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线类保护引导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551507阅读:20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管线类保护引导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可安全可靠地保护弓I导可绕性管线类的管线类保护弓I导装置,该管线类可以是例如连接工业用机械或车辆等的移动部和静止部并进行电信号传递或电力供应的电缆电线或提供油压、空气压的管子等。
背景技术
广为人知的现有的管线类保护引导装置是,将由左右分离地设置的一对链板、和架设在该一对链板的管线弯曲外周侧的弯曲外周侧连接臂以及架设在该一对链板的管线弯曲内周侧的弯曲内周侧连接臂组成的链接壳体沿管线长度方向连接多个,在链接壳体内收纳并引导管线类,使其从管线固定端或管线移动端中的一方延伸到另一方,成为与支承体的支承面相接触的直线状态和远离支承面的弯曲状态(例如、专利文献I以及2)。作为这样的现有的管线类保护引导装置,有例如图11所示的管线类保护引导装置 500。图11所示的是从现有技术的管线类保护引导装置500的链接壳体的内侧向外侧看到的剖视图。现有的管线类保护引导装置500具有在左右分离设置的一对链板510、510 (图中只示出一方)、和架设在该一对链板510、510的管线弯曲外周侧的弯曲外周侧连接臂520、以及架设在一对链板510、510的管线弯曲内周侧的弯曲内周侧连接臂530。另外,链板510与在管线长度方向前面的链板510连接,由形成管线弯曲内周侧的前侧板部511、和与后续的链板510相连接形成管线弯曲外周侧的后侧板部512、以及在前侧板部511和后侧板部512之间可自由弯曲的结合部513成一体地构成。并且,可形成与支承体540的支承面541相接触的直线状态、和从支承面541离开的弯曲状态。专利文献1:特开2007 - 92939号公报专利文献2:特开2007-24771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可是,对于上述现有的管线类保护引导装置500,由于弯曲外周侧连接臂520的弯曲外周侧面521位于与链板510的弯曲外周缘512 a相同的面上,从弯曲状态变为直线状态时,存在弯曲外周侧连接臂520与支承体540的支承面541接触而产生噪音的问题、弯曲外周侧连接臂520磨损的问题、弯曲外周侧连接臂520与支承体540的支承面541相冲击而脱落的问题。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而提出的,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管线类保护引导装置,该装置可以防止从弯曲状态变为直线状态时由弯曲外周侧连接臂产生的噪音和摩擦,还能防止弯曲外周侧连接臂的脱落。

本发明方案I所述的管线类保护引导装置是,在管线长度方向分别连接多个链接壳体,该链接壳体包括左右分离设置的成对的链板、架设在该成对的链板的管线弯曲外周侧的弯曲外周侧连接臂、和架设在所述成对的链板的管线弯曲内周侧的弯曲内周侧连接臂;在所述链接壳体内,从管线固定端或管线移动端的一方至另一方,收纳并引导管线类;形成与支承体的支承面相接触的直线状态和离开支承面的弯曲状态;所述成对的链板分别由在所述管线长度方向与其前面的链板连接且形成管线弯曲内周侧的前侧板部、与后面的链板相连接且形成管线弯曲外周侧的后侧板部、以及设置在所述前侧板部和后侧板部之间且可自由弯曲的结合部成一体地形成;所述弯曲外周侧连接臂可安装和拆卸地设置在所述链板上,所述弯曲外周侧连接臂的弯曲外周侧面比所述后侧板部的弯曲外周缘更靠管线弯曲内周侧。由此可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方案2所述的发明是在方案I所述的管线类保护引导装置的构成的基础上,所述弯曲外周侧连接臂分别设置在与在所述管线长度方向相邻的结合部之间的中央相对应的位置,在所述直线状态时,所述弯曲外周侧连接臂的弯曲内周侧面分别位于相同的面上。由此可进一步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方案3所述的发明是在方案I或方案2所述的管线类保护引导装置的构成的基础上,所述弯曲内周侧连接臂分别设置在与在所述管线长度方向相邻的结合部之间的中央相对应的位置,在所述直线状态时,所述弯曲内周侧连接臂的弯曲外周侧面分别位于相同的面上。由此可进一步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方案4或5所述的发明是在方案1、2或方案3的其中之一所述的管线类保护引导装置的构成的基础上,在所述管线长度方向以管线移动端侧为前方、以管线固定端侧为后方分别配置所述链板,所述链板的后侧板部的后方弯曲外周端面呈圆弧状地设置在对应于所述后面的链板的结合部的位置的管线弯曲外周,该链板的后方弯曲外周端面的圆弧中心设置在比所述后面的链板的结合部在管线长度方向的中心更靠管线长度方向的前方。由此可进一步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方案6至9所述的发明是在方案I至方案5的其中之一所述的管线类保护引导装置的构成的基础上,所述链板的链板侧铰链部具有在周向围着沿所述管线长度方向延伸的旋转轴线的链板侧周面,所述弯曲外周侧连接臂的臂侧铰链部具有臂侧周面,该臂侧周面是在周向围着所述旋转轴线的周面,且在所述弯曲外周侧连接臂的旋转范围内,在以旋转轴线为中心的径向与链板侧周面相对,由所述链板侧铰链部和臂侧铰链部构成的铰链结构具有防脱落部,该防脱落部防止由于所述管线类作用于弯曲外周侧连接臂的外力,而使臂侧铰链部从链板侧铰链部脱离的臂脱落现象发生。所述防脱落部包括设置在所述链板侧周面的链板侧防脱落用卡合部和设置在臂侧周面的臂侧防脱落用卡合部,在所述弯曲外周侧连接臂与所述成对的链板相连接的连接状态时,所述臂侧防脱落用卡合部和链板侧防脱落用卡合部相互卡合,以此可防止所述臂脱落现象的发生。