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隔板、隔带装置、导辊及机械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076892发布日期:2020-11-27 10:16阅读:90来源:国知局
一种隔板、隔带装置、导辊及机械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输送带隔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隔板、隔带装置、导辊及机械设备。



背景技术:

布草后整理设备,如烫平机、展布机、送布机等,需要使用用于隔开输送皮带的导辊,输送皮带在设备内所起作用是输送展平织物布料,隔带辊将每根输送皮带间隔起来,防止皮带发生横向滑移。

布草包括包含酒店客房床上用品:如床单、被套、枕套、枕芯、被芯、装饰面料等;酒店卫浴产品:如方巾、面巾、浴巾、浴袍等;酒店餐厅用纺织品:如台布、口布、椅套等。

现有的隔带辊采用普通的无缝钢管冷拔后对钢管的表面进行喷涂,然后在钢管的外侧间隔套装塑料套筒和隔片,钢管的两端通过螺母对端部的塑料套筒进行固定,皮带套在塑料套筒上,皮带与皮带之间通过隔片进行限位,套筒与隔片的连接处有棱角或缝隙,会对输送带产生磨损。

随着洗涤设备的技术改进,尤其是以日本自欧洲的洗涤设备为代表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导辊的转速也越来越快,洗涤效率越来越高,但是随之出现一个问题,转速的增加导致输送带与隔片的磨损速度也随之增加,二者任一的磨损均会导致输送带的跑偏。

现在制辊领域方法一是使用进口输送带,其价格为国产输送带的3-5倍,其次就是增加隔片的高度和表面光洁度,后一种方式在国内产商中最为通用,导致隔片的高度越来越高,一是输送带厚度一般在2mm左右,隔片的高度若大于25mm,传送布草容易导致布草起皱,二是会压缩其他导辊的安装空间,三是既不美观又会增加导辊的运输难度,也不符合洗涤设备精细化的发展趋势。

如图10所示,传统隔片产生磨带的原因主要几个方面,一是隔片制备工艺多采用激光切割,隔片的厚度与隔片的加工成本成正比,为将降低成本,只要隔带在使用时能够达到所需的抗抗冲击性能,隔片都做到尽量薄,另一方面,输送皮带之间的间隙比较小,限制技术人员向增加隔板厚度方向研发的设计空间,导致市面上隔片的度较小,隔片的厚度在最近十几年已形成行业惯例,中国专利205839435u,公开了一种烫平机用隔带辊,旨在使用不锈钢波状隔板110代替传统的塑料隔板,虽然提高了导辊本身的使用寿命,但也没有突破池管理的束缚;没能解决磨带的问题,在高速转动的条件下仍会对输送带尤其是输送带的边沿处造成磨损;

经研究发现,隔板磨带的原因之一是在洗涤设备运行时输送带频繁爬带,如图10所示,输送带容易在端部11处,因偏移应力的缘故,由于隔片在高速转动同时输送带处于张紧状态,就会导致输送带频繁爬带,当隔板顶部为平面尤其是当隔板厚度小于1mm,输送带容易爬带并越过隔片,一旦输送带的边沿越过隔片后,输送带的局部偏移量就增多,并且会造成输送皮带的抖动,导致隔片对输送带造成边抖动边磨擦,使用一端时间后,隔片便会对输送带的边沿带来较为严重的磨损;洗涤设备的使用的输送带较之普通皮带价格昂贵几万到十几万不等,其成本远大于隔带辊,因此亟需解决输送带的爬带问题。

现在制辊领域通用方法是使用进口输送带,其价格为国产输送带的3-5倍,其次就是增加隔片的高度,一方面导致隔片的高度越来越高,既不美观还会增加导辊的运输难度,并且会压缩其他导辊的安装空间,不符合洗涤设备精细化的发展趋势,另一方面,在允许的安装空间限制下,即使隔片达到最大高度,也不能够阻止在应力作用下输送带边沿越过隔片进而引发输送带的磨损。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隔板、隔带装置、导辊及机械设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隔板,包括环形的本体,所述本体的厚度不小于2mm且高度不小于1mm;

