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铸模具及其顶出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74351阅读:1410来源:国知局
压铸模具及其顶出机构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铸造模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压铸模具及其顶出机构。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制造行业快速发展,企业生产产品品种繁多其结构越来越复杂,其中有部分零件因功能性要求及保持原结构不受影响,这种类型产品在压铸生产时由于定模包紧力较大,开模时经常会发生产品留在定模的现象。现有的压铸工艺,开模后,开模力驱动定模上的推板朝动模方向移动,从而整个定模推杆机构跟着移动,完成了压铸件的定模推出。但是这一机构结构复杂需要足够的空间限制,无法保证推杆机构的推力控制,容易把铸件顶变形或推力不足时无法正常脱模,无法保证产品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压铸模具及其顶出机构,能够避免开模时产品留在定模的现象,保证产品质量。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压铸模具的顶出机构,压铸模具包括有定模架、固定于定模架上的定模芯、及与定模芯相对设置的动模芯,该顶出机构包括定模镶针、弹簧和固定座,定模芯朝向动模芯的一侧设有第一贯通孔,定模架设有与第一贯通孔相对设置并连通的固定孔,固定孔内固定有固定座,固定座与弹簧的一端相抵,弹簧的另一端与定模镶针的一端相抵,定模镶针的另一端穿过并伸出第一贯通孔,固定座与定模镶针之间存在间隙。

合模时,动模芯推动定模镶针往固定座一侧移动,弹簧被压缩;开模时,在弹簧的作用下,定模镶针向动模芯一侧移动,在铸件上施加推力,帮助铸件顺利从定模模腔分离,避免产品留在定模的现象,适合大批量生产;且顶出机构持续有效的工作,防止产品出现变形缺陷,保证产品质量,降低报废率,提高生产效益。

下面对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进一步的是,顶出机构还包括套接于弹簧内的串接柱,固定座设有朝向第一贯通孔的第二贯通孔,串接柱的一端抵靠于固定座上,另一端穿过第二贯通孔与定模镶针连接。通过串接柱对定模镶针和弹簧的移动起导向作用,使顶出机构的工作更稳定,且防止在拆卸过程中定模镶针掉落。

进一步的是,第二贯通孔的内壁远离定模镶针的一侧凹设有第一台阶槽,串接柱设有抵靠于第一台阶槽内的第一限位头。串接柱通过第一限位头和第一台阶槽的配合抵靠在固定座上。

进一步的是,第二贯通孔的内壁靠近定模镶针的一侧凹设有容置槽,弹簧位于容置槽内,弹簧的一端与容置槽的顶部相抵。使顶出机构的结构更紧凑,设计更合理。

进一步的是,串接柱与定模镶针连接的一端设有外螺纹,定模镶针设有与外螺纹配合的螺纹孔。串接柱和定模镶针通过螺纹连接,便于安装拆卸和日常维护。

进一步的是,顶出机构还包括封盖于固定孔上的压紧套,压紧套固定于定模架背向定模芯的一侧,固定座远离定模镶针的一侧与压紧套相抵。通过压紧套将固定座限位于定模架的固定孔内。