因而可进一步解决上述课题。在本发明方案I所述的发明中,所述成对的链板分别由在所述管线长度方向与其前面的链板连接且形成管线弯曲内周侧的前侧板部、与后面的链板相连接且形成管线弯曲外周侧的后侧板部、以及设置在所述前侧板部和后侧板部之间且可自由弯曲的结合部成一体地形成;所述弯曲外周侧连接臂可 安装和拆卸地设置在所述链板上,所述弯曲外周侧连接臂的弯曲外周侧面比所述后侧板部的弯曲外周缘更靠管线弯曲内周侧。在管线类保护引导装置的至少一部分从弯曲状态变成直线状态时,由于移动的弯曲外周侧连接臂与支承体的支承面之间产生间隙,弯曲外周侧连接臂与支承面不接触,以此可以防止因弯曲外周侧连接臂产生的噪音。另外,由于管线类保护引导装置的状态发生变化时,弯曲外周侧连接臂与支承体的支承面不接触,所以可以防止弯曲外周侧连接臂产生摩擦,从而防止产生弯曲外周侧连接臂的摩擦粉。另外,在管线类保护引导装置的至少一部分从弯曲状态变成直线状态时,弯曲外周侧连接臂与支承体的支承面不发生撞击,因此可以缓和冲击载荷,从而缓和共振现象及传递到管线类保护引导装置的冲击力,防止弯曲外周侧连接臂脱落。本发明方案2所述的管线类保护引导装置是在方案I所述的管线类保护引导装置产生的效果的基础上,弯曲外周侧连接臂分别设置在与在管线长度方向相邻的结合部之间的中央相对应的位置,在直线状态时,弯曲外周侧连接臂的弯曲内周侧面分别位于相同的面上,在变成弯曲状态时,各弯曲外周侧连接臂的弯曲内周侧面朝向弯曲中心,收纳在链接壳体内的管线类均匀地载放在弯曲外周侧连接臂的弯曲内周侧面上,从而可以防止偏置摩擦等,提高对管线类的保护性能。本发明方案3所述的发明管线类保护引导装置是在方案I或方案2所述的管线类保护引导装置产生的效果的基础上,弯曲内周侧连接臂分别设置在与在管线长度方向相邻的结合部之间的中央相对应的位置,在直线状态时,弯曲内周侧连接臂的弯曲外周侧面分别位于相同的面上,在变成弯曲状态时,在相邻的弯曲内周侧连接臂之间不产生高度差,收纳在链接壳体内的管线类均匀地载放在弯曲内周侧连接臂的弯曲外周侧面上,从而可以防止偏置摩擦等,提高对管线类的保护性能。本发明方案4至5所述的管线类保护引导装置是在方案1、2或方案3的其中之一所述的管线类保护引导装置所产生的效果的基础上,在管线长度方向以管线移动端侧为前方、以管线固定端侧为后方地分别设置链板,链板的后侧板部的后方弯曲外周端面呈圆弧状地设置在与后面的链板的结合部的位置相对应的管线弯曲外周上,链板的后方弯曲外周端面的圆弧中心比其后面的链·板的结合部在管线长度方向的中心更靠管线长度方向的前方,当后面的链板的结合部从不弯曲的状态开始弯曲,以该结合部的略中心为旋转中心,该链板的后侧板部的后方弯曲外周端面产生移动时,该链板即使稍微变成弯曲状态,该链板的圆弧状的后方弯曲外周端面的圆弧中心向离开支承体的、弯曲内周侧移动,在该链板的后侧板部的后方弯曲外周端面和支承体的支承面之间产生间隙,因而可以防止该链板的后侧板部的后方弯曲外周端面相对于支承体的支承面滑动而产生摩擦粉。同样地、后面的链板的结合部从弯曲状态变回原来状态时,在以后面的链板的结合部的略中心为旋转中心,该链板的后侧板部与支承体的支承面相接触之前,在该链板的后侧板部的后方弯曲外周端面和支承体的支承面之间产生间隙,因而,可以防止该链板的后侧板部的后方弯曲外周端面相对于支承体的支承面滑动,防止产生摩擦粉。另外,由于后侧板部的后方弯曲外周端面与支承体的支承面不发生滑动,因而可以防止后侧板部的后方弯曲外周端面和支承体的支承面之间的滑动,防止噪音的产生。本发明方案6至9所述的管线类保护引导装置是在方案I至方案5的的其中之一所述的管线类保护引导装置所产生的效果的基础上,链板的链板侧铰链部具有在周向包围沿管线长度方向延伸的旋转轴线的链板侧周面,弯曲外周侧连接臂的臂侧铰链部具有臂侧周面,该臂侧周面是在周向包围旋转轴线的周面,且在弯曲外周侧连接臂的旋转范围内,在以旋转轴线为中心的径向与链板侧周面相对,由链板侧铰链部和臂侧铰链部构成的铰链结构具有防脱落部,用于防止由于管线类作用于弯曲外周侧连接臂的外力导致臂侧铰链部从链板侧铰链部脱离的臂脱落现象,防脱落部包括设置在链板侧周面上的链板侧防脱落用卡合部和设置在臂侧周面上的臂侧防脱落用卡合部。在弯曲外周侧连接臂连接成对的链板的连接状态时,臂侧防脱落用卡合部和链板侧防脱落用卡合部相卡合,防止臂脱落现象产生,由于防脱落部处于物理性的卡合状态,弯曲外周侧连接臂与支承体的支承面不接触,因而,在进行直线状态和弯曲状态的切换时,可以可靠地防止弯曲外周侧连接臂轻易地脱落。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管线类保护引导装置的概略主视图。图2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管线类保护引导装置的立体图。图3是从外侧看到的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第2链板的立体图。图4是从内侧看到的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第2链板的立体图。图5是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管线类保护引导装置的内部看第2链板一侧的剖视图。图6是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管线类保护引导装置的管线长度方向看见的剖视图。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管线类保护引导装置的直线状态的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管线类保护引导装置开始弯曲的图。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管线类保护引导装置的弯曲状态的图。图10是比较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弯曲状态和比较例的弯曲状态的剖视图。图11表示现有技术的管线类保护引导装置的剖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00…管线类保护引导装置110…第I链板111…前侧板部112…后侧板部112 c…弯曲外周缘113…结合部117…铰链轴(链板侧铰链部)118…卡合部120…第2链板121…前侧板部122…后侧板部122 a…后方弯曲外周端面122 b…前方弯曲外周端面122 c…弯曲外周缘
