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降板机叉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253493发布日期:2020-06-26 21:46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降板机叉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降板机领域,具体涉及降板机用于托取物品的降板机叉子。



背景技术:

在现实生活中,建筑行业通常用降板机移动或者摆放位于养护架托板上的水泥制品,其中降板机叉子是与托板接触最为频繁的部件,并在实际使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自动化行业的不断发展,人们也急需一种节构简单,操作方便,安全性能好,自动化程度高的降板机叉子,提高生产效率及生产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降板机叉子,本实用新型具有节构简单,操作方便,安全性能好,自动化程度高的优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新型降板机叉子,包括叉子本体、固定架和支撑架,所述叉子本体上固定连接有连接件,所述固定架下侧左端固定连接有支撑体,所述连接件通过支撑销轴与支撑体铰接,所述固定架前侧面与后侧面之间还焊接有固定板,所述支撑架与叉子本体固定连接,支撑架与固定板之间安装有复位弹簧,复位弹簧下端还安装有调整螺栓。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降板机叉子,其中,所述调整螺栓与复位弹簧的底座固定连接,调整螺栓上还套设有锁紧螺母。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降板机叉子,其中,所述固定架下侧右端设有与固定架固定连接的定位板,定位板上还设有通孔,所述支撑架上还设有保持螺栓和定位螺栓,所述保持螺栓的上端穿过定位板上的通孔,所述保持螺栓的上端设有凸台,所述定位螺栓设置在定位板下方。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降板机叉子,其中,所述支撑架上还设置有感应螺栓,所述感应螺栓上方对应设有感应开关,所述感应开关设置在固定架右端。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降板机叉子,其中,所述叉子本体前侧面上设有长条形防撞架,所述叉子本体的前侧面上还设有固定所述长条形防撞架的凹形槽铁,所述凹形槽铁与叉子本体通过螺栓螺纹连接并形成矩形空腔,所述长条形防撞架穿插在所述矩形空腔内,所述长条形防撞架左端还固定连接有碰撞部,所述长条形防撞架右端设有传感器感应部件,所述传感器感应部件连接有传感器。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降板机叉子,其中,所述凹形槽铁包括第一凹形槽铁、第二凹形槽铁和第三凹形槽铁,所述第一凹形槽铁设置在长条形防撞架的左端,所述第二凹形槽铁设置在长条形防撞架中部,所述第三凹形槽铁设置在长条形防撞架右端,所述第一凹形槽铁、第二凹形槽铁和第三凹形槽铁分别与所述叉子本体形成第一矩形空腔、第二矩形空腔和第三矩形空腔,所述长条形防撞架依次穿插在第一矩形空腔、第二矩形空腔和第三矩形空腔内。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降板机叉子,其中,所述碰撞部为直角行铁,碰撞部水平面与长条形防撞架左端固定连接,碰撞部垂直面与叉子本体左侧面之间留有间隙。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降板机叉子,其中,所述传感器为压力开关,设置在叉子本体的右端,所述传感器上还设置有保护罩,所述保护罩为塑料材质。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降板机叉子,其中,所述固定架由左侧壁、右侧壁及前侧壁组成,固定架的前侧壁上设有固定孔。

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降板机叉子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节构简单,操作方便,安全性能好,自动化程度高。在实际应用中本实用新型的固定架是固定在降板机上的,这样降板机就可以托取托盘或者移动物品,通过降板机将叉子本体伸出取回养护架上的托盘,在伸出过程中如遇碰撞,碰撞信号会先碰撞叉子本体上的碰撞部,在传导在长条形防撞架上,最终由传感器感应部件把碰撞信号传递给传感器,防止碰撞进一步扩大;叉子本体取到托盘后,叉子本体相对于固定销轴叉子本体左端下降右端翘起,支撑架上的感应螺栓也会随之升起并接触到固定架上的感应开关,从而标识叉子本体已将取到托盘,在托盘放置完成后复位弹簧使空的叉子本体相对于固定架复位;其中的保持螺栓与定位螺栓可以保证叉子本体相对于固定架不会超出动作范围。

下面结合附图所示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降板机叉子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降板机叉子主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降板机叉子立体图一;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降板机叉子立体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需要说明的,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上、下、前、后、左、右等方位词只是根据附图进行的描述,以便于理解,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以及请求保护范围进行的限制。

如图1至3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降板机叉子的具体实施方式,包括叉子本体1、固定架2和支撑架8,叉子本体1上固定连接有连接件11,固定架2下侧左端固定连接有支撑体25,连接件11通过支撑销轴21与支撑体25铰接,其次固定架2前侧面与后侧面之间还焊接有固定板23,支撑架8与叉子本体1固定连接,支撑架8与固定板23之间还安装有复位弹簧81,复位弹簧81下端还安装有调整螺栓811;在静置时,叉子本体1以支撑销轴为支撑点使其保持正常状态。使用时,叉子本体1取到托盘后,叉子本体1上的连接件11会相对支撑销轴21发生转动,叉子本体1左端下沉右端翘起,这时复位弹簧81因受到压缩获得弹性势能,当放置好托盘后,叉子本体1上的重量减轻,复位弹簧81释放自己获得的弹性势能将叉子本体1还原到正常状态。

