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装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181341发布日期:2021-05-25 14:56阅读:565来源:国知局
集装箱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集装箱领域,具体而言涉及集装箱。



背景技术:

集装箱已成为一种多式联运的国际通用的标准运输工具。

侧开门集装箱因为具有较大的开门跨度和较大的操作位,因此对于较大尺寸的货物的运输,其在装卸效率上明显优于普通集装箱。

而对于40英尺的单侧全开门的集装箱,由于其长度较长,并且侧开口处的顶侧梁和底侧梁没有侧壁的支撑。因此侧开口处的顶侧梁和底侧梁向下的弯曲变形大。这样采用现有的集装箱的密封和锁紧机构,可能会不能完全密封和锁紧侧门。

此外对于40英尺的单侧全开门的集装箱,由于侧门本身的自重较大。集装箱的重心明显偏向侧门所在的一侧,这样运输集装箱危险性高。

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集装箱,以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在发明内容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例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发明内容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为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集装箱,集装箱的第一侧具有侧开口,集装箱包括:

底架,底架包括底侧梁和与底侧梁平行的底纵梁,底侧梁包括位于第一侧的第一底侧梁,以及位于和第一侧相反的第二侧的第二底侧梁,底纵梁位于第一底侧梁和第二底侧梁之间,底纵梁沿底架的宽度方向到第一底侧梁的第一距离大于底纵梁到第二底侧梁的第二距离;侧壁,侧壁连接至第二底侧梁;侧门,侧门可开启地设置在集装箱的第一侧。

根据本发明的集装箱,底架包括第一底侧梁、第二底侧梁,以及底纵梁,底纵梁沿底架的宽度方向到第一底侧梁的第一距离大于底纵梁到第二底侧梁的第二距离,这样,可以尽可能地减少安装侧门的箱体朝向侧门的一侧的偏心程度,减小运输集装箱时的危险性。

可选地,集装箱还包括支撑装置和底角件,位于支撑位置的支撑装置位于底侧梁的下方,以用于支撑底侧梁。

可选地,沿底架的长度方向,位于支撑位置的支撑装置和底角件中的一个之间的距离为第三距离,第三距离构造为20英尺国际标准集装箱的底角件之间的沿集装箱的长度方向的距离。

可选地,支撑装置构造为垫板,垫板的下表面和底角件的下表面平齐,垫板连接至底侧梁的底面。

可选地,支撑装置用于支撑第一底侧梁和第二底侧梁中的至少一个。

可选地,底架还包括支撑部,沿底架的宽度方向,支撑部位于第一底侧梁和第二底侧梁之间,以形成载荷传递区。

可选地,底架还包括中间底横梁,中间底横梁连接至底纵梁和底侧梁,其中,

支撑部构造为中间底横梁,或者

支撑部构造为支撑板,支撑板连接至中间底横梁的下表面。

可选地,至少两个中间底横梁并排设置并相互抵靠。

可选地,沿底架的高度方向,支撑部的下表面位于底侧梁的下表面的下方。

可选地,侧门构造为铝合金门。

可选地,侧门构造成折叠门。

可选地,集装箱包括角柱,侧门连接至角柱,沿底架的长度方向,侧开口由集装箱的一端延伸至另一端。

可选地,集装箱的尺寸构造为40英尺国际标准集装箱的尺寸。

可选地,底架还包括鹅颈槽,以及和底侧梁连接的底横梁。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发明的优点更容易理解,将通过参考在附图中示出的具体实施方式更详细地描述上文简要描述的本发明。可以理解这些附图只描绘了本发明的典型实施方式,因此不应认为是对其保护范围的限制,通过附图以附加的特性和细节描述和解释本发明。

图1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的集装箱的一个方向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的集装箱的另一个方向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图1的集装箱的剖视图的立体示意图;

图4为图1的集装箱的再一个方向的立体示意图;

图5为图4的a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6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个优选实施方式的集装箱的立体示意图;

图7为图6的集装箱的侧视图的剖视示意图;

图8为图6的集装箱的主视图的剖视示意图;

图9为图8的b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0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三个优选实施方式的集装箱的主视图的剖视示意图的局部放大示意图;以及

图11为根据本发明的第四个优选实施方式的集装箱的主视图的剖视示意图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10:箱体111:侧开口

120:底架121:第一底侧梁

122:第二底侧梁123:底纵梁

124:底横梁125:中间底横梁

130:侧壁140:侧门

150:底角件160:支撑装置

170:角柱180:鹅颈槽

220:底架221:第一底侧梁

222:第二底侧梁225:中间底横梁

260:支撑部320:底架

322:第二底侧梁325:中间底横梁

420:底架422:第二底侧梁

425:中间底横梁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发明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本发明实施方式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发明实施方式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上”、“下”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非限制。