123…结合部124 a…第I嵌合凸部(N I)124 b…第I嵌合凹部(N I)124 c…第2嵌合凸部(N 2)124 d…第2嵌合凹部(N 2)124 e…第3嵌合凸部(N 3)124 f…第3嵌合凹部(N 3)125 a…第I直线状态保持面(N 4)125 b…第2直线状态保持面(N 4)125 c…第3直线状态保持面(N 4)125 d…第4直线状态保持面(N 4)125 e…第5直线状态保持面(N 4)125 f…第6直线状态保持面(N 4)126 a…第I弯曲状态限制面(N 5)
126 b…第2弯曲状态限制面(N 5)126 c…第3弯曲状态限制面(N 5)126 d…第4弯曲状态限制面(N 5)126 e…第5弯曲状态限制面(N 5)126 f…第6弯曲状态限制面(N 5)127…铰链轴(链板侧铰链部)127 a…链板侧周面127 b…链板卡合部分(链板侧防脱落用卡合部)128…卡合部130…弯曲外周侧连接臂131…钩部(臂侧铰链部)131 a…臂侧周面131b…臂侧卡合部分(臂侧防脱落用卡合部)132…(弯曲外周侧连接臂的)弯曲外周侧面133…(弯曲外周侧连接臂的)弯曲内周侧面140…弯曲内周侧连接臂141...臂卡合部142…(弯曲内周侧连接臂的)弯曲外周侧面150…支承体151…支承面500…管线类保护引导装置510…链板511…前侧板部512…后侧板部512 a…弯曲外周缘
513…结合部520…弯曲外周侧连接臂521…(弯曲外周侧连接臂的)弯曲外周侧面522…(弯曲外周侧连接臂的)弯曲内周侧面530…弯曲内周侧连接臂531…(弯曲内周侧连接臂的)弯曲外周侧面540…支承体541…支承面A 11…防脱落部C…管线类E I…管线移动端E 2…管线固定端M I...(第I实施例的后续的结合部的管线长度方向)中心

M 2...(第I实施例的结合部的管线长度方向)中心O I...(第I实施例的后方弯曲外周端面的)圆弧中心O 2...(第I实施例的前方弯曲外周端面的)圆弧中心R…弯曲半径S I…间隙S 2…间隙
具体实施例方式本发明的管线类保护引导装置在管线长度方向分别连接多个链接壳体,该链接壳体包括左右分离设置的成对的链板、架设在成对的链板的管线弯曲外周侧的弯曲外周侧连接臂、和架设在成对的链板的管线弯曲内周侧的弯曲内周侧连接臂;在链接壳体内,从管线固定端或管线移动端的一方至另一方,收纳并引导管线类;形成与支承体的支承面相接触的直线状态和离开支承面的弯曲状态;成对的链板分别由在管线长度方向与其前面的链板连接且形成管线弯曲内周侧的前侧板部、与后面的链板相连接且形成管线弯曲外周侧的后侧板部、以及设置在前侧板部和后侧板部之间且可自由弯曲的结合部成一体地形成;弯曲外周侧连接臂可安装和拆卸地设置在所述链板上,所述弯曲外周侧连接臂的弯曲外周侧面比所述后侧板部的弯曲外周缘更靠管线弯曲内周侧。因此,可以降低从弯曲状态变为直线状态时的噪音,防止弯曲外周侧连接臂产生摩擦,防止弯曲外周侧连接臂脱落。其具体的实施形态可以各种各样。例如,用于本发明的管线类保护引导装置的链板的具体的材料可以是工程类树脂等合成树脂或铝等金属,另外,链板的具体的形状只要是构成链接壳体的一部分,且在管线长度方向相互连接,可使插入链接壳体内的管线类在管线固定端和管线移动端之间、在管线长度方向弯转而相对移动的结构,什么样的形状都可以。另外,管线类只要是可绕性的线状物都可以,例如,对于机械而言,可以是进行电力供应或信号传递的电缆电线,以及引导含有流体物质的管子等。以下参照图1至10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管线类保护引导装置100进行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管线类保护引导装置100的概略主视图,图2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管线类保护引导装置100的立体图,图3是从外侧看到的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第2链板120的立体图,图4是从内侧看到的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第2链板120的立体图,图5是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管线类保护引导装置100的内部看第2链板120 —侧的剖视图,图6是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管线类保护引导装置100的管线长度方向看见的剖视图,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管线类保护引导装置100的直线状态的图,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管线类保护引导装置100开始弯曲的图,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管线类保护引导装置100的弯曲状态的图,图10是比较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弯曲状态和比较例的弯曲状态的剖视图。其中,图10 (A)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管线类保护引导装置100,图10 (B)是比较例的现有技术的管线类保护引导装置500。如图1至图10所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管线类保护引导装置100设置在具有管线类C的机械(图中未示出)中,用于保护并且引导该管线类C。所述机械可以是例如半导体制造装置、药物实验装置、车辆用门开闭装置或机床
