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曳引驱动的多轿厢共享多井道循环运行电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867476发布日期:2020-08-14 19:33阅读:213来源:国知局
一种曳引驱动的多轿厢共享多井道循环运行电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梯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曳引驱动的多轿厢共享多井道循环运行电梯。



背景技术:

随着高层建筑的普及,电梯已成为建筑物中不可缺少的垂直运输设备,经过近百年的发展,电梯在安全性、可靠性、节能性已取得巨大的进步,其驱动方式也逐步形成了由曳引驱动占主导的驱动方式,所述曳引驱动方式是曳引绳一端连接轿厢,一端连接对重,轿厢与对重装置的重力使曳引钢丝绳压紧在曳引轮槽内产生摩擦力,这样,电动机转动带动曳引轮转动,驱动钢丝绳,拖动轿厢和对重作相对运动,即轿厢上升,对重下降,对重上升,轿厢下降,从而达到安全高效驱动电梯作垂直运动的目的,目前这种成熟的曳引驱动在电梯应用中已占据主导地位,曳引驱动能使传动机构体积大大减小,耗用功率大大降低,电梯行程大大增加,曳引驱动的普及使得通用性、安全性、节能性良好的高速度长行程电梯成为了今天市场应用的主流机型,但目前曳引驱动电梯主要还是单轿厢单井道运行,存在井道利用效率低的缺点,随着现代城市超高层建筑迅猛增加,建筑中电梯井道长度不断加长,轿厢在各层驻停和高低层往返一次的时间大大延长,井道的利用率大大降低,这会增加人们的候梯时间,为了保证高层建筑电梯的输送效率,减少人们的候梯时间,建筑师们不得不需要在建筑物中增建更多电梯井道,现代摩天大楼中电梯数量往往数十台甚至上百台,电梯井道面积常常需占总面积的20%以上,这极大的挤占了建筑物的使用面积,增加了建筑成本。因此,如何提高电梯井道的利用率,在保证和提高电梯输送效率的前提下,减少电梯井道数量和占用面积,将有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由于单轿厢电梯已很难满足高层建筑大客流垂直输送的需要,人们开始研究在原有电梯井道增加轿厢个数的方法,现已有多个团队在研发双层电梯和多轿厢循环运行电梯,并在结构设计、多轿厢群组优化运行管理、相邻轿厢防碰撞控制等方面取得一定的成果,最初的双层电梯是将2个轿厢悬挂在一起,有相同的运行和停止状态,虽然增加了载客量,但对运行效率提高帮助不大;现有的双层电梯已升级成2个独立运行的曳引驱动轿厢,相互之间设置防碰撞管理,2个轿厢根据人们在梯外的呼梯指令,由控制系统最优化分配2个轿厢各自的运行路程,虽然提高了部分效率,但还是在同一井道中分上下段垂直运行,增效潜力有限,而且乘客到达目的楼层时可能还存在需要换乘的不便;多轿厢循环运行电梯理论上可有效的提高电梯井道的利用效率,但现有设计概念中多轿厢循环电梯还是多基于链传动或齿条传动,轿厢分别串联悬挂在链条上,系统内所有的轿厢任意时刻都有相同的运行和停止状态,不能相互独立运行且有额外的能耗,对提高运行效率帮助也不大;目前,随着直线电机技术成熟,已有团队通过该技术在研发磁悬浮多轿厢直驱无绳电梯,虽然磁悬浮驱动技术在水平运行的高速列车上已有成熟的商业应用,但在垂直运行的无绳电梯驱动上还存在成本高昂和驾驭困难的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已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曳引驱动的多轿厢共享多井道循环运行电梯,该电梯由多个曳引驱动的轿厢在多井道封闭空间中独立循环运行,不仅保留了曳引驱动电梯具有的安全性、节能性、长行程等现存技术和既有优势,而且还克服了单轿厢电梯井道利用效率低的缺点,该电梯在相邻轿厢之间设置的安全排他区域一定时,井道越长则可运行的轿厢越多,有效的提高了井道的利用效率,通过在现代摩天大楼超长多井道封闭空间中增加轿厢运行台数的方法,来提高电梯的输送效率,达到在超高建筑物中保证轿厢运行台数的基础上有效减少电梯井道的数量和占用面积的目的,该电梯在多井道结构设定的运行空间中各轿厢、各对重和其曳引绳轮等运行部件均能独立运行,并运行顺畅无干涉点,是一种能融合现有技术,具有低成本、高井道利用率的循环运行电梯。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曳引驱动的多轿厢共享多井道循环运行电梯,包括多井道结构、至少5个独立运行轿厢、至少5层叠放的曳引绳导向轮平移驱动件、至少5层叠放的轿厢绳头固件平移驱动件、至少5层叠放的曳引机、至少5个对重绳头固件;

所述多井道结构包括至少4个垂直运行井道、1个上平移井道、1个下平移井道、至少5个独立的对重垂直上下移动空间、至少5层曳引绳导向轮平移驱动件和轿厢绳头固件平移驱动件的支撑架、至少5层曳引机和5个对重绳头固件的支撑架、至少5个独立的曳引绳上下垂直移动空间、1个上平移时曳引绳横向移动空间、一个下平移时曳引绳横向移动空间;

所述4个垂直运行井道包括2个轿厢垂直上行工作井道,1个轿厢垂直下行工作井道,1个轿厢垂直下行过道;所述垂直运行井道设置轿厢垂直移动导轨;所述上平移井道和下平移井道设置轿厢横向移动导轨;

所述对重垂直上下移动空间设置对重垂直移动导轨;

所述曳引绳导向轮平移驱动件和轿厢绳头固件平移驱动件的支撑架每一层设置平移导轨;

