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一体化送餐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33992发布日期:2019-11-15 21:18阅读:250来源:国知局
一种一体化送餐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输送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一体化送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各行各业的服务质量、服务效率等也在随之提升,餐饮业作为人们生活中“食”的一部分,对人们的生活需求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餐饮业中的餐馆在送菜及餐具运送上多是采用传统的人工搬运方式,当客流量较大时上述方式服务效率低下的缺点暴露无遗,严重影响客人的进餐。

如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621431864.x,公开了一种带转运结构的平面输送机,虽然上述专利可以实现使用一个驱动器就能同时带动转运结构和回转输送带运行,但是由于餐盘在安放在输送带上时,其相位并不是每次都一致的,如果餐盘在输送带上的位置过于倾斜,转运结构在搬送时有时会直接将餐盘打翻。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一体化送餐设备,解决现有设备搬送效率低、自动化程度不高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一体化送餐设备,包括依次布置的水平输送单元、过渡单元、垂直升降单元和推送单元。

其中,所述水平输送单元,用于实现餐盘的水平横向传送,其包括固定架,与固定架相连用于承载餐盘的面板,设置在面板两侧的导向板,以及对称设置在面板两侧的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驱动轮、从动轮、一对同步运动的链条、以及间隔固定在链条上的推杆。优选的,上述推杆在链条上等间距布置。

所述过渡单元设置在水平输送单元的下游侧,其可以采用转运结构将水平输送单元上的餐盘直接转移到垂直升降单元上,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其包括过渡板和设置在过渡板上的一组传送带,所述过渡板靠近垂直升降单元的一侧设有指状凸条。由于过渡单元的实现方式有多种,且不是本专利的创新点,在此不多加赘述。

所述垂直升降单元包括架体,固定在架体上的驱动机构,与驱动机构相连接的传动机构,以及固定在传动机构上的提升机构。

所述推送单元用于将垂直升降单元上的餐盘从提升机构上往下游侧搬送。优选的,该推送单元为气缸或滚轴丝杆。

进一步的,所述面板的中部还设有输送带,所述输送带的运动速度小于调节机构的运动速度。通过设置输送带能够对餐盘的运动速度进行补偿,防止因瞬间速度过大导致茶汤泼洒等问题。

进一步的,所述调节机构还包括设置在驱动轮和从动轮之间的张紧轮。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架上还开设有用于安装张紧轮的弧形槽。

更进一步的,所述调节机构还包括与张紧轮相连接的气缸组件。工作时,气缸组件将张紧轮牢牢地顶在弧形槽内,当需要对调节机构的位置进行调整或需要维修时,气缸活塞杆回缩,张紧轮处于松弛状态。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固定在架体顶部的驱动电机;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与驱动电机通过链条传动配合的第一传动轴,与第一传动轴平行设置的第二传动轴,以及架设在第一传动轴和第二传动轴之间并与提升机构相连接的传动部件;所述提升机构包括框体、上盖板和下盖板,所述框体上固定有用于提升物品的支撑架,在框体的左右两侧还对称设置有滑动滚轮,上盖板固定在框体的上部,下盖板固定在框体的下部,所述上盖板上还对称设置有一组第一防碰撞滚轮,该第一防碰撞滚轮的半径大于所述第一防碰撞滚轮的圆心到所述框体侧部边缘的横向距离;所述架体上还设置有与提升机构的滑动滚轮相配合的导轨,第一防碰撞滚轮能够沿着导轨的侧壁上运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传动轴包括第一传动杆,以及设置在第一传动杆上的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和第三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驱动电机通过链条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传动轴包括第二传动杆,以及设置在第二传动杆上的第四齿轮和第五齿轮,所述第四齿轮与第二齿轮错位设置,第五齿轮与第三齿轮错位设置。

更进一步的,所述下盖板上对应设置有一组第二防碰撞滚轮,所述第二防碰撞滚轮的半径与第一防碰撞滚轮的半径相等。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水平输送单元的调节机构对面板上的餐盘偏移量进行调节,保证餐盘在进行垂直搬送前处在合理的相位,避免了传统方法因餐盘偏移量过大导致其与其他机构发生干涉的问题。此外,通过在架体上设置导轨,并通过在提升机构上设置滑动滚轮和第一防碰撞滚轮,一方面通过滑动滚轮与架体的导轨相配合进而降低提升机构升降时所受的阻力,另一方面通过第一防碰撞滚轮嵌在导轨侧壁上运动,进而有效防止了提升机构在升降运动时出现左右晃动的情形。

综上,本实用新型具有传送效率高、自动化程度高的优点,且运行平稳可靠,制造成本低。

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较为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图。

