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离式马达驱动的上下取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325655发布日期:2020-12-18 13:11阅读:109来源:国知局
一种分离式马达驱动的上下取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上下取料装置,尤其是一种分离式马达驱动的上下取料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全球半导体工业快速发展,各类半导体元器件的需求急剧增加。在半导体元器件的自动化生产加工过程中,对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从而对应用于高速设备的机构精度及速度越来越高,经常需要上下取放物料逐个转送至下一个工位,进而对物料进行下一步的加工。

传统地的取料装置一般包括上下驱动机构和取料机构,上下驱动机构和取料机构为一体式结构,上下驱动机构直接驱动取料机构运动,这种一体式的取料装置其灵活性不好,当需要更换被取料物时,需要整体地更换取料装置。

再,传统的取料装置一般采用气缸作为驱动源,采用气缸作为驱动源的取料装置存在如下几个问题,一是控制性不好,不易于调整上下运动的行程、运动的速度。二是结构相对复杂且不易于标准化,气缸会根据不同的负载采用不同的缸径,使得安装方式也不确定;总的来说,采用气缸作为驱动源的取料装置存在控制性差、精度低、稳定性差和速度无法满足产能要求的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问题,实用新型向社会提供一种安装灵活性好的分离式马达驱动的上下取料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控制性好、精度高、稳定性好和速度快的分离式马达驱动的上下取料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分离式马达驱动的上下取料装置,包括上下驱动机构和位于所述上下驱动机构下方的与所述上下驱动机构相隔预定间距的取料机构;所述上下驱动机构在马达的驱动下上下运动,从而驱动所述取料机构上下随动。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上下驱动机构包括马达、马达安装座、凸轮、随动轮、夹持块、第一复位弹簧、和敲打轴;所述马达设置在所述马达安装座上,所述凸轮与所述马达的输出轴相连接,所述随动轮通过连接轴与所述夹持块连接,所述随动轮与所述凸轮相切,在所述夹持块上与所述敲打轴的上端连接,所述敲打轴的下端穿过固定块,并伸出于所述固定块预定距离;在所述夹持块与所述固定块之间的敲打轴套设有所述第一复位弹簧。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本实用新型还包括感应轴和传感器,所述传感器设在所述固定块上,所述感应轴设在所述夹持块上,并可随所述夹持块上下移动。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传感器是光电传感器或磁传感器。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取料机构包括支座、气管接头安装块、第二复位弹簧、吸头轴夹紧块、通气轴、吸头和真空气管,所述通气轴的下端穿过所述支座,并通过所述吸头轴夹紧块与所述吸头连接,所述通气轴的上端通过所述气管接头安装块与所述真空气管连接,在所述气管接头安装块与所述支座之间的通气轴上套设有第二复位弹簧。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在上下驱动机构和位于所述上下驱动机构下方的取料机构之间设有预定间距,这样,在更换取料装置只需要更换取料机构即可,实现了安装的灵活性;另外,这种结构还可以实现上下驱动机构不变的情况下,可以灵活地应对若干个取料机构,即当一个取料机构转到上下驱动机构下方时,上下驱动机构驱动该取料机构下行,吸取物料,然后,转动第二个取料机构再转到上下驱动机构下方,执行同样的动作;本实用新型采用马达加凸轮结构作为驱动源,具有高速、高精度、稳定性好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取料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实用新型。

请参见图1和图2,图1和图2揭示的是一种分离式马达驱动的上下取料装置,包括上下驱动机构100和位于所述上下驱动机构100下方的与所述上下驱动机构100相隔预定间距的取料机构200;所述上下驱动机构100在马达的驱动下上下运动,从而驱动所述取料机构200上下随动。如此结构,具有安装灵活;且可在上下驱动机构不变的情况下,灵活地应对若干个取料机构,即当一个取料机构转到上下驱动机构下方时,上下驱动机构驱动该取料机构下行,吸取物料,然后,转动第二个取料机构再转到上下驱动机构下方,执行同样的动作。

