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缓冲装置的柔性卷对卷水平收放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442747发布日期:2019-12-17 21:45阅读:263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有缓冲装置的柔性卷对卷水平收放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柔性卷对卷电镀辅助用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带有缓冲装置的柔性卷对卷水平收放装置。



背景技术:

柔性板的电镀生产线较长,在电镀的过程中,柔性板因其自身重力的作用会造成各个位置的松弛度不同,从而影响了柔性板的电镀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带有缓冲装置的柔性卷对卷水平收放装置,其能够调节电镀生产线中柔性板的松弛度提高电镀效果。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带有缓冲装置的柔性卷对卷水平收放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设置有支撑架、收放装置和缓冲装置,所述支撑架上转动设置有第一转动辊和第二转动辊,用以传送柔性板;所述缓冲装置设置在所述支撑架上,并位于所述第一转动辊和所述第二转动辊之间;所述缓冲装置包括配重轮、两连接件和两限位件,所述柔性板从所述配重轮的下方绕设并部分包覆所述配重轮;两所述连接件分别位于所述配重轮的两端部,两所述限位件位于所述配重轮的两端部,并与所述支撑架固定连接;两所述连接件分别套设在两所述限位件上,用以限制所述配重轮的运动;所述收放装置包括卷轴、上辅助轴、下辅助轴和传动箱,所述传动箱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卷轴、所述上辅助轴和所述下辅助轴均与所述传动箱转动连接;所述卷轴用于固定所述柔性板,所述上辅助轴和所述下辅助轴分别位于所述卷轴的上方和下方,用以分别将所述柔性板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的薄膜撕下或贴合。

进一步的,两所述限位件上均设置有上限位传感器和下限位传感器,用以限制所述连接件的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架上设置有过渡板和与所述过渡板转动连接的过渡轮,用以调整所述柔性板的传送高度和方向。

进一步的,所述卷轴包括上卷轴和下卷轴,所述上卷轴和所述下卷轴均与所述传动箱转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架上设置有长度检测传感器。

进一步的,所述传动箱通过调节件与所述底座滑动连接,以调节所述柔性板相对于所述转动辊的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传动箱和所述底座间设置有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包括滑道和与所述滑道配合的滑移件,所述滑道固定在所述底座的上表面,所述滑移件固定在所述传动箱的下表面。

进一步的,所述上辅助轴和所述下辅助轴均为气胀轴。

进一步的,所述传动箱上设置有纠偏仪。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件通过直线轴承与所述限位件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利用设置在电镀生产线两端的收放装置分别实现柔性板的放卷与收卷,第一转动辊和第二转动辊能够实现柔性板在端部的传送;缓冲装置能够利用配重轮的自重实现对柔性板松弛度的调节,使得柔性板在电镀生产线上的松弛度较为均匀,提高电镀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4是支撑架和缓冲装置的整体示意图;

图5是支撑架和缓冲装置的俯视图。

图中标号说明:1、底座;11、滑道;2、支撑架;21、第一转动辊;22、第二转动辊;23、过渡板;231、过渡轮;24、长度检测传感器;3、配重轮;31、连接件;311、直线轴承;32、限位件;321、上限位传感器;322、下限位传感器;4、传动箱;41、调节件;42、纠偏仪;43、滑移件;51、上辅助轴;52、下辅助轴;61、上卷轴;62、下卷轴;7、柔性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参照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带有缓冲装置的柔性卷对卷水平收放装置的一实施例,包括底座1,底座1上设置有支撑架2和收放装置。收放装置能够实现柔性板7的收卷和放卷,支撑架2上转动设置有第一转动辊21和第二转动辊22,柔性板7依次绕设过第一转动辊21和第二转动辊22,因而能够利用第一转动辊21和第二转动辊22实现柔性板7的传送;柔性板7能够利用设置在放卷端和收卷端的柔性卷对卷水平收放装置的同步运动,实现柔性板7的输送。同时转动设置在支撑架2上的转动辊能够支撑柔性板7,以减少柔性板7在电镀时的形变。