所述本体的顶端设置阻隔部,所述阻隔部的中部为最高点,所述阻隔部靠近所述本体的端部为最低点,所述阻隔部的最低点与本体连接且所述阻隔部的最高点与最低点之间平滑过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隔板厚度不小于2mm,阻隔部最高点与最低点平滑过渡,一是增加阻隔部最高点、最低点的水平距离,使输送带的边沿越过阻隔部的难度增加,当隔板的厚度超过2mm时输送带的边沿几乎不会再越过阻隔部,减轻输送带的爬带现象,二是平滑过渡没有棱角,能够减少对输送带的磨损,增加输送带的使用寿命;

2、阻隔部的最高点与最低点之间平滑过渡,有利于输送带与阻隔部接触时平稳滑移,减少输送带的抖动;

3、输送带厚度小于2mm,有效控制隔板的高度,有利于在传送布草时,布草平整不起皱;

4、降低洗涤设备的运行成本,输送带运行成本的主要部分之一,传统的隔板半年左右换一次输送带,本实用新型能够延长输送带使用寿命2-3倍,减少由于更换输送带导致的误工费用。

进一步的,所述阻隔部为

第一阻隔部,所述第一阻隔部为向上凸起的弧形阻隔部,可以为半圆形或半椭圆形;

或者

第二阻隔部,所述第二阻隔部包括两个隔带部以及连接两个隔带部的缓冲部,所述隔带部为向内凹的弧形,所述缓冲部为向上凸起的弧形,所述隔带部与侧壁及缓冲部的连接处通过弧形导角平滑过渡。

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在阻隔部的最高点与最低点之间为上凸或下凹的弧形连接面,使阻隔部的顶顶端的宽度尽量大,减小输送带越过隔片时受到的阻力,阻止输送带越过阻隔部的最高点,同时是阻隔部的最低点与最高点之间形成弧形支撑,输送带沿着隔板向上爬时能够时刻与隔板接触,增加输送带与隔板间的摩擦力,延缓输送带的爬带幅度,防止输送带越过隔片,有效减少输送带被磨损。

进一步的,所述隔板内部为中空结构。

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隔板内部为中空结构能够降低管体的质量,减少隔板制备的材料成本。

进一步的,所述隔板的厚度为3-10mm;和/或所述本体的高度为10-25mm。

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隔板的宽度和高度的适当增加,二者协同作用,能够进一步有效防止输送带的边沿越过阻隔部的最高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隔带装置,包括若干同轴且依次首尾排列的隔套,所述隔套的长度不小于输送带的宽度,所述隔带装置的两端和/或隔套的连接处设有上述任一项所述的隔板,所述隔板沿隔套的径向设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隔板沿隔套的径向设置且厚度不小于3mm,相邻的两个隔板间形成用于放置输送带的容置槽,使输送带被限制在容置槽内,使用时,通过增加隔板的宽度增加输送带的边沿越过阻隔部的难度,当隔板的厚度超过3mm时输送带的边沿几乎不会再越过阻隔部,使输送带与隔板之间不会形成局部重压,减少隔板对输送带的磨损,能够增加输送带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的,所述隔套的壁厚不大于0.5mm。

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方便将隔板与隔套进行一体成型。

进一步的,所述隔套与隔板一体设置;

或者

隔套连接处的所述隔板为中间隔板,所述中间隔板与位于其两侧的任一隔套固定连接。

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隔套与隔板一体设置能够提升加工效率,降低制造成本;所述中间隔板与位于其两侧的任一隔套固定连接能够防止隔板与隔套的连接处存在缝隙。

进一步的,隔套连接处的所述隔板为中间隔板,所述中间隔板与位于其两侧的任一隔套固定连接;