由此形成的多井道结构组成多轿厢封闭循环运行空间,而平移驱动件和曳引机的支撑架组成可摆放多个独立曳引驱动系统的机房空间;

所述轿厢包括轿厢架,所述轿厢架包括承载件,所述承载件由承载梁体、前臂梁、后臂梁组成,所述前臂梁由前臂梁体、前臂纵向平移滑块、纵向平移驱动装置和导向轮、变向轮组成,前臂梁体一端固接承载梁体,另一端设置纵向导轨,与前臂纵向平移滑块滑接,前臂纵向平移滑块一端销接导向轮,另一端固接纵向平移驱动装置,由纵向平移驱动装置驱动前臂纵向平移滑块做纵向平移,所述后臂梁由后臂梁体、后臂纵向平移滑块、纵向平移驱动装置和导向轮、变向轮组成,后臂梁体一端固接承载梁体,另一端设置纵向导轨,与后臂纵向平移滑块滑接,后臂纵向平移滑块一端销接导向轮,另一端固接纵向平移驱动装置,由纵向平移驱动装置驱动后臂纵向平移滑块做纵向平移,由此带动经过纵向平移滑块导向轮上的曳引绳平移,前臂梁与后臂梁之间存在梁间距,而前、后臂导向轮之间曳引绳由变向轮规范分布;

所述轿厢架设有垂直移动导靴、上平移导靴和下平移导靴。

以上所述轿厢绳头固件平移驱动件由轿厢绳头横向平移底座和横向平移驱动装置、纵向平移滑块和纵向平移驱动装置组成,其中横向平移底座一端设置纵向导轨,与纵向平移滑块滑接,纵向平移滑块一端固接轿厢绳头,另一端固接纵向平移驱动装置,由横向平移驱动装置驱动轿厢绳头横向平移底座做横向平移,由纵向平移驱动装置驱动纵向平移滑块做纵向平移,由此带动与轿厢绳头固件连接的曳引绳平移。

一种曳引驱动的多轿厢共享多井道循环运行电梯,包括多井道结构、至少5个独立运行轿厢、至少5层叠放的曳引绳导向轮平移驱动件、至少5层叠放的轿厢绳头固件平移驱动件、至少5层叠放的曳引机、至少5个对重绳头固件;

所述多井道结构包括至少4个垂直运行井道、1个上平移井道、1个下平移井道、至少5个独立的对重垂直上下移动空间、至少5层曳引绳导向轮平移驱动件和轿厢绳头固件平移驱动件的支撑架、至少5层曳引机和5个对重绳头固件的支撑架、至少5个独立的曳引绳上下垂直移动空间、1个上平移时曳引绳横向移动空间、一个下平移时曳引绳横向移动空间;

所述4个垂直运行井道包括2个轿厢垂直上行工作井道,1个轿厢垂直下行工作井道,1个轿厢垂直下行过道;所述垂直运行井道设置轿厢垂直移动导轨;所述上平移井道和下平移井道设置轿厢横向移动导轨;

所述对重垂直上下移动空间设置对重垂直移动导轨;

所述曳引绳导向轮平移驱动件和轿厢绳头固件平移驱动件的支撑架每一层设置平移导轨;

由此形成的多井道结构组成多轿厢封闭循环运行空间,而平移驱动件和曳引机的支撑架组成可摆放多个独立曳引驱动系统的机房空间;

所述轿厢包括轿厢架,所述轿厢架包括承载件,所述承载件由承载梁体、左前臂梁、右前臂梁、后臂梁组成,所述左、右前臂梁结构相同,由前臂梁体、前臂纵向平移滑块、纵向平移驱动装置和导向轮、变向轮组成,前臂梁体一端固接承载梁体,另一端设置纵向导轨,与前臂纵向平移滑块滑接,前臂纵向平移滑块一端销接导向轮,另一端固接纵向平移驱动装置,由纵向平移驱动装置驱动前臂纵向平移滑块做纵向平移,所述后臂梁由后臂梁体、后臂纵向平移滑块、纵向平移驱动装置和导向轮、变向轮组成,后臂梁体一端固接承载梁体,另一端设置纵向导轨,与后臂纵向平移滑块滑接,后臂纵向平移滑块一端销接导向轮,另一端固接纵向平移驱动装置,由纵向平移驱动装置驱动后臂纵向平移滑块做纵向平移,由此带动经过纵向平移滑块导向轮上的曳引绳平移,左、右前臂梁之间存在梁间距,而左、右前臂梁和后臂梁导向轮之间曳引绳由变向轮规范分布;

所述轿厢架设有垂直移动导靴、上平移导靴和下平移导靴。

以上所述轿厢绳头固件平移驱动件由轿厢绳头固件、前平移支撑座、后平移支撑座组成,所述轿厢绳头固件设有与前平移支撑座配套的悬臂支撑孔和与后平移支撑座配套的悬臂支撑孔,所述前平移支撑座和后平移支撑座结构相同,由横向平移底座和横向平移驱动装置、纵向平移滑块和纵向平移驱动装置组成,横向平移底座设置纵向导轨,与纵向平移滑块滑接,纵向平移滑块一端设置支撑悬臂用来插入悬臂支撑孔支撑轿厢绳头固件,另一端固接纵向平移驱动装置,由横向平移驱动装置驱动横向平移底座做横向平移,由纵向平移驱动装置驱动纵向平移滑块做纵向平移,由此带动与轿厢绳头固件连接的曳引绳平移,当轿厢垂直运行时,前、后平移支撑座的支撑悬臂从前后两边同时插入悬臂支撑孔共同支撑轿厢绳头固件,当轿厢上平移或下平移时,只有前或者后平移支撑座的支撑悬臂插入悬臂支撑孔单边支撑轿厢绳头固件,此时不参与支撑的后或者前支撑座的支撑悬臂向里收缩出一条用来建立上平移或者下平移曳引绳横向移动空间的通道。

