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管下料架中的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170139发布日期:2020-12-04 14:02阅读:91来源:国知局
钢管下料架中的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钢管下料架,尤其涉及一种钢管下料架中的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钢管是一种中空的长条圆形钢材,广泛用于石油、化工、医疗、食品、机械等工业输送管道以及机械结构部件等领域。在钢管生产线中,热处理是钢管生产线中必不可少的一道工序,通过正火或退火工艺消除钢管冷拔或精轧过程中产生的应力,以达到客户要求的机械性能。目前现有的传送结构无法实现热处理后钢管的自动下料,因此仍需要操作工人手动配合,机械化程度较低,劳动成本高,工人的劳动强度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需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自动输送钢管、且输送效率高的钢管下料架中的输送装置。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的钢管下料架中的输送装置,包括:机架,在机架上由前至后依次间隔排列设置有若干输送辊,各输送辊通过对应轴承座支撑于机架上,且各输送辊相互平行;第一驱动装置通过第一链传动驱动各输送辊绕自身轴线转动,且各输送辊转速同步,从而将位于输送辊上的钢管由前向后输送;在机架前端设置有第一光电开关,在机架后端设置有第二光电开关,第一光电开关、第二光电开关、第一驱动装置均与控制器相连接,控制器能根据第一光电开关、第二光电开关的信号控制第一驱动装置,进而控制各输送辊的转速:当钢管未全部进入输送装置时实现低速向前输送,当钢管全部进入输送装置后实现快速向前输送,提高送效率。

进一步地,前述的钢管下料架中的输送装置,其中,在机架上由前至后间隔排列有至少一个升降框架,在每个升降框架上均由前至后间隔排列有若干由左向右输送的第二链传动,且各第二链传动位于两两输送辊之间,各第二链传动的主动链轮均固定于同一链轮轴上,链轮轴由第二驱动装置驱动;在每个升降框架下方的机架上均固定设置有二个液压缸,二个液压缸的伸出杆与对应升降框架固定连接,二个液压缸的伸出杆向上伸出后能使各第二链传动顶部高于各输送辊顶部,二个液压缸的伸出杆向下缩回后能使各第二链传动顶部低于各输送辊顶部。

进一步地,前述的钢管下料架中的输送装置,其中,在每个升降框架下方的机架上均固定设置有四个同步升降机构,所述的同步升降机构包括:带封闭腔室的罩壳,升降框架固定于罩壳上,竖杆依次穿过罩壳顶部通孔、罩壳底部通孔后竖向穿插设置于罩壳中,竖杆顶端伸出罩壳外,竖杆底端伸出罩壳外后与机架固定连接;在竖杆圆周上分别设置有与竖杆轴线平行的第一竖向齿条段和第二竖向齿条段,第一竖向齿条段和第二竖向齿条段的模数相同;第一连接杆水平设置、且第一连接杆前端穿过罩壳侧壁上的第一通孔后伸入第一竖向齿条段与罩壳侧壁之间的空腔中,在第一连接杆前端固定设置有与第一竖向齿条段啮合的第一齿轮;第二连接杆水平设置、且第二连接杆前端穿过罩壳侧壁上的第二通孔后伸入第二竖向齿条段与罩壳侧壁之间的空腔中,在第二连接杆前端固定设置有与第二竖向齿条段啮合的第二齿轮;第一齿轮沿第一竖向齿条段滚动时能使第二齿轮沿第二竖向齿条段同步滚动,第二齿轮沿第二竖向齿条段滚动时能使第一齿轮沿第一竖向齿条段同步滚动。

进一步地,前述的钢管下料架中的输送装置,其中,第一竖向齿条段与第二竖向齿条段两者呈相差90°角度位置分布于竖杆圆周上,此时,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两者夹角α为90°。