在本文中,本申请中所引用的诸如“第一”和“第二”的序数词仅仅是标识,而不具有任何其它含义,例如特定的顺序等。而且,例如,术语“第一部件”其本身不暗示“第二部件”的存在,术语“第二部件”本身不暗示“第一部件”的存在。

为了彻底了解本发明实施方式,将在下列的描述中提出详细的结构。显然,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施行并不限定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习的特殊细节。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如下,然而除了这些详细描述外,本发明还可以具有其他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集装箱。该集装箱可以是侧开门集装箱。请参考图1至图5,集装箱包括箱体110。箱体110包括底架120、端壁、侧壁130,以及顶壁。底架120、端壁、侧壁130,以及顶壁构成大致长方体结构。箱体110的四个角部均具有角柱170。顶壁的四个角部均具有顶角件。底架120的四个角部均具有底角件150。

底架120包括底侧梁、底纵梁123、底端梁、底横梁124,以及中间底横梁125。底侧梁和底纵梁123大致平行。底端梁、底横梁124以及,中间底横梁125大致平行。底侧梁和底端梁连接以构成封闭的结构。底侧梁包括第一底侧梁121和第二底侧梁122。底纵梁123为一根。第一底侧梁121位于底架120的第一侧。第二底侧梁122位于底架120的和第一侧相反的第二侧。底纵梁123位于第一底侧梁121和第二底侧梁122之间。如图4所示,沿底架120的长度方向,底纵梁123的长度小于底侧梁的长度。底纵梁123的横截面(该横截面垂直于底架120的长度方向)的形状大致相同于第一底侧梁121的横截面(该横截面垂直于底架120的长度方向)的形状。底横梁124沿底架120的宽度方向延伸,并连接底侧梁。由此可以增加底架120的强度。

如图4所示,中间底横梁125沿底架120的宽度方向延伸。部分中间底横梁125的一端连接至底纵梁123,另一端连接至底侧梁。部分中间底横梁125的一端连接至第一底侧梁121,另一端连接至第二底侧梁122,该中间底横梁125还连接至底纵梁123的端部。中间底横梁125可以由c型钢制成。中间底横梁125的高度大于底横梁124的高度。沿底架120的高度方向,中间底横梁125的下表面位于底侧梁的下表面的上方,并且位于底横梁124的下表面的下方,以及位于底纵梁123的下表面的上方。

请参考图3和图4,侧壁130位于箱体110的第二侧。侧壁130的下端连接至第二底侧梁122。位于箱体110的第一侧的角柱170、第一底侧梁121,以及顶侧梁构成侧开口111。沿底架120的长度方向,侧开口111由箱体110的一端延伸至另一端。

箱体110还包括侧门140。侧门140可以枢转连接至位于箱体110的第一侧的角柱170,以在开启侧开口111的开启位置和关闭侧开口111的关闭位置之间转动。

优选地,如图1、图3与图4所示,侧门140包括多个第一侧门与多个第二侧门。多个第一侧门一一首尾枢转连接。第一个第一侧门的远离其它第一侧门的端部枢转连接至箱体110的一个角柱170。多个第二侧门一一首尾枢转连接。第一个第二侧门的远离其它第二侧门的端部枢转连接至箱体110的另一个角柱170。这样,第一侧门和第二侧门构造成折叠门。集装箱构造为单侧全开门。第一侧门和第二侧门可以完全开启和闭合箱体110的侧开口111。由此方便通过侧开口111装卸货物。

如图3所示,沿底架120的宽度方向,底纵梁123的大致中间位置和第一底侧梁121的大致中间位置之间的距离为第一距离d1,底纵梁123的大致中间位置和第二底侧梁122的大致中间位置之间的距离为第二距离d2。d1>d2。这样,可以尽可能地减少安装侧门140的箱体110朝向侧门140的一侧的偏心程度,减小运输集装箱时的危险性。此外,底纵梁123也可以增加底架120的强度,进而增加集装箱的强度。

对于单侧全开门的集装箱,d1>d2可以减少安装侧门140的箱体110朝向侧门140的一侧的偏心程度。

优选地,底架120也可以包括鹅颈槽180。由此,方便搬运集装箱。

优选地,箱体110的尺寸构造为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rnatonalorganizationforstandardization,iso)规定的40英尺国际标准集装箱的尺寸。而d1>d2可以减少安装侧门140的40英尺集装箱朝向侧门140的一侧的偏心程度。该40英尺集装箱可以构造为单侧全开门的集装箱。