本实用新型的曳引绳导向轮平移驱动件由导向轮横向平移底座和横向平移驱动装置、纵向平移滑块和纵向平移驱动装置、2个导向轮、1个变向轮组成,其中横向平移底座一端销接导向轮,另一端设置纵向导轨,与纵向平移滑块滑接,纵向平移滑块一端销接导向轮,另一端固接纵向平移驱动装置,由横向平移驱动装置驱动导向轮横向平移底座做横向平移,由纵向平移驱动装置驱动纵向平移滑块做纵向平移,由此带动经过平移驱动件导向轮上的曳引绳平移,变向轮固接在横向平移底座一端,将曳引绳走向由纵向呈90度改变方向为横向。

本实用新型的上平移井道和下平移井道设有轿厢横向平移驱动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轿厢设有用于检测轿厢位置的驻停和通过签到设备,所述签到方式是接触式或感应式,是机械打卡或电子打卡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相邻轿厢之间设有安全排他区域。

本实用新型的导靴设有导向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多井道结构设有轿厢暂驻存储调度井道。

本实用新型的横向平移和纵向平移驱动装置是由电机、液压油缸、气压缸、直线电机或推杆电机作为驱动源的滚珠丝杆、齿轮齿条、剪式千斤顶、链轮传动、带轮传动或滚轮传动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曳引驱动的多轿厢共享多井道循环运行电梯,采用多井道结构、多独立运行轿厢、多层叠放曳引绳导向轮平移驱动件、多层叠放轿厢绳头固件平移驱动件、多层叠放曳引机、多个对重绳头固件构成,所述多井道结构由4个垂直运行井道、1个上平移井道、1个下平移井道、多个独立对重垂直上下移动空间、多层导向轮和轿厢绳头固件平移驱动件的支撑架、多层曳引机和多个对重绳头固件的支撑架组成,轿厢能通过曳引机、平移驱动装置由曳引绳带动在多井道封闭循环空间中规范运行,由此形成了多轿厢共享多井道循环运行电梯,本电梯各轿厢能独立运行,并且各轿厢和其曳引驱动系统以及对应的曳引绳可在各自设定的运行空间中运行顺畅且无干涉点。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不仅保留了曳引驱动电梯的既有优势,还有效的提高了长行程电梯井道利用效率,在保证轿厢运行台数,提高电梯运行效率,减少人们候梯时间的基础上,可有效的减少超高建筑物中电梯井道所需的数量和井道占用面积。

2、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曳引驱动的多轿厢共享多井道循环运行电梯,横向平移和纵向平移驱动装置可采用液压油缸、气压缸、滚珠丝杆、齿轮齿条、剪式千斤顶、直线电机、推杆电机、链轮传动、带轮传动、滚轮传动结构等装置,所述驱动装置结构简单,易于控制。

3、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曳引驱动的多轿厢共享多井道循环运行电梯,轿厢架设置的导靴设有导向装置,当轿厢从垂直井道相互转换到上平移井道或下平移井道运行时,轿厢上的垂直移动导靴和上平移横向移动导靴或下平移横向移动导靴能顺畅脱离或进入各自对应的导轨,导轨和导靴能顺利对接,不易于出现卡顿现象。

4、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曳引驱动的多轿厢共享多井道循环运行电梯,多井道结构设有轿厢暂驻存储调度井道,当建筑物有大客流运送需要时,此时轿厢通过循环井道可全员参与运送,提高运送效率,当建筑物客户运送需求不足时,可只投入少量轿厢运送,其余轿厢可暂存在调度井道里,以节省运行能源,投入运行轿厢数量的控制可手动设置忙闲时间段,也可根据即时的召唤指令自动控制,当投入运行的轿厢等于或小于多井道结构中的运行井道数量时,轿厢可独占井道运行,其运行模式可变化为单井道单轿厢运行模式。

5、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曳引驱动的多轿厢共享多井道循环运行电梯,轿厢设有用于检测轿厢位置的驻停和通过签到装置,所述签到方式是接触式和感应式,是机械打卡和电子打卡方式,以便给电梯控制系统提供轿厢位置和相邻轿厢间的距离信息,便于控制系统进行防碰撞和防拥堵管理。

6、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曳引驱动的多轿厢共享多井道循环运行电梯,可采用电梯外提供召唤指令方式,便于控制系统在各轿厢投入运送前就知晓电梯系统内各层站的呼梯站点和目的站点的信息,以便系统优化分配各轿厢运送任务和驻停点,避免循环井道中出现轿厢拥堵现象。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起始运行状态多井道结构和轿厢位置正视图;

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随机选定运行状态轿厢位置示意图;

图3a-3b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轿厢曳引驱动系统示意图;

图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多井道结构分解图;

图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多层导向轮和轿厢绳头平移驱动件以及支撑架示意图;

图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多层曳引机和对重绳头以及支撑架示意图;

图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轿厢在运行井道运行示意图;

图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对重和对重移动空间示意图;

图9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轿厢架结构示意图;

图1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轿厢架承载件结构示意图;

图1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轿厢架承载件井道运行示意图;

图12a-12c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轿厢架井道运行三视图;

图1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轿厢上平移横向驱动装置示意图;

图1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导靴导向装置示意图;

图15a-15b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轿厢运行路径示意图;

图16a-16b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轿厢存储调度井道运行示意图;

图1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轿厢和运行井道以及平移驱动件和支撑架示意图;

图1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轿厢和平移驱动件以及曳引绳示意图;

