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引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223604发布日期:2020-06-23 22:11阅读:226来源:国知局
牵引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电梯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牵引组件。



背景技术:

在住宅楼等建筑物内装配电梯,电梯井的尺寸较小,需缩减层门系统的尺寸,以提高建筑物中空间的利用率。在轿厢移动至相应地层门系统位置时,轿厢上的开门门刀耦合至门锁组件,继而带动门锁组件移动,以开启层门。

门锁组件的滚轮位置与门锁组件的耦合位置相配合,现有的门锁组件的滚轮位置调节不方便,导致层门系统与轿厢位置匹配效果差,装配及调整难度高,装配不方便。门锁开关的引导孔朝上,导致灰尘等异物进入到引导孔,导致触发失效。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牵引组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公开的第一方面是:一种牵引组件,应用于旁开层门系统,所述旁开层门系统包括上坎组件、滑动装配于所述上坎组件的第一挂板组件和第二挂板组件,所述牵引组件包括安装于所述第一挂板组件的第一引导轮、安装于所述第二挂板组件的第二引导轮、张紧连接所述第一引导轮和第二引导轮的引导绳、固连于所述上坎组件的调节架,所述引导绳的两端固定于所述调节架,所述调节架调节所述引导绳的工作长度,所述引导绳带动所述第一挂板组件和第二挂板组件沿所述上坎组件向同一方向移动。

可选地,所述调节架包括支架主体、活动连接于所述支架主体的第一调节部和第二调节部,所述引导绳的第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一调节部,所述引导绳的第二端固定于所述第二调节部,所述第一调节部和第二调节部沿所述引导绳的轴向伸缩调节以改变所述引导绳的工作长度。

可选地,所述第一调节部包括滑动连接于所述支架主体的固定销,所述引导绳固定于所述固定销。

可选地,所述第一调节部还包括套设于所述固定销的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两端分别弹性抵接于所述支架主体和所述固定销的凸起部位。

可选地,所述第二调节部包括螺杆件和锁定螺母,所述引导绳的一端固连于所述螺杆件,所述螺杆件的另一端插接连接于所述支架主体,所述锁定螺母螺旋连接于所述螺杆件并抵接于所述支架主体。

可选地,所述引导绳的端部固连有连接销,所述连接销卡接连接于所述螺杆件。

可选地,所述第一引导轮的回转轴线平行于所述第二引导轮的回转轴线,所述第一引导轮的回转轴线垂直于所述第一挂板组件的移动方向。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发明和现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优点是:

牵引组件连接于第一挂板组件和第二挂板组件,以牵引第一门板组件和第二门板组件向同一方向移动,牵引效果好。引导孔的开口朝向第二门板组件方向且引导孔的中心线平行于第二门板组件,避免灰尘等异物进入到引导孔中,门锁开关的触发稳定性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旁开层门系统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旁开层门系统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门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旁开层门系统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门锁装置10;门锁组件11;锁钩板111;触发件112;触发杆1121;支撑板1122;平板部11221;弯折部11222;支撑部11223;门锁开关12;调节组件13;调节板131;锁固部1311;横向连接部1312;纵向连接部1313;锁定部1314;锁定件132;门锁板14;第一滚轮15;第二滚轮16;转轴17;牵引组件20;调节架21;支架主体211;第一调节部212;固定销2121;弹性件2122;第二调节部213;螺杆件2131;锁定螺母2132;第一引导轮22;第二引导轮23;引导绳24;上坎组件30;导轨31;第一挂板组件40;第二挂板组件50。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因此而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见图1和图2所示:旁开层门系统包括门锁装置10、上坎组件30、装配于上坎组件30的牵引组件20、滑动装配于上坎组件30的第一挂板组件40和第二挂板组件50、以及安装于第一挂板组件40的第一门板组件和安装于第二挂板组件50的第二门板组件,门锁装置10包括安装于上坎组件30的门锁开关12和可转动连接于第二挂板组件50的门锁组件11。门锁开关12设有引导孔,引导孔的开口朝向第二门板组件方向且引导孔的中心线平行于第二门板组件。牵引组件20连接于第一挂板组件40和第二挂板组件50,以牵引第一门板组件和第二门板组件向同一方向移动。门锁组件11在外力作用下转动且部分插入引导孔,以触发门锁开关12。

上坎组件30设有导轨31,第一挂板组件40和第二挂板组件50滑动连接于导轨31。其中,牵引组件20能引导第一挂板组件40和第二挂板组件50同时向一侧展开,以使第一门板组件和第二门板组件向一侧移动并叠加。反之,第一门板组件和第二门板组件向另一侧展开并关闭。牵引组件20连接于第一挂板组件40和第二挂板组件50,以牵引第一门板组件和第二门板组件向同一方向移动,牵引效果好。

