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片状物料对中夹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09893发布日期:2020-05-29 12:58阅读:277来源:国知局
一种片状物料对中夹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物料传输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片状物料对中夹持装置。



背景技术:

在太阳能电池加工过程中,硅片在不同的工序、工位传输时,多采用传送带的方式进行传送。在传送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存在振动或者摩擦等因素,导致硅片在传输过程中发生偏移甚至磕碰,因此,在传送过程中,通常采用硅片导向装置进行硅片的位置校正。

现有的硅片位置校正,有采用导向条进行校正的,这种方法容易导致硅片在其上磕碰,导向效果也不好;也有采用气缸配合皮带或者连接杆驱动设置在电池片两侧的夹爪进行校正的,但是难以在保持夹持速度的同时实现轻柔的夹持导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片状物料对中夹持装置,能够保持夹持速度的同时实现轻柔的夹持。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片状物料对中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旋转机构、连杆、夹板和导向机构;其中,

连杆包括分设在旋转机构两侧的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用于夹持片状物料的夹板包括分设在旋转机构两侧的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导向机构包括分设在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底部的第一导向机构和第二导向机构,使得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能够分别在对应的第一导向机构和第二导向机构中沿夹持方向移动;旋转机构通过第一连杆与第一夹板连接,构成第一曲柄滑块结构;旋转机构通过第二连杆与第二夹板连接,构成第二曲柄滑块结构;第一曲柄滑块结构和第二曲柄滑块结构分别使得旋转机构的正反旋转运动带动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分别在第一导向轨和第二导向轨中的直线往复运动;

第一导向机构、第二导向机构和旋转机构的旋转点在同一直线上;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的运动方向相反且运动距离相等。

按上述方案,所述的导向机构为导向轨。

按上述方案,所述的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的底部均为用于在导向轨中滑动的滑块结构,所述的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分别与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的滑块结构转动连接。

按上述方案,所述的旋转机构包括驱动电机和连接杆;连接杆上一点与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即为所述的旋转点;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的一端转动连接。

按上述方案,所述的连接杆上一点为连接杆的中点;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的长度相等;当片状物料为夹持状态时,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之间的距离最近。

按上述方案,所述的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分别位于传送带的两侧,所述的片状物料在传送带上传送,所述的夹持方向与传送带的传送方向相互垂直。

按上述方案,本装置还包括支撑板,所述的导向机构和旋转机构均设置在支撑板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采用2个共用旋转结构的曲柄滑块结构,来对2个夹板进行控制,巧妙的利用了曲柄滑块结构匀速圆周运动转换为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使得直线运动速度最慢的位置对应于夹持状态,从而达到离片状物料越近、夹持越轻柔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片状物料对中夹持装置的旋转点与第一导向轨、第二导向轨在同一直线上,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的运动方向相反且运动距离相等,使得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的位置始终是对称的,起到更好的对中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片状物料对中夹持装置可以通过修改驱动电机参数快速调整夹持终点的间距及速度节拍,结构简单、方便维护、成本更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夹持状态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松开状态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间状态的俯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运动轨迹示意图。

图中:1-连接杆,2-驱动电机,31-第一连杆,32-第二连杆,41-第一夹板,42-第二夹板,51-第一导向轨,52-第二导向轨,61-第一滑块,62-第二滑块,7-片状物料,8-支撑板,1’-连接杆运动轨迹,31’-第一连杆运动轨迹,32’-第二连杆运动轨迹,41’-第一夹板运动轨迹,42’-第二夹板运动轨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片状物料对中夹持装置,如图1至图5所示,它包括旋转机构、连杆、夹板和导向机构。

连杆包括分设在旋转机构两侧的第一连杆31和第二连杆32;用于夹持片状物料7的夹板包括分设在旋转机构两侧的第一夹板41和第二夹板42;作为一种可选的方案,导向机构为导向轨,包括分设在第一夹板41和第二夹板42底部的第一导向轨51和第二导向轨52,使得第一夹板41和第二夹板42能够分别在对应的第一导向轨51和第二导向轨52中沿夹持方向移动;旋转机构通过第一连杆31与第一夹板41连接,构成第一曲柄滑块结构;旋转机构通过第二连杆32与第二夹板42连接,构成第二曲柄滑块结构;第一曲柄滑块结构和第二曲柄滑块结构分别使得旋转机构的正反旋转运动带动第一夹板41和第二夹板42分别在第一导向轨51和第二导向轨52中的直线往复运动。