坐寸ο管线类保护引导装置100是将多个链接壳体在管线长度方向分别连接,在链接壳体内从管线固定端E 2至管线移动端E I收纳并引导管线类C,且形成与支承体150的支承面151接触的直线状态和从支承面151离开的弯曲状态。所述链接壳体具有作为左右分离设置的一对链板的第I链板110和第2链板120、架设在该第I链板110和第2链板120的管线弯曲外周侧的弯曲外周侧连接臂130、以及架设在第I链板110和第2链板120的管线弯曲内周侧的弯曲内周侧连接臂140。具体地说,如图1所示,管线类保护引导装置100的管线固定端E 2通过安装部103与所述机械的静止部连接,管线类保护引导装置100的管线移动端E I通过安装部103与所述机械的可动部连接,管线类保护引导装置100具有对应于管线类C在可动部和静止部之间的移动,其整体或局部可成直线状态或弯曲状态的可绕性。管线类保护引导装置100具有由在长度方向配置的、可弯曲地连接的多个链接列102构成的链接列群101、多个弯曲外周侧连接臂130、130...、和多个弯曲内周侧连接臂140、140 …。各链接列 102由在宽度方向相互分离地配置成对的第I链板110和第2链板120构成。弯曲外周侧连接臂130在管线弯曲外周侧连接成对的第I链板110及第2链板120,并通过安装结构A,可相对于成对的第I链板110及第2链板120进行安装和拆卸。在此,安装结构A由形成在成对的第I链板110及第2链板120上的铰链轴117、
127、和形成在弯曲外周侧连接臂130的两端上的钩部131、131构成。另外,弯曲内周侧连接臂140在管线弯曲内周侧连接成对的第I链板110及第2链板120,并通过安装结构B可相对于成对的第I链板110及第2链板120进行安装和拆卸。在此,安装结构B由形成在成对的第I链板110及第2链板120上的卡合部118、
128、和形成在弯曲内周侧连接臂140上的臂卡合部141、141构成。下面对成对的第I链板110和第2链板120进行说明。
在第I实施例中,成对的第I链板110、第2链板120中的第2链板120 (第I链板110)与在管线长度方向前面的第2链板120’(第I链板110’)连接,由形成管线弯曲内周侧的前侧板部121 (111)、与后面的第2链板120”(第I链板110”)连接且形成管线弯曲外周侧的后侧板部122 (112)、以及位于前侧板部121 (111)和后侧板部122 (112)之间且可自由弯曲的结合部123 (113)—体成形。此处,由于成对的第I链板110以及第2链板120以管线长度方向的轴为基准左右对称,因此,参考图3及图4对第2链板120进行说明,省略对第I链板110的详细说明。另外,为了便于理解,在本说明书中,对于相对于一个第2链板120前面的第2链板、即、将在管线长度方向前方与一个第2链板120连接的第2链板的符号标记为120’,对于在一个第2链板120后面的第2链板、即、将在管线长度方向后侧与一个第2链板120连接的第2链板的符号标记为120”,进行说明。另外,关于符号(’)以及(”)的标记方法,对于前面的第2链板120’中的一部分以及后面的第2链板120”中的一部分也采用同样标记方法,对于位置及形状,在由一个第2链板120中的部分的图示可以理解的情况下,省略前面的第2链板120’中的相关部分以及后面的第2链板120”中的相关部分的具体图示。具体地说,在第2链板120上设置有用于与在管线长度方向相邻的第2链板120’相连接的第I连接结构N I 第3连接结构N 3。第I连接结构N I具有设在前侧板部121上的第I嵌合凸部124 a、和设在后侧板部122上的第I嵌合凹部124 b,一个第2链板120的前侧板部121的第I嵌合凸部124a与其前面的第2链板120’的后侧板部122’的第I嵌合凹部124 b ’相嵌合。同样地,第2连接结构N 2具有设在前侧板部121上的第2嵌合凹部124 d、和设在后侧板部122上的第2嵌合凸部124 c , 一个第2链板120的前侧板部121的第2嵌合凹部124 d与其前面的第2链板 120’的后侧板部122’的第2嵌合凸部124 c ’相嵌合。另外,第3连接结构N 3具有设在前侧板部121上且形成有可卡住爪子的形状的第3嵌合凹部124 f、和设在后侧板部122上的呈爪子形状的第3嵌合凸部124 e。一个第2链板120的前侧板部121的第3嵌合凹部124 f、和前面的第2链板120’的后侧板部122’的第3嵌合凸部124 e ’相嵌合,使得该第3嵌合凸部124 e ’的爪子被卡住。这样,多个第2链板120、120...在管线长度方向连续地连接。另外,在第2链板120上,设置有使管线类保护引导装置100保持为直线状态的直线状态保持结构N 4、和在最大弯曲状态限制管线类保护引导装置100的弯曲状态的弯曲状态限制结构N 5。此处的最大弯曲状态是指管线类保护引导装置100以结合部123为基准,以图7至图9所示的弯曲半径R为半径而弯曲的状态。直线状态保持结构N 4具有第I直线状态保持面125 a 第6直线状态保持面125 f,其中,第I直线状态保持面125 a、第2直线状态保持面125 b、第3直线状态保持面125 c以及第4直线状态保持面125 d设置在后侧板部122上,第5直线状态保持面125e以及第6直线状态保持面125 f设置在前侧板部121上。在直线状态时,一个第2链板120的前侧板部121的第6直线状态保持面125 f与其前面的第2链板120’的前侧板部121’的第5直线状态保持面125 e ’产生面接触,一个第2链板120的后侧板部122的第2直线状态保持面125 b与其前面的第2链板120’的后侧板部122’的第I直线状态保持面125 a ’产生面接触,一个第2链板120的后侧板部122的第4直线状态保持面125 d与其前面的第2链板120’的后侧板部122’的第3直线状态保持面125 c ’产生面接触。