进一步地,前述的钢管下料架中的输送装置,其中,在罩壳顶部设置有至少一个润滑油加注口。

进一步地,前述的钢管下料架中的输送装置,其中,在罩壳顶部设置有二个润滑油加注口,二个润滑油加注口分别朝向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①控制器能根据第一光电开关、第二光电开关的信号控制第一驱动装置,进而控制各输送辊的转速,当钢管未全部进入输送装置时实现低速向前输送,当钢管全部进入输送装置后实现快速向前输送,提高输送效率;②当钢管全部运送至输送装置后部后,通过升降框架上升使各第二链传动顶部高于各输送辊顶部,此时钢管位于各第二链传动上,通过第二驱动装置将钢管由左向右输出输送装置外;③同步升降机构的设置使升降框架平稳地水平升降而不会发生偏斜现象,升降过程中不受钢管分布不均等因素影响,升降框架使用稳定可靠。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钢管下料架中的输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升降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是同步升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去除罩壳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a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左视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链轮轴设置于升降框架左侧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中各第二链传动顶部低于各输送辊顶部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8中各第二链传动顶部高于各输送辊顶部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优选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的钢管下料架中的输送装置,包括:机架1,在机架1上由前至后依次间隔排列设置有若干输送辊2,各输送辊2通过对应轴承座支撑设置于机架1上,且各输送辊2相互平行。在实际设置中,通常使各输送辊2之间的间距相等。在各输送辊2的一端均固定设置有构成第一链传动的从动链轮,第一驱动装置通过第一链传动驱动各输送辊绕自身轴线转动,且各输送辊转速同步,从而将位于各输送辊2上的钢管由前向后输送。在机架1前端设置有第一光电开关,在机架1后端设置有第二光电开关,第一光电开关、第二光电开关、驱动装置均与控制器相连接,控制器能根据第一光电开关、第二光电开关的信号控制驱动装置,进而控制各输送辊2的转速:当钢管未全部进入输送装置时实现低速向前输送,当钢管全部进入输送装置后实现快速向前输送,提高输送效率。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机架1上由前至后间隔排列有至少一个升降框架3,在每个升降框架3上均由前至后间隔排列有若干由左向右输送的第二链传动4,各第二链传动4与各输送辊2相互平行,且各第二链传动4位于两两输送辊2之间,各第二链传动4的主动链轮41均固定于同一链轮轴40上,链轮轴40由第二驱动装置驱动,在第二驱动装置的驱动下,各第二链传动4以同一输送速度由左向右输送。第二驱动装置可以采用驱动电机42,在驱动电机42的电机轴上固定设置有第一主动链轮43,在链轮轴40上固定设置有第一从动链轮44,第一链条缠绕于第一主动链轮43和第一从动链轮44上。各第二链传动4的主动链轮41及链轮轴可以位于升降框架3的右侧,如图2所示为各第二链传动4的主动链轮41及链轮轴位于升降框架3的右侧的结构示意图。各第二链传动4的主动链轮41及链轮轴也可以位于升降框架的左侧,如图8、图9和图10所示为各第二链传动4的主动链轮41及链轮轴位于升降框架的左侧的结构示意图。在每个升降框架3下方的机架上均固定设置有二个液压缸30,二个液压缸30的伸出杆与对应升降框架3固定连接,二个液压缸30的伸出杆向下缩回后能使各第二链传动4顶部低于各输送辊2顶部;二个液压缸30的伸出杆向上伸出后能使各第二链传动4顶部高于各输送辊2顶部,此时,钢管位于各第二链传动4上,通过第二驱动装置将钢管由左向右输出输送装置外。