第一挂板组件40和第二挂板组件50通过门挂轮滚动连接于导轨31,并且,第二挂板组件50通过门锁组件11锁定于上坎组件30。第一滚轮15和第二滚轮16与轿厢组件的门刀组件耦合连接,以使门锁组件11在轿厢组件开门到位的情况下解除锁定。第一挂板组件40和第二挂板组件50能在牵引组件20的牵引力作用下同时移动,开门效果好。

引导孔的开口朝向第二门板组件方向且引导孔的中心线平行于第二门板组件,当旁开层门系统安装至建筑物时,引导孔的开口朝向下面,即引导孔的开口位于重力方向,灰尘等异物不会在重力作用下落入到引导孔内,避免灰尘等异物进入到引导孔中,门锁开关12的触发稳定性好。

可选地,门锁组件11包括可转动连接于第二挂板组件50的锁钩板111和安装于锁钩板111的触发件112,锁钩板111在外力作用下转动,触发件112插入门锁开关12,或触发件112与门锁开关12分离。锁钩板111可转动连接于第二挂板组件50,其转动范围可控,触发件112随锁钩板111转动的插接尺寸准确度高。

触发件112安装于锁钩板111,可选地,触发件112包括固定于锁钩板111的支撑板1122、固定于支撑板1122且与门锁开关12相对应的触发杆1121。支撑板1122设有调节孔,以调节支撑板1122于锁钩板111的连接位置。支撑板1122用于调节触发杆1121的位置及角度,以使锁钩板111转动至锁定位置时,触发杆1121能插入门锁开关12并触发门锁开关12的电信号。锁钩板111转动至解锁位置时,触发杆1121与门锁开关12分离并解除门锁开关12的通路。支撑板1122设有调节孔,该调节孔用于微调触发杆1121的插接角度和位置,调节方便。可选地,触发杆1121设有两根。

见图2和图3所示:可选地,支撑板1122包括支撑部11223、自支撑部11223弯折形成的弯折部11222和自弯折部11222弯折形成的平板部11221,平板部11221与支撑部11223垂直,触发杆1121锁固于平板部11221。支撑板1122用于安装触发杆1121,并调节触发杆1121的触发位置,同时,支撑板1122还用于限定触发杆1121的插接深度。支撑板1122构成近似于“l”字形结构,弯折部11222用于过渡和连接支撑部11223和平板部11221,提高支撑板1122的结构稳定性,可选地,弯折部11222呈“c”字形,受力性能好,能提高平板部11221的受压强度。

可选地,门锁装置10还包括装配于锁钩板111的门锁板14、安装于门锁板14的第一滚轮15和第二滚轮16,第一滚轮15和第二滚轮16在外力作用下带动锁钩板111转动。触发件112与门锁开关12分离,牵引组件20牵引第一门板组件和第二门板组件向同一方向移动打开。

可选地,门锁组件11还包括连接于门锁板14的转轴17,转轴17位于第一滚轮15和第二滚轮16之间。第一滚轮15和第二滚轮16的左右位置可调,并适配门刀组件的配合位置,位调节方便。可选地,第一滚轮15与转轴17的距离小于第二滚轮16与转轴17的距离,以使第一滚轮15和第二滚轮16在门刀组件的带动下,驱动门锁板14朝向一侧偏转并解锁,转动扭矩力大,解锁效果好。可选地,第一滚轮15、转轴17和第二滚轮16呈三角状分布于门锁板14。

门锁装置10包括可拆卸装配于上坎组件30的调节组件13,门锁开关12安装于调节组件13,调节组件13用于调节门锁开关12于触发件112的配合位置。门锁开关12安装于调节组件13,并随调节组件13移动,以处于对应触发件112转动范围的配合位置,触发效果好,使用寿命长。

可选地,调节组件13包括调节板131和锁定件132,门锁开关12安装于调节板131,调节板131通过锁定件132锁固于上坎组件30,门锁开关12随调节板131移动。锁定件132穿插于调节板131并锁定连接于上坎组件30,以使门锁开关12能稳定于相应的安装位置,且受到的支持力强度高。

可选地,调节板131包括连接于上坎组件30的锁定部1314、自锁定部1314弯折形成的纵向连接部1313、自纵向连接部1313弯折形成的横向连接部1312、以及自横向连接部1312弯折形成的锁固部1311,门锁开关12固定于锁固部1311。调节板131的形状呈阶梯状弯曲结构,能有效吸收触发件112插接至门锁开关12过程中的冲击力,缓冲效果好。