图19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多层导向轮和轿厢绳头平移驱动件以及轿厢架示意图;

图2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轿厢绳头平移驱动件分解示意图;

图2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轿厢架结构示意图;

图2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轿厢架承载件结构示意图;

图2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轿厢架承载件井道运行示意图。

图中

1轿厢垂直上行工作井道

2轿厢垂直下行工作井道

3轿厢垂直下行过道

4轿厢上平移井道

5轿厢下平移井道

6电梯井道底坑

7多层导向轮和轿厢绳头固件平移驱动件的支撑架

8多层曳引机和对重绳头固件的支撑架

9多个对重垂直上下移动空间

10轿厢架

11对重架

12导向轮平移驱动件

13轿厢绳头固件平移驱动件

14曳引机

15对重绳头固件

16曳引绳

17导向轮横向平移底座

18导向轮纵向平移滑块

19轿厢绳头横向平移底座

20轿厢绳头纵向平移滑块

21导向轮

22变向轮

23轿厢垂直移动导轨

24轿厢横向移动导轨

25支撑架横向平移导轨

26对重垂直移动导轨

27曳引机基座

28变向轮支承座

29轿厢立柱

30轿厢底架

31轿厢拉杆

32轿厢承载梁体

33轿厢前臂梁体

34前臂纵向平移滑块

35轿厢后臂梁体

36后臂纵向平移滑块

37曳引轮

38轿厢垂直移动导靴

39轿厢上平移导靴

40轿厢下平移导靴

41曳引绳垂直移动空间

42曳引绳上平移空间

43曳引绳下平移空间

44上平移驱动齿轮

45上平移从动齿条

46导靴导向轮

47轿厢

48轿厢暂驻存储调度井道

49轿厢绳头固件

50悬臂支撑孔

51平移支撑座支撑悬臂

52平移底座纵向滑动导轨

53横向平移底座驱动丝杆螺母

54纵向平移滑块驱动杆

55电磁感应吸盘

56检测轿厢运行位置签到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特点及效果,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是本实施例起始运行状态多井道结构和轿厢位置正视图,图中所述多井道结构由2个轿厢垂直上行工作井道1(简称井道1)、轿厢垂直下行工作井道2(简称井道2)、轿厢垂直下行工作过道3(简称井道3)、轿厢上平移井道4(简称井道4)、轿厢下平移井道5(简称井道5)、电梯井道底坑6、多层导向轮和轿厢绳头固件平移驱动件的支撑架7(简称支撑架7)、多层曳引机和对重绳头固件的支撑架8(简称支撑架8)、多个对重垂直上下移动空间9(简称空间9)组成,其中:井道4与垂直运行井道的顶层端站平层,井道5与垂直运行井道底层端站平层,支撑架7位于垂直运行井道顶部,支撑架8位于空间9顶部,本实施例起始运行时设定轿厢架10依次在井道2中运行,其中:位于底层端站的轿厢架10由位于支撑架7和支撑架8底层的曳引机14、导向轮平移驱动件12(简称平移驱动件12)、轿厢绳头平移驱动件13(简称平移驱动件13)组成的曳引系统驱动,依次类推,位于2、3、4层和顶层的轿厢架10由位于支撑架第2、3、4和顶层的曳引系统驱动,此时,轿厢架10由顶层依次向底层运行,其对应的对重架11在空间9中依次在从左到右的独立空间中垂直运行。

如图2所示是本实施例随机选定运行状态轿厢位置示意图,本实施例各轿厢由位于各层的曳引机14和平移驱动件12和13独立驱动,图中所述:起始如图1所示位于井道2底层端站的轿厢10通过位于支撑架底层曳引系统的驱动,经井道5横向平移到井道1垂直上行到井道4横向平移到井道2垂直下行1层,从而驻停在井道2的第4层站,同理,起始位于井道2第2层站的轿厢架10通过位于支撑架第2层曳引系统的驱动,经井道2下行到井道5横向平移到左侧井道1垂直上行到井道4横向平移到井道3垂直下行到井道5横向平移到右侧井道1垂直上行,最后驻停在右侧井道1顶层端站,依次类推,位于支撑架第3、4和顶层曳引系统驱动的轿厢架10通过垂直和平移的循环运行,最后驻停在井道3的第3层站、左侧井道1的第4层站和左侧井道1的底层端站,各轿厢通过其在多井道空间循环运行来完成轿厢工作任务。

如图3a-3b所示是本实施例轿厢曳引驱动系统示意图,图中所述轿厢曳引驱动系统由平移驱动件13、轿厢架10、平移驱动件12、曳引机14、对重架11、对重绳头固件15、曳引绳16组成,所述曳引绳16一端连接平移驱动件13,另一端通过导向轮21和变向轮22的导向和变向作用经轿厢架10、平移驱动件12、曳引轮37、对重架11与对重绳头固件15连接,此时,轿厢架10与对重架11工作时加载的重力使曳引绳16压紧在曳引轮37槽内产生摩擦力,当曳引机14转动时带动曳引轮37转动,驱动曳引绳16,拖动轿厢架10和对重架11作相对运动,即轿厢上升,对重下降,对重上升,轿厢下降;

所述平移驱动件12由导向轮横向平移底座17和横向平移驱动装置、导向轮纵向平移滑块18和纵向平移驱动装置、导向轮21和变向轮22组成,其中,导向轮横向平移底座17一端销接导向轮21,另一端设有纵向导轨,与导向轮纵向平移滑块18滑接,导向轮纵向平移滑块18一端销接导向轮21,另一端与纵向平移驱动装置固接,由横向平移驱动装置驱动导向轮横向平移底座17做横向平移,由纵向平移驱动装置驱动导向轮纵向平移滑块18做纵向平移,由此带动经过导向轮21上的曳引绳16平移,变向轮22固接在导向轮横向平移底座17一端,将曳引绳16由纵向呈90度改变方向为横向,所述平移驱动装置是液压油缸、电机驱动的滚珠丝杆等装置;