图2为水平输送单元的俯视图。

图3为水平输送单元的侧视图。

图4为垂直升降单元的主视图。

图5为图4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垂直升降单元的立体图。

图7为提升机构的主视图。

图8为图7的局部放大图。

图9为图6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请参阅图1至9,一种一体化送餐设备,包括依次布置的水平输送单元91、过渡单元92、垂直升降单元93和推送单元94。

其中,水平输送单元91,用于实现餐盘的水平横向传送,其包括固定架911,与固定架相连用于承载餐盘的面板912,设置在面板912两侧的导向板913,以及对称设置在面板两侧的调节机构。

在面板912的中部还设有输送带914,所述输送带914的运动速度小于调节机构的运动速度。

调节机构包括驱动轮31、从动轮32、一对同步运动的链条33、张紧轮34以及间隔等间距固定在链条上的推杆35。

开始时,餐盘在输送带的作用下以相对较低的速度向前搬送,接着调节机构以相对较高的速度运动,由于链条上的推杆始终保持同步运动,进而对餐盘的偏移量进行修正。

在固定架911上还开设有用于安装张紧轮34的弧形槽95,张紧轮34安装在该弧形槽95中,所述固定架911上还设置有一与张紧轮相连接的气缸组件96。

工作时,气缸组件将张紧轮牢牢地顶在弧形槽内的某一位置,当需要对调节机构的位置进行调整或需要维修时,气缸活塞杆回缩,同时气缸组件转动,带动张紧轮退回到弧形槽的其他位置。

过渡单元92设置在水平输送单元91的下游侧。

垂直升降单元93包括架体101,固定在架体101上的驱动机构,与驱动机构相连接的传动机构,以及固定在传动机构上的提升机构。所述提升机构与所述指状凸条错位布置。

其中,驱动机构包括固定在架体顶部的驱动电机102。

传动机构包括与驱动电机通过链条传动配合的第一传动轴103,与第一传动轴平行设置的第二传动轴104,以及架设在第一传动轴和第二传动轴之间并沿着架体101延伸的传动部件。

提升机构100固定在上述传动部件上,所述架体101上设置有与提升机构的滑动滚轮相配合的导轨105,第一防碰撞滚轮6和第二防碰撞滚轮7能够沿着导轨的侧壁上运动。

第一传动轴103包括第一传动杆31,以及设置在第一传动杆上的第一齿轮32、第二齿轮33和第三齿轮34,所述第一齿轮32与驱动电机102通过链条相连接。

第二传动轴104包括第二传动杆41,以及设置在第二传动杆上的第四齿轮42和第五齿轮43,所述第四齿轮42与第二齿轮33错位设置,第五齿轮43与第三齿轮34错位设置。

在第四齿轮42与第二齿轮33之间,以及第五齿轮43与第三齿轮34之间分别套设有一组链条。驱动电机将动力传递给第一传动轴,第一传动轴再将驱动力通过传动部件传递给第二传动轴。

推送单元94用于将垂直升降单元上的餐盘从提升机构上往下游侧搬送。

下面对提升机构的结构作进一步说明。

一种提升机构100,包括框体1、上盖板2、下盖板3和支撑架4。

其中,支撑架4固定在框体1上,用于提升物品,其包括垂直于框体的两个三角架41,以及设置在两三角架之间、用于承载物品的支撑横杆42。

在框体1的左右两侧还对称设置有滑动滚轮5,该滑动滚轮5设置有两组,且每一组滑动滚轮5在框体1的一侧呈直线排布。优选的,每一组滑动滚轮设置有三个。

上盖板2固定在框体1的上部,下盖板3固定在框体1的下部。

在上盖板2上对称设置有两个第一防碰撞滚轮6,该第一防碰撞滚轮6的半径d0大于第一防碰撞滚轮的圆心到框体侧部边缘的横向距离d1。

在下盖板3上对应设置有两个第二防碰撞滚轮7,该第二防碰撞滚轮7的半径与第一防碰撞滚轮的半径相等,并且同理第二防碰撞滚轮7的半径大于第二防碰撞滚轮的圆心到所述框体侧部边缘的横向距离。

在上盖板2上位于两个第一防碰撞滚轮6之间还对称设置有两个固定锁8。该固定锁通过传动部件与第二传动轴相连接。

进一步的,滑动滚轮5沿滚动方向的假想中心线a与第一防碰撞滚轮6不相接触,如此设置能够保证滑动滚轮在运动时与第一防碰撞滚轮不发生干涉,进一步提高运行的平稳性。

以上所述仅是对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故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装饰,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