由此,可以保持管线类保护引导装置100的直线状态。另外,弯曲状态限制结构N 5由第I弯曲状态限制面126 a 第6弯曲状态限制面126 f构成,其中,第I弯曲状态限制面126 a、第2弯曲状态限制面126 b、第3弯曲状态限制面126 c以及第4弯曲状态限制面126 d设在前侧板部121上,第5弯曲状态限制面126 e以及第6弯曲状态限制面126 f设在后侧板部122上。在最大弯曲状态时,一个第2链板120的前侧板部121的第2弯曲状态限制面126b与其前面的第2链板120’的前侧板部121’的第I弯曲状态限制面126 a ’产生面接触,一个第2链板120的前侧板部121的第4弯曲状态限制面126 d与其前面的第2链板120’的前侧板部121’的第3弯曲状态限制面126 c ’产生面接触,一个第2链板120的后侧板部122的第6弯曲状态限制面126 f与其前面的第2链板120’的后侧板部122’的第5弯曲状态限制面126 e ’产生面接触。由此,可以限制管线类保护引导装置100的弯曲状态。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弯曲外周侧连接臂130通过上述的安装结构A的钩部131、131以及铰链轴117、127可安装和拆卸地安装在第I链板110以及第2链板120上,如图5及图6所示,弯曲外周侧连接臂130的弯曲外周侧面132设置得比第I链板110(第2链板120)的后侧板部112 (122)的弯曲外周缘112 c (122 c)更靠管线弯曲内周侧。这样,在管线类保护引导装置100的至少一部分从弯曲状态变为直线状态时移动的弯曲外周侧连接臂130和支 承体150的支承面151之间产生间隙S 1,弯曲外周侧连接臂130与支承面151不接触。另外,在管线类保护引导装置100的至少一部分从弯曲状态变为直线状态时,弯曲外周侧连接臂130不与支承体150的支承面151相冲击。另外,成为第I链板110、第2链板120的链板侧铰链部的铰链轴117、127具有在周向围着沿管线长度方向延伸的旋转轴线的链板侧周面127 a。在此,由于成对的第I链板110、第2链板120左右对称,只对第2链板120进行说明,省略对第I链板110的说明。另外,作为弯曲外周侧连接臂130的臂侧铰链部的钩部131、131具有臂侧周面131a,该臂侧周面131 a是在周向围着旋转轴线的周面,且在弯曲外周侧连接臂130的旋转范围内,在以旋转轴线为中心的径向与链板侧周面127 a相对。由铰链轴117、127和钩部131、131构成的铰链结构具有防脱落部A 11,防止由于管线类C对弯曲外周侧连接臂130的作用外力导致钩部131、131从铰链轴117、127脱落的臂脱落现象。该防脱落部A 11具有作为设在链板侧周面127 a上的链板侧防脱落用卡合部的凸形状的链板卡合部分127 b、和作为设在臂侧周面131 a上的臂侧防脱落用卡合部的爪子形状的臂侧卡合部分131 b,在弯曲外周侧连接臂130处于连接成对的第I链板110和第2链板120的连接状态时,臂侧卡合部分131 b和链板卡合部分127 b结合,由此防止臂脱落现象。
这样,可以可靠地防止在直线状态和弯曲状态之间切换时,弯曲外周侧连接臂130随便脱落的现象。另外,弯曲外周侧连接臂130分别设置在对应于在管线长度方向相邻的结合部113、113之间的中央的位置,弯曲外周侧连接臂130的弯曲内周侧面133在直线状态时分别位于相同的面上。由此,如后述那样,变成弯曲状态时,弯曲外周侧连接臂130的弯曲内周侧面133分别朝着弯曲中心,收纳在链接壳体内的管线类C均匀地载放在弯曲外周侧连接臂130的弯曲内周侧面133上(参照图10 (A))。同样地,弯曲内周侧连接臂140分别设置在对应于在管线长度方向相邻的结合部113、113之间的中央的位置,弯曲内周侧连接臂140的弯曲外周侧面142在直线状态时分别位于相同的面上。由此,如后述那样,变成弯曲状态时在相邻的弯曲内周侧连接臂140、140之间不会产生高度差,收纳在链接壳体内的管线类C均匀地载放在弯曲内周侧连接臂140的弯曲外周侧面142上(参照图10 (A))。如图7所示,在管线长度方向上,第2链板120 (第I链板)设置成将管线移动端E I 一侧作为前方,将管线固定端E 2 一侧作为后方,一个第2链板120的后侧板部122的后方弯曲外周端面122 a呈圆弧状地设置在对应于后面的第2链板120”的结合部123”的位置的管线弯曲外周,且该第2链板120的后方弯曲外周端面122 a的圆弧中心O I位于比后面的第2链板120”的结合部123”在管线长度方向的中心M I更靠管线长度方向的前方。由此,后面·的第2链板120”的结合部123”从没有弯曲的状态开始弯曲,以后面的第2链板120”的结合部123”的大略中心为旋转中心,一个第2链板120的后侧板部122的后方弯曲外周端面122 a移动时,该第2链板120的后侧板部122的后方弯曲外周端面122 a和支承体150的支承面151之间产生间隙S 2 (参照图8以及图9)。另外,一个第2链板120的后侧板部122的前方弯曲外周端面122 b以圆弧状设置在与该第2链板120的结合部123的位置相对应的管线弯曲外周上,该第2链板120的前方弯曲外周端面122 b的圆弧中心O 2设置在比该第2链板120的结合部123在管线长度方向的中心M 2更靠管线长度方向的后侧的位置。由此,当变为弯曲状态时,一个第2链板120的后侧板部122的后方弯曲外周端面122 a和前面的第2链板120’的后侧板部122’的前方弯曲外周端面122 b ’以从侧面看
无高度差的状态交差。另外,后方弯曲外周端面122 a的曲率半径以及前方弯曲外周端面122 b的曲率半径为从支承体150的支承面151到与该支承面151接触的第2链板120的结合部123的长度。由此,当结合部123”从没有弯曲的状态开始弯曲,以结合部123”的略中心处为旋转中心,后方弯曲外周端面122 a移动时,后方弯曲外周端面122 a和支承体150的支承面151之间更能可靠地产生间隙S 2 (参照图8以及图9),在直线状态以及弯曲状态时,由后方弯曲外周端面122 a以及前方弯曲外周端面122 b ’形成的弯曲外周侧边缘变得平滑。下面参照图7至图9,对从直线状态到最大弯曲状态的变化进行说明。