作为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让调整螺栓811与复位弹簧81的底座固定连接,调整螺栓811上还套设有锁紧螺母812,当长期使用后复位弹簧81因长期使用弹性势能减弱,叉子1本体左端会向下倾斜,为了叉子本体1回归正常状态,此时便可旋紧调整螺栓811,调整螺栓811与复位弹簧81的底座固定连接,旋紧调整螺栓811后,复位弹簧81的底座就会相对于支撑架8向上移动,复位弹簧81就会收到压缩已补充因长期使用而失去的弹性势能,此时叉子本体1便会回归正常使用状态,然后拧紧锁紧螺母812防止调整螺栓811松动,如果调解调整螺栓811不能满足叉子本体1回归到正常状态也可考虑更换复位弹簧81;本实用新型还在固定架2下侧右端设有与固定架2固定连接的定位板22,定位板22上还设有通孔,在支撑架8上还设置有保持螺栓82和定位螺栓83,定位板22上设置有保持螺栓82通过的通孔,保持螺栓82和定位螺栓83下端都与支撑板螺栓连接,并且保持螺栓82伸出的高度大于定位螺栓83伸出的高度,保持螺栓82的上端穿过定位板22上的通孔,保持螺栓82上端还设有凸台,定位螺栓83设置在定位板22下方,叉子本体1在托取托盘时和复位时,固定架2上的定位板22会在保持螺栓82的凸台与定位螺栓83的顶端所限制的区间内运动,保证了叉子本体1在工作过程中其动作范围不超过必要的范围;为了使其控制更为精确,本实用新型的支撑架8上还设置有感应螺栓84,并且感应螺栓84上方设有在固定架2右端的感应开关9,使用时,叉子本体1在托取放置在养护架上的托盘时,叉子本体1右端翘起,设置在支撑架8上的感应螺栓84会因叉子本体1右端翘起触碰到固定架2右端设置的感应开关9,标识叉子本体1已经托取到托板。

作为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叉子本体1前侧面上设有长条形防撞架3,叉子本体1的前侧面上还设有固定长条形防撞架3的凹形槽铁5,凹形槽铁5与叉子本体1通过固定螺栓螺纹连接并形成矩形空腔,长条形防撞架3穿插在所述矩形空腔内,长条形防撞架3左端还固定连接有碰撞部4,长条形防撞架3右端设有传感器感应部件6,传感器感应部件6连接有传感器7,传感器7出端连接有微处理器。在实际应用中将本实用新型通过固定架2与降板机固定连接,降板机通过控制叉子本体1伸出去送出或者取回托板,伸出的过程中万一有碰撞,会首先碰触到长条形防撞架3左端固定连接的碰撞部4,接着长条形碰撞架3相对于凹形槽铁5与叉子本体1所成矩形空腔发生位移,最后传导在长条形防撞架3右端设置的感应部件6上,进而触发传感感器7动作,并把碰撞信号传输给与传感器7输出端连接的微处理器,微处理器可以是pcl或者单片机,微处理器在接收到碰撞信号后会发出停止动作信号,使叉子本体1停止向外伸出,从而防止进一步碰撞而产生更大的安全事故。

作为优化方案,本实用新型的凹形槽铁5包括第一凹形槽铁51、第二凹形槽铁52和第三凹形槽铁53,第一凹形槽铁51设置在长条形防撞架3的左端,第二凹形槽铁52设置在长条形防撞架3中部,第三凹形槽铁53设置在长条形防撞架3右端,第一凹形槽铁51、第二凹形槽铁52和第三凹形槽铁53分别与叉子本体1形成第一矩形空腔、第二矩形空腔和第三矩形空腔,长条形防撞架3依次穿插在第一矩形空腔、第二矩形空腔和第三矩形空腔内。设置以上结构使叉子本体1在遇到碰撞过程中,长条形防撞架3得以更加平稳的在凹形槽铁5与叉子本体1形成的矩形空腔中发生位移而不产生弯曲。碰撞部4设置为直角行铁,碰撞部4水平面与长条形防撞架2左端固定连接,碰撞部4垂直面与叉子本体1左侧面之间留有间隙。设置以上结构使叉子本体1在伸出过程中,相对于凹形槽铁5与叉子本体1通过固定螺栓螺纹连接并形成的矩形空腔发生的位移变大,在遇到碰撞时会先碰撞碰撞部4而不会碰撞到叉子本体1,进而起到保护叉子本体1不受损坏。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应用中本实用新型中传感器7为压力开关,设置在叉子本体1的左端,传感器7上还设置有保护罩,保护罩为塑料材质。以防止物品掉落损坏传感器7,减少传感器7的损坏率。本实用新型的固定架2由左侧壁、右侧壁及前侧壁组成,固定架2的左侧壁、右侧壁下端焊接在叉子本体1上,固定架2的前侧壁上设有固定孔24,通过设置以上结构使安装本实用新型更加方便,省时省力。

以上实施例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的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工程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形式的变形,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