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混凝土摊平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39421发布日期:2020-07-04 01:12阅读:299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混凝土摊平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混凝土摊平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建筑混凝土摊平装置。



背景技术:

建筑用混凝土是用来建造建筑的,它是由胶凝材料、骨料和水(有些品种的混凝土中可不加水),按适当的比例拌和而成的混合物,经一定时间后硬化而成的人造石材,简写为“砼”。混凝土按所用胶凝材料分为水泥混凝土、石膏混凝土、沥青混凝土、聚合物混凝土等,现有建筑混凝土摊平装置均为人工手动对混凝土进行摊平,无法在混凝土下料的同时进行自行摊平,增加了劳动力,降低工作效率,同时也消耗了大量的时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混凝土摊平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混凝土摊平装置,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内腔设置有导料机构;

所述导料机构包括转轴、从动皮带轮、隔板、底板、矩形孔、第一长板、第二长板、手推杆和料斗;

所述外壳的顶端设置有料斗,所述外壳的内腔沿前后方向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转轴,两个所述轴承的外环分别与外壳的前后两侧内壁中心位置固定连接,两个所述轴承的内环分别与转轴的外壁前后两端过盈配合,且转轴的前端延伸出外壳的前侧壁过盈配合有从动皮带轮,位于外壳内腔的转轴的外壁沿周向均设置有隔板,所述外壳的底端设置有底板,且底板的表面与转轴的相对应位置开设有矩形孔,所述底板顶端右侧前后两端均设置有手推杆,所述底板的前后两侧设置有左右对称的第一长板的一端,所述第一长板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长板,所述第二长板的底端设置有下料摊平机构;

所述摊平伸缩机构包括第三长板、圆杆、滚轮、皮带轮、皮带、刮板、长条孔、螺栓和卡柱;

所述第二长板的底端左右两侧均设置有第三长板,位于前后两侧的两个所述第三长板的内侧底端均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圆杆,所述圆杆的外壁前后两侧均过盈配合有轴承的内环,所述轴承的外环与第三长板的内侧固定连接所述圆杆的外侧设置有滚轮,位于左侧的所述圆杆的外壁前侧过盈配合有皮带轮,且皮带轮的外壁通过皮带与从动皮带轮转动连接,所述底板的右侧前后两端沿上下方向均安装有卡柱,所述刮板的右侧壁前后两端沿上下方向均开设有长条孔,所述长条孔的内腔穿插有与卡柱螺接对刮板锁紧有的螺栓。

优选的,所述外壳的顶端开口处为梯形。

优选的,所述隔板的数量为五个,五个隔板按顺时针每隔72度分布在转轴的外壁上。

优选的,所述长条孔的螺栓的螺帽宽度大于长条孔的内腔宽度。

优选的,所述刮板的形状为“v”字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建筑混凝土摊平装置,在实际使用时,通过导料机构实现对建筑混凝土装置进行上料,通过下料摊平伸缩机构,达到建筑混凝土进行摊平和对混凝土的摊平厚度进行任意调整,可在混凝土下料的同时自行将混凝土摊平,无需人工手动,减少了劳动力,提高了工作效率,也加快了施工进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右侧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外壳和料斗的正面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摊平伸缩机构右视图。

图中:1、外壳,2、转轴,3、从动皮带轮,4、隔板,5、底板,6、矩形孔,7、第一长板,8、第二长板,9、第三长板,10、圆杆,11、滚轮,12、皮带轮,13、皮带,14、手推杆,15、刮板,16、长条孔,17、螺栓,18、卡柱,19、料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建筑混凝土摊平装置技术方案:一种建筑混凝土摊平装置,包括外壳1,外壳1的内腔设置有导料机构;

导料机构包括转轴2、从动皮带轮3、隔板4、底板5、矩形孔6、第一长板7、第二长板8、手推杆14和料斗19;