所述隔套的一端设置公榫,所述隔套的另一端设置可与所述公榫相配合的母榫。

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各隔套能够同步转动,避免单个隔套磨损,优选隔套的另一端设置环形公榫,安装时公榫卡入目榫,防止隔套的连接处存在缝隙。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导辊,包括辊体,所述辊体上设有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隔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在导辊上配置上述隔板,用以防止输送带的磨损。

进一步的,所述隔带装置套设与所述辊体外部,且所述隔套与辊体的直径差不大于0.3mm。

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能够制备出跳动幅度小的隔带辊,适应现在转速越来越快的烫平机,防止因导辊的径向引起输送带的抖动,减轻动力系统的负荷。

进一步的,所述辊体内部为中空结构,所述辊体的两端分别设有轴头,所述轴头通过支撑件与所述辊体的内壁连接;

所述支撑件包括环形本体,所述环形本体的外沿连接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另一端连接支撑部,所述支撑部与内管内壁;所述支撑部与水平面的夹角为锐角,且所述支撑部外沿围成的圆形的直径大于连接部外沿围成的圆形的直径。

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支撑件受到径向外力时(如径向向内压力、向外拉力等),连接部发生形变带动支撑部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增大或减小,支撑件在穿入管体内时会受到管壁的径向压力,进而带动支撑部的倾斜角度减小,由于此时连接部的回复应力不会消除,在连接部的回复应力作用下支撑部形成弹性支撑,一是在设计时支撑件的直径可以大于管体内腔的直径,支撑件穿入管体后形成过盈配合,在管体与支撑部之间没有间隙,增加支撑件对管壁的支撑力,有效防止管体变形,有助于使管件保持出厂时的圆度公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机械设备,所述机械设备包括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导辊,所述机械设备为烫平机、展布机、送布机、折叠机、堆码机中的任意一项。

附图说明

图1为隔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隔板一种结构的剖面图。

图3为隔板另一种结构的剖面图。

图4为隔套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5为隔套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6为隔带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导辊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导辊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9为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隔板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附图中所示标号:1-本体;2-阻隔部;3-隔套;31-公榫;32-母榫;4-辊体;5-支撑件;51-环形本体;52-连接部;53-支撑部;6-隔板;7-导辊轴;100-传统隔片;110-不锈钢波状隔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一种隔板6,包括环形的本体1,所述本体1的高度为1-25mm且厚度不小于3mm,优选的,所述隔板6的厚度为3-10mm,高度为10-25mm。

所述本体1的顶端设置阻隔部2,所述阻隔部2包括两个侧壁以及连接两个侧壁的顶壁,所述顶壁远离所述侧壁的中部为最高点,所述顶壁靠近所述侧壁的端部为最低点,所述阻隔部2的最低点与隔板6连接且所述阻隔部2的最高点与最低点之间平滑过渡,具体的,如图2所示,所述阻隔部2为第一阻隔部2,第一阻隔部2为向上凸起的弧形阻隔部2;或者如图3所示,所述阻隔部2为第二阻隔部2,第二阻隔部2包括两个隔带部以及连接两个隔带部的缓冲部,所述隔带部为向内凹的弧形,所述缓冲部为向上凸起的弧形,所述隔带部与侧壁及缓冲部的连接处通过弧形导角平滑过渡。作为可选方案,所述隔板6内部为中空结构,减轻质量。

本实施例的一种隔带装置,包括若干同轴且依次首尾排列的隔套3,所述隔套3的长度不小于输送带的宽度,所述隔带装置的两端和/或隔套3的连接处设有上述任一项所述的隔板6,所述隔板6沿隔套3的径向设置,具体的,如图6所示,所述隔套3的壁厚不大于0.5mm,并且所述隔套3与隔板6一体设置,也即隔带装置的表现形式为一个管体,该管体包括管壁,所述管壁上设有若干个隔板6,所述隔板6沿管壁的径向设置且厚度不小于2mm,其中厚度可以为2mm、4mm、5mm、8mm、8.5mm、9mm、10mm等,高度可以为1mm、2mm、5mm、8mm、9mm、10mm、10.5mm、12mm、13.5mm、15mm、16mm等。

