压制成型方法生产,但是,研磨方法并不适用于大量生产。因此,最近,普遍使用在向上部模具和下部模具内放入原材料来将上部模具和下部模具相互组装之后安装于成型器并通过高温加热工序、冲压工序、冷却工序来进行成型的压制成型方法。

例如,如图1所示,在韩国公开专利第10-2006-0001861号中揭示了用于冲压成型的自动化成型装置的一例。

在上述现有技术中记载的自动化成型装置包括:搬入、搬出机器人,在通过分解从成型装置搬出的模具来取出成型镜头之后,将其配置于镜头整列板,将新的原材料投入到所分解的模具并组装所分解的模具;以及正交坐标型机器人,将整列在镜头整列板的成型镜头依次整列在镜头支架,从新的原材料支架开始将原材料依次整列到原材料整列板。

但是,镜头整列板和原材料整列板以固定于临近的位置的状态配置,因此,在搬入、搬出机器人执行向镜头整列板移送成型镜头的期间,为了防止与搬入、搬出机器人碰撞,正交坐标型机器人不会进行工作。

因此,无法执行向原材料整列板移送存在于原材料支架的原材料的作业,由此,存在整个镜头成型循环期间延长的问题。

由此,如图2所示,在韩国授权专利第10-1452709号中揭示了如下的原材料投入及成型镜头取出自动化装置,即,通过向成型装置投入原材料支架内的原材料,并从模具取出成型的镜头来减少向镜头支架移送的整个循环时间。

但是,上述现有技术存在如下问题。

即,由原材料用机器人控制器110、镜头用机器人控制器120及通过分解模具来取出成型镜头的第一机器人控制器4等的多个机器人来构成,因此,导致了装置制作成本的增加,因此并不优选。

并且,随着设置多个机器人,会增加装置的体积,因此,空间使用度也会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用于解决如上所述的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如下的镜头用传递装置,即,在单一的机器人的一侧设置用于模具移动的模具传递部和用于镜头移动的镜头传递部,从而将大小最小化。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如下的镜头用传递装置,即,可在成型装置中全部执行完成成型的镜头完成品的装载和镜头半成品的装入。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如下的镜头用传递装置,即,设置有模具位置调节单元,以使模具位于更加准确的位置的方式自动调节,由此,当镜头半成品的放置及镜头完成品的取出时,可预先防止因错误而发生的不合格及破损。

本发明的还有一目的在于,提供如下的镜头用传递装置,即,可在机器人的一侧同时设置用于使镜头半成品和镜头完成品移动的移动传递部来提高生产率。

本发明的镜头用传递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工作台,用于支撑多个部件;模具移送单元,使得收容镜头完成品的模具从将镜头半成品成型成镜头完成品的成型装置向工作台上侧移动;模具位置调节单元,用于调节上述模具的位置及方向;上部模具拾取单元,用于拾取模具的上部模具;镜头装载单元,用于装载镜头完成品;镜头保存单元,用于保存镜头半成品;以及协作机器人,单独构成,用于使上述镜头半成品、镜头完成品、模具选择性地移动。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协作机器人的一侧形成:模具传递部,用于把持放置于上述模具移送单元的模具;以及传递单元,包括用于吸附上述镜头完成品及镜头半成品的镜头传递部。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上述镜头传递部包括:完成品吸附部,用于吸附上述镜头完成品;以及半成品吸附部,用于吸附上述镜头半成品,上述传递单元设置于协作机器人的末端而以一体的方式移动。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上述模具位置调节单元包括:模具放置部,用于放置上述模具;平面位置调节部,在放置于上述模具放置部的模具的两侧直线往复移动来与模具相接触,由此,沿着平面方向强制移动;以及角度调节部,通过使上述模具放置部和模具同时旋转来调节成设定的角度。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上述角度调节部通过检测模具的外周面形状变化来限制模具放置部的旋转,由此,调节模具的设定角度。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上述平面位置调节部包括:一方向限制部,与上述模具的外部面选择性地接触来限制一方向移动;以及正交方向限制部,从上述一方向限制部的相反侧接近,与上述模具的外部面多个位置相接触,来限制沿着相对于一方向限制部的限制方向正交的方向产生的移动。

在本发明的镜头用传递装置中,在单一的机器人的一侧设置用于使模具移动的模具传递部和用于使镜头移动的镜头传递部。

因此,可将装置自身的大小最小化,因此,可提高空间使用度。

并且,在本发明中,可在成型装置中全部执行完成成型的镜头完成品的装载和镜头半成品的装入,因此,存在提高生产率的优点。

不仅如此,本发明还具有如下效果,即,设置有模具位置调节单元,以使模具位于更加准确的位置的方式自动调节,由此,当镜头半成品的放置及镜头完成品的取出时,可预先防止因位置错误而发生的不合格及破损。