如图7所示,当管线类保护引导装置100为直线状态时,第2链板120的后侧板部122的弯曲外周缘122 c与支承体150的支承面151分别产生面接触。此时,第2链板120的后侧板部122的圆弧状的后方弯曲外周端面122 a仅在该后方弯曲外周端面122 a上的管线长度方向前方的部分与支承体150的支承面151相接触。另外,如上所述,弯曲外周侧连接臂130的弯曲外周侧面132设置得比后侧板部112 (122)的弯曲外周缘112 c (122 c)更靠管线弯曲内周侧。因此,在直线状态时,弯曲外周侧连接臂130与支承体150的支承面151之间产生间隙S 1,弯曲外周侧连接臂130与支承面151不接触。如图8所示,管线移动端E I (参照图1)从图7所示的状态移动,从管线长度方向的前方开始逐渐变成弯曲状态。具体地说,与一个第2链板120相连接的后续的第2链板120”的结合部123”弯曲,由此,该一个第2链板120的后侧板部122的第I直线状态保持面125 a离开后面的第2链板120”的后侧板部122”的第2直线状态保持面125 b ”,后面的第2链板120”的前侧板部121”的第I弯曲状态的限制面126 a ”接近后面的第2链板(120)的前侧板部(121)的第2弯曲状态限制面(126 b )。在此,如上所述,圆弧状的后方弯曲外周端面122 a的圆弧中心O I比后面的第2链板120”的结合部123”在管线长度方向的中心M I更靠管线长度方向的前方,当一个第2链板120即使稍微成为弯曲状态,圆弧状的后方弯曲外周端面122 a的圆弧中心O I向成为弯曲内周侧的上方(离开支承体150的一侧)移动,该第2链板120的后方弯曲外周端面122 a和支承体150的支承面151之间产生间隙S 2。如上所述,弯 曲外周侧连接臂130的弯曲外周侧面132设置成比后侧板部112
(122)的弯曲外周缘112 c (122 c)更靠管线弯曲内周侧。这样,当从直线状态变为弯曲状态时,在弯曲外周侧连接臂130和支承体150的支承面151之间产生间隙S 1,弯曲外周侧连接臂130不与支承面151产生滑动接触。如图9所示,从图8所示的状态,管线移动端E I进一步移动,管线长度方向的前方进一步成弯曲状态。具体地说,与一个第2链板120连接的后续的第2链板120”的结合部123”进一步弯曲,一个第2链板120的后侧板部122的第I直线状态保持面125 a进一步离开后面的第2链板120”的后侧板部122”的第2直线状态保持面125 b ”,后面的第2链板120”的前侧板部121”的第I弯曲状态限制面126 a ”进一步与后面的第2链板(120)的前侧板部(121)的第2弯曲状态限制面(126 b )接触。此时,一个第2链板120进一步成弯曲状态,圆弧状的后方弯曲外周端面122 a的圆弧中心O I进一步向成为弯曲内周侧的上方(从支承体150离开一侧)移动,一个第2链板120的后方弯曲外周端面122 a和支承体150的支承面151之间产生的间隙S 2变大。也即,后侧板部122的后方弯曲外周端面122 a相对于支承体150的支承面151
不产生滑动。另外,弯曲外周侧连接臂130也相对于支承面151不产生滑动。如上所述,在相对于在管线长度方向相邻的结合部113 (123),113 (123)之间的中央的位置,分别设置弯曲外周侧连接臂130,在直线状态时(参照图5),弯曲外周侧连接臂130的弯曲内周侧面133分别位于相同的面上。由此,如图10 (A)所示,在变成弯曲状态时,各弯曲外周侧连接臂130的弯曲内周侧面133朝向弯曲中心,收纳在链接壳体内的管线类C均匀地载放在弯曲外周侧连接臂130的弯曲内周侧面133上。S卩,在图10 (B)所示的现有技术中,由于弯曲外周侧连接臂520分别设置在与在管线长度方向相邻的结合部513、513之间的中央相偏离的位置,在成为弯曲状态时,相邻的弯曲外周侧连接臂520的弯曲内周侧面522朝向偏离弯曲中心的方向,收纳在链接壳体内的管线类C载放在弯曲外周侧连接臂520的弯曲内周侧面522的端部。对此,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管线类C均匀地载放在弯曲外周侧连接臂130的弯曲内周侧面133上,与现有技术相比,可以防止偏置摩擦等,提高对管线类C的保护性。同样地、如上所述,在相对于在管线长度方向相邻的结合部113(123)、113(123)之间的中央的位置,分别设置弯曲内周侧连接臂140,在直线状态时,弯曲内周侧连接臂140的弯曲外周侧面142分别位于相同的面上。由此,如图10 (A)所示,在变成弯曲状态时,在相邻的弯曲内周侧连接臂140、140之间不会产生高度差,收纳在链接壳体内的管线类C均匀地载放在弯曲内周侧连接臂140的弯曲外周侧面142上。S卩、如图10 (B)所示,在现有技术中,由于弯曲内周侧连接臂530分别设置在与在管线长度方向相邻的结合部513、513之间的中央相偏离的位置,在变成弯曲状态时,在相邻的弯曲内周侧连接臂530、530之间产生高度差,收纳在链接壳体内的管线类C载放在弯曲内周侧连接臂530的弯曲外周侧面531的端部。对此,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管线类C均匀地载放在弯曲内周侧连接臂140的弯曲外周侧面142上,与现有技术相比,可以防止偏置摩擦等,提高对管线类C的保护性。另外,如图9所示,从弯曲状态回到图7所示的直线状态时,后面的第2链板120”的结合部123”从弯曲状态回到原状,以后面的第2链板120”的结合部123”的略中心为旋转中心,在一个第2链板120的后侧板部122与支承体150的支承面151接触之前,该第2链板120的后侧板部122的后方弯曲外周端面122 a和支承体150的支承面151之间产生间隙S 2。即,在从弯曲状态回到直线状态时,后侧板部122的后方弯曲外周端面122 a也不与支承体150的支承面151发生滑动。另外,弯曲外周侧连接臂130也不与支承面151产生滑动。