所述平移驱动件13由轿厢绳头横向平移底座19和横向平移驱动装置、轿厢绳头纵向平移滑块20和纵向平移驱动装置组成,其中,轿厢绳头横向平移底座19一端设有纵向导轨,与轿厢绳头纵向平移滑块20滑接,轿厢绳头纵向平移滑块20一端固接轿厢绳头,另一端与纵向平移驱动装置固接,由横向平移驱动装置驱动轿厢绳头横向平移底座19做横向平移,由纵向平移驱动装置驱动轿厢绳头纵向平移滑块20做纵向平移,由此带动与轿厢绳头固件连接的曳引绳16平移,所述平移驱动装置是液压油缸、电机驱动的滚珠丝杆等装置。

如图4所示是本实施例多井道结构分解图,图中所述多井道结构由4个垂直运行井道、1个上平移井道4、1个下平移井道5、多层导向轮和轿厢绳头平移驱动件的支撑架7、多层曳引机和对重绳头固件的支撑架8、多个对重垂直上下移动空间9组成,其中:4个垂直运行井道包括2个井道1,1个井道2、1个井道3,所述4个垂直运行井道分别设置轿厢垂直移动导轨23,井道4和井道5设置轿厢横向移动导轨24,支撑架7每一层设置支撑架横向平移导轨25,支撑架8每一层设置曳引机基座27、变向轮支承座28,空间9设置对重垂直移动导轨26,所述多井道结构空间中在轿厢壁前端和后端相关位置还分别包括供曳引绳驱动轿厢运行时的多个曳引绳垂直移动空间,曳引绳上平移空间,曳引绳下平移空间。

如图5所示是本实施例多层导向轮和轿厢绳头平移驱动件以及支撑架示意图,图中所述支撑架7每一层均设置支撑架横向平移导轨25,当轿厢在多井道空间中需要进行上平移或下平移或垂直上下移动运动时,各层独立的平移驱动装置可驱动各层的平移驱动件12和平移驱动件13做平移运动,从而使平移驱动件上导向轮和轿厢绳头固件引出的曳引绳16做平移运动,将曳引绳16平移到相应所设定的曳引绳移动空间中,当轿厢垂直运行时,曳引绳16在曳引绳垂直移动空间41中移动,当轿厢上平移运行时,曳引绳16在曳引绳上平移空间42中移动,当轿厢下平移运行时,曳引绳16在曳引绳下平移空间43中移动,从而可避免曳引绳16在轿厢循环运行时与其他在多井道空间中运行的轿厢曳引绳发生碰撞现象。

如图6所示是本实施例多层曳引机和对重绳头以及支撑架示意图,图中所述支撑架8每一层均设置曳引机基座27、变向轮支承座28、对重绳头固件15,曳引机14固接在曳引机基座27,带动曳引轮37转动,此时轿厢和对重生成的重力使曳引绳16压紧在曳引轮37槽内产生摩擦力,从而带动轿厢和对重作相对运动。

如图7所示是本实施例轿厢在运行井道运行示意图,图中所述轿厢通过曳引绳16经轿底轮曳引驱动运行,而轿厢运行井道由多井道结构中4个垂直运行井道和1个上平移井道和1个下平移井道组成,分别是图中的井道1、井道2、井道3、井道4、井道5,其中:井道1、井道2、井道3设置轿厢垂直移动导轨23,井道4,井道5设置轿厢横向移动导轨24,所述轿厢运行井道前壁和后壁空间中还分别包含多个曳引绳垂直移动空间41,曳引绳上平移空间42,曳引绳下平移空间43,图示中各轿厢架10驻停位置从起始井道2下行经井道5平移到井道1上行后驻停,此时,位于底层端站的轿厢10刚完成平移动作,曳引绳16还处于曳引绳下平移空间43,第2、3、4层站的轿厢架10则完成上行,曳引绳16处于曳引绳垂直移动空间41,顶层端站的轿厢架10则位于井道4,刚完成由井道1的上行,准备经井道4上平移,上平移前应将曳引绳16平移至曳引绳上平移空间42的位置。

如图8所示是本实施例对重和对重移动空间示意图,图中所述各轿厢配套的对重在各自独立的对重移动空间中垂直上下移动,图中空间9可运行多个对重架11,所述对重架11从左到右纵向排列,空间9设有多个对重垂直移动导轨26。

如图9所示是本实施例轿厢架结构示意图,图中所述轿厢架由轿厢立柱29、轿厢底架30、轿厢拉杆31、轿厢承载件组成,轿厢立柱29上安装检测轿厢运行位置签到装置56,所述轿厢承载件由轿厢承载梁体32、轿厢前臂梁体33、前臂纵向平移滑块34和纵向平移驱动装置、轿厢后臂梁体35、后臂纵向平移滑块36和纵向平移驱动装置、导向轮21、变向轮22组成,所述轿厢架设有轿厢垂直移动导靴38、轿厢上平移导靴39、轿厢下平移导靴40。