第一导向轨51、第二导向轨52和旋转机构的旋转点在同一直线上;可以通过设置第一连杆31和第二连杆32的长度,以及第一连杆31和第二连杆32与旋转机构的连接点与旋转点之间的位置关系和距离,使得第一夹板41和第二夹板42的运动方向相反且运动距离相等。

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夹板41和第二夹板42的底部均为用于在导向轨中滑动的滑块结构,即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所述的第一连杆31和第二连杆32分别与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转动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旋转机构包括驱动电机2和连接杆1;连接杆1上一点与驱动电机2的输出轴连接,即为所述的旋转点;连接杆1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杆31和第二连杆32的一端转动连接。

参见图2,驱动电机2和连接杆1的连接点为a,第一连杆31和连接杆1及第一滑块61连接点分别为b1和c1,第二连接杆32和连接杆1及第二滑块62的连接点分别为b2和c2。则a-b1组成第一曲柄,b1-c1组成第一连杆,a-b1-c1组成第一曲柄滑块结构,同样的,a-b2组成第二曲柄,b2-c2组成第二连杆,a-b2-c2组成第二曲柄滑块结构。由于b1-a-b2构成了一体的连接杆1,由驱动电机2带动,因此,第一曲柄滑块结构和第二曲柄滑块结构同步运动。

为了实现更好的对中效果,所述的连接杆1上一点为连接杆1的中点;第一连杆31和第二连杆32的长度相等;当片状物料7为夹持状态时,第一连杆31与第二连杆32之间的距离最近。

优选的,本装置还包括支撑板8,所述的导向轨和旋转机构均设置在支撑板8上。具体的,支撑板8上设有供驱动电机2的输出轴穿过的通孔,驱动电机2的输出轴从支撑板8的底部穿过该通孔后与位于支撑板8上的连接杆1的中点连接。

虽然图1,图3、图4和图5均显示第一夹板41和第二夹板42是向上设置夹持位于旋转机构上部的片状物料7的。然而这只是个实例,第一夹板41和第二夹板42同样可以向下设置,即悬设在传送带的上方,向下设置夹持片状物料7。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利用巧妙的利用了曲柄滑块结构匀速圆周运动转换为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1’为连接杆运动轨迹,31’为第一连杆运动轨迹,32’为第二连杆运动轨迹,41’为第一夹板运动轨迹,42’为第二夹板运动轨迹。当连接杆1与第一连杆31和第二连杆32之间的角度最小时,第一夹板41和第二夹板42距离最近,处于夹持状态;然后连接杆1转动,连接杆1与第一连杆31和第二连杆32之间的角度越来越大,直至连接杆1与夹持方向相互垂直,第一夹板41和第二夹板42以越来越快的速度向外运动,从而松开;当连接杆1继续旋转,第一夹板41和第二夹板42以越来越慢的速度向外运动;当连接杆1反转时,第一夹板41和第二夹板42的运动方向相反,速度的快慢程度也相反。因此,从图5能够清楚的看到,当第一夹板41和第二夹板42越趋近夹持状态,其速度越来越慢,从而实现轻柔夹持的目的。

该对片状物料对中夹持装置结构简单、方便维护、成本更低,并可以通过修改驱动电机2参数快速调整夹持终点的间距及速度节拍,如图3至图5所示,通过修改驱动电机2的参数,使得第一夹板41和第二夹板42位于松开状态(夹持远端)时,连接杆1与夹持方向相互垂直,夹持终点间距更小,速度节拍更快。

本装置适合在片状物料7传输时使用。例如,与传送带配合使用,所述的第一夹板41和第二夹板42分别位于传送带的两侧,所述的片状物料7在传送带上传送,所述的夹持方向与传送带的传送方向相互垂直。当片状物料7传送至本装置处时,启动旋转机构,通过第一曲柄滑块结构和第二曲柄滑块结构分别使得旋转机构正向旋转,从而带动第一夹板41和第二夹板42分别在第一导向轨51和第二导向轨52中向传送带内侧运动,产生夹持动作,接触片状物料7,完成对中校正,然后,让旋转机构反向旋转,第一夹板41和第二夹板42分别在第一导向轨51和第二导向轨52中向外侧运动,产生松开动作,片状物料7继续在传送带上进行传输。

以上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思想和特点,其目的在于使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所以,凡依据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原理、设计思路所作的等同变化或修饰,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