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运载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135552发布日期:2021-03-02 17:36阅读:66来源:国知局
模具运载装置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模具运载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传统的模具运载装置,在装载模具或者从模具运载装置上拆卸模具时,为了保证安全通常需要通过扳手等旋转模具运载装置的支撑脚、使支撑脚抵持地面、使模具运载装置固定;需要移动模具运载装置时,有需要旋转模具运载装置的支撑脚、使支撑脚脱离地面,比较繁琐麻烦。
[0003]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模具运载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为解决上述问题中的一个或者多个,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模具运载装置,便于承载件以及模具的转移,还能够方便且安全地装载、卸载模具。
[0005]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详细技术方案为:模具运载装置,其包括承载件,承载件包括承载体,承载体的两端均固定设置有侧板;还包括运载件;运载件包括滚轮,滚轮铰接在承载体的后端、且滚轮与承载体的底端面相切,侧板设置有运载口;运载件还包括滚轮轴;滚轮轴设置在承载体的后端,滚轮轴的两端分别与侧板固定连接,滚轮通过轴承套设在滚轮轴上。
[0006]
进一步地,承载体设置有至少两个设置有运载口的加强侧板,加强侧板分别与滚轮轴固定连接。
[0007]
以保证滚轮轴不会弯曲。
[0008]
进一步地,还包括拉动部;拉动部至少包括设置拉动件,拉动件设置在承载件的前端。
[0009]
可以方便地将承载件的前端抬起,便于承载件的转移。
[0010]
进一步地,拉动部还包括滑槽、以及两个断面呈t形的滑块,滑槽固定设置在承载体的前端,滑块均设置在滑槽内;拉动件包括硬质的操作杆以及外延杆;外延杆包括第一外延杆及、第二外延杆,滑块、第一外延杆、操作杆、第二外延杆、滑块依次铰接。
[0011]
可以方便地将承载件的前端抬起,便于承载件的转移;还可以使外延杆、操作杆、外延杆位于一条直线上,比较节省空间,不会影响装载、卸载模具w。
[0012]
进一步地,滑块的一端固定设置有归位弹簧;归位弹簧的另一端与侧板固定连接。
[0013]
可以使外延杆、操作杆、外延杆自动地归位,无需手动将外延杆靠近滑槽,比较方便。
[0014]
进一步地,侧板的前端向前延伸地设置有外延板。
[0015]
可以提高固定状态时,承载件的稳定性。
[0016]
进一步地,还包括斜板件;斜板件设置有若干加强板;斜板件的两端分别与外延板贴合且与承载件可拆卸。
[0017]
便于模具的装载、卸载。
[0018]
进一步地,承载体的顶端面固定设置有限位凸起。
[0019]
能够保证模具不滑落、保证安全性。
[0020]
进一步地,承载体设置有减重结构。
[0021]
以减轻承载体的重量、便于拉动。
[0022]
进一步地,滚轮的数量为两个以上。
[0023]
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0024]
1)便于承载件以及模具的转移,还能够方便且安全地装载、卸载模具 w;
[0025]
2)可以方便地将承载件的前端抬起,便于承载件的转移;
[0026]
3)可以方便地将承载件的前端抬起,便于承载件的转移;还可以使外延杆、操作杆、外延杆位于一条直线上,比较节省空间,不会影响装载、卸载模具。
附图说明
[0027]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模具运载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0028]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模具运载装置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0029]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模具运载装置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示意图。
[0030]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模具运载装置的剖视示意图;剖面为垂直于滚轮轴的平面;模具运载装置为固定状态;斜板件4未画出。