如图10所示是本实施例轿厢架承载件结构示意图,图中所述轿厢架承载件由轿厢承载梁体32、轿厢前臂梁体33、前臂纵向平移滑块34和纵向平移驱动装置、轿厢后臂梁体35、后臂纵向平移滑块36和纵向平移驱动装置、导向轮21、变向轮22组成,轿厢前臂梁体33一端固接轿厢承载梁体32,另一端设置纵向导轨,与前臂纵向平移滑块34滑接,前臂纵向平移滑块34一端销接导向轮21,另一端固接纵向平移驱动装置,轿厢后臂梁体35一端固接轿厢承载梁体32,另一端设置纵向导轨,与后臂纵向平移滑块36滑接,后臂纵向平移滑块36一端销接导向轮21,另一端固接纵向平移驱动装置,由纵向平移驱动装置驱动前、后臂纵向平移滑块34和36做纵向平移,由此带动经过导向轮21上的曳引绳16平移,前、后臂梁之间存在梁间距,前、后臂上导向轮21之间的曳引绳16由变向轮22规范分布,所述纵向平移驱动装置是液压油缸、电机驱动的滚珠丝杆等装置。

如图11所示是本实施例轿厢架承载件井道运行示意图,是各轿厢如图7在井道1上行时的轿厢架承载件运行示意图,图中所述轿厢承载件包括承载梁体32、轿厢前臂梁体33、轿厢后臂梁体35,其中前、后臂梁之间存在梁间距,轿厢加载后重心落在前、后梁间距之间,避免轿厢运行时发生左右侧偏,如图所示各层的承载梁体32均位于运行井道前后井壁的中点,但轿厢前臂梁体33和轿厢后臂梁体35则根据曳引绳垂直移动空间41中给各层曳引绳16设置的移动空间位置横向间距排列,图中位于顶层的承载件轿厢前臂梁体33和轿厢后臂梁体35位于承载梁体32的左侧,而位于下层的承载件轿厢前臂梁体33和轿厢后臂梁体35则依次向右横移一个单位距离,当各层轿厢在井道1同步上行时,位于顶层到底层承载件的曳引绳16分别在轿厢前后相关指定位置从左到右排列垂直移动,相互之间无干涉,当顶层承载件到达井道4准备上平移时,则曳引绳16需与轿厢同步向右平移,若曳引绳16还留在曳引绳垂直移动空间41中则会与其他曳引绳16产生干涉,所以要通过纵向平移驱动装置驱动前、后臂纵向平移滑块34和36做纵向平移,由此带动经过导向轮21上的曳引绳16平移向里收缩到曳引绳上平移空间42,此时曳引绳16可以钻过位于右边其他层曳引绳16干涉点的阻碍到达下行井道3或井道2,然后曳引绳16可通过平移驱动装置扩张回复到曳引绳垂直移动空间41中驱动承载件下行。

如图12a-12c是本实施例轿厢架井道运行三视图,其中图12a是立体图,图12b是正视图,图12c是侧视图,图中所述是如图7轿厢架10在左侧井道1上行时的示意图,此时位于支撑架底层曳引系统驱动的轿厢架10已上行到顶层端站和上平移井道4位置,其曳引绳16位于最左端,当此轿厢架10准备向右上平移到下行井道2时,在曳引绳垂直移动空间41中存在着位于右侧的由支撑架第2、3、4、5层曳引系统驱动的其他层轿厢曳引绳的阻碍和干涉,若要避免干涉,则此轿厢曳引绳16需向里纵向收缩平移到曳引绳上移空间42,曳引绳16纵向平移到达空间42后,则曳引绳16和其轿厢架均能顺利避开前面曳引绳的干涉,钻过穿行到达井道2;同理,当排序在上面所述轿厢后面的由支撑架第2层曳引系统驱动的轿厢架10上行到位于顶层端站和上平移井道4位置时,支撑架底层曳引系统驱动的轿厢架10已平移到井道2并下行,此时也可通过将第2层曳引系统驱动的轿厢曳引绳16向里纵向收缩平移到空间42,然后曳引绳16和其轿厢架也能顺利避开前面第3、4、5层轿厢曳引绳的干涉,钻过穿行到达井道3,为了能顺利进行下一次循环运行此轿厢应当排序到由支撑架底层曳引系统驱动轿厢的后面,但若此轿厢继续在井道4上平移到井道2则已经位于井道2排序在其前面的轿厢会对其产生阻碍和干涉,若要避免干涉,则此轿厢需经井道3下行至下平移井道5,然后曳引绳16向外纵向扩张平移到曳引绳下移空间43,这样则曳引绳16和其轿厢架均能顺利避开位于井道2的轿厢曳引绳的干涉,跨行穿过到达右侧的井道1并上行经井道4向左上平移到井道2下行至已位于井道2轿厢的后面,如此绕行一周,从而能到达排序位置进入到下一轮循环,以此类推,位于支撑架下层曳引系统驱动的曳引绳可钻过穿行支撑架上层曳引机驱动的曳引绳对其的干涉,而位于支撑架上层曳引机驱动的曳引绳则可跨行穿过支撑架下层曳引机驱动的曳引绳对其的干涉,并通过如图7的井道4上平移到井道3下行到井道5下平移到井道1上行到井道4上平移到井道2下行等路径,绕行一周将轿厢运行到下一轮循环的起始位置,以便完成各轿厢在多井道空间中独立循环运行。

如图13所示是本实施例轿厢上平移横向驱动装置示意图,图中所述当轿厢从垂直上行井道进入上平移井道时,则在轿厢架设置的轿厢上平移导靴39进入井道4设置的轿厢横向移动导轨24,在井道4设置的上平移驱动齿轮44与在轿厢上设置的上平移从动齿条45通过啮合,由主动驱动齿轮44提供动力驱动与从动齿条45固接的轿厢做上平移运行。