进一步的是,压紧套与定模架之间通过螺纹连接固定。便于安装拆卸和日常维护

进一步的是,第一贯通孔的内壁远离动模芯的一侧设有第二台阶槽,定模镶针设有与第二台阶槽配合的第二限位头。通过第二限位头和第二台阶槽的配合,对定模镶针起限位的作用。

进一步的是,弹簧为蝶形弹簧。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压铸模具,包括上述顶出机构。能够帮助铸件顺利从定模模腔分离,避免产品留在定模的现象,适合大批量生产;且顶出机构持续有效的工作,防止产品出现变形缺陷,保证产品质量,降低报废率,提高生产效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在合模时,动模芯推动定模镶针往固定座一侧移动,弹簧被压缩;开模时,在弹簧的作用下,定模镶针向动模芯一侧移动,在铸件上施加推力,帮助铸件顺利从定模模腔分离,避免产品留在定模的现象,适合大批量生产;且顶出机构持续有效的工作,防止产品出现变形缺陷,保证产品质量,降低报废率,提高生产效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压铸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串接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固定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定模镶针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定模架,110.固定孔,20.定模芯,210.第一贯通孔,220.第二台阶槽,30.定模镶针,310.螺纹孔,320.第二限位头,40.弹簧,50.固定座,510.第二贯通孔,520.第一台阶槽,530.容置槽,60.第一间隙,70.压紧套,80.串接柱,810.外螺纹,820.第一限位头,90.第二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压铸模具,包括顶出机构、定模架10、固定于定模架10上的定模芯20、及与定模芯20相对设置的动模芯(附图未标识),该顶出机构包括定模镶针30、弹簧40和固定座50,定模芯20朝向动模芯的一侧设有第一贯通孔210,定模架10设有与与第一贯通孔210相对设置并连通的固定孔110,固定孔110内固定有固定座50,固定座50与弹簧40的一端相抵,弹簧40的另一端与定模镶针30的一端相抵,定模镶针30的另一端穿过并伸出第一贯通孔210,固定座50与定模镶针30之间存在第一间隙60。

合模时,动模芯推动定模镶针30往固定座50一侧移动,弹簧40被压缩;开模时,在弹簧40的作用下,定模镶针30向动模芯一侧移动,在铸件上施加推力,帮助铸件顺利从定模模腔分离,避免产品留在定模的现象,适合大批量生产;且顶出机构持续有效的工作,防止产品出现变形缺陷,保证产品质量,降低报废率,提高生产效益。

在本实施例中,弹簧40为蝶形弹簧40,弹簧40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采用其他方式。

如图1所示,顶出机构还包括封盖于固定孔110上的压紧套70,压紧套70固定于定模架10背向定模芯20的一侧,固定座50远离定模镶针30的一侧与压紧套70相抵,通过压紧套70将固定座50限位于定模架10的固定孔110内;且压紧套70与定模架10之间通过螺纹连接固定,便于安装拆卸和日常维护。固定座50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采用焊接固定等其他方式固定在定模架10的固定孔110内。

如图1至图3所示,顶出机构还包括套接于弹簧40内的串接柱80,固定座50设有朝向第一贯通孔210的第二贯通孔510,串接柱80的一端抵靠于固定座50上、且与压紧套70之间存在第二间隙90,另一端穿过第二贯通孔510与定模镶针30连接,其中第二间隙90不小于第一间隙60。通过串接柱80对定模镶针30和弹簧40的移动起导向作用,使顶出机构的工作更稳定,且防止在拆卸过程中定模镶针30掉落。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4所示,串接柱80与定模镶针30连接的一端设有外螺纹810,定模镶针30设有与外螺纹810配合的螺纹孔310。串接柱和定模镶针30通过螺纹连接,便于安装拆卸和日常维护。串接柱80还可根据实际需要采用其他方式与定模镶针30连接。

如图1和图3所示,第二贯通孔510的内壁远离定模镶针30的一侧凹设有第一台阶槽520,串接柱80设有抵靠于第一台阶槽520内的第一限位头820,串接柱80通过第一限位头820和第一台阶槽520的配合抵靠在固定座50上。且如图1和图4所示,第一贯通孔210的内壁远离动模芯的一侧设有第二台阶槽220,定模镶针30设有与第二台阶槽220配合的第二限位头320,通过第二限位头320和第二台阶槽220的配合,对定模镶针30起限位的作用。

如图1和图3所示,第二贯通孔510的内壁靠近定模镶针30的一侧凹设有容置槽530,弹簧40位于容置槽530内,弹簧40的一端与容置槽530的顶部相抵,使顶出机构的结构更紧凑,设计更合理。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