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下探测用管线保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820957发布日期:2020-11-06 12:33阅读:117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下探测用管线保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线路保护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水下探测用管线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水下探测一般采用两种方式,一种为人为下降到指定的深度,对水下环境和所需调查的结构进行勘察,另一种为机械式的探测,一般采用探测器下潜到指定的深度,利用高耐压和防水结构的成像设备对水下环形和所需观察的物体进行记录,人为探测一般下潜的深度并不深,而探测器往往可以下潜到人员无法到达的地方。

目前,探测装置的线路安装在空心的金属线圈中进行防护,但是金属线圈的长度固定,无法延伸到更深处的位置,且生产价格较为昂贵,我们提出一种水下探测用管线保护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下探测用管线保护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到的探测装置的线路安装在空心的金属线圈中进行防护,但是金属线圈的长度固定,无法延伸到更深处的位置,且生产价格较为昂贵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水下探测用管线保护装置,包括保护外层、线路体和缠绕连接棍,所述保护外层的外表面安装有安全仓体,且安全仓体的内部设置有显示槽,所述显示槽的上下两侧均设置有电芯,且显示槽的内侧安装有灯管,所述线路体设置于保护外层的内侧,且保护外层的下端口连接有牵引连接绳,所述缠绕连接棍安装于保护外层的上端口,且缠绕连接棍的侧表面固定有支撑底座。

优选的,所述保护外层采用双层结构,且保护外层采用软塑料材质,所述保护外层的外表面采用耐水耐腐蚀材质。

优选的,所述安全仓体与保护外层的外表面之间的连接方式为固定连接,且安全仓体的外形结构为方形结构,所述显示槽贯穿于安全仓体的外表面,且显示槽采用钢化玻璃材质。

优选的,所述电芯与灯管之间的连接方式为电性连接,且线路体与显示槽位于同一水平方向上。

优选的,所述牵引连接绳下端口的卡扣与保护外层端口的扣环之间通过卡合构成可拆卸结构,且保护外层自上而下等间距分布。

优选的,所述牵引连接绳的下端口连接有牵引板,且牵引板的下方固定有捆绑带,所述捆绑带的内侧缠绕有装置本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设置的保护外层将线路体包裹在内侧,可以在探测装置的运行期间为线路体起到较强的防护能力,且采用拼接式结构,通过牵引连接绳实现两组保护外层的结合,极大的提高了该装置的适用能力和范围;

2.该装置通过安全仓体内储存的灯管在电芯的供电下发出光亮,可以对水下生物起到警示的作用,避免生物过度靠近或者对设备发生缠绕的情况,保证了线路体与装置本体结合的安全稳定;

3.该装置通过捆绑带实现与装置本体的结合,利进而减少了牵引装置本体的绳索,降低了安装和适用难度,且采用旋转缠绕连接棍的形式使得保护外层可以进行回收,结构设计合理,便于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线路体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保护外层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保护外层;2、安全仓体;3、显示槽;4、电芯;5、灯管;6、线路体;7、牵引连接绳;8、牵引板;9、捆绑带;10、装置本体;11、缠绕连接棍;12、支撑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水下探测用管线保护装置,包括保护外层1、线路体6和缠绕连接棍11,保护外层1的外表面安装有安全仓体2,且安全仓体2的内部设置有显示槽3,显示槽3的上下两侧均设置有电芯4,且显示槽3的内侧安装有灯管5,线路体6设置于保护外层1的内侧,且保护外层1的下端口连接有牵引连接绳7,缠绕连接棍11安装于保护外层1的上端口,且缠绕连接棍11的侧表面固定有支撑底座12,保护外层1采用双层结构,且保护外层1采用软塑料材质,保护外层1的外表面采用耐水耐腐蚀材质,安全仓体2与保护外层1的外表面之间的连接方式为固定连接,且安全仓体2的外形结构为方形结构,显示槽3贯穿于安全仓体2的外表面,且显示槽3采用钢化玻璃材质,其作用是设置的保护外层1采用双层的软塑料结构,将线路体6包裹在内侧,可以在探测装置的运行期间为线路体6起到较强的防护能力,且表面采用耐腐蚀材料的喷涂,可以在水下储存较长的时间,且采用拼接式结构,通过牵引连接绳7实现两组保护外层1的结合,使得该装置可以使用在任何长度的保护外层1中使用,极大的提高了该装置的适用能力和范围;

电芯4与灯管5之间的连接方式为电性连接,且线路体6与显示槽3位于同一水平方向上,牵引连接绳7下端口的卡扣与保护外层1端口的扣环之间通过卡合构成可拆卸结构,且保护外层1自上而下等间距分布,其作用是该装置通过安全仓体2内储存的灯管5在电芯4的供电下发出光亮,使得该装置在一定间距时具有一处可以发射光线的结构,可以对水下生物起到警示的作用,避免过度生物过度靠近或者对设备发生缠绕的情况,保证了线路体6与装置本体10结合的安全稳定;

牵引连接绳7的下端口连接有牵引板8,且牵引板8的下方固定有捆绑带9,捆绑带9的内侧缠绕有装置本体10,其作用是该装置通过捆绑带9实现与装置本体10的结合,利用保护外层1和牵引连接绳7实现对装置本体10的拉扯,进而减少了牵引装置本体10的绳索,降低了安装和适用难度,且采用旋转缠绕连接棍11的形式使得保护外层1可以进行回收,利用闭合合金结构的安全仓体2可以保证保护外层1在回收时内部电芯4和灯管5结构的安全,结构设计合理,便于使用。

工作原理:对于这类的保护,该装置主要由保护外层1、线路体6和缠绕连接棍11组成,在使用该装置时,首先将该装置捆绑带9缠绕在装置本体10的表面,然后将两组捆绑带9的端口固定在牵引板8的下底面,然后在与装置本体10电性连接的线路体6的外表面套接保护外层1,并使得保护外层1下端口固定连接的牵引连接绳7利用端口的卡扣与牵引板8表面的卡槽相互连接,然后根据线路体6的长度;

在线路体6的外表面套接适量的保护外层1,逐一利用牵引连接绳7进行相互的连接,而且每组保护外层1的外表面均固定着安全仓体2,安全仓体2采用方形材质且对内部设备实行密封,在表面贯穿了一组显示槽3,且显示槽3采用钢化玻璃进行闭合,在显示槽3的内侧水平设置了一圈灯管5,每组灯管5均利用安全仓体2内置的多组电芯4进行供电,这样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可以通过灯管5散发出去的光线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避免水下生物过度靠近保护外层1和装置本体10;

同时利用套在线路体6外表面的保护外层1可以避免线路体6收到鱼虫的啃咬发生破损,通过保护外层1表面的耐腐蚀涂料使得保护外层1具有较强的使用寿命,当需要回收该装置本体10时,即可利用机械设备旋转缠绕连接棍11,使得保护外层1回收并缠绕在缠绕连接棍11的表面即可,这就是该装置的使用流程和工作原理。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