如图14所示是本实施例导靴导向装置示意图,图中所述轿厢垂直移动导靴38两端分别设置导靴导向轮46,如图9所示的轿厢上平移导靴39和下平移导靴40也如图所示设置导靴导向轮46,当轿厢由垂直运行转换成平移运行时,则垂直移动导靴38与垂直导轨脱离,同时,平移导靴进入平移导轨,反之平移运行转换成垂直运行时,垂直移动导靴38进入垂直导轨,同时,平移导靴与平移导轨脱离,由于导靴前后端都设置了导向轮,导轨与导靴脱离和对接时不易于产生干涉和卡顿,能顺利完成对接。

如图15a-15b所示是本实施例轿厢运行路径示意图,图中所述是多井道结构中运行的轿厢47的运行路径,支撑架底层曳引系统驱动的轿厢由井道2底层端站起始位置开始运行,由井道5下平移到井道1上行到井道4上平移到井道2下行至起始运行位置进入下一个循环,如图15b所示路径;而除支撑架底层外其他曳引系统驱动轿厢由井道2起始位置开始运行,下行到井道5下平移到井道1上行到井道4然后上平移到井道3下行到井道5下平移到井道1上行到井道4上平移到井道2下行至起始运行位置进入到下一个循环,如此绕行一周,如图15a所示路径;循环运行的各轿厢遵循如下运行规则:

1.起始位置排前列的第1个轿厢如图15b所示路径或如图15a所示路径运行,其余的轿厢如图15a所示路径运行。

2.相邻轿厢依次沿运行路径按起始排序运行,相邻轿厢之间设有安全排他区域。

3.井道3由轿厢独占运行,当运行轿厢离开后该井道才能开放给相邻后序轿厢使用。

4.起始位置排最后的轿厢经过第1个轿厢起始位置后,起始位置排前列的第1个轿厢才能通过这个位置进入下一轮循环。

所述运行规则由多轿厢群组管理系统进行优化管理。

如图16a-16b所示是本实施例轿厢存储调度井道运行示意图,图中所述多井道结构设置轿厢暂驻存储调度井道48,调度井道48出入口与上平移井道4重叠对接,由支撑架各层的曳引驱动系统将轿厢47驱动到调度井道48,从而完成将轿厢47投入暂存或投出运行的操作,当投出运行的轿厢与多井道结构运行井道数相等时,轿厢可独占井道运行,轿厢转换到采用单井道单轿厢运行模式,投入暂存或投出运行的控制模式是手动设置井道忙闲时间段控制或由对电梯召唤指令集数据分析研判来自动控制。

实施例2:

如图17所示是本实施例轿厢和运行井道以及平移驱动件和支撑架示意图,本实施例中轿厢绳头固件平移驱动件13、轿厢架10与实施例1结构不同,而其他结构相同,与实施例1同理,支撑架7每一层独立的平移驱动装置可驱动各层的平移驱动件12和平移驱动件13做平移运动,由此带动驱动轿厢的曳引绳16平移,图中所述由各层曳引驱动系统驱动的轿厢架10在井道1上行后驻停在井道由底层至顶层的各电梯层站,轿厢由垂直和上、下平移路径沿多井道结构做循环运行,循环运行由各层独立的曳引驱动系统独立驱动完成。

如图18所示是本实施例轿厢和平移驱动件以及曳引绳示意图,是轿厢在井道1上行后驻停位置,图中所述曳引绳16一端连接平移驱动件13,另一端经轿厢架10、平移驱动件12伸展到曳引机直至连接到对重绳头固件,通过曳引机驱动曳引绳16拖动轿厢轿运行,此时驱动各层轿厢架10运行的曳引绳16在曳引绳垂直移动空间41中按设置的多个垂直移动空间分左前端、右前端、后端共3组分别从左到右有序排例运行,排例运行的各轿厢曳引绳在垂直移动空间中互不干涉,确保各轿厢在同一井道运行时其曳引绳能在曳引绳垂直移动空间41中无阻碍顺畅的垂直上下移动。

如图19所示是本实施例多层导向轮和轿厢绳头平移驱动件和轿厢架示意图,图中所述轿厢架10由轿厢前端左右2组曳引绳16和后端1组曳引绳16驱动,轿厢前端左右2组曳引绳16一端分别连接平移驱动件13,另一端经轿厢架10合并为后端1组曳引绳16经平移驱动件12伸展到曳引机直至连接到对重绳头固件,通过曳引机驱动曳引绳16拖动轿厢轿运行,轿厢架10设有轿厢垂直移动导靴38、轿厢上平移导靴39、轿厢下平移导靴40。

如图20所示是本实施例轿厢绳头固件平移驱动件分解示意图,图中所述平移驱动件由轿厢绳头固件49、前平移支撑座、后平移支撑座组成,轿厢绳头固件49设有悬臂支撑孔50,前平移支撑座和后平移支撑座结构相同,均由轿厢绳头横向平移底座19和横向平移驱动装置、轿厢绳头纵向平移滑块20和纵向平移驱动装置组成,平移底座19设有平移底座纵向滑动导轨52,与纵向平移滑块20滑接,纵向平移滑块20一端设有平移支撑座支撑悬臂51,另一端与纵向平移滑块驱动杆54固接,横向平移底座19由横向平移底座驱动丝杆螺母53配套滚珠丝杆做横向平移,纵向平移滑块20由纵向平移滑块驱动杆54做纵向平移,由此带动与轿厢绳头固件49连接的曳引绳平移,当轿厢在井道垂直运行时,轿厢绳头固件49由前、后支撑座上的悬臂51插入支撑孔50来共同支撑,当轿厢在上平移井道横向平移时,轿厢绳头固件49由前支撑座上的悬臂51插入支撑孔50来单边支撑,后支撑座所属平移滑块20向里纵向收缩出一条供其他层平移底座所属的曳引绳16通过的通道,当轿厢在下平移井道横向平移时,轿厢绳头固件49由后支撑座上的悬臂51插入支撑孔50来单边支撑,前支撑座所属平移滑块20向外纵向收缩出一条供其他层平移底座所属的曳引绳16通过的通道,当悬臂51插入支撑孔50单边支撑时,为防止支撑孔50从悬臂51滑脱,绳头固件49与平移滑块20由电磁感应吸盘55暂时固接。