外壳1的顶端设置有料斗19,料斗19用于辅助混凝土倒入,外壳1的内腔沿前后方向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转轴2,转轴2用于辅助隔板4存储混凝土和倒出混凝土,两个轴承的外环分别与外壳1的前后两侧内壁中心位置固定连接,两个轴承的内环分别与转轴2的外壁前后两端过盈配合,且转轴2的前端延伸出外壳1的前侧壁过盈配合有从动皮带轮3,位于外壳1内腔的转轴2的外壁沿周向均设置有隔板4,隔板4用来对倒入的混凝土进行分批盛放,外壳1的底端设置有底板5,且底板5的表面与转轴2的相对应位置开设有矩形孔6,矩形孔6用于向下掉出混凝土,底板5顶端右侧前后两端均设置有手推杆14,底板5的前后两侧设置有左右对称的第一长板7的一端,第一长板7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长板8,第二长板8的底端设置有下料摊平机构;

摊平伸缩机构包括第三长板9、圆杆10、滚轮11、皮带轮12、皮带13、刮板15、长条孔16、螺栓17和卡柱18;

第二长板8的底端左右两侧均设置有第三长板9,通过第三长板9进而使滚轮11的外置远离矩形孔6下料处,可有效防止该装置在移动过程中由于滚轮11之间距离过小而使混凝土堆积在滚轮11处影响使用,位于前后两侧的两个第三长板9的内侧底端均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圆杆10,圆杆10的外壁前后两侧均过盈配合有轴承的内环,轴承的外环与第三长板9的内侧固定连接圆杆10的外侧设置有滚轮11,通过滚轮11带动圆杆10旋转,进而促使圆杆10带动皮带轮12同时旋转,位于左侧的圆杆10的外壁前侧过盈配合有皮带轮12,且皮带轮12的外壁通过皮带13与从动皮带轮3转动连接,通过皮带轮12带动从动皮带轮3同时旋转,进而使转轴2一同旋转,底板5的右侧前后两端沿上下方向均安装有卡柱18,刮板15的右侧壁前后两端沿上下方向均开设有长条孔16,长条孔16的内腔穿插有与卡柱18螺接对刮板15锁紧有的螺栓17。

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外壳1的顶端开口处为梯形,梯形口便于混凝土倒入。

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隔板4的数量为五个,五个隔板4按顺时针每隔72度分布在转轴2的外壁上,通过隔板4可将导入的混凝土进行分批依次向下倒出。

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长条孔16的螺栓17的螺帽宽度大于长条孔16的内腔宽度,螺帽大于长条孔16的内腔宽度可将卡柱18固定住,从而实现对卡柱18的升降调整固定。

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刮板15的形状为“v”形,“v”字形可在对混凝土进行挂平时,促使混凝土向两侧推平,防止混凝土堆积,影响刮平效果。

其详细连接手段,为本领域公知技术,下述主要介绍工作原理以及过程,具体工作如下。

当需要对建筑混凝土进行摊平时,将需要摊平的混凝土从料斗19倒入外壳1内,双手握住手推杆14向左侧推动,从而滚轮11、圆杆10、和皮带轮12同时逆时针旋转,该装置向左侧移动,由于皮带轮12与从动皮带轮3通过皮带13转动连接,因此当皮带轮12在做逆时针圆周运动时,促使从动皮带轮3带动转轴2和隔板4同步逆时针旋转,隔板4可使混凝土在外壳1内逆时针输送,当隔板4每旋转60度时便可使混凝土穿过矩形孔6落在地面上,再由刮板15对掉落的混凝土进行刮平,由于刮板15为“v”字形,因此在对混凝土进行挂平时,可将混凝土由中间向两侧推平,防止混凝土堆积,影响刮平效果,实现建筑混凝土摊平,当需要调整刮板15高度时,旋出螺栓17解除对刮板15的固定并上下移动刮板15调整至合适高度再将螺栓17旋紧,达到对混凝土的摊平厚度进行任意调整,操作简单,可在混凝土下料的同时自行将混凝土摊平,无需人工手动,加快了施工进度,满足使用者的需求。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顶端”、“底端、“一端”、“中心位置”、“内腔”、“表面”、“上”、“一侧”、“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同时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过盈配合”、“固定”、“设置”、“螺接”、“插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