附图说明

图1为示出在韩国公开专利第10-2006-0001861号中揭示的用于冲压成型的自动化成型装置的结构的俯视图。

图2为示出在韩国授权专利第10-1452709号中揭示的原材料投入及成型镜头取出自动化装置的结构的俯视图。

图3为示出本发明的镜头用传递装置的结构的上部面立体图。

图4为示出作为本发明的镜头用传递装置中的主要结构的协作机器人的传递单元的放大立体图。

图5为示出作为本发明的镜头用传递装置中的主要结构的模具位置调节单元的放大立体图。

图6为示出作为本发明的镜头用传递装置中的主要结构的上部模具拾取单元的放大立体图。

图7为示出作为本发明的镜头用传递装置中的一结构的镜头保存单元的放大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3,说明本发明的镜头用传递装置的结构。

图3为示出本发明的镜头用传递装置的结构的上部面立体图。

对此,在上述本说明书及发明要求保护范围中所使用的术语或单词不能被解释成通常和词典中的含义,立足于发明人为了通过最优选的方法说明自己的发明而可适当定义术语的概念的原则,需要被解释成符合本发明的技术思想的含义和概念。

因此,在本说明书中记载的实施例和附图中所示的结构仅是本发明的优选一实施例,并非代表本发明的所有技术思想,因此,在本申请的时间点上,可存在能够代替这些的多种等同技术方案和变形例。

如图所示,本发明的镜头用传递装置100与成型装置相邻设置,通过模具移送单元102,从成型装置接收或提供装有镜头完成品或镜头半成品的模具。

上述镜头用传递装置100包括多个部件,上述多个部件被工作台104支撑。

而且,上述多个部件可通过控制盘控制。

参照图3,观察上述镜头用传递装置100的主要结构,上述镜头用传递装置100包括:上述工作台104;模具移动单元,使得收容镜头完成品的模具从将镜头半成品成型成镜头完成品的成型装置向工作台104上侧移动;模具位置调节单元120,用于调节上述模具的位置及方向;上部模具拾取单元130,用于拾取模具的上部模具;镜头装载单元140,用于装载镜头完成品;镜头保存单元150,用于保存镜头半成品;以及协作机器人160,单独构成,用于使上述镜头半成品、镜头完成品、模具选择性地移动。

上述模具移送单元102包括可伸缩长度的气缸,气缸端部与模具放置杆103相结合,从而,在成型装置中,使得经过成型过程的模具(内置有镜头完成品的模具)向工作台104的上侧移动。

放置于上述模具放置杆103的模具通过协作机器人160来向模具位置调节单元120移动。

上述协作机器人160维持下部固定于工作台104的上部面的状态,通过具有不同旋转中心的关节来产生大自由度,设置有作为主要结构的传递单元170。

以下,参照图4,说明传递单元170的细部结构。

图4为示出作为在本发明的镜头用传递装置100中的主要结构的协作机器人160的传递单元170的放大立体图。

如图所示,上述传递单元170可通过单一的协作机器人160来使模具和镜头半成品及镜头完成品移动,与协作机器人160的末端部坚固地结合来以一体的方式移动。

而且,在上述传递单元170的右侧部设置模具传递部172。上述模具传递部172为用于把持通过模具移送单元102向工作台104上侧移动的模具的结构,被把持的模具通过协作机器人160的动作来向模具位置调节单元120上部面移动。

即,上述模具传递部172包括通过使相向的面以圆弧形状凹陷来包围模具的外部面的一对把持部173,一对把持部173通过气缸相互接近,从而可以把持模具。

在上述模具传递部172的左侧设置镜头传递部174。上述镜头传递部174包括:半成品吸附部175,通过吸附方式附着镜头半成品来移动;以及完成品吸附部176,通过吸附方式吸附镜头完成品来移动。

上述半成品吸附部175用于吸附镜头半成品,当与保存在上述镜头保存单元150内部的镜头半成品相接触时,在下端部发生吸附力来进行吸附。

而且,上述半成品吸附部175在放置于模具位置调节单元120的模具的上侧去除吸附力来在模具的内部装入镜头半成品。

上述完成品吸附部176通过吸附力吸附放置于模具位置调节单元120的模具内部的镜头完成品,在上述半成品吸附部175位于镜头装载单元140的上侧的情况下,吸附力被抵消,从而,镜头半成品可装载于镜头装载单元140的内部。

优选地,上述半成品吸附部175和完成品吸附部176可选择性地发生及去除吸附力,与模具传递部172一同与协作机器人160形成为一体,从而可减少镜头用传递装置100自身的大小。

以下,参照图5,说明模具位置调节单元120的细部结构。

图5为示出作为本发明的镜头用传递装置100中的主要结构的模具位置调节单元120的放大立体图。

如图所示,上述模具位置调节单元120包括:模具放置部122,呈圆柱形状,从而可以原地旋转,在上部面放置模具;平面位置调节部124,在放置于上述模具放置部122的模具的两侧进行往复运动来与模具相接触,由此,沿着平面方向强制移动;以及角度调节部128,使上述模具放置部122与模具同时旋转来调节成设定角度。