优选的,所述上下驱动机构100包括马达110、马达安装座120、凸轮130、随动轮140、夹持块150、第一复位弹簧160和敲打轴190;所述马达110设置在所述马达安装座120上,所述凸轮130与所述马达110的输出轴相连接,所述随动轮140通过连接轴141与所述夹持块150连接,所述随动轮140与所述凸轮130相切,在所述夹持块150上与所述敲打轴190的上端连接,所述敲打轴190的下端穿过固定块191,并伸出于所述固定块191预定距离;在所述夹持块150与所述固定块191之间的敲打轴190套设有所述第一复位弹簧160。采用马达加凸轮结构作为驱动源,具有高速、高精度、稳定性好的优点。

为了防止过渡下行,本实用新型还设有感应轴170和传感器180,所述传感器180设在所述固定块191上,所述感应轴170设在所述夹持块150上,并可随所述夹持块150上下移动;当所述感应轴170下行到传感器180位置时,即为到了下行的下限。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传感器180可以是光电传感器,也可以是磁传感器,当所述感应轴170下行到传感器180位置时,传感器180会给控制中心(未画出)一个信号,控制中心接到该信号即停止下行,并回收,此时,第一复位弹簧160使敲打轴190复位。

参见图2,所述取料机构200包括支座210、气管接头安装块220、第二复位弹簧230、吸头轴夹紧块240、通气轴250、吸头260和真空气管270,所述通气轴250的下端穿过所述支座210,并通过所述吸头轴夹紧块240与所述吸头260连接,所述通气轴250的上端通过所述气管接头安装块220与所述真空气管270连接,在所述气管接头安装块220与所述支座210之间的通气轴250上套设有第二复位弹簧230。

工作时,当所述上下驱动机构100的敲打轴190时,会推动气管接头安装块220带着通气轴250和所述吸头260下行,所述第二复位弹簧230被压缩储能,当所述上下驱动机构100上行后,所述吸头260在所述第二复位弹簧230作用下复位。

在不脱离实用新型思想的情况下,凡应用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做的各种等效变化,均理同包含于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分离式马达驱动的上下取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下驱动机构(100)和位于所述上下驱动机构(100)下方的与所述上下驱动机构(100)相隔预定间距的取料机构(200);所述上下驱动机构(100)在马达的驱动下上下运动,从而驱动所述取料机构(200)上下随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离式马达驱动的上下取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驱动机构(100)包括马达(110)、马达安装座(120)、凸轮(130)、随动轮(140)、夹持块(150)、第一复位弹簧(160)、和敲打轴(190);所述马达(110)设置在所述马达安装座(120)上,所述凸轮(130)与所述马达(110)的输出轴相连接,所述随动轮(140)通过连接轴(141)与所述夹持块(150)连接,所述随动轮(140)与所述凸轮(130)相切,在所述夹持块(150)上与所述敲打轴(190)的上端连接,所述敲打轴(190)的下端穿过固定块(191),并伸出于所述固定块(191)预定距离;在所述夹持块(150)与所述固定块(191)之间的敲打轴(190)套设有所述第一复位弹簧(16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离式马达驱动的上下取料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感应轴(170)和传感器(180),所述传感器(180)设在所述固定块(191)上,所述感应轴(170)设在所述夹持块(150)上,并可随所述夹持块(150)上下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分离式马达驱动的上下取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180)是光电传感器或磁传感器。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何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分离式马达驱动的上下取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料机构(200)包括支座(210)、气管接头安装块(220)、第二复位弹簧(230)、吸头轴夹紧块(240)、通气轴(250)、吸头(260)和真空气管(270),所述通气轴(250)的下端穿过所述支座(210),并通过所述吸头轴夹紧块(240)与所述吸头(260)连接,所述通气轴(250)的上端通过所述气管接头安装块(220)与所述真空气管(270)连接,在所述气管接头安装块(220)与所述支座(210)之间的通气轴(250)上套设有第二复位弹簧(230)。


技术总结
一种分离式马达驱动的上下取料装置,包括上下驱动机构和位于所述上下驱动机构下方的与所述上下驱动机构相隔预定间距的取料机构;所述上下驱动机构在马达的驱动下上下运动,从而驱动所述取料机构上下随动。本实用新型具有安装灵活性好和控制性好、精度高、稳定性好和速度快的优点。

技术研发人员:熊亚俊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标谱软件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3.22
技术公布日:2020.12.1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