图21所示是本实施例轿厢架结构示意图,图中所述轿厢架由轿厢立柱29、轿厢底架30、轿厢拉杆31、轿厢承载件组成,所述轿厢承载件由轿厢承载梁体32、轿厢左、右前臂梁、轿厢后臂梁体35、后臂纵向平移滑块36和纵向平移驱动装置、导向轮21、变向轮22组成,轿厢左、右前臂梁结构相同是轿厢前臂梁体33、前臂纵向平移滑块34和纵向平移驱动装置,所述轿厢架设有轿厢垂直移动导靴38、轿厢上平移导靴39、轿厢下平移导靴40,所述平移驱动装置是液压油缸或滚珠丝杆等装置。

图22所示是本实施例轿厢架承载件结构示意图,图中所述轿厢承载件由轿厢承载梁体32、轿厢左、右前臂梁、轿厢后臂梁体35、后臂纵向平移滑块36和纵向平移驱动装置、导向轮21、变向轮22组成,轿厢左、右前臂梁结构相同是由轿厢前臂梁体33、前臂纵向平移滑块34和纵向平移驱动装置组成,所述轿厢前臂梁体33一端固接轿厢承载梁体32,另一端设置纵向导轨,与前臂纵向平移滑块34滑接,前臂纵向平移滑块34一端销接导向轮21,另一端固接纵向平移驱动装置,由纵向平移驱动装置驱动前臂纵向平移滑块34做纵向平移,所述轿厢后臂梁体35一端固接轿厢承载梁体32,另一端设置纵向导轨,与后臂纵向平移滑块36滑接,后臂纵向平移滑块36一端销接导向轮21,另一端固接纵向平移驱动装置,由纵向平移驱动装置驱动后臂纵向平移滑块36做纵向平移,由此带动经过纵向平移滑块34和36导向轮上的曳引绳平移,左、右前臂梁之间存在梁间距,而前、后臂平移滑块销接的导向轮21之间的曳引绳16由变向轮21规范分布,所述纵向平移驱动装置是液压油缸、电机驱动的滚珠丝杆等装置。

如图23所示是本实施例轿厢架承载件井道运行示意图,是各轿厢如图17在井道1上行时的轿厢承载件运行示意图,图中所述轿厢承载件包括承载梁体32、轿厢左、右前臂梁体33、轿厢后臂梁体35,轿厢左、右前臂梁33结构相同是轿厢前臂梁体33,其中左、右前臂梁体33之间存在梁间距,后臂梁在左、右前臂梁体33之间的指定位置,轿厢加载后重心落在左、右前臂梁间距之间,避免轿厢运行时发生左右侧偏,如图所示各层的承载梁体32均位于运行井道前后井壁的中点,梁体长度等于左、右前臂梁体33间距,轿厢左、右前臂梁体33和轿厢后臂梁体35根据曳引绳垂直移动空间41中给各层曳引绳16设置的移动空间位置横向间距排列,图中位于顶层的承载件轿厢左、右前臂梁体33和轿厢中心对称,轿厢后臂梁体35位于承载梁体32的中心,而位于下层的承载件轿厢左、右前臂梁体33对称轿厢中心向两边分别横移一个单位距离,轿厢后臂梁体35则依次向左横移一个单位距离,当各层轿厢在井道1同步上行时,位于顶层到底层承载件的曳引绳16分别在轿厢前后壁指定位置分前端左、右和后端3组分别从右到左排列垂直移动,相互之间无干涉,当顶层承载件到达井道4上平移时,驱动承载件的曳引绳16通过平移驱动装置收缩到曳引绳上平移空间42,此时后端1组曳引绳16可以钻过位于左边其他层曳引绳16干涉点的阻碍,而前端2组曳引绳16则由于轿厢绳头平移驱动件13单边支撑轿厢绳头固件,无支撑的另一边可提供了一条曳引绳16的通过通道,从而使平移运行的曳引绳16和其轿厢能无干涉的到达下行井道3或井道2,然后可通过平移驱动装置扩张回复曳引绳16到曳引绳垂直移动空间41中驱动承载件下行,此时轿厢绳头平移驱动件可恢复对轿厢绳头固件双边共同支撑。

所述循环运行电梯设有多轿厢群组管理装置,所述多轿厢群组管理装置包括轿厢运行路径管理、轿厢和曳引绳防碰撞管理、单个轿厢独占垂直下行轿厢过道管理和封闭循环运行空间中各轿厢召唤指令的优化管理装置,所述轿厢召唤指令由电梯外提供和电梯内提供。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曳引驱动的多轿厢共享多井道循环运行电梯,采用多井道结构、多独立运行轿厢、多层叠放曳引绳导向轮平移底座、多层叠放轿厢绳头固件平移底座、多层叠放曳引机、多个对重绳头固件构成,由此形成了多轿厢共享多井道循环运行电梯,本电梯各轿厢能独立运行,并且各轿厢和其曳引驱动系统以及对应的曳引绳可在各自设定的运行空间中运行顺畅且无干涉点。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不仅保留了曳引驱动电梯的现有技术和既有优势,还有效的提高了长行程电梯井道利用效率,本实用新型在保证电梯运行效率,减少人们候梯时间的基础上,可有效的减少超高建筑物中电梯井道的数量和井道占用面积,能提高超高层建筑物使用面积而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在本实用新型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作出很多形式的具体变换,这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