上述模具放置部122可在上部面放置模具的状态下原地旋转,维持规定高度。

因此,放置于上述模具放置部122的模具处于在被把持部173把持的状态下通过协作机器人160放置的状态。

在沿着上述模具放置部122的两侧隔开的部位设置平面位置调节部124。上述平面位置调节部124放置于模具放置部122的上部面,通过调节无法沿着高度方向移动的模具的外部面来调节成放置于设定位置。

更具体地,上述平面位置调节部124包括:一方向限制部125,与模具的外部面选择性地接触来限制一方向移动;以及正交方向限制部126,从上述一方向限制部125的相反侧接近,与模具外部面的多个位置相接触,来限制沿着相对于一方向限制部125的限制方向正交的方向产生的移动。

上述一方向限制部125位于模具放置部122的左侧,长度沿着右侧方向延伸,从而,向右侧方向推动模具的外部面。

因此,当上述一方向限制部125的右侧端部位于最右侧时,上述模具的左侧方向移动被限制。

而且,上述正交方向限制部126与一方向限制部125同时工作,长度向相反方向延伸,左侧部与模具外部面的多个位置相接触,由此,校准模具的中心(如图5所示,前后方向)。

因此,上述正交方向限制部126与一方向限制部125的内侧端部相互接近,在模具外部面的三个位置相接触,由此,上述模具可放置于设定位置。

在上述正交方向限制部126的左侧端部设置辊127,以当与模具接触时,防止产生划痕,上述辊127以相对于地面垂直的旋转中心为基准来进行旋转并相对于模具的外部面进行滚动。

上述角度调节部128通过检测模具的外周面形状变化来限制模具放置部122的旋转,由此调节模具的设定角度。

即,上述模具以放置于模具放置部122的状态进行原地旋转,上述模具的外周面的一部分受限。因此,在角度调节部128设置额外的检测传感器来检测模具,在无法检测到的情况下,上述模具放置部122停止旋转,由此,可调节设定角度。

另一方面,通过上述模具位置调节单元120调节位置的模具呈上部模具与下部模具相互形合的状态。因此,需以可取出镜头完成品的方式分离上部模具,为此,在上述模具位置调节单元120的左侧需要设置上部模具拾取单元130。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上部模具拾取单元130的细部结构。

图6为示出作为本发明的镜头用传递装置100中的主要结构的上部模具拾取单元130的放大立体图。

如图所示,上部模具拾取单元130为在模具的结构要素中的仅拾取位于上侧的上部模具来维持规定时间的结构,包括用于吸附上部模具的上部模具吸附部132。

上述上部模具吸附部132为借助在下端部选择性地发生的吸附力来举起上部模具的结构。

上述上部模具吸附部132可沿着上下方向直线移动。为此,在上述上部模具吸附部132的上侧设置升降部134。上述升降部134通过采用气缸来起到可伸缩长度,在长度延伸的状态下形成举起上部模具的状态,在长度缩小的状态下形成模具接近上部模具吸附部132的状态。

沿着上述上部模具吸附部132的左侧,滑动部136沿着左右方向伸缩长度,右侧端部与上部模具吸附部132相结合,从而可向左右方向移送上述上部模具吸附部132。

因此,在上述上部模具吸附部132吸附上部模具的状态下,在滑动部136的长度缩小的情况下,上述模具维持内部开放的状态,从而可实现镜头半成品的装入和镜头完成品的取出。

而且,通过使上述滑动部136的长度缩小来使上部模具不位于模具上侧,由此,可避免传递单元170的干扰。

以下,参照图7,说明上述镜头保存单元150的结构。

图7为示出作为本发明的镜头用传递装置100中的一结构的镜头保存单元150的放大立体图。

如图所示,上述镜头保存单元150为保存多个镜头半成品的位置,可防止异物的流入。

即,上述镜头保存单元150包括:保存盒152,用于形成规定空间;门154,可用于选择性地开放上述保存盒152的右侧;以及密封件156,选择性地进行开放或密封,以便可以向上方取出保存在上述保存盒152的镜头半成品。

上述密封件156通过长度伸缩来开放或密封开口部,多个上述镜头半成品以同时放置于一个格的状态层叠保存在保存盒152。

另一方面,如图3所示,在上述工作台104的后半部设置模具装载件180。上述模具装载件180用于装载模具,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在向成型装置投入之前,模具装载件180用于装载装有镜头半成品的模具。

而且,上述模具装载件180可通过装载成型不合格模具来使工作人员可以直接确认,根据模具的检测次数,可判断工作人员是否进行确认。

如上所述的本发明的范围并不局限于以上例示的实施例,在如上所述的技术范围内,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进行以本发明为基础的多种变形。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