可选地,锁定部1314开设有第一长孔,锁固部1311开设有第二长孔,第一长孔的中心线垂直于第二长孔的中心线。门锁开关12固定于锁固部1311的第一长孔,并沿第一长孔的中心线方向移动,以调节门锁开关12的引导孔的开口方向和延伸角度,调节方便。锁固部1311开设有第二长孔,以整体调节门锁开关12和调节板131的位置,调节范围广,调试方便。

见图1和图2所示:牵引组件20应用于旁开层门系统,旁开层门系统包括上坎组件30、滑动装配于上坎组件30的第一挂板组件40和第二挂板组件50。牵引组件20包括安装于第一挂板组件40的第一引导轮22、安装于第二挂板组件50的第二引导轮23、张紧连接第一引导轮22和第二引导轮23的引导绳24、固连于上坎组件30的调节架21。引导绳24的两端固定于调节架21,调节架21调节引导绳24的工作长度,引导绳24带动第一挂板组件40和第二挂板组件50沿上坎组件30向同一方向移动。

门刀组件张紧连接于第一滚轮15和第二滚轮16并带动门锁组件11解锁,并带动第二挂板组件50沿导轨31移动。引导绳24在第二挂板组件50的驱动下带动第一挂板组件40同时移动,以使第一挂板组件40和第二挂板组件50在引导绳24的带动下同时向一侧移动重叠或展开。牵引组件20连接于第一挂板组件40和第二挂板组件50,以牵引第一门板组件和第二门板组件向同一方向移动,牵引效果好。值得一提的是,门锁组件11也可安装于第一挂板组件40并锁定于第二挂板组件50。

见图2和图4所示:可选地,调节架21包括支架主体211、活动连接于支架主体211的第一调节部212和第二调节部213,引导绳24的第一端固定于第一调节部212。引导绳24的第二端固定于第二调节部213,第一调节部212和第二调节部213沿引导绳24的轴向伸缩调节以改变引导绳24的工作长度。

支架主体211固连于上坎组件30,第一调节部212和第二调节部213相对于支架主体211活动,以调节引导绳24相对于支架主体211的长度。其中,引导绳24穿出支架主体211外的长度设为工作长度。第一调节部212和第二调节部213沿引导绳24的轴向移动,以改变第一调节部212和第二调节部213相对于支架主体211的位置,继而改变引导绳24的张紧力,牵引组件20的牵引力调节方便。

可选地,支架主体211设为“u”字形结构的钣金件,第一调节部212和第二调节部213分别滑动连接于支架主体211的两个折弯边。支架主体211两个折弯边的合围区域形成第一调节部212和第二调节部213的调节区域,调节效果好。

可选地,第一调节部212包括滑动连接于支架主体211的固定销2121,引导绳24固定于固定销2121。固定销2121呈台阶轴状,包括插接部和止动部,插接部滑设于支架主体211,止动部用于限定固定销2121的插接位置并提供限定支撑力。引导绳24的一端固连于插接部,连接稳定性好。

可选地,第一调节部212还包括套设于固定销2121的弹性件2122,弹性件2122的两端分别弹性抵接于支架主体211和固定销2121的凸起部位。弹性件2122可设为碟簧、弹簧垫圈等结构套设于固定销2121的插接部并抵接于止动部,弹性件2122用于调节固定销2121与支架主体211之间的位置及配合长度,调节效果好。弹性件2122还能缓冲引导绳24作用于支架主体211的冲击力,缓冲效果好。

可选地,第二调节部213包括螺杆件2131和锁定螺母2132,引导绳24的一端固连于螺杆件2131,螺杆件2131的另一端插接连接于支架主体211,锁定螺母2132螺旋连接于螺杆件2131并抵接于支架主体211。引导绳24固定于螺杆件2131,并随螺杆件2131的移动而调节张紧力。螺杆件2131穿过支架主体211并与锁定螺母2132连接,锁定螺母2132能锁定螺杆件2131与支架主体211,锁定效率高。

可选地,引导绳24的端部固连有连接销,连接销卡接连接于螺杆件2131。连接销设为柱状刚性结构,其卡接于螺杆件2131,两者的结合紧密性好,受力性能好。可选地,螺杆件2131开设有卡接孔,卡接孔的轴线垂直于螺杆件2131的轴线,连接销插接于卡接孔,以限定引导绳24的位置,连接效果好。

见图2和图5所示:可选地,第一引导轮22的回转轴17线平行于第二引导轮23的回转轴17线,第一引导轮22的回转轴17线垂直于第一挂板组件40的移动方向。引导绳24张紧连接于第一引导轮22和第二引导轮23,第一挂板组件40和第二挂板组件50间隔固定于引导绳24,并随引导绳24的转动而同步移动,同步性好。

电梯的结构目前已广泛使用,其它结构和原理与现有技术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