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市政道路管线保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433911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市政道路工程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市政道路管线保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道路建筑物越来越密集,对应的城市地下管线的设置也越来越多;现有市政道路施工过程中导线地下管线损坏的情况时有发生。

如在修建城市道路时,常常存在道路与地下管线交错的情况,这样使得待道路修建完毕后,交错部位的地下管线就不得不承受道路上的行车载荷;当地下管线埋设较浅时,在长期受到路面行车压迫的情况下,地下管线容易破裂、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市政道路管线保护结构的施工方法,以解决现有市政道路建设过程中,道路下方管线难以得到有效保护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市政道路管线保护结构的施工方法,采用逐段施工的方法进行施工, 每段施工步骤如下:

步骤一,挖去已有管线上的覆土,使得管线四周形成沟渠结构;每段开挖长度为3米;同时挖走沟渠两侧上层土壤,使得沟渠两侧形成台阶面;

步骤二,在管线下方安放与开挖长度相同的第一承载板,第一承载板于管线两侧设有沿管线长度方向延伸的插槽,再在插槽中插入高于管线顶部的支撑板;管线两侧的支撑板与第一承载板形成槽状结构;第一承载板、支撑板与管线间均留有间隙;

步骤三,在步骤二所述间隙中填补压实粘土,压实粘土的填充高度在管线轴心高度以下;再于上述间隙填补细沙土,细沙土的填补高度与支撑板上端平齐或低于支撑板上端高度;

步骤四,回填支撑板与沟渠侧壁土壤并压实;回填高度为与台阶面平齐;

步骤五,压实台阶面土壤,并于台阶面安放第二承载板,第二承载板上设有沿管线轴向延伸的限位凸条;

步骤六,安放拱形承载板,拱形承载板下侧设有与支撑板适配的插接部,通过吊装拱形承载板,使得支撑板与插接部插接,并使得拱形承载板两侧端面抵触至限位凸条内侧;

步骤七,回填台阶面、拱形承载板上侧的土壤;完成该段长度的管线保护结构施工;

步骤八,下一段施工重复上述操作;最终完成管线保护结构的施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具有能够实现快速施工、施工时管线可正常使用,且对管线有效保护,结构使用寿命长等特点。

具体体现在,采用上述方案,管线阻隔在拱形承载板、支撑板、第一承载板形成的封闭空间内,避免周围土壤直接对管线本体产生挤压;管线下侧的间隙填补压实粘土,通过压实粘土对管线提供有效的支撑,使得管线在长期具有行车载荷的环境下结构更加稳定。压实粘土的填充高度低于管线轴心的高度,使得管线上侧均被细沙土填补,细沙土至少填补至管线轴心高度以下的位置;使得管线侧面通过细沙土与支撑板接触;当两块支撑板的外侧受到不均匀挤压时,由于细沙土具有一定流动性,使得支撑板不会与管线形成刚性接触,避免管线直接承受支撑板施加的径向载荷;通过填充细沙土,还起到一定的减震作用,使得管线抗载荷能力更强,不易损坏。

另外,通过在管线两侧安装第二承载板,并在第二承载板上安装位于管线上方的拱形承载板。通过拱形承载板可以最大程度分担直接施加于管线垂直方向的载荷,从而对管线起到有效的保护。支撑板与第一承载板以及拱形承载板之间均为插接结构,具有可快速施工,便于位置调整等效果。