另外,在管线移动端E I侧具有引导直线状态的引导部件(图中未示出)的情况下,在管线移动端E I侧从直线状态变成弯曲状态时,引导部件与第2链板120的后侧板部122的前方弯曲外周端面122 b之间产生间隙S 2。即、可以得到与后侧板部122的后方弯曲外周端面122 a和支承体150的支承面151的关系相同的效果。另外,在弯曲外周侧连接臂130和引导部件之间产生间隙S I。即、可以得到与弯曲外周侧连接臂130和支承体150的支承面151的关系相同的效果。在这样得到的上述实施例的管线类保护引导装置100中,其成对的第I链板110、第2链板120中的一个第I链板110 (第2链板)分别由与在管线长度方向前面的第I链板110’(第2链板120’)连接且形成管线弯曲内周侧的前侧板部111 (121)、与后面的第I链板110”(第2链板120”)相连接且形成管线弯曲外周侧的后侧板部112 (122)、以及设置在前侧板部111 (121)和后侧板部112 (122)之间的自由弯曲的结合部113 (123)形成一体。弯曲外周侧连接臂130可安装和拆卸地设置在第I链板110、第2链板120上,弯曲外周侧连接臂130的弯曲外周侧面132设置得比后侧板部112 (122)的弯曲外周缘112c (122 c )更靠管线弯曲内周侧,由此,可以防止从弯曲状态变成直线状态时由于弯曲外周侧连接臂130产生的噪音,防止弯曲外周侧连接臂130的摩擦,防止产生弯曲外周侧连接臂130的摩擦粉,还可以缓和冲击载荷,缓和共振现象和传递到管线类保护引导装置100的冲击力,防止弯曲外周侧连接臂130脱落。另外,弯曲外周侧连接臂130设置在对应于在管线长度方向相邻的结合部113
(123),113 (123)之间的中央的位置,在直线状态时,弯曲外周侧连接臂130的弯曲内周侧面133分别位于相同的面上,以此,可以防止偏置摩擦等,提高对管线类C的保护性。同样地、弯曲内周侧连接臂140设置在对应于在管线长度方向相邻的结合部113
(123),113 (123)之间的中央的位置,在直线状态时,弯曲内周侧连接臂140的弯曲外周侧面142分别位于相同的面上,由此,可以防止偏置摩擦等,提高对管线类C的保护性。另外,第2链板120 (第I链板)分别设置成在管线长度方向以管线移动端E I侧为前方,以管线固定端E 2侧为后方,一个第2链板120 (第I链板)的后侧板部122的后方弯曲外周端面122 a呈圆弧状地设置在与其后面的第2链板120”(第I链板)的结合部123的位置相对应的管线弯曲外周上,该一个第2链板120 (第I链板)的后方弯曲外周端面122 a的圆弧中心O I设置在比其后面的第2链板120”(第I链板)的结合部123在管线长度方向的中心M I更靠管线长度方向的前方,可以防止后侧板部122的后方弯曲外周端面122 a与支承体150的支承 面151产生滑动,防止产生摩擦粉,可以防止后侧板部122的后方弯曲外周端面122 a与支承体150的支承面151的滑动导致的噪音。另外,作为第I链板110、第2链板120的链板侧铰链部的铰链轴117、127具有在周向包围沿管线长度方向延伸的旋转轴线的链板侧周面127 a,作为弯曲外周侧连接臂130的臂侧铰链部的钩部131、131具有臂侧周面131 a,该臂侧周面131 a是在周向包围旋转轴线的周面,且在弯曲外周侧连接臂130的旋转范围内,在以旋转轴线为中心的径向与链板侧周面127 a相对。由铰链轴117、127和钩部131、131构成的铰链结构具有防脱落部A 11,防止由于管线类C作用于弯曲外周侧连接臂130上的外力导致钩部131、131从铰链轴117、127脱离的臂脱落现象的发生。防脱落部A 11包括设置在链板侧周面127 a上的作为链板侧防脱落用卡合部的链板卡合部分127 b、和设置在臂侧周面131 a上的作为臂侧防脱落用卡合部的臂侧卡合部分131 b,在弯曲外周侧连接臂130处于连接成对的第I链板110、第2链板120的连接状态时,由于臂侧卡合部分131 b和链板卡合部分127 b卡合,可以防止臂脱落现象发生,由此,可以可靠地防止在直线状态和弯曲状态之间切换时弯曲外周侧连接臂130轻易地脱落,其效果显著。
权利要求
1.一种管线类保护引导装置,在管线长度方向分别连接多个链接壳体,该链接壳体包括左右分离设置的成对的链板、架设在该成对的链板的管线弯曲外周侧的弯曲外周侧连接臂、和架设在所述成对的链板的管线弯曲内周侧的弯曲内周侧连接臂;在所述链接壳体内,从管线固定端或管线移动端的一方至另一方,收纳并引导管线类;形成与支承体的支承面相接触的直线状态和离开支承面的弯曲状态;其特征在于 所述成对的链板分别由在所述管线长度方向与其前面的链板连接且形成管线弯曲内周侧的前侧板部、与后面的链板相连接且形成管线弯曲外周侧的后侧板部、以及设置在所述前侧板部和后侧板部之间且可自由弯曲的结合部成一体地形成; 所述弯曲外周侧连接臂可安装和拆卸地设置在所述链板上,所述弯曲外周侧连接臂的弯曲外周侧面比所述后侧板部的弯曲外周缘更靠管线弯曲内周侧。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管线类保护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曲外周侧连接臂分别设置在与在所述管线长度方向相邻的结合部之间的中央相对应的位置,在所述直线状态时,所述弯曲外周侧连接臂的弯曲内周侧面分别位于相同的面上。
3.如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管线类保护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曲内周侧连接臂分别设置在与在所述管线长度方向相邻的结合部之间的中央相对应的位置,在所述直线状态时,所述弯曲内周侧连接臂的弯曲外周侧面分别位于相同的面上。