如图2、图3和图4所示,在每个升降框架3下方的机架1上均固定设置有四个同步升降机构5,所述的同步升降机构5包括:带封闭腔室的罩壳51,升降框架3固定于罩壳51上,竖杆52依次穿过罩壳顶部通孔、罩壳底部通孔后竖向穿插设置于罩壳51中,竖杆52顶端伸出罩壳51外,竖杆52底端伸出罩壳51外后与机架1固定连接。如图5、图6和图7所示,在竖杆52圆周上分别设置有与竖杆轴线平行的第一竖向齿条段521和与竖杆轴线平行的第二竖向齿条段522,第一竖向齿条段521和第二竖向齿条段522的模数相同。第一连接杆53水平设置、且第一连接杆53前端穿过罩壳侧壁上的第一通孔后伸入第一竖向齿条段521与罩壳侧壁之间的空腔中,在第一连接杆53前端固定设置有与第一竖向齿条段521啮合的第一齿轮54。第二连接杆55水平设置、且第二连接杆55前端穿过罩壳侧壁上的第二通孔后伸入第二竖向齿条段522与罩壳侧壁之间的空腔中,在第二连接杆55前端固定设置有与第二竖向齿条段522啮合的第二齿轮56。第一齿轮54沿第一竖向齿条段521滚动时能使第二齿轮56沿第二竖向齿条段522同步滚动,同样,第二齿轮56沿第二竖向齿条段522滚动时能使第一齿轮54沿第一竖向齿条段521同步滚动。

如图5和图7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一竖向齿条段521与第二竖向齿条段522两者呈相差90°角度位置分布于竖杆圆周上,此时,第一连接杆53和第二连接杆55两者夹角α为90°。

在罩壳51顶部设置有至少一个润滑油加注口57。如图4和图5所示,本实施例在罩壳51顶部设置有二个润滑油加注口57,二个润滑油加注口57分别朝向第一齿轮54和第二齿轮56,为第一齿轮54和第一竖向齿条段521的啮合以及第二齿轮56和第二竖向齿条段522的啮合提供润滑。

升降框架3在二个液压缸30的驱动下上升时,每个同步升降机构中的第一齿轮54会沿第一竖向齿条段521向上滚动,第二齿轮56会沿第二竖向齿条段522向上滚动,由于第一齿轮54沿第一竖向齿条段521滚动时能使第二齿轮56沿第二竖向齿条段522同步滚动,同样,第二齿轮56沿第二竖向齿条段522滚动时能使第一齿轮54沿第一竖向齿条段521同步滚动,因而就能保证升降框架3平稳地水平升降而不会发生偏斜现象,升降过程中不受多根钢管分布不均等因素影响,升降框架3使用稳定可靠。

上述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

多根钢管从输送装置前端输入输送装置的过程中,若钢管未全部输入输送装置,此时控制器控制驱动装置,进而控制各输送辊2的转速、实现低速向前输送。当钢管全部输入输送装置且端部离开第一光电开关后,第一光电开关发出信号给控制器,控制器控制驱动装置,进而控制各输送辊2的转速、实现快速向前输送。当钢管输送至输送装置后部并到达第二光电开关时,第二光电开关发出信号给控制器,控制器控制驱动装置,进而控制各输送辊2停止转动,使钢管停留在输送装置后部。

然后各液压缸30启动,各液压缸30的伸出杆向上伸出,推动对应升降框架3上升至各第二链传动4顶部高于各输送辊2顶部。然后启动第二驱动装置,各第二链传动4以同一输送速度由左向右输送,将钢管由左向右输出输送装置外,通常在输送装置右侧设置接收钢管的储料架。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①控制器能根据第一光电开关、第二光电开关的信号控制第一驱动装置,进而控制各输送辊2的转速,当钢管未全部进入输送装置时实现低速向前输送,当钢管全部进入输送装置后实现快速向前输送,提高输送效率;②当钢管全部运送至输送装置后部后,通过升降框架3上升使各第二链传动4顶部高于各输送辊2顶部,此时钢管位于各第二链传动4上,通过第二驱动装置将钢管由左向右输出输送装置外;③同步升降机构5的设置使升降框架3平稳地水平升降而不会发生偏斜现象,升降过程中不受钢管分布不均等因素影响,升降框架3使用稳定可靠。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其他形式的限制,而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所作的任何修改或等同变化,仍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