两块支撑板以及两块第二承载板均与拱形承载板抵触,具有四处支撑点,对拱形承载板产生稳定的竖向支撑的同时,通过支撑板与插接部的插接结构以及拱形承载板与限位凸条的抵触结构,还对拱形承载板具有稳定的横向定位作用;使得该保护结构更加结实耐用,使用寿命长。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承载板、第二承载板、支撑板、拱形承载板为钢材构件或钢筋混凝土预制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钢材构件或钢筋混凝土预制件具有承载强度高的特点,使用寿命长,性能稳定。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拱形承载板的中心位于管线的正上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拱形承载板承受载荷时,可以将载荷均匀分担至两侧的第二承载板,使得管线得到更好的保护。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步骤六安放拱形承载板之前还包括预算拱形承载板、支撑板、台阶面之间形成的空隙体积,并对该空隙回填土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填补拱形承载板、支撑板、台阶面之间的空隙,使得土方也可以对拱形承载板进行支撑,从而分担一部分拱形承载板受到的行车载荷,使得该管线保护结构更加稳定。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市政道路管线保护结构,包括设置在管线下方的第一承载板,第一承载板于管线两侧设有沿管线长度方向延伸的插槽,插槽中插接有高于管线顶部的支撑板;管线两侧的支撑板与第一承载板形成槽状结构;第一承载板、支撑板与管线间均留有间隙;所述间隙中填补压实粘土,压实粘土的填充高度在管线轴心高度以下;压实粘土上侧填补细沙土,细沙土的填补高度与支撑板上端平齐或低于支撑板上端高度;还包括设置的管线两侧的台阶面,台阶面上设有第二承载;第二承载板上设有沿管线轴向延伸的限位凸条;还包括设置在管线上方且两端抵触支撑于第二承载板上的拱形承载板,拱形承载板下侧设有与支撑板适配的插接部,支撑板上端与插接部插接,并使得拱形承载板两侧端面抵触至限位凸条内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可对横跨道路下方的管线进行有效的保护,使用寿命长,性能稳定;且方便快速施工,缩短工期,不影响管线的正常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中市政管线保护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基础土层;2、台阶面;3、沟渠;4、第一承载板;5、支撑板;6、第二承载板;7、拱形承载板;8、管线本体;9、压实粘土;10、细沙土;11、插槽;12、插接部;13、限位条;14、路面基础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市政道路管线保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如图1所示,为本实施例市政道路管线保护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包括基础土层1,基础土层1于管线本体8两侧开挖有沟渠3以及台阶面2;沟渠3底部安放有20cm厚的第一承载板4,第一承载板4在管线本体8的正下方;第一承载板4在管线本体8的两侧开设有沿管线本体8长度方向延伸的插槽11,插槽11中插接有15cm厚的支撑板5,支撑板5的上端插接有20cm厚度的拱形承载板7,拱形承载板7的中心在管线本体8正上方;拱形承载板7的下侧设有槽状的插接部12与支撑板5插接固定。

在台阶面2上安放有20cm厚度的第二承载板6,第二承载板6的上侧一体设置有凸起的限位条13,限位条13朝向管线本体8的一侧与拱形承载板7的端部抵触;管线本体8被第一承载板4、支撑板5、拱形承载板7包围。

如图1所示,管线本体8与拱形承载板7、支撑板5、第一承载板4之间均不接触,第一承载板4的上侧填补有压实粘土9对管线本体8进行支撑,压实粘土9的填充高度在管线本体8的轴心水平线以下10cm位置;压实粘土9的上侧填充有细沙土10,细沙土10的填充高度与支撑板5上端平齐。

如图1所示,拱形承载板7、支撑板5、第一承载板4的外侧均由基础土层1填补;道路基础层设置在拱形承载板7上侧基础土层1的上侧。

本实施例中,拱形承载板7、支撑板5、第二承载板6、第一承载板4为钢材预制件或者钢筋混凝土预制件,优选采用表面做防腐处理的钢材预制件。

本实施例的施工步骤如下:采用逐段施工的方法进行施工, 每段施工步骤如下:

步骤一,挖去已有管线本体8上的覆土,使得管线本体8四周形成沟渠3结构;每段开挖长度为3米;同时挖走沟渠3两侧上层土壤,使得沟渠3两侧形成台阶面2;

步骤二,在管线本体8下方安放与开挖长度相同的第一承载板4,再在插槽11中插入支撑板5;

步骤三,在步骤二间隙中填补压实粘土9,压实粘土9的填充高度在管线轴心高度以下;再于上述间隙填补细沙土10,细沙土10的填补高度与支撑板5上端平齐或低于支撑板5上端高度;

步骤四,回填支撑板5与沟渠3侧壁土壤并压实;回填高度为与台阶面2平齐;

步骤五,压实台阶面2土壤,并于台阶面2安放第二承载板6;

步骤六,预算拱形承载板7、支撑板5、台阶面2之间形成的空隙体积,并对该空隙回填土方;

步骤七,安放拱形承载板7,通过吊装拱形承载板7,使得支撑板5与插接部12插接,并使得拱形承载板7两侧端面抵触至限位凸条内侧;

步骤八,回填台阶面2、拱形承载板7上侧的土壤;完成该段长度的管线保护结构施工;

步骤九,下一段施工重复上述操作;最终完成管线保护结构的施工;

需要说明的是,该管线保护结构施工完毕后,该管线保护结构的首尾两端距离道路均达到3m以上,即施工时,从距离道路3m以上开始施工,并超过道路边沿3m以上停止;以减轻该管线保护结构首尾衔接处受行车载荷的影响。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设计构思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