[0031]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模具运载装置的剖视示意图;剖面为垂直于滚轮轴的平面;模具运载装置为拉动状态;粗虚线箭头表示拉动方向;斜板件4未画出。
[0032]
图6是图5的
ⅰ-ⅰ
剖面的局部放大的示意图。
[0033]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模具运载装置的仰视示意图;粗虚线箭头表示拉动方向;斜板件4未画出。
[0034]
承载件1;承载体11;侧板12;外延板121;加强侧板129;减重结构 18;限位凸起19;运载件2;滚轮21;滚轮轴212;运载口22;拉动部3;拉动件31;操作杆311;外延杆312;第一外延杆3121;第二外延杆3122;滑块32;归位弹簧321;滑槽33;连接铰链34;斜板件4;加强板49;模具w。
具体实施方式
[0035]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0036]
如图1至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模具运载装置,其包括承载件1,承载件1包括承载体11,承载体11的两端均固定设置有侧板12。
[0037]
本实用新型的模具运载装置,还包括运载件2;运载件2包括滚轮21,滚轮21铰接在承载体11的后端、且滚轮21与承载体11的底端面相切,侧板12设置有运载口22;运载件2还包括滚轮轴212;滚轮轴212设置在承载体11的后端,滚轮轴212的两端分别与侧板12固定连接,滚轮21通过轴承(附图未画出)套设在滚轮轴212上。通常,滚轮21的数量通常为两个以上。
[0038]
承载体11设置有至少两个设置有运载口22的加强侧板129,加强侧板 129分别与滚轮轴212固定连接(常规的方式实现,比如滚轮轴212嵌入加强侧板129)。以保证滚轮轴
212不会弯曲。
[0039]
将承载件1的前端抬起,可使滚轮21支撑承载件1,从而可以通过滚轮21牵引承载件1移动,便于承载件1以及模具w的转移,此时,模具运载装置为拉动状态。将承载件1的前端放下,使承载件1的底端面抵持地面,无法通过滚轮21牵引承载件1移动,承载件1的位置固定,能够方便且安全地装载、卸载模具w,此时,模具运载装置为固定状态。
[0040]
本实用新型的模具运载装置,还包括拉动部3;拉动部3至少包括设置拉动件31,拉动件31设置在承载件1的前端。拉动件31可以为绳索、钢链等,便于通过电动叉车等拉动承载体11。可以方便地将承载件1的前端抬起,便于承载件1的转移。
[0041]
拉动部3还包括滑槽33、以及两个断面呈t形的滑块32,滑槽33固定设置在承载体11的前端,滑块32均设置在滑槽33内;拉动件31包括硬质的操作杆311以及外延杆312;外延杆312包括第一外延杆3121及、第二外延杆3122,滑块32、第一外延杆3121、操作杆311、第二外延杆3122、滑块32依次铰接(通常通过连接铰链34铰接)。操作杆311以及外延杆312 通常均为钢管等制成。将操作杆311拉起,可以使外延杆312、操作杆311、外延杆312整体呈u形,从而可以方便地将承载件1的前端抬起,便于承载件1的转移;同时,将外延杆312靠近滑槽33,可以使外延杆312、操作杆311、外延杆312位于一条直线上,比较节省空间,不会影响装载、卸载模具w。
[0042]
滑块32的一端固定设置有归位弹簧321;归位弹簧321的另一端与侧板12固定连接。可以使外延杆312、操作杆311、外延杆312自动地归位 (即外延杆312、操作杆311、外延杆312位于一条直线上),无需手动将外延杆312靠近滑槽33,比较方便。
[0043]
侧板12的前端向前延伸地设置有外延板121。可以提高固定状态时,承载件1的稳定性(增架承载件1的底断面的接触面,并使承载件1的重心靠前)。
[0044]
本实用新型的模具运载装置,还包括斜板件4;斜板件4设置有若干加强板49;斜板件4的两端分别与外延板121贴合且与承载件1可拆卸。能够将承载体11与地面之间形成斜面,便于模具w的装载、卸载。
[0045]
承载体11的顶端面固定设置有限位凸起19。能够保证模具w不滑落、保证安全性。
[0046]
通常,承载体11设置有减重结构18。通常,减重结构18开设在承载体11上的槽,也可以为沿滚轮轴212的贯穿孔。以减轻承载体11的重量、便于拉动。
[0047]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指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为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内容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