参照图1和图3,收放装置包括传动箱4、卷轴、上辅助轴51和下辅助轴52,卷轴、上辅助轴51和下辅助轴52均与传动箱4转动连接,且驱动卷轴、上辅助轴51和下辅助轴52转动的传动齿轮组均设置在传动箱4内部。卷轴用于固定柔性板7的卷材,上辅助轴51和下辅助轴52分别位于卷轴的上方和下方,位于卷轴上方的上辅助轴51用于将柔性板7上表面的薄膜撕下或贴合,位于卷轴下方的下辅助轴52用于将柔性板7下表面的薄膜撕下或贴合。为了使得柔性板7与其上表面和下表面的薄膜能够同步的运动,因而本实施例中上辅助轴51、下辅助轴52和卷轴的转速相同。

参照图1和图3,当将柔性卷对卷水平收放装置放置在电镀生产线的放卷端时,上辅助轴51和下辅助轴52均与卷轴的旋转方向相同,上辅助轴51和下辅助轴52能够分别将覆盖在柔性板7上表面和下表面的薄膜撕下,以便于对柔性板7进行后续的电镀处理。当将其放置在电镀生产线的收卷端时,上辅助轴51和下辅助轴52均与卷轴的旋转方向相反,上辅助轴51和下辅助轴52能够分别将薄膜贴附在柔性板7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以实现整个柔性板7的电镀处理。为了便于将放卷端上绕设的薄膜取下并固定在收卷端,本实施例中上辅助轴51和下辅助轴52均采用气胀轴。

参照图1,卷轴包括上卷轴61和下卷轴62,在使用的过程中,操作者可以根据柔性板7卷材的重量和松弛度选择使用上卷轴61或下卷轴62,以提高使用时的便利性。

参照图1-图5,支撑架2上设置有缓冲装置,缓冲装置位于第一转动辊21和第二转动辊22之间。缓冲装置包括配重轮3,在使用的过程中柔性板7从配重轮3的下方穿设,且柔性板7能够部分包覆配重轮3的外侧壁,从而能够利用配重轮3的自重实现对柔性板7松弛度的调节。缓冲装置还包括两连接件31和两限位件32,两连接件31分别固定设置在配重轮3的两端部,两限位件32分别位于配重轮3的两端部,且两限位件32均与支撑架2固定连接。两连接件31分别套设在两限位件32上,并能够同步的沿限位件32的轴向运动,因而能够利用限位件32和连接件31的配合限制配重轮3运动的方向。

参照图1和图2,在利用配重轮3的自重调节柔性板7松弛度的过程中,配重轮3和连接件31运动的位移较小,因而为了减小连接件31沿限位件32轴向运动时的摩擦阻力,连接件31通过直线轴承311与限位件32滑动连接。

参照图4,限位件32上设置有上限位传感器321和下限位传感器322,上限位传感器321固定在限位件32上,用以限制连接件31和配重轮3的向上运动的最大位移。下限位传感器322固定在限位件32上,用以限制连接件31和配重轮3向下运动的最大位移。当配重轮3运行到下限位传感器322时,卷轴停止运行,待配重轮3上升到上限位传感器321时卷轴启动运行。

参照图4,支撑架2上设置有长度检测传感器24,其能够检测柔性卷被输送的长度,便于调控柔性板7传输的速率。传动箱4上设置有纠偏仪42,其通过自动检测、自动跟踪和自动纠偏等功能,能够对柔性板7的边缘进行跟踪纠偏,以保证卷绕的整齐。

参照图4,支撑架2上还固定设置有过渡板23,过渡板23上转动设置有过渡轮231。过渡轮231的轴线相对于支撑架2的上表面呈一定的倾斜角度,因而能够利用过渡轮231实现柔性板7输送位置和角度的改变。

参照图1,传动箱4通过调节件41与底座1滑动连接,本实施例中调节件41优选伺服电机。利用调节件41能够驱动传动箱4放置在底座1上的位置,因为支撑架2与底座1固定连接,从而能够利用调节件41改变设置在传动箱4上的卷轴相对于支撑架2的位置,因而调节柔性板7相对于支撑架2的位置。

参照图1,为了减小传动箱4在运动过程中其他方向自由度的力对传动箱4运动的干涉,调节件41与传动箱4铰接。为了限制传动箱4运动时的直线度,传动箱4和底座1之间设置有限位组件,限位组件包括滑道11和与滑道11配合的滑移件43,滑道11固定设置在底座1的上表面,滑移件43固定设置在传动箱4的下表面,利用滑道11和滑移件43的配合能够限制传动箱4相对于底座1的运动方向。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是为充分说明本实用新型而所举的较佳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所作的等同替代或变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