本实施例的一种导辊,包括辊体4,所述辊体4上设有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隔板6,具体为设有所述隔板6的隔带装置套设与所述辊体4外部,且所述隔套3与辊体4的直径差不大于0.3mm,并且为减轻导辊的质量,所述辊体4内部为中空结构,所述辊体4的两端分别设有轴头,所述轴头通过支撑件5与所述辊体4的内壁连接;

所述支撑件5包括环形本体51,所述环形本体51的外沿连接有厚度为3mm-20mm的连接部52,所述连接部52的另一端连接支撑部53,所述支撑部53与水平面的夹角α为0°-90°,且所述支撑部53与环形本体51的距离d≥5mm,所述支撑部53与内管内壁;所述支撑部53与水平面的夹角为锐角,且所述支撑部53外沿围成的圆形的直径大于连接部52外沿围成的圆形的直径,具体的,所述连接部52为半径为2-15mm的弧形连接部52,所述弧形连接部52的一端与环形本体51连接,另一端与支撑部53连接,支撑件5受到径向外力时(如径向向内压力、向外拉力等),连接部52发生形变带动支撑部53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增大或减小,支撑件5在穿入管体内时会受到管壁的径向压力,进而带动支撑部53的倾斜角度减小,由于此时连接部52的回复应力不会消除,在连接部52的回复应力作用下支撑部53形成弹性支撑,一是在设计时支撑件5的直径可以大于管体内腔的直径,支撑件5穿入管体后形成过盈配合,在管体与支撑部53之间没有间隙,增加支撑件5对管壁的支撑力,有效防止管体变形,有助于使管件保持出厂时的圆度公差,降低导辊的径向跳动。

一种应用上述导辊的烫平机、展布机、送布机、折叠机、堆码机中的任意一项,使用时将本实用新型所述导辊直接替换现有相同功能的导辊即可,起隔带定位作用。为了有利于本实施例所述导辊的功能最优,隔套3的位置、数量与设备上的输送带位置、数量相对应,使隔套3的两侧均有一个隔板6,相邻的两个隔板6与隔套3围成一个用于放置输送带的容置槽,减轻隔板6对每一个输送带的磨损。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相同的部分不在赘述,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隔套3连接处的所述隔板6为中间隔板6,所述中间隔板6与位于其两侧的任一隔套3固定连接,也即隔带装置的表现形式为若干首尾相接的隔套3,隔套3的一端或两端设有隔板6,有利于批量生产,具体有两种情况,如图4所示,隔带装置的表现形式为若干首尾相接的隔套3,隔套3的一端均设有隔板6;或者如图5所示,生产两类隔套3,一类是两端均连接有隔板6的隔套3,另一类是两端均不连接隔板6的隔套3,交错套设与导辊外侧,此种可选方案,同样形成隔套3的两侧均有一个隔板6,相邻的两个隔板6与隔套3围成一个用于放置输送带的容置槽,更进一步优选,所述隔套3的一端设置公榫31,所述隔套3的另一端设置可与所述公榫31相配合的母榫32,优选隔套3的另一端设置环形公榫31,安装时公榫31卡入目榫,防止隔套3的连接处存在缝隙,本实施例所述隔板6厚度不小于2mm,可以为4mm、5mm、8mm、8.5mm、9mm、9.5mm、10mm等,高度可以为1mm、5mm、8mm、9mm、10mm、10.5mm、12mm、15mm、16mm、18mm、22mm等。

本实施例的一种导辊,包括辊体4,所述辊体4上设有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隔板6,具体为设有所述隔板6的隔带装置套设与所述辊体4外部,具体为若干首尾相接的隔套3,使隔套3的两侧均有一个隔板6,相邻的两个隔板6与隔套3也围成一个用于放置输送带的容置槽。

一种应用上述导辊的烫平机、展布机、送布机、折叠机、堆码机中的任意一项,使用时将本实用新型所述导辊直接替换现有相同功能的导辊即可,起隔带定位作用。

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中所涉及的实用新型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