优选地,侧门140为轻量化材料(例如铝合金)制成。由此,减小侧门140的重量,进一步减少安装侧门140的箱体110朝向侧门140的一侧的偏心程度。

优选地,请参考图4和图5,箱体110还包括支撑装置160。支撑装置160可以构造成垫板。垫板为多个。部分垫板连接至第一底侧梁121的底面。另一部分垫板连接至第二底侧梁122的底面。垫板的下表面和底角件150的下表面大致平齐。沿底架120的长度方向,垫板的大致中间位置和某个底角件150的大致中间位置之间距离为第三距离d3。第三距离d3为20英尺国际标准集装箱的底角件150之间的沿其箱体的长度方向的距离。

需要说明的是,部分用于运输集装箱的车架上设置有角件支撑部和中间支撑部。角件支撑部之间的距离为40英尺距离。40英尺距离为40英尺国际标准集装箱的底角件之间的沿其箱体的长度方向的距离。中间支撑部和角件支撑部之间的距离为前述的第三距离d3。中间支撑部可移动地设置。

在运输集装箱时,通过角件支撑部支撑集装箱角件时,使中间支撑部移动至垫板的下方,并抵接垫板。这样中间支撑部支撑垫板。由此,中间支撑部通过部分垫板支撑第一底侧梁121,减小运输货物的集装箱的第一底侧梁121弯曲。中间支撑部通过另一部分垫板支撑第二底侧梁122,减小运输货物的集装箱的第二底侧梁122的弯曲。

优选地,集装箱还包括门锁。门锁可以为现有的集装箱门锁。其包括锁座和沿竖直方向延伸的锁杆。锁杆的端部具有和锁座配合的锁头。锁杆具有延其径向向外延伸的把手。锁杆可转动地设置于侧门140上。锁座固定连接至顶侧梁和第一底侧梁121。

第二实施方式

第二实施方式中,请参考图6至图9,底架220不包括支撑装置。底架220还包括支撑部260。支撑部260形成载荷传递区。支撑部260构造为支撑板。支撑板连接至中间底横梁225的下表面。沿底架的高度方向,支撑板的下表面位于底侧梁(第一底侧梁221和第二底侧梁222)的下表面的下方。这样,运输集装箱的车辆的纵梁可以抵接至支撑板的下表面,以支撑底架220。沿底架的高度方向,支撑板的下表面位于底角件的下表面的上方。

第二实施方式的其它设置大致相同于第一实施方式,这里不再赘述。

第三实施方式

第三实施方式中,请参考图10,底架320不包括支撑装置。底架320还包括支撑部。支撑部形成载荷传递区。支撑部构造为中间底横梁325。沿底架的高度方向,中间底横梁325的下表面位于底侧梁(第一底侧梁和第二底侧梁322)的下表面的下方。这样,运输集装箱的车辆的纵梁可以抵接至中间底横梁325的下表面,以支撑底架320。沿底架的高度方向,中间底横梁325的下表面位于底角件的下表面的上方。

第三实施方式的其它设置大致相同于第一实施方式,这里不再赘述。

第四实施方式

第四实施方式中,请参考图11,底架420不包括支撑装置。底架420还包括支撑部。支撑部形成载荷传递区。支撑部构造为至少两个(例如两个)并排设置并相互抵靠的中间底横梁425。沿底架的高度方向,中间底横梁425的下表面位于底侧梁(第一底侧梁和第二底侧梁422)的下表面的下方。这样,运输集装箱的车辆的纵梁可以抵接至中间底横梁425的下表面,以支撑底架420。由此,增加支撑部的强度。沿底架的高度方向,中间底横梁425的下表面位于底角件的下表面的上方。

第四实施方式的其它设置大致相同于第一实施方式,这里不再赘述。

本发明已经通过上述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应当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只是用于举例和说明的目的,而非意在将本发明限制于所描述的实施例范围内。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根据本发明的教导还可以做出更多种的变型和修改,这些变型和修改均落在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以内。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由附属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范围所界定。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中所使用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发明。本文中出现的诸如“部件”等术语既可以表示单个的零件,也可以表示多个零件的组合。本文中出现的诸如“安装”、“设置”等术语既可以表示一个部件直接附接至另一个部件,也可以表示一个部件通过中间件附接至另一个部件。本文中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描述的特征可以单独地或与其它特征结合地应用于另一个实施方式,除非该特征在该另一个实施方式中不适用或是另有说明。

本发明已经通过上述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应当理解的是,上述实施方式只是用于举例和说明的目的,而非意在将本发明限制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根据本发明的教导还可以做出更多种的变型和修改,这些变型和修改均落在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以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