4.如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管线类保护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管线长度方向以管线移动端侧为前方、以管线固定端侧为后方分别配置所述链板,所述链板的后侧板部的后方弯曲外周端面呈圆弧状地设置在对应于所述后面的链板的结合部的位置的管线弯曲外周,该链板的后方弯曲外周端面的圆弧中心设置在比所述后面的链板的结合部在管线长度方向的中心更靠管线长度方向的前方。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管线类保护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管线长度方向以管线移动端侧为前方、以管线固定端侧为后方分别配置所述链板,所述链板的后侧板部的后方弯曲外周端面呈圆弧状地设置在对应于所述后面的链板的结合部的位置的管线弯曲外周,该链板的后方弯曲外周端面的圆弧中心设置在比所述后面的链板的结合部在管线长度方向的中心更靠管线长度方向的前方。
6.如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管线类保护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链板的链板侧铰链部具有在周向围着沿所述管线长度方向延伸的旋转轴线的链板侧周面, 所述弯曲外周侧连接臂的臂侧铰链部具有臂侧周面,该臂侧周面是在周向围着所述旋转轴线的周面,且在所述弯曲外周侧连接臂的旋转范围内、在以旋转轴线为中心的径向与链板侧周面相对, 由所述链板侧铰链部和臂侧铰链部构成的铰链结构具有防脱落部,该防脱落部防止由于所述管线类作用于弯曲外周侧连接臂的外力而使臂侧铰链部从链板侧铰链部脱离的臂脱落现象发生, 所述防脱落部包括设置在所述链板侧周面的链板侧防脱落用卡合部和设置在臂侧周面的臂侧防脱落用卡合部, 在所述弯曲外周侧连接臂与所述成对的链板相连接的连接状态时,所述臂侧防脱落用卡合部和链板侧防脱落用卡合部相互卡合,以此可防止所述臂脱落现象的发生。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管线类保护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链板的链板侧铰链部具有在周向围着沿所述管线长度方向延伸的旋转轴线的链板侧周面, 所述弯曲外周侧连接臂的臂侧铰链部具有臂侧周面,该臂侧周面是在周向围着所述旋转轴线的周面,且在所述弯曲外周侧连接臂的旋转范围内、在以旋转轴线为中心的径向与链板侧周面相对, 由所述链板侧铰链部和臂侧铰链部构成的铰链结构具有防脱落部,该防脱落部防止由于所述管线类作用于弯曲外周侧连接臂的外力而使臂侧铰链部从链板侧铰链部脱离的臂脱落现象发生, 所述防脱落部包括设置在所述链板侧周面的链板侧防脱落用卡合部和设置在臂侧周面的臂侧防脱落用卡合部, 在所述弯曲外周侧连接臂与所述成对的链板相连接的连接状态时,所述臂侧防脱落用卡合部和链板侧防脱落用卡合部相互卡合,以此可防止所述臂脱落现象的发生。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管线类保护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链板的链板侧铰链部具有在周向围着沿所述管线长度方向延伸的旋转轴线的链板侧周面, 所述弯曲外周侧连接臂的臂侧铰链部具有臂侧周面,该臂侧周面是在周向围着所述旋转轴线的周面,且在所述弯曲外周侧连接臂的旋转范围内、在以旋转轴线为中心的径向与链板侧周面相对, 由所述链板侧铰链部和臂侧铰链部构成的铰链结构具有防脱落部,该防脱落部防止由于所述管线类作用于弯曲外周侧连接臂的外力而使臂侧铰链部从链板侧铰链部脱离的臂脱落现象发生, 所述防脱落部包括设置在所述链板侧周面的链板侧防脱落用卡合部和设置在臂侧周面的臂侧防脱落用卡合部, 在所述弯曲外周侧连接臂与所述成对的链板相连接的连接状态时,所述臂侧防脱落用卡合部和链板侧防脱落用卡合部相互卡合,以此可防止所述臂脱落现象的发生。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管线类保护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链板的链板侧铰链部具有在周向围着沿所述管线长度方向延伸的旋转轴线的链板侧周面, 所述弯曲外周侧连接臂的臂侧铰链部具有臂侧周面,该臂侧周面是在周向围着所述旋转轴线的周面,且在所述弯曲外周侧连接臂的旋转范围内、在以旋转轴线为中心的径向与链板侧周面相对, 由所述链板侧铰链部和臂侧铰链部构成的铰链结构具有防脱落部,该防脱落部防止由于所述管线类作用于弯曲外周侧连接臂的外力而使臂侧铰链部从链板侧铰链部脱离的臂脱落现象发生, 所述防脱落部包括设置在所述链板侧周面的链板侧防脱落用卡合部和设置在臂侧周面的臂侧防脱落用卡合部, 在所述弯曲外周侧连接臂与所述成对的链板相连接的连接状态时,所述臂侧防脱落用卡合部和链板侧防脱落用卡合部相互卡合,以此可防止所述臂脱落现象的发生。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安全可靠地保护引导可绕性管线类的管线类保护引导装置(100),该装置的链板(120)由在管线长度方向与其前面的链板(120’)连接并形成管线弯曲内周侧的前侧板部(121)、在管线长度方向与后面的链板(120”)连接并形成管线弯曲外周侧的后侧板部(122)、以及位于前侧板部(121)和后侧板部(122)之间且可自由弯曲的结合部(123)成一体地构成。弯曲外周侧连接臂(130)可安装和拆卸地设置在链板(120)上,弯曲外周侧连接臂(130)的弯曲外周侧面(132)设置在比后侧板部(122)的弯曲外周缘(122c)更靠管线弯曲内周侧。由此,可以防止在从弯曲状态变成直线状态时弯曲外周侧连接臂的噪音及产生摩擦粉,可防止弯曲外周侧连接臂的脱落。
文档编号F16G13/16GK103256339SQ20131005206
公开日2013年8月21日 申请日期2013年2月17日 优先权日2012年2月21日
发明者小宫庄一郎 申请人:株式会社椿本链条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