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带波纹管的输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510898发布日期:2021-04-02 09:28阅读:74来源:国知局
一种钢带波纹管的输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管材生产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钢带波纹管的输出装置。



背景技术:

钢带波纹管也叫金属波纹管或钢制波纹管,是指铺埋在公路,铁路下面的涵洞用螺纹波纹管,它是由波形金属板卷制成或用半圆波形钢片拼制成的圆形波纹管,广泛应用于公路,铁路,小桥,通道,挡土墙以及各种矿场及巷道挡墙支护等工程中的涵洞中,但随着管道施工技术的进步,波纹管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波纹管承压性的能要求也越来越高。

金属波纹管与其他管材具有较大不同,采用常见的输出装置进行输出时至少存在以下问题:

1、金属波纹管,又大又重,对支撑结构要求较高;但是波纹管由于其本身的波纹结构,其表面容易挂水,并不适合整个支撑辊的结构进行支撑;

2、金属波纹管在加工与冷却时,需要对内壁与外壁均进行冷却,那么其在切割时,外壁上残留的水会向下滴落,而内壁上残留的水在切割时会从底部的切缝排出。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钢带波纹管的输出装置,采用特殊的托辊,在保证较好的支撑前提下,便于波纹管外壁的水分离;通过设置接水槽用于同时接收输送与旋转过程中的排水,还有切缝处的排水。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钢带波纹管的输出装置,该装置包括机架1、机架1上沿前后向设置的接水槽2和接水槽2左右两侧对称设置的两个滚动支撑单元3,所述滚动支撑单元3包括沿前后向转动设于机架1上的转轴4、用于驱动转轴4的驱动电机5和转轴4上前后间隔设置的多个纺锤形托辊6,两个滚动支撑单元3的驱动电机5同步驱动,所述纺锤形托辊6与波纹管7下部对应侧外切,所述接水槽2位于波纹管7的正下方。

其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接水槽2为矩形槽,其前端或后端的底部设有排水口,所述排水口上设有滤网或孔板8。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接水槽2由前至后斜向下设置,其倾斜角度为2-10°,其后端相对于机架1向后延伸;所述排水口设于接水槽2的后端上且其上设有孔板8;所述孔板8将排水口遮蔽且由前至后斜向上设置,其左右两侧固定在接水槽2的左右侧壁上,其底端固定在接水槽2的底部上,其顶端固定在接水槽2的后侧壁上。

其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机架1上前后并排设有多个与接水槽2配合的凵形支架9,所述接水槽2置于凵形支架9中。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机架1上前后间隔设有多个轴承座10,所述转轴4转动设于轴承座10上,相邻两个轴承座10之间设有0-3个纺锤形托辊6。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转轴4由多根短轴11通过联轴器12串联而成,所述短轴11的前后两端分别转动设于两个相邻的轴承座10上。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短轴11上设有2个纺锤形托辊6。

其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驱动电机5沿前后向设于机架1的前部或后部且位于转轴4的外侧,所述转轴4的对应端设有驱动轮,所述驱动轮与驱动电机5传动连接。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驱动电机5外设有半圆形或倒u型的防撞护环13,所述防撞护环13垂直于驱动电机5且其两端固定在机架1上。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接水槽2的宽度为10-25cm,深度为5-10cm;所述纺锤形托辊6的直径为10-25cm,其长度为15-40cm;相邻纺锤形托辊6的间距为10-30cm。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钢带波纹管的输出装置,采用间隔设置的纺锤形托辊,在保证较好的支撑前提下,便于波纹管外壁的水分离。通过设置接水槽用于同时接收输送与旋转过程中的排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钢带波纹管的输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钢带波纹管的输出装置的俯视图。

图中:1机架、2接水槽、3滚动支撑单元、4转轴、5驱动电机、6纺锤形托辊、7波纹管、8孔板、9凵形支架、10轴承座、11短轴、12联轴器、13防撞护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参见图1和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钢带波纹管的输出装置,该装置由前至后输送波纹管7(由成型装置向后输送(波纹管7旋转)或向后推顶),其可用于成型装置后、切割装置上和/或切割装置后,多个本输出装置沿前后向依次设置构成波纹管7向后输送的输送结构。该装置包括机架1(具体为前后向设置的矩形框架式结构)、机架1上沿前后向设置的接水槽2(用于接收从波纹管7上分离的水)和接水槽2左右两侧对称设置的两个滚动支撑单元3(用于支撑波纹管7并让其旋转,与成型装置的旋转速度匹配)等。其中,滚动支撑单元3包括沿前后向(水平)转动设于机架1上的转轴4、用于驱动转轴4的驱动电机5和转轴4上前后间隔设置(同轴设置)的多个纺锤形托辊6(辊面光滑)等,两个滚动支撑单元3的驱动电机5同步驱动(同向、同速),纺锤形托辊6与波纹管7下部对应侧(左右侧)外切,接水槽2位于波纹管7的正下方。

其中,参见图1和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接水槽2为矩形槽,其前端或后端的底部设有排水口与排水管连接,排水口上设有滤网或孔板8等以防止杂质堵塞(尤其是其用于切割时,可避免切屑堵塞,用于成型装置后可不设置)。

进一步地,参见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接水槽2由前至后斜向下设置以便于向后排水,其倾斜角度为2-10°,其后端相对于机架1向后延伸以便于清理。排水口设于接水槽2的后端上且其上设有孔板8(其上均布有大量0.2-0.4cm的孔)。孔板8将排水口遮蔽且由前至后斜向上设置,其左右两侧固定在接水槽2的左右侧壁上,其底端固定在接水槽2的底部上,其顶端固定在接水槽2的后侧壁上。

其中,参见图1和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机架1上前后并排设有多个与接水槽2配合的凵形支架9(竖向设置,槽宽度较接水槽2的宽度大),接水槽2置于凵形支架9中,根据需要可将接水槽2取出以进行清洗。

进一步地,参见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机架1上前后间隔设有多个轴承座10(沿前后向设置)以保证支撑效果,转轴4转动设于轴承座10上,相邻两个轴承座10之间设有0-3个(0个、1个、2个或3个)纺锤形托辊6。

进一步地,由于本实施例中的转轴4可达10米以上,为了便于安装和防止弯曲,参见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转轴4由多根短轴11(80-100cm左右)通过联轴器12串联(固定连接)而成,短轴11的前后两端(穿出轴承座10与联轴器12连接)分别转动设于两个相邻的轴承座10上。

具体地,参见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短轴11上设有2个纺锤形托辊6,联轴器12位于相邻2个轴承座10之间(之间无纺锤形托辊6)。

其中,参见图1和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驱动电机5沿前后向设于机架1的前部或后部且位于转轴4的外侧,转轴4的对应端(前端或后端)同轴设有驱动轮(链轮或皮带轮等),驱动轮与驱动电机5传动连接(通过皮带或链条等)。

优选地,参见图1和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驱动电机5外设有半圆形(向下)或倒u型的防撞护环13以防止波纹管7滚落砸坏驱动电机5,防撞护环13(位于波纹管7下方或外侧,不影响波纹管7)垂直于驱动电机5且其两端(下端)固定在机架1上。防撞护环13为金属材质,要求较高强度。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接水槽2的宽度为10-25cm,深度为5-10cm。纺锤形托辊6的直径为10-25cm,其长度为15-40cm;相邻纺锤形托辊6的间距为10-30cm。本装